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5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护理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护理目的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制定有效的健教形式与内容。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58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结果被调查的患者中,100%患者希望了解起搏器植入的方式与效果;98.27%的患者关心手术费用以及术后卧床时间、肢体活动及饮食。
96.55%的患者想了解起搏器植入术后有无并发症:100%患者希望了解术后生活恢复情况。
护士采取一对一讲解、播放多媒体课件、发放心脏起搏器植入须知》小册子、电话随访等健教方式,58例患者基本掌握健教内容,较好地配合起搏器植入手术过程,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护士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满足患者需要,提高其依从性,促进了手术病人早日康复。
标签:起搏器:健康教育:调查:护理心脏起搏技术是心律失常介入性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治愈缓慢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
永久起搏器植入技术损伤小,操作简单,但手术前、后仍存有诸多护理问题,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愈后,为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配合手术,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对我院心内科植入不同型号永久起搏器的58例患者的健康需求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心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患者58例,经护理人员耐心解释均愿意参加问卷调查及接受健康教育。
男36例,女22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2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电源耗竭更换电池2例,快速型恶性心律失常5例,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3例。
文化程度:大专以上者11例,高中17例,初中及小学28例,文盲2例。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需求表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表由患者所希望得到的健康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两大部分组成,由经过培训的2名护士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发放问卷,详细讲解各项问题及填表要求。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摘要: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技术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心脏起搏器作为接触治疗中的重要设备,对于心律不齐这类疾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尤其是对于慢性的心功能传导障碍,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有效性。
且能够避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其他安全风险。
立足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实施要点进行分析,意在了解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的临床效果,并进一步明确手术后应当如何实施患者护理,发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在心律失常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临床效果引言:心脏起搏器能够为心脏功能出现障碍的患者提供心脏动力。
若能够应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则意味着患者心脏功能能够借助起搏器持续保持在稳定状态下。
这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生活质量都能够起到显著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时,需严格按照手术方法执行手术流程,并做好后续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护理工作,确保起搏器植入后能够在人体中正常发挥作用,有效改善心律失常现象。
一、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基本流程自患者左右锁骨下静脉形成穿刺,并送入起搏器电极的导线。
心室起搏的电极头端固定在右心室的心尖部位,或设置在右心室的流出道区域。
随后,将心房起搏电极头固定在右心耳处。
随后,实施CRT左心室起搏电极的植入。
植入时,经过冠状静脉的窦途径,达到植入效果。
并同步利用起搏器状态分析的专项仪器,对心内参数进行测定[1]。
测定准确无误后,方可固定起搏器电极。
最后,在患者胸大肌前部区域构建独立囊袋结构。
将起搏器的电极导线与起搏器本身做好连接,并埋于皮下提前设置的囊袋结构中。
按照分层缝合的方法对皮下组织和表皮皮肤进行逐步融合。
二、植入手术护理分析(一)术前护理分析手术实施前,护理侧重点主要集中在,对患者进行心理层面的护理。
由于心脏手术是针对患者核心脏器进行手术治疗。
因此,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这主要是由于起搏器虽然能够有效缓解疾病症状,但是对患者身体结构的重大改变。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患者生活质量的随访调研引言:目前,心脏起搏器已经成为治疗心律失常和心脏传导障碍的常见方法之一。
随着起搏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数量的增加,对于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患者进行随访调研,探讨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管理建议。
方法:我们选择了100名已经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调研,其中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
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收集了相关的数据。
问卷包括了一般信息、起搏器植入前后的生活质量评估以及在起搏器植入后面临的问题等内容。
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心理评估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结果:根据患者的回答,我们发现起搏器植入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上有所改善。
91%的患者表示,他们的症状明显减轻,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参与各种活动。
同时,93%的患者表示他们的体力恢复良好,不再感到疲倦和缺乏精力。
此外,83%的患者认为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有所改善,不再焦虑和沮丧。
还有77%的患者表示他们的社交活动增加了,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更加充分。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尽管大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仍有一部分患者在性活动、体育锻炼和长时间的旅行等方面面临一定的限制。
有些患者对于心脏起搏器的使用不是很熟悉,对其功能和注意事项理解不深。
此外,部分患者还担心起搏器会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对起搏器的安全性还存在一定的疑虑。
讨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起搏器植入后,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身体恢复良好,心理状态更加乐观积极。
此外,患者的社交活动也有所增加,提升了他们与家人和朋友的紧密程度。
然而,植入心脏起搏器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问题。
患者在某些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限制,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调整。
医生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起搏器。
