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极光
- 格式:doc
- 大小:4.00 KB
- 文档页数:2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主要类型。
学生能够掌握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极光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动手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极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极光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极光观测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极光图片和视频资料。
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PPT或多媒体设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适合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的空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极光的美景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极光的了解和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讲解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用PPT或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极光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3. 学习极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介绍极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不同类型极光的特点。
4. 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讲解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地点选择、时间选择和观测设备的使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测经验和技巧。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极光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学生通过反思,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学生完成一份极光观察报告,包括观测时间、地点、观测到的极光类型和特点等。
学生绘制一幅极光图片,展示自己对极光的理解和创意。
2. 评价:对学生的极光观察报告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观测技巧和描述能力。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自然奇观》,具体内容为《神奇的极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极光的形成原理、观赏价值及其在科学和文化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极光的形成原理和观赏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的热爱,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掌握、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预习笔记、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极光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极光的神奇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预习生字词,了解极光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极光形成原理,解读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讲解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巩固知识点。
6.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写作成果。
8. 课后拓展:推荐阅读相关文章,加深对自然奇观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极光形成原理: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观赏价值:自然奇观,美丽壮观科学价值:研究地球磁场、大气层等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极光”为题,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篇作文。
2. 答案:学生作品,教师批改后给出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极光的相关知识,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课后反思如下:1. 学生对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还需加强,可结合科普视频进行教学。
教案成果对极光的成因及形成条件作出解释。
三、分析课文(一)分析第一部分1.思考:(1)第一部分引述了几则古老的传说故事,请筛选出能概括这三个神话传说的语句。
教师引导:可以从总结句、总起句入手得出结论。
明确答案:①附宝感极光而孕黄帝(轩辕出世);②《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山神触龙);③西方伊欧斯的传说(黎明之神伊欧斯)。
(2)从三个神话传说包括极光的得名可以看出极光有什么特点?明确答案:神奇。
形:彩虹般的神奇光带——硕大无比的光环——红色的蛇——狗、刀、旗、眼、星陨如雨;色:淡银色——红色;态: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时动时静,像行云流水“身长千里”。
2.讨论:(1)从本节来看,四个段落说明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角度来说明的?明确答案:第一段主要通过神话传说表现极光在古人心中的神秘色彩;第二段主要通过《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说明极光之形;第三段主要通过神话中的称谓说明人们对极光的命名是多种多样的;第四段通过外国神话传说说明极光有着丰富美好的文化内涵。
(2)作者对极光的看法是怎样的?明确答案:极光是主要出现在南北极,由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
(3)神话传说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先从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谈起。
一是附宝感极光而有身孕。
这一神话传说表明我国对极光的观察由来已久,大自然的这一奇观震憾着人们的心灵,困惑着人们的认知力,人们就将它和伟大人物的诞生联系在一起。
二是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山海经》中,极光被描述成“触龙”,它“人面蛇板书设计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一、总结概括文章信息的方法:整体感知——重点段落——重点词语——加工概括。
二、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传递的信息不仅多而且严密,因此必须善于筛选关键语句和词语,准确选出所需信息。
对重要段落的重要信息根据确定的标准进行辨析确认分类。
作者扣住“神奇”二字,由传说到现象到本质加以说明,生动的描写更增加了课文的趣味性,避免了枯燥说明。
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8篇)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8篇)神奇的极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极光的有关神话传说、外在形态、形成原因。
2、筛选极光的重要信息;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融入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别和筛选极光重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极光的形成原理。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3、筛选文中信息并迁移到课外阅读五、教学设想:将第二部分作为突破口。
