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制度_第四讲_英国政治制度及运作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29
英国的政治制度英国也是一个移民国家,它居民来自早期欧洲大陆的迁徙。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伦三岛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
公元43年,罗马帝国将英格兰便成它的一个行省,也是发现那里有大片土地,而且也有人居住。
罗欧亚大陆是联通的,4世纪的欧洲,被一股外来势力所纠结。
他们就是被中国赶出去的匈奴,罗马帝国再衰退,匈奴人的入侵加剧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地处德国和丹麦的日耳曼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继续向西飘洋渡海。
他们成为英格兰的主宰,英格兰的名称就源于这里。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军入侵,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这个“征服者威廉”,建立起的强大王权对稳固封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
与中国不同,古代欧洲封建国王的继承制度,是按照亲属关系亲密程度排序的,国王也受制于宗教。
13世纪,国王约翰从即位一开始就不被人们看好,人们疑心他是将侄子暗杀后,才得到王位继承权。
面对质疑,约翰与教皇就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任命出现争执,导致教庭向英格兰施以惩罚,约翰国王最后被迫于1213年向教皇屈服。
针对法国占领了英国在诺曼底大部份的土地,英国的贵族要求国王取回失去的领土。
约翰即在1214年发动对法国作战,却遭逢大败。
1215年,封建贵族乘机联合对国王不满的各方力量反对约翰王。
5月17日,封建贵族得到伦敦市民支持,占领了伦敦。
6月10日,英格兰的封建贵族在伦敦聚集,挟持英格兰国王约翰。
约翰被迫赞成贵族提出的“男爵法案”(Articles of the Barons)。
1215年6月15日,在强大压力下,约翰在兰尼米德〔RunnyMede〕签署《大宪章》。
其中主要反映西欧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即国王只是贵族“同等中的第一个”,没有更多的权力。
当今世界民主制度,多少带有探险者的印迹。
作为早期开拓者的后代,不免留有他们的思想痕迹,带有功利性、现实性。
因为物质成果受人尊敬,这一思想已经领导全球200多年。
美国也是英国的延续。
《大宪章》全文共63条。
有许多内容是保障封建贵族的权益。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内容、重点及考核要求导言一、课程内容政治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个统治形式,它不仅包含国体,也包含政体;不仅涉及政体、国家结构和政府制度,而且涉及国家机关、政府机关之外的一切政治单位或政治角色活动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环节。
因此,政治制度实际上包含了政体、国家结构、政府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所有内容。
其中,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国体国体指的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即哪些阶级是占统治地位的,哪些阶级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的,由此决定国家的阶级属性,或者说,就是国家的性质。
国体决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形式。
政治制度包括政体、政府制度、国家结构、政治体制等。
政体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即政权的组织形式。
包括国家机关的设置和权力配置的一整套原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具体指设置哪些国家机关,尤其是中央国家机关,以及如何组织、如何产生、权力如何划分、如何相互配合和牵制等。
当代政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最高国家权力的构成、产生方式和任期、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等,尤其是国家立法机关与国家元首和行政机关的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政府制度在这里被理解为国家中央行政机关,主要内容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以及它在整个国家机关中的地位及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国家结构是国家形式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指的是国家各个部分是如何整合而成为其为一个国家及其整合的形式;制度安排则具体表现为如何规范和维护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或全国政府与成员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
政治体制是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如国家机关产生和选举的具体方式、具体形式、国家机关的决策程序、政府机构的具体设置和规模、中央对地方实行领导和控制的方式和手段、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选用和管理方式等。
第4讲英国美国政治制度第4讲英国君主⽴宪制的建⽴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明备考⽅向握主旨精要课程标准 (1)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宪制的特点(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结构,⽐较美国总统制共和制与英国君主⽴宪制的异同本讲主要讲述了英美两国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步确⽴了以法治为核⼼的代议制民主政治。
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命中所产⽣的君主⽴宪制和议会⾄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了重要⽽深远的影响。
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了民主共和政体,它体现的三权分⽴的原则,创⽴了世界政治体制的⼜⼀个先例考纲要求(1)英国君主⽴宪制的确⽴(2)美国共和制的确⽴⼀、英国君主⽴宪制的建⽴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命(1)背景: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阻碍。
②政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扩⼤⾃⾝政治权利。
(2)过程:①爆发:1640年爆发⾰命,议会获得胜利后,处死国王查理⼀世。
②曲折:查理⼆世和詹姆⼠⼆世复辟。
③结果:1688年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受议会邀请承袭英国王位,史称“光荣⾰命”。
光荣⾰命的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旧贵族的妥协,是英国资本主义与封建势⼒长期⽃争的结果。
⽤政变⽅式推翻复辟王朝,避免了社会动荡,是符合英国国情的明智之举。
2.形成过程(1)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①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法权、财政权等权⼒。
②作⽤:确⽴了议会⾄上的原则,使国王逐渐“统⽽不治”,君主⽴宪制开始确⽴起来。
(2) 形成责任制内阁,使⾏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开始形成 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成员组成内阁⾸脑是⾸相,内阁成员是各部⼤⾂,集体负责,与⾸相共进退运⾏机制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下院多数党领袖被国王任命为⾸相;⾸相掌握国家的⾏政⼤权。
英国政治制度英国是一个单一制、君主立宪的民主国家,它的政府体系(即所谓西敏制)直接影响了许多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包括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和牙买加等英联邦成员国。
英国没有成文的宪法,但宪法惯例(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s)具有宪法的作用;各种成文法和普通法共同组成了所谓的英国宪法。
英国的国家元首和理论上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英国君主.基本信息•中文名:英国政治制度•国家:英国•代表:宪法•机构设置:政府机构组成正在加载英国国徽英国是一个单一制、君主立宪的民主国家,它的政府体系(即所谓西敏制)直接影响了许多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包括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和牙买加等英联邦成员国。
英国没有成文的宪法,但宪法惯例(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s)具有宪法的作用;各种成文法和普通法共同组成了所谓的英国宪法。
英国的国家元首和理论上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英国君主,目前为伊丽莎白二世。
实际上,女王只拥有象征性的地位,其权力的形式受到惯例与民意的约束。
但是君主基本上还是可以行使三个重要的权利:被咨询的权利、提供意见的权利和警告的权利。
一个君主在位的时间越长,经验与学识越丰富,他的意见就越会受到内阁和首相本人的重视,而这种君主与内阁之间的交流是在每周例行的秘密会议中进行的。
事实上在英国,拥有最高政治权力的人是内阁首相(现任首相大卫·卡梅伦; zh-hant大卫·卡麦隆于2010年5月11日起执政),他必须得到下议院的支持。
'君临国会'(Crown in Parliament)代表了英国的国家主权。
机构设置政府英国政府正式名称为'女王陛下政府'或'国王陛下政府'(取决于在位君主),负责英国的行政功能。
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英国君主任命,但是依惯例此人必须是下议院中最有可能获得下议院支持的议员。
首相获任命后再挑选其他部长和行政首脑,组成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