中世纪西欧社会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11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
拜占廷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1没有形成一个像中国一样强大的中央政府和文官集团,2普通人民对教权过分强大的反对,3形成了部分权利义务思想,在一定条件下讲法治,4还没有搞清人权和神权的关系,还在为什么灵魂到天堂之类的费心。
5开始形成法治的规则的处事习惯,虽然好多规定是不公来的,但都有一定的规范,且人们这时意识到了私有与公有的关系。
西欧中世纪封建制度欧洲自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
中世纪时,在西欧各地盛行庄园经济。
庄园是这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
中世纪初期,西欧国家的生产力都很低下,封建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地产生活,所以国王、教会和大封建主都建立庄园。
典型的庄园一般是一村一庄,但是也有一些大的庄园可以包括几个村庄,当然有些小庄园也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
庄园土地一般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有的也包括部分的自由地。
农民份地由分散各地、相互交错的条田组成,耕作时各地条田统一轮流进行。
另外,庄园上还有供集体使用的森林、牧场、水塘等。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庄园生产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
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城市购买。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相关考点: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C )【2012.1-静安36】(1)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
(4分)(2)封建等级制:伴随着8世纪采邑制度的改革,封建主层层分封土地而形成;等级君主制:12世纪以后,城市复兴,商品经济活跃;君主专制:15世纪末,百年战争结束后英法成为民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君主立宪制:17世纪以来,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专制王权成为阻碍。
(4分)(3)政治制度要应时而变;政治制度的变化要有利于社会进步等。
(2分)【2012.1-闵行38】表格中的历史(10分)(1)时代:11世纪的中国处于北宋时期;(1分)特征:多民族政权并立,以“重文轻武”为国策,文化、科技发达,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任意3点,3分)时代:11世纪的西欧处于中世纪;(1分)封建制度基本确立,政治上二元体制,封建割据,经济上庄园林立,文化上深深打上基督教的烙印。
(任意3点,3分)(2)主要原因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化浪潮席卷西欧,德国、法国等国现代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西欧经济迅速发展。
(2分)【2012.1-淞江36】(1) 唐时:西欧处于封建制度形成时期(采邑改革、教权与王权二元政治、庄园制、封建等级制、基督教神学笼罩);清乾隆时期:西欧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启蒙运动、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德意志四分五裂)。
(2) 逆转:由宽容、开放走向保守、封闭。
分析:其一,文化上,唐时文化开放,“允许外国人自由传教”,清朝不许“购买中国书籍”。
其二,政治上,唐时允许外国人参与政治,法律地位平等,清朝推行防夷政策。
其三,社会生活上,唐时对外国人宽容宽松,允许居住、通婚,清时对外国人严加限制,排斥的心态。
【2012.1-崇明37】 西欧政治制度的演变天世(1)西欧封建等级制;西欧等级君主制;英国君主专制。
(3分)(2)476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罗马帝国时期的隶农制和日耳曼人的氏族制因素互相影响,互相结合,催生出西欧封建制度;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西欧封建制度。
第二节中世纪西欧的政治格局一、西欧封建国家发展变化的历史西欧封建制国家产生以后,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阶级斗争形式的变化,封建国家体制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西欧,封建国家发展变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封建制国家的形成时期(5—9世纪)。
这一时期建立的封建王国通常被称为早期封建君主国,其基本特点反映在日耳曼国家相继编纂的“蛮族法典”中,这些法典记述了日耳曼人氏族部落组织的解体和封建国家建立时的情况,规定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国家为维护和巩固封建主阶级的特权所采取的必要形式和活动方式,反映了在原始公社解体基础上脱胎而生的各种痕迹。
2.封建国家的完善和巩固时期(9-12世纪)。
这个时期西欧各国的封建化过程已经完成,封建生产关系己占统治地位,自由农民已经普遍农奴化或变成封建主的依附农民,封建贵族民主制的国家体制已经巩固和完善。
这个时期,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城市逐渐兴起,一些城市的居民采取各种方式争得独立,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则建立了城市共和国。
3.封建等级代表君主政体时期(13-15世纪)。
这个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兴的市民阶级需要强而有力的中央政权保障商品流通和自由贸易,因而积极支持王权,国王在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中,也需要市民阶级的支持,于是国王和市民便结成了联盟,许多国家建立了等级代表机关,吸收市民代表和中小贵族参加,作为国王的重要咨询机构。