理由是第二部分介绍了极光的外观,具体展示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极光自然现象;而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古人和今人对这奇异现象所作的不同解释。
六、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课件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动感极光画面,配以音乐和画外音解说,作为课程开始,必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兴趣阅读做好铺垫。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办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
头顶上是阴晴雷电,脚底下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
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
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
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自然界中的大气变化或让我们享受万里晴空,或给我们带来风霜雨雪,我们熟悉它们,就像熟悉形影不离的学朋友。
但有一种高空大气现象,平常在我们生活的地区却无福得见,那就是神奇的极光。
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曹冲的文章,走进极光的天地去欣赏它,了解它吧。
㈡整体感知(二)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根据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参考思路:(板书)传说、得名——极光现象——形成原因明确:1、介绍关于极光的中外神话传说以及得名。
2、写观察到的极光现象。
3、说明极光形成的机理等科学道理。
(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对课文整体文意的认识)㈢具体研习先研读第二部分:"极光一瞥"。
提示:极光到底有那些“神奇”的表象,人们看到的极光是什么样儿的呢?请看——第二部分。
筛选信息:1、第一段问1:第一段的主要信息是什么?明确:主要说明极光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区域:主要在极光区,较少在极盖区,中低纬度地区数十年难得一见。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1.1 设计思路1.1.1 通过引入极光这一神秘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1.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极光的成因、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1.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极光的定义:极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发生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主要由太阳风带来的高能粒子与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相互作用而产生。
2.1.2 极光的成因: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球磁场,与大气层中的气体相互作用,产生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2.1.3 极光的特点:变化多端、色彩斑斓、形状各异、出现时间较长。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阅读与讨论3.1.1 学生自读课文《神奇的极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极光的赞美之情。
3.1.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极光的成因、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1.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极光知识。
4.1.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极光现象。
4.1.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极光成因的理解:带电粒子与大气层中的气体相互作用。
5.1.2 学生对极光特点的掌握:变化多端、色彩斑斓、形状各异、出现时间较长。
5.1.3 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的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以上为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继续编写。
请您随时提供反馈,以便我能够更好地为您服务。
谢谢!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课件:极光图片、动画演示极光成因。
6.1.2 黑板:用于板书设计。
6.1.3 教学参考书:用于教师备课。
6.2.1 笔记本:学生用于记录重点知识。
6.2.2 阅读材料:课文《神奇的极光》。
6.2.3 小组讨论工具:纸张、笔。
语文《神奇的极光》极光,是一种神奇的自然现象。
它如同一个巨大而绚丽的舞台,为大自然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光影秀。
极光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太阳活动引发的。
当太阳活跃度较高时,它会释放出大量的带电粒子,这些粒子穿越太空,最终进入地球的上层大气。
然后,这些粒子会与地球的大气中的气体发生碰撞,激发出光,形成了美丽的极光。
极光的颜色丰富多彩,有红色、绿色、蓝色、紫色等。
我最喜欢的是那种绿色的极光。
每当我看到那绿色的光芒在夜空中舞动,就像一条翩翩起舞的长裙,我总会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仙境般的世界。
极光的形态也多种多样,有时候它们会呈现为一条扭曲的弧线,有时候则会像盘旋的龙卷风。
有的极光还会形成一片片呈现扇形的光圈,仿佛正要将整个天空吞噬。
每一次的极光都不尽相同,每一次都是大自然的一次华丽表演。
极光最适合观赏的地方是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附近的地区。
瑞典的某个小镇就是世界上最佳的观赏地之一。
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亲眼见到那片壮丽的极光。
极光不仅仅是一场奇观,它还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每当我看到极光的美丽,我就会明白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它告诉我,人类是多么渺小,同时也让我明白到人类和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应当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极光的出现总是让人心神荡漾,也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每一次的极光之旅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我相信,无论是谁,只要亲眼目睹了这壮丽的景象,都会被它深深震撼。
让我们一起期待,期待着那一天,能够亲身感受到极光的魅力,领略这神奇自然奇观带来的无尽惊喜。
极光是自然界中一道美丽的奇观,它犹如一个魔法师的魔法,绽放着无穷的魅力。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当地球表面和太阳的磁场相互呼应时,一场绚丽多彩的灯光秀就会在北极和南极的天空中上演。
对于很多人来说,看到极光是一种梦想。
因为它的出现并不是那么容易捉摸,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运气。
首先,要在足够黑暗的夜晚观察到极光,其次,需要有够活跃的太阳活动释放出足够的带电粒子,并且地球磁场的活动也要恰到好处,才能形成壮观的极光。
神奇的极光说明文阅读含答案神奇的极光说明文阅读含答案神奇的极光①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极光,是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
