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连接体问题.24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24
专题05 连接体问题、板块模型、传送带问题【窗口导航】高频考法1 连接体问题 ........................................................................................................................................... 1 角度1:叠放连接体问题 ....................................................................................................................................... 2 角度2:轻绳连接体问题 ....................................................................................................................................... 3 角度3:轻弹簧连接体问题 ................................................................................................................................... 3 高频考法2 板块模型 ............................................................................................................................................... 4 高频考法3 传送带问题 ........................................................................................................................................... 7 角度1:水平传送带模型 ....................................................................................................................................... 8 角度2:倾斜传送带模型 . (11)高频考法1连接体问题1.常见连接体三种情况中弹簧弹力、绳的张力相同(接触面光滑,或A 、B 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常用隔离法常会出现临界条件2. 连接体的运动特点(1)叠放连接体——常出现临界条件,加速度可能不相等、速度可能不相等。
专题:连接体问题一、考情链接:“连接体”问题一直是高中物理学习的一大难题,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
二、知识对接:对接点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注意:各种状态的受力分析是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前提。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注意:①物体受力及加速度一定要一一对应,即相应的力除以相应的质量得到相应的加速度,切不可张冠李戴!②分析运动过程时要区分对地位移和相对位移。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注意:不要忽视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尤其是在求“小球对轨道压力”时经常用到牛顿第三定律,且均在评分标准中占1-2分,一定不要忘记。
对接点二、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什么力做功改变什么能)1、合力做功量度了物体的动能变化W合=ΔE K2、重力做功量度了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变化:W G=ΔE PG3、弹簧的弹力做功量度了弹性势能的变化:W弹=ΔE P弹4、除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量度了系统的机械能的变化:W其他=ΔE机5、系统内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做功:A、系统内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其作用是在系统内各物体间传递机械能。
)B、系统内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其作用是使系统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系统的内能,Q= fs相对。
6、电场力做功量度了电势能的变化:W E=ΔE PE7、安培力做功量度了电能的变化:安培力做正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克服安培力做功,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三、规律方法突破突破点一、整体法与隔离法的运用①解答问题时,不能把整体法和隔离法对立起来,而应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从具体问题的实际出发,灵活选取研究对象,恰当使用隔离法和整体法。
②在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时,要根据所求的力进行选择,若所求为外力,则应用整体法;若所求为内力,则用隔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