4.封建君主专制时期(16-17、18世纪)。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成西欧各国内部及邻近各国统一市场的形成,统一市场是中央集权国家产生的基础,也是政治上统一和民族国家建立的前提。
这个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更加强烈地反对封建割据,废除国内林立的各种关卡,整顿币制,统一度量衡,发展自由贸易,这一要求也得到了逐渐资产阶级化的中小贵族的支持,于是强化王权的要求便终于促进了君主专制的形成。
恩格斯说,西欧的君主专制政体是在旧的封建制度正在解体,中世纪的市民阶级正在形成为现代资产阶级,而且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无论哪一方都不能压倒对方的过渡时期产生的。
谈中国与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差异1114班田芸芸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从此时起,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直至辛亥革命才被彻底的推翻。
中国的封建史也就是一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史,根深蒂固。
反观西欧,政治版图支离破碎。
欧洲自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公元800年建立了查理曼帝国,843年帝国一分为三个封建国家。
然而它们长期四分五裂,迟迟建立不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直至15世纪,英、法两国才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甚至直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才建立起封建性很强的军事专制统治。
为什么西欧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出现得如此之晚?这就不得不谈到西欧中世纪与中国同时期政治体系的差异。
一、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同奴隶社会时期的中国有着类似的分封制度。
在西欧,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将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层层分封,形成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他们拥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数量不等的庄园,农田和武装。
每个封建主割据一方,各自为政,他们的势力很大,甚至向国王提出挑战,威胁到了皇权。
而在中国的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宗法制、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同时,宗法制规定由嫡长子继承,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策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体现了中央集权,而西欧社会中,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附庸的附庸,这样一来,国王的权利没有得到集中,自然有诸侯会发展自己的势力来夺得王权。
二、提起中世纪西欧,就不得不说到教会,从5-6世纪开始,教会势力迅速增长。
国王为了神话自己的统治,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以示“君权神授”,本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教皇与封建君主常常明争暗斗。
期中论文by ***-********谈西欧中世纪早期社会文化特点公元三世纪后,古罗马帝国衰败,东西分治,从戴克里先开始的东方化政策一直延续下来,罗马帝国实际上被东方的拜占庭帝国继承;而与此同时,在欧罗巴的西面,由入侵蛮族初步建立起来的西欧早期国家正在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上酝酿着崛起。
概述:整个中世纪早期(公元600-1050年),西欧与它的邻邦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相比,都是无比的落后,以至于十世纪的一位阿拉伯地理学家将其描述为“身材高大,性格粗暴,举止粗俗,智力低下”。
建立在光辉灿烂的罗马文明废墟上的西欧文明,因其蛮族身份显得尤其野蛮,但这个时期并不是很多人所认识的那样是一个黑暗的空隙期,而是新兴的西欧民族在新的土地上为未来的繁荣发展所做的准备时期1、主要成就:1)形成第一个大帝国法兰克王国,并在短期内基本统一了西欧2)格列高利宗教改革,使得西方基督教独立于讲希腊语的东方基督教,西欧在西方基督教和拉丁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统一的文化意识3)王国与教会联盟,“丕平献土”,丕平、查理曼加冕,西欧在政治和宗教上都获得独立4)十世纪,未来的欧洲王国和城邦开始了融合过程,西欧文明展示出自己的独特之处2、几点遗憾:1)蛮族遗留的继承制度(分封诸子),使得法兰克王国时常四分五裂,难以长期生存2)农业方面,曾经的游牧民族没有掌握先进的耕作方式,导致虽有肥沃的土地,却不能有好的收成3)以维京人为代表的北欧蛮族(比日耳曼人更彻底的蛮族),在880-911年劫掠欧洲,猖獗一时,导致西欧不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生活。
4)文学艺术方面成就匮乏,仅有少量的史书、传记和福音书(考虑到时常的扩张和蛮族入侵,这一点并不奇怪)几大特点论述:1、政治统一西欧,曾经是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的弃子,贫瘠的蛮荒之地,在罗马分裂后,再也难以听从遥远的君士坦丁皇帝的发号施令,近水楼台的日耳曼人轻易夺取了这一地区的统治权,并逐渐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国。
作为经历了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人双重打击而最终生存下来的日耳曼国家:法兰克王国,注定要成为重要的历史力量。
第21集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中世纪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时间跨度从罗马帝国的衰落延至文艺复兴早期。