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地带(主要在南极区和北极区),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
②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极光的形成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
它们是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
具备这些条件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水星,它们的周围,也会出现极光。
③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四周,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
为了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
可以把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
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
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
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
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
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
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20.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极光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是:21.选段中,作者将地球磁层比作“”,将“”比作显象管的荧光屏,将极光比作,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动。
22.从段③可以知道,极光形成的原理是:23.仿造例句,从下面的三个“假如”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②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③假如你想学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例:假如我是一位浪漫的诗人,我会关注那些美妙的传说、极光的多姿多彩以及形成的原理,因为人类童年期的幻想和想象、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会激发我创作的奇思妙想。
《神奇的极光》课文摘要:I.引言- 介绍极光的背景知识- 引起读者对极光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II.极光的成因和特点- 极光的概念和形成原理- 极光在外观和颜色上的特点- 极光的发生时间和地点III.极光的影响和应用- 极光对气候和生物过程的影响- 极光在科学和实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极光在文化和神话传说中的意义IV.极光的保护和发展- 人类对极光的保护措施- 极光旅游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结语正文:I.引言在寒冷的北极夜空中,一道绚丽多彩的光带翩翩起舞,犹如神秘的仙子挥舞着她的彩带。
这就是神奇的极光,一个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
本文将带您领略极光的魅力,解读她的成因和特点,以及她在人类文化和生活中的影响和应用。
II.极光的成因和特点极光,又称为极光光环,是一种出现在高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域的天然光学现象。
当太阳的高能粒子流进入地球的磁层时,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发生碰撞,产生了一系列的光学和电磁现象,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极光。
极光的外观和颜色多种多样,有时呈现出柔和的绿色,有时呈现出耀眼的红色,有时还伴随着音乐的旋律。
这些色彩缤纷的光带在夜空中舞动,变幻莫测,为人们呈现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极光的发生时间和地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季节、天气等。
通常,极光在春秋两季更容易出现,在北极圈附近地区观测到极光的机会较多。
III.极光的影响和应用极光不仅是个光学现象,还是个无线电现象,可以用雷达进行探测研究,它还会辐射出某些无线电波。
此外,极光还影响着气候、生物过程等。
研究发现,极光对大气中的臭氧层具有修复作用,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在科学领域,极光的研究有助于人类了解太阳风、地球磁层等宇宙现象。
在实用工程项目中,极光现象被应用于长电缆通信、长的管道和电力传送线等。
此外,极光在文化和神话传说中也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古老的文明都将极光视为神明的象征。
IV.极光的保护和发展为了保护极光这一自然奇观,人类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排放,保护臭氧层。
曹冲《神奇的极光》课文全解:鉴赏说明、写作方法、课后练习答案及课文相关曹冲《神奇的极光》课文全解:鉴赏说明、写作方法、课后练习答案及课文相关《神奇的极光》课文全解●课文研讨一、内容理解课文节选部分分立三个小标题,各部分内容集中,比较容易把握。
第一部分,从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谈起。
附宝感极光而有身孕,显然是神话传说,但这一神话传说也表明古人对极光的观察由来已久。
大自然的这一奇观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困惑着人们的认知力,人们就将它和伟大人物的诞生联系在一起。
而在古代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极光被描述成烛龙,它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成为钟山的守护神。
同样是神话传说,在附宝的故事中的神奇的光带已变成了一条龙,表现出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诗性理解。
引述了两个有关极光的神话,增强了读者的感性认识,作者才对极光作出科学的解释: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惟一的高空大气现象,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地区,主要是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这种光的美丽显示,是由高空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的。
然后,又说明我国古代没有极光这一名称,而是根据极光不同的形状来命名的,如称为天狗刀星蚩尤旗天开眼星陨如雨等。
由于现代科学发源于西方,极光这一术语也是由古希腊神话中的黎明女神那里借用过来的,既没有叫烛龙,也没有叫天狗刀星等,这种不公平的真正原因是中国近代科技的落后。
第二部分,从外观上介绍极光。
极光是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它多姿多彩,瞬息万变,难以用语言形容。
对这神奇的自然景观,古代的人们只能站在地面上遥望,再强加给它一点神话色彩。
然而,科学发展到今天,科学家已经能够从遥远的太空来研究它。
在太空中遥望地球,可以看到地球的两个磁极周围都有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环,由于受太阳引力的作用,呈现为卵状,即极光卵。
在南北极光区内,人们得天独厚,经常能看到美丽的极光;而在赤道附近,只能看到特大的极光,那是几十年不遇的事。
极光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各种各样,没有外形是一模一样的。
神奇的极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筛选信息,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成因原理。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极光形态、成因信息的筛选
教学计划:
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茫茫宇宙有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那么谁能告诉我宇宙中的自然现象有哪些呢?
