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音乐家简介精编版共28页
- 格式:ppt
- 大小:4.26 MB
- 文档页数:28
一、巴洛克时期(1)蒙台威尔第(1567~1643):由文艺复兴时期跨越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
推荐曲目:1.牧歌选辑。
2.晚祷(1610年)。
3.歌剧《奥菲欧》。
(2)柯瑞里(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推荐曲目:1.十二首大协调曲OP.6。
2.小提琴奏鸣曲集OP.5(包括著名的《佛利亚》)。
(3)浦赛尔(1659~1695):英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1.歌剧《狄多与阿尼亚斯》。
2.歌剧《仙后》。
3.歌曲选辑。
4.颂歌选辑。
(4)D?史卡拉第(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
推荐曲目:奏鸣曲集(钢琴、大键琴、风琴均有,可任选)。
(5)库普兰(1668~1733):法国作曲家、风琴家。
推荐曲目:1.《皇家音乐会》组曲。
2.大键琴作品选辑。
(6)韦瓦第(1657~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
推荐曲目:1.《四季》(春)(夏)(秋)(冬)小提琴协奏曲。
2.十二首协奏曲集《和谐的幻想》OP.3。
3.其它的各式协奏曲数量繁多,独奏乐器,包括小提琴、古中提琴、大提琴、吉他、曼陀林、鲁特琴、长笛、短笛、双簧管、低音管、小号等等,读者们可自行挑选自己喜爱的乐器来欣赏。
4.D大调光荣颂RV五八九。
5.圣母悼歌。
6.圣母赞美歌。
(7)泰雷曼(1681~1676):德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1.餐桌音乐。
2.协奏曲选辑。
3.组曲选辑。
(8)拉摩(1683~1764):法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大键琴作品选辑。
(9)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风琴演奏家,人称《音乐之父》。
推荐曲目:1.《布蓝登堡协奏曲(共六首)》。
2.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E大调及D小调双小提琴)。
3.管弦乐组曲(共四首)。
4.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共六首BWV1001~1006)。
5.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共六首BWV1007~1012)。
6.大提琴奏鸣曲BWV1027~1029。
7.鲁特琴作品(BWV995~1000)。
古典音乐各时期音乐家及作品一、巴洛克时期(1)蒙特威尔第(1567~1643):由文艺复兴时期跨越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
推荐曲目:1.牧歌选辑。
2.晚祷(1610年)。
3.歌剧《奥菲欧》。
(2)柯瑞里(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推荐曲目:1.十二首大协调曲OP.6。
2.小提琴奏鸣曲集OP.5(包括著名的《佛利亚》)。
(3)普塞尔(1659~1695):英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1.歌剧《狄多与阿尼亚斯》。
2.歌剧《仙后》。
3.歌曲选辑。
4.颂歌选辑。
(4)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1660-1725),意大利作曲家。
1660年5月2日生于巴勒莫,1725年10月22日卒于那不勒斯。
作有歌剧一百十五部,代表作有:《皮罗与德米特里奥》、《米特里达特.欧帕托尔》、《蒂格兰》等。
清唱剧一百五十部,康塔塔六百余部,以及弥撒曲,经文歌、受难曲等。
(5)库普兰(1668~1733):法国作曲家、风琴家。
推荐曲目:1.《皇家音乐会》组曲。
2. 大键琴作品选辑。
(6)维瓦尔第(1657~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
推荐曲目:1.《四季》(春)(夏)(秋)(冬)小提琴协奏曲。
2.十二首协奏曲集《和谐的幻想》OP.3。
3.其它的各式协奏曲数量繁多,独奏乐器,包括小提琴、古中提琴、大提琴、吉他、曼陀林、鲁特琴、长笛、短笛、双簧管、低音管、小号等等,读者们可自行挑选自己喜爱的乐器来欣赏。
4.D大调光荣颂RV五八九。
5.圣母悼歌。
6.圣母赞美歌。
(7)泰勒曼(1681~1767):德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1.餐桌音乐。
2.协奏曲选辑。
3.组曲选辑。
(8)拉摩(1683~1764):法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大键琴作品选辑。
(9)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风琴演奏家,人称《音乐之父》。
推荐曲目:1.《布蓝登堡协奏曲(共六首)》。
2.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E大调及D小调双小提琴)。
3.管弦乐组曲(共四首)。
外国音乐家巴洛克时期●巴赫1685.3.21~1750.7.28,(德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之父、复调音乐大师创作作品:声乐作品有:《圣诞清唱剧》、宗教康塔塔《上主是我们的坚固保障》;23首世俗康塔塔如《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五部受难乐中只有《马太受难乐》和《约翰受难乐》;《b小调弥撒》;6首经文歌。
器乐音乐有:管风琴音乐如《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d小调拖卡塔与赋格》;改编创作了170多首管风琴的《众赞歌前奏曲》;托卡塔、幻想曲或前奏曲与赋格曲组合在一起如《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d 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古钢琴音乐有《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15首《二部创意曲》和15首《三部创意曲》;两册《平均律钢琴曲》(堪称钢琴家的《旧约全书》,巴赫键盘音乐的伟大作品及音乐创作的巅峰)共48首,包括24首前奏曲与赋格、6首《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和6首《帕蒂塔》、《戈德堡变奏曲》、《意大利协奏曲》;6首管弦乐《勃兰登堡协奏曲》;两部复调艺术精品《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