中世纪的生活首先体现在将政治、军事、经济权力结合为一体的封建等级制、以农奴制为典型的对劳动力的人身束缚、罗马教会的巨大影响。
在其盛期开始出现了一些缓慢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随着商业发达、国际文化科技交流的逐步增长而加快。
城堡是西欧中世纪国王、公爵、伯爵等大贵族的大本营。
中世纪是王权、教权、贵族领主权鼎立,混战频仍的世纪。
城堡的首要职能是军事防卫,此外它还是贵族的管理中心,设有治安、司法和税收等官署。
出于军事需要,城堡多建于战略要地,如高地、港口、山道、河叉等。
城堡一般都在城市,一方面因为许多城堡是在城市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另一方面因为城堡建立后,商人们趋之若鹜,在城堡周围就逐渐形成了城市。
一但战争来临,城堡也是市民的避难所。
初期的城堡都是土堡,伴随着建筑技术的革命,城堡变成了石体结构。
城墙通常高30到40英尺,下有深沟,有的沟中注水。
城墙上建有塔楼,驻弓箭手矢射,塔楼之间距离不超过一箭之遥,即二百英尺,以保证全部防线都在射程之内。
外人需走过吊桥才能接近城门。
此外城堡还有多个小旁门,供守军出击之用。
城堡内最重要的建筑是内堡,它是堡主的住所,内堡还设有一圈高大的围墙,以备外墙失守后据守。
这个时期,城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要经得住敌军的长期围困。
因此,城墙内除住房外,还有各种生活设施,如粮仓、磨坊、厨房、面包房、酿酒坊、铁匠铺、马厩、教堂等一应俱全。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新成)“在中世纪的西欧,家庭这个概念和我们今天中国人所理解的是有区别的,英文family这个词它是从拉丁文来的,从古罗马那个时期,家庭或者family这个词的拉丁文原形它指的是在同一个屋顶下生活的人,那么在这里生活的主人的家庭,主人的亲属甚至主人的奴隶都属于家庭成员。
在中世纪,这个家庭概念基本上是从罗马那里沿袭下来的,它指的是几代同堂的一个家族,还包括他们的一些亲属、甚至远亲,同时也包括他们的仆人,跟我们今天理解的家庭是一个核心家庭有很大的不同。
中世纪西欧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的演变过程,以及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⑵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⑶西欧中世纪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了解庄园内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状况。
⑷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的一般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观察相关地图或图片,从中找出关键的历史信息,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⑵通过教师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对近代欧洲社会风尚和礼节的影响。
⑶通过补充资料或网上搜集,使学生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本风貌,增强对中世纪城市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入侵的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日耳曼人王国。
当时的日耳曼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时期,从文明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无论是法兰克王国,还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查理曼帝国,在许多方面都要落后于昔日的罗马帝国。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使他们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螺旋式上升、波澜式向前推进。
还要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了约1000年,并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显示出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世纪西欧城市。
教学难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教学过程:(导入)师:西罗马是什么时候灭亡的?它的灭亡在历史上有什么重大影响?生: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的终结。
师:从那时起(相当于中国的北朝),西欧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中国封建制形成是在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比西欧早了近千年),通常被称为“中世纪”。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中世纪西欧社会。
(新课)一、查理曼帝国师:公元5世纪,西欧社会正处于大动荡时代。
在昔日西罗马帝国的疆域上,日尔曼人建立了几个王国,其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的对外征服扩张,得到了基督教会的大力支持。
请一位学生朗读P/39小字。
师: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是法兰克王权与教权开始结合的标志。
论中世纪西欧封建主义的政治结构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时期,而西欧封建主义是该时期西欧社会的主要政治经济体制。
封建主义的政治结构在这个时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探讨中世纪西欧封建主义的政治结构。
封建主义的政治结构以封建性的分权制度为核心,社会按照世袭的领地、权力和义务体系组织起来。
封建主义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领主和农民。
领主通常是通盘掌控一定领地的贵族或王族成员,他们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特权,统治着农民和低层领主。
封建主义的核心关系是领地和封臣的关系。