明确:刮风下雨气压差形成风,水蒸气凝结成雨
打雷闪电云彩带电相碰
海市蜃楼空气湿度较大形成透镜系统,大气把远处的景物折射到近处
流星坠落小天体高速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产生摩擦形成灼热发光现象
彗星袭目围绕太阳圆周运动的冰物质
极地奇光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学习
二、浏览课文,分析感知
1、字音
黑(hēi)魆(xū)魆(xū)轩(xuān)辕(yuán)氏(shì)皓(hào)月(yuâ)蚩(chī)尤(yïu)陨(yǔn)星(xīng)萦(yíng)绕(rào)
一(yì)瞥(piē)轮(lún)廓(kuî)帐(zhàng)幔(màn)穹(qiïng)隆(lïng)棒(bàng)槌(chuí)辐(f ú)射(shâ)
2、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选出三部分文字中包含有关于极光的主要信息的段落。
明确:极光概述(第一部分第三段)
极光外观(第二部分前三段)
极光成因(第三部分二至三段)
3、进一步筛选这些段落中的主要信息
第一部分第三段: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
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地区,主要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这种光的美丽显示,是由高空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的。
出现在南半球的叫做南极光,出现在北半球的叫做北极光;南北极光泛称极光。
我国所能见到的是北极光。
补充:文中的三个古老的神话。
A、附宝观极光感而孕黄帝
B、《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
C、西方伊欧斯的传说
一方面,表明人们对极光的观察由来已久,展现了人们对极光的认识过程。
另一方面,引述神话,增强了读者的感性认识,便于作者对极光作出科学的解释。
第二部分前三段:美丽壮观,多姿多彩,瞬息万变,难以描绘。
但其形态大体可分为五种:极光孤、极光带、极光片、极光慢、极光芒。
第三部分二至三段:极光的成因及形成极光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极光发光原理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补充:首先介绍三种古老的说法,即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红日西沉反照出来的晖光、冰雪吸收阳光夜间释放。
这些都是不科学的,但为后文做了铺垫。
最后一段对极光的本质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指出它不仅是光学现象,还是个无线电现象,影响到一些实用技术及气候、生物学过程。
由此说明,人类对极光的认识,还有许多未解之秘有待破解。
三、择要式筛选信息练习。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诗人,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旅行家应是大自然的热爱者甚至崇拜者,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吸引着他们去一饱眼福。
极光的特征、活动区域应是他们最关心的。
所以筛选的信息应为: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
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为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
极光的亮度从刚刚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直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
极光色彩如万花筒一般出神入化等。
浪漫诗人的筛选内容首先一定是附宝、触龙和黎明女神的神话故事。
在诗人心中,那些美妙的传说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使之对人类童年期的幻想和想象的激情深深赞叹。
极光的多姿多彩,形成原理,也会是诗人关注的对象,因为这是自然的大手笔写下的辉煌篇章,它给人类的智慧带来深刻的启迪,它会激发出诗人的奇思妙想。
科研人员的职业习惯自然使他对探索自然界的本质感兴趣,他的阅读过程应是偏重理性的。
有关极光的资料、数据及解释应是他的关注要点。
如:“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
四、信息整合
请同学给极光下一个定义,要求①用一个判断单句:极光是……②必须包括极光的分布、成因和特点等。
要联系全篇,特别是第二、三部分。
极光是太阳风粒子流在磁层的作用下,汇聚成束被极区大气中分子和原子激发而产生的,形态各异、色彩繁多、亮度变化大,主要分布在极区附近的一种光学现象。
附:极光的成因由于太阳的激烈活动,放射出无数的带电微粒,当带电微粒流射向地球进入地球磁场的作用范围时,受地球磁场的影响,便沿着地球磁力线高速进入到南北磁极附近的高层大气中,与氧原子、氮分子等质点碰撞,因而产生了“电磁风暴”和“可见光”的现象,就成了众所瞩目的“极光”。
电视机显象管原理:显像管是一个真空电子管,尾部有一个电子枪,灯丝点亮后给阴极加热,阴极上的电子变得很活跃,有一些电子会离开阴极,在加速电压的作用下,速度逐渐增大,最后以很高的速度撞到屏幕上的荧光粉上,荧光粉发光,我们就看到一个亮点。
如果同时给偏转线圈加上变化的电流,电子束就会在屏幕上反复扫描,形成图像。
图示:磁层(被太阳风包裹的地磁场)——显象管
太阳风粒子流——————————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
极区大气————————————荧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