(高音小号是巴赫时代独有的乐器,在巴赫死后基本上销声匿迹。
)●亨德尔1685~1759(德国),英籍德国作曲家——音乐之父、音乐神灵、神剧之父创作作品:40多部歌剧、23部清唱剧及大量康塔塔。
协奏曲、奏鸣曲、古钢琴曲、管弦乐曲。
管弦乐:《凯撒》、《罗德林达》、《阿尔西那》、《吕纳尔多》。
管弦乐组曲《焰火音乐》、《水上音乐》(英国完成的,其中的《号管舞曲》是三拍子舞曲)。
23部清唱剧:《参孙》取材与圣经的《以色列人在埃及》、《扫罗》;神话题材如《塞墨勒》、《赫丘利》;寓言题材如《时间和真理的胜利》;首创用英语演唱的清唱剧《以色列在埃及》、《扫罗》、《耶夫地》、《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广)等。
歌剧《阿尔米拉》。
古典主义时期●海顿1732-~1809(奥地利)艺术家、作曲家——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重要的创作领域为交响曲创作作品:他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著名的有:《第45首交响曲(告别)》、《第92首交响曲(牛津)》、《第94首交响曲(惊愕)》、《第100首交响曲(军队)》、《第101首交响曲(时钟)》、《第104首交响曲(伦敦)》。
西方古典音乐家简介巴赫J·S·BACH(1685——1750)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
他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由于他一生杰出的创作活动和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世界音乐史上,巴赫素有“音乐之父”的美称。
他的作品是历代著名作曲家崇拜和学习的榜样。
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的埃森纳赫城的一个音乐世家。
大约从十六世纪开始,巴赫家族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音乐家。
在这个家族所出的二十多代音乐家中,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成就最高。
巴赫的父亲是一名中提琴手,哥哥是风琴师。
他早年丧父后,便在哥哥的指导下学习音乐。
幼年的巴赫对音乐兴趣浓厚,学起音乐来异常刻苦,很快便掌握了风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同时也开始在作曲方面暂露锋芒。
他在上中学时就开始广泛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以后又在吕奈堡的教学里担任歌手。
这个时期,他在吕奈堡图书馆里阅读了大量的著名的音乐作品,大大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许多知识。
中学毕业后,巴赫开始了自己艰苦的音乐艺术生涯。
从1708年开始,他一直在魏玛、阿恩斯塔特和谬尔豪森的宫庭和教堂里担任乐师。
当时他的身份和地位都很低下,生活困窘,在这种状况下,他还是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很高价值的作品。
巴赫一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祖国,因此他的作品最能反映当时德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风貌与特点。
在这一点上,他和另一位巴洛克音乐大师亨德尔大相径庭。
亨德尔一直侨居国外,其作品风格受意大利等国音乐风格的影响较深,在创作上偏重于主调音乐,而巴赫的音乐是彻底的德国风格的音乐。
他是一位著名的复调音乐大师。
他的作品风格庄重而严谨,纯洁而虔诚。
巴赫技巧高超,作品内容深刻。
他对许多音乐形式都作了重要的发展了创新,如协奏曲、管弦乐曲和钢琴曲等等。
巴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体裁形式也十分多样,其中有风琴曲、钢琴曲、小提琴曲、大提琴曲、长笛曲、康塔塔、管弦乐曲及许多宗教内容的声、器乐作品等。
西方音乐家简介一、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
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
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因此,巴赫被称为“音乐之父”。
欣赏作品: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小提琴曲《G弦上的咏叹调》二、韩德尔(Handel,GeorgFrideric1685—1759)德国作曲家。
出生于德国哈勒城。
他自二十七岁起定居英国,对英国的音乐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英国人亦把他看作是自己的音乐家。
韩德尔在西欧音乐史中与巴赫占有相等的重要地位,对后世音乐影响极大。
欣赏作品:合唱曲《哈利路亚》小提琴曲《广板》三、约瑟夫·海顿(1732一180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派奠墓者之一。
他出身贫困,从小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作曲主要靠自学,成年后长期任乐队队长,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1791、1794年他曾两度赴英,备受欢迎。
他主要从事主调音乐的创作,是他确立了"弦乐四重奏"和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把交响曲固定为四个乐章形式,以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进行配器,为近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部交响曲,其中较著名的交响曲有《告别》、《时钟》、《狩猎》、《惊愕》、《军队》、《伦敦》、《牛顿》等,故他被称作"交响乐之父"。
欣赏作品:室内乐《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交响乐《惊愕交响曲》四、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
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