领主将一部分领地赐予忠诚的封臣,封臣是领主忠实的爵位,为领主提供忠诚和服务。
封臣必须服从领主的命令,并提供军事服务和其他形式的支持,作为回报,领主赋予封臣权力、土地和特权。
这种领地封臣制度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构架。
在领地封臣制度之上,还有一个等级更高的关系,这就是封建主人和封建君主之间的关系。
封建主人是具有国王级别的统治者,他们统治着更大的领地和更多的封臣。
他们的统治权威高过一般的领主,对领地封臣制度有更大的掌控权。
而封建君主则是更高一级的统治者,他们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者,控制整个封建社会。
在这个政治结构中,封建主人享有广泛的权力,包括领地管理、税收征收、军事指挥等等。
封建主人可以通过给予封臣更高的土地和特权来吸引封臣的忠诚。
而封臣则为封建主人提供军事和政治上的支持,同时享受从封主那里获得的土地和特权。
在农民等下层社会中,他们被认为是封臣的财产,通过农产品和劳动来支持封臣的生活。
农民必须向封臣上缴产品和劳动,并承担各种义务,但也得到封臣保护的权利。
封建主人则是所有人的最终保护者,他们对所有人负责。
封建主义的政治结构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封建主义的分权制度保持了社会的相对稳定,同时也为农民和低层领主提供了一定的保护和权益。
然而,封建主义的政治结构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权力过度集中、社会等级固化等问题,这最终导致了封建主义的衰落。
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摘要] 欧洲“中世纪”,是公元五世紀的古代希腊罗马时代与公元十六世纪前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与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比较,中世纪西欧封建文明发展呈现出许多截然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不仅对于研究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生和政治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且对于研究近现代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巨大差异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欧洲“中世纪”;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社会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封建等级代表制从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公元十六世纪前后欧洲的历史,西方历史学家称之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
现今高中历史专题式教材体例的教学割断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使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延续性。
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方面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些基本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中世纪西欧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十三、十四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国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传到欧洲后,使得西欧国家在农业、冶金、造船、航海、纺织等方面都取得巨大进步。
除了中国三大发明的影响外,中世纪西欧社会自身特有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也在促进欧洲技术进步。
第一,西欧没有奴隶制,而奴隶制往往抑制新技术。
第二,西欧国家的地理环境对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影响。
欧洲国家大多面积狭小,很多国家地区以山区为主,土地贫瘠,出行不便,需要节省时间和劳力的装置,来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中世纪西欧的采邑制度也有利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种制度下,庄园里劳动的农奴有一定的权利,有一小块土地,有休息日,并且可以自己支配大部分的劳动产品,庄园主与农奴之间保持充分的接触,这使庄园主对生产过程有一些真实的了解,因而也就使体力劳动能够得到一定的尊重和理解。
第四,基督教的人道主义伦理也促进了西方技术的发展。
第8课中世纪西欧社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的演变过程,以其查理帝国的分裂。
(2)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3)西欧中世纪庄园是一个自己自足的经济单位,了解庄园内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状况。
(4)了解西欧中世城市的一般特征。
2.能力与方法(1)对比查理曼帝国版图与今天西欧行政区划版图,增强阅读历史地图的能力,认识到一个国家疆域的变迁是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2)观摩由名著改编的能够反映欧洲历史的影片(如“堂吉珂德”等),了解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对近代欧洲社会风尚和礼节的影响。
(3)作一次网上专题旅游,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或城堡)的基本风貌,增加对中世纪城市(或城堡)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罗马帝国是西方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罗马文明和希腊文明一起构筑了近代欧洲文明的两大基石(如希腊理性主义和罗马法)。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入侵的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日耳曼人王国。
当时的日耳曼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时期,从文明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无论是法兰克王国,还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查理曼帝国,在许多方面都要落后于昔日的罗马帝国。
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应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螺旋式上升、波澜式向前推进。
二、教材分析本课导语本课导语讲述的是法兰克国王查理接受罗马教皇加冕的故事,其主旨是引发同学们去思考,这个昔日的蛮族国王为什么能够成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呢?由此导入课文。
子目内容查理曼帝国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本目的难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师要讲清封地(封主分封给下属的领地)与义务(受封者要为封主履行出征打仗的义务)是维系封主和受封者之间的纽带。
第一段大字概述了公元5世纪西欧历史的背景,同时强调了在众多的日耳曼人王国中,法兰克王国之所以日渐强大,教会的支持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段大字介绍了西欧封建化开始的时间(公元8世纪)、方式(通过层层分封)和结果(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第三段大字讲述查理曼帝国是如何建立的。
无论是法兰克王国的对外扩张,还是查理曼帝国的建立,都与罗马天主教会的支持有关。
在中世纪西欧,教权与皇权常常是相互利用的。
第四段大字介绍了查理曼帝国的分裂,根据《凡尔登条约》,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这三个部分也就成了近代德意志、意大利和法兰西三国的雏形。
庄园和城市中世纪西欧城市是本目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重点。
第一段大字介绍了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基本特征,即经济上自结自足,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庄园里农奴依附于封建领主。
第二段大字讲述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基本情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新城的兴起(或旧城复苏)的时间、由谁兴建、兴建在何处。
第三段大字分三层次,一是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规模;二是有些城市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获得了自治权;三是城市是逃亡农奴的庇护所。
第四段大字介绍了欧洲几个著名的城市,意大利城市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三、教学资料库1、历史事实介绍(1)日耳曼人(Germani或Germans)日耳曼人是古代占据中欧和东欧广大地区的部族,自称德意志人(Deutsche),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
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维斯瓦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地区,从事游猎、畜牧为主,长期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其语系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
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部分日耳曼人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出现了土地分配不均的现象,少数军事贵族往往占有更多土地,军事首领(“王”)及其亲兵以征战为职业,战利品通过抽签方式来分配,首领常常多于亲兵。
此时的日耳曼人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
随着罗马帝国陷入危机,日耳曼人从北方多瑙河一带不断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展开袭击。
罗马帝国后期(公元3—5世纪)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的日尔曼各部族,主要包括法兰克人,伦巴德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汪达尔人等,以及迁到多瑙河下游和黑海北岸的哥特人。
4世纪末,日耳曼人各部族在来自东方的匈奴人的压力下,相继卷入了欧洲民族大迁徙的洪流,从而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那些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日耳曼人,纷纷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日耳曼人王国,其中著名有:419年,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了西哥特王国(714年亡于阿拉伯人);439年,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汪达尔王国(534年亡于拜占庭帝国);568年,伦巴德人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伦巴德王国(774年亡于法兰克王国);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在同当地土著居民不断冲突的过程中,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逐步融合。
在整个日尔曼人的王国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法兰克王国(Frankish Kingdom)公元5世纪—10世纪末由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共经历了2个王朝,即墨洛温王朝(5世纪末—751年)和加洛林王朝(751—987年)。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3世纪定居于莱茵河下游地区,主要有萨利克与里普阿尔两大部族,处于原始氏族部落社会阶段。
4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法兰克人逐步渗入高卢东北部。
到克洛维时代(482—511年),法兰克才成为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家。
511年克洛维死后,法兰克王国陷于分裂,逐渐形成3个独立的王国,并长期出现分裂、混战和再统一的局面。
6世纪下半叶起,王权衰微,宫相渐成为王国的实际统治者。
宫相原是宫廷总管,主管国王财产和收支,后来逐渐掌握实权的人物。
751年宫相丕平(矮子)篡位自立,开始了加洛林王朝的统治。
查理大帝在位时期(768—814年)国势最盛,领土包括西欧大部分地区,封建制基本确立。
800年,查理加冕称帝,法兰克王国遂成为查理帝国。
843年《凡尔登条约》签订后,帝国分为东法兰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和中法兰克王国,并分别于911、987、887年覆灭。
(3)克洛维(Clovis,约465—511)法兰克国王,墨洛温王朝的创立者。
公元481年,克洛维成为撒利克法兰克人部落酋长,开始全力向高卢扩张,消灭了法兰克其他酋长势力。
486年在苏瓦松(位于今法国北部)附近击溃了西罗马将领夏格里斯,夺占了罗马人在高卢的最后一块领地。
5世纪末建立墨洛温王朝(据说是以克洛温的祖父法兰克人酋长墨洛维来命名的),以巴黎为首都。
496年,克洛维打败阿勒曼尼人,同年,率3000亲兵皈依基督教,从此得到教会和高卢—罗马人的支持。
507年在普瓦提尔(今法国中部地区)附近击败西哥特人,将高卢西部并入法兰克王国版图。
(4)封建等级制度(feudal hierarchy)封建等级制度是指西欧封建主之间依附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关系。
通过行臣服礼和封受采邑(土地)等手段,两个封建主之间结成君臣关系,在上的称封君,在下的称封臣。
封臣对封君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从封君那里接受采邑。
封臣的义务主要是奉召为封君服军役(自备马匹、武器,每年服役期限一般为40天),出席封君法庭,提供意见并共同裁决某些案件,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如封君被俘须赎身时)向封君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援。
封君对封臣的义务主要是授予采邑以维持其生活,并在封建无政府状态下对其提供保护。
9世纪以后,封建等级制度在西欧各地逐渐形成。
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势,封建主之间竞相封受土地,形成十分复杂的封建君臣关系。
一个人同时有若干个封君,即从多个封君那里获得多个采邑,他也可以拥有更多的封臣,层层分封,层层效忠,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因这种君臣关系而形成不同等级,并有着不同的贵族头衔。
贵族的头衔名称各国不尽相同。
英国的大贵族称男爵,法国的大贵族也有称男爵的,加洛林王朝的官职如伯爵、公爵,也变成了大贵族的头衔。
在众多的头衔中,骑士是最末一等,如1220年德国法律文件《萨克森之镜》中,把封建等级分为7个等级,第一等是国王,第七等是骑士。
但他们之间没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用封君封臣关系和封建等级制度维系整个封建主阶级,旨在保持其内部和谐一致。
但实际上,封建主之间争夺土地和权势的斗争仍很激烈。
封建主混战在中世纪西欧是一种普遍现象。
由于地产不断转移,用封受土地维持封建军队的办法也未能持久。
13世纪以后封君封臣关系渐趋衰落,但财富、权势不同的贵族等级仍继续存在。
(5)中世纪骑士(Knight)骑士的由来骑士,即骑马作战的战士。
在冷兵器时代,骑士是中世纪西欧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
骑士这个称呼最早可以追述到古代罗马。
公元前6世纪后期,古罗马统治者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创建了正规的骑兵队,其主要成员来自贵族阶层,我国许多史书将这个词译为“骑士”。
随着罗马人不断对外扩张,这部分人的身份逐渐发生变化,由军事活动转向经营商业,后来成为专门从事放债、包税和经商的阶层,成了罗马帝国官僚机构中的一个权势阶层,其称呼仍为骑士。
但这个“骑士”(equites)与中世纪时期的骑士(Knight)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
直到8世纪,西欧的战争一直是以步兵为主,骑兵只能为配角,由于没有马镫,骑在马上的士兵骑不稳,双手无法使用兵器,作战中不能发挥其优势。
马镫最早出现在中国,是通过中亚民族传入西欧的。
7世纪,马镫出现伊朗地区的骑兵中。
阿拉伯人骑兵在对外征服战争中也使用马镫。
711年,阿拉伯人骑兵越过直布罗陀海峡,不久灭亡西哥特王国,随后与法兰克人交战。
法兰克人也许正是在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学会了使用马镫。
马镫的使用,骑兵很容易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人与马融为一体,其速度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此时的骑兵与步兵交战时,既可居高临下攻击,又可快速追击和撤退。
随着盔甲装配的加强,骑兵在步兵阵营中可以横冲直撞,威力无比,被西方学者称为“人体枪弹”。
骑士制度的形成 714年,查理·马特在父亲死后不久,便接任其父的职位,担任大权独揽的法兰克王国宫相。
当时,国内各路诸侯拥兵自重,相互之间战乱不已。
同时周边民族也不断入侵。
这样,建立一支既有战斗力,又绝对服从指挥的新型军队,就显得非常必要。
于是,查理·马特推行了军事采邑制度,它改变了过去无条件赏赐贵族以土地的旧例,凡接受采邑(土地)者必须要为封主承担一定的义务,提供一定数量的全副武装的骑兵。
骑士最初仅指骑兵队伍中的最低层,一般也用来称呼最低级的小封建主,农民被排除在骑士之外。
随着骑士军队规模的壮大和声望的提高,凡能装备马匹、武器和盔甲并接受分封的人皆可成为骑士,这包括参加作战的所有人,公、侯、伯、子、男,甚至国王也都是一名骑士,他们都以自己的骑士名称而感到自豪。
因而,骑士也就成了贵族阶级的称号。
11世纪起骑士制度逐渐形成。
12和3世纪,西欧各地先后确立只有骑士之子才可成为骑士的原则,封建贵族发展成为闭锁的特权集团。
在法律上,骑士须有同级贵族组成的法庭审判,方可定罪。
骑士以征战为唯一职业,鄙视农、工、商等为职业,一般不与其他等级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