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对起搏器的疑虑,并避免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艾力奇,曾 玉,冯 琼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㊂[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南昌市两所医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81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分,分析结果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㊂[结果]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自我效能感评分为23.06分ʃ3.22分,生活质量总分为114.17分ʃ6.13分;各维度得分:躯体功能74.81分ʃ10.17分,心理功能21.61分ʃ1.58分,身体疼痛87.15分ʃ14.29分,总体健康47.84分ʃ7.29分,生命力70.68分ʃ1.08分,社会功能80.81分ʃ11.97分,情感职能65.84分ʃ6.84分,心理健康65.58分ʃ2.22分㊂其中自我效能感评分越高,病人生活质量及各维度评分越高,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㊂[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术后自我效能感较低,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㊂关键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生活质量;自我效能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 .i s s n .1674-4748.2015.29.003 文章编号:1674-4748(2015)29-2886-03 近年来,自我效能在卫生保健领域的应用日趋扩展,自我效能在生理㊁心理方面对健康促进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自我效能通过对健康行为的影响从而促进健康也已日益成为新的研究热点[1]㊂心脏起搏器植入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与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成功挽救众多中老年病人[2]㊂随着起搏器植入术的日趋成熟,心脏起搏器植入的病人也越来越多㊂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3],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实现特定行为目标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能力㊁信念㊂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在其他一些慢性病病人中已经有不少研究,并且证实了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㊂目前国内外对于起搏器植入病人的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相关性的研究较少㊂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病人对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期待值也不仅仅局限于挽救生命,而更加期望的是关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的生活质量㊂本课题研究该类病人的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为提高该类病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借鉴㊂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2013年6月 2014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㊁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病人81例,其中男42例,女39例;年龄38岁~75岁(64.59岁ʃ8.80岁)㊂纳入标准:所有病人均为第1次植入永久性心脏作者简介 艾力奇㊁曾玉(通讯作者)单位: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冯琼单位:330006,南昌大学成教学院㊂起搏器,术后起搏器正常工作且未出现并发症者,能进行口头及书面交流,年龄ɤ75岁,知情同意㊂排除严重的身心疾病(如急性脑梗死㊁急性心肌梗死㊁外科手术㊁消化性溃疡等)的病人及有癌症病史㊁精神失常病史㊁拒绝参加本次调查研究的病人㊂1.2 方法1.2.1 研究工具1.2.1.1 一般资料问卷 收集可能影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内容主要包括性别㊁年龄㊁文化程度㊁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时间㊁婚姻状况㊁经济来源㊁工作状况㊁居住情况等㊂1.2.1.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 S E S ) 用于病人自我效能感的测评,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总分是10分~4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水平越高㊂该量表在我国人群中的测量显示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克朗巴赫α系数0.87,重测信度r =0.83(P <0.001),折半信度r =0.82(n =401,P <0.001)[4]㊂1.2.1.3 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 F 36) 该量表共有8个维度,每个维度含2个~10个条目,共36个条目㊂各条目选项采用5级L i k e r t 排列法进行定量化测量,即根本没有㊁几乎没有㊁有一些㊁大多数有㊁非常明显㊂计算量表得分时,正向条目计1分~5分,逆向条目则反向计分,将原始数据转换并累加各条目得分,每个维度的得分累加,范围为0分~100分,得分越低表明健康状况越差,反之则健康状况越好㊂张代民等[5]研究表示,S F 36量表的躯体功能㊁生理职能㊁躯体疼痛㊁一般健康状况㊁生命力㊁社会功能㊁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8个维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72,0.814,㊃6882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O c t o b e r ,2015V o l .13N o .290.856,0.789,0.779,0.819,0.763和0.754,分半信度的相关系数为0.85;各条目得分与其维度得分之间均相关(均>0.60),S F36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于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生活质量评价㊂1.2.2资料收集根据选择标准确定研究对象,经医院㊁病人同意后,由研究者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㊂收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一般资料㊂运用G S E S量表评价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情况,采用S F 36量表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㊂评估采用面对面形式和电话随访形式,向病人解释研究目的,请病人自行填写问卷,对于年龄较大㊁电话随访或不能顺利填写问卷者,由研究者逐条询问并代之填写,检查确认问卷填写完整后当场回收㊂1.2.3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输入S P S 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㊂统计方法包括:①描述性分析(频数㊁均数㊁标准差㊁构成比㊁百分率等);②相关性分析㊂2结果2.1一般资料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分析筛选问卷,剔除不合格问卷,获得81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81%㊂81例病人中,男42例,女39例;年龄38岁~75岁(64.59岁ʃ8.80岁);文化程度:文盲㊁半文盲29例,小学20例,初中16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5例;婚姻状况:未婚13例,已婚68例;在职28例,退休或不在职53例;独居者30例,与配偶或者他人居住51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时间最短1周,最长1年半㊂2.2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者生活质量状况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者生活质量总分为114.17分ʃ6.13分㊂各维度得分见表1㊂表1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xʃs)分维度得分躯体功能74.81ʃ10.17心理功能21.61ʃ1.58身体疼痛87.15ʃ14.29总体健康47.84ʃ7.29生命力70.68ʃ1.08社会功能80.81ʃ11.97情感职能65.84ʃ6.84心理健康65.58ʃ2.222.3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者自我效能状况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者自我效能评分为23.06分ʃ3.22分㊂而自我效能全国常模[6]的得分为28.64分ʃ5.21分,经比较,t=7.862,P<0.05,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自我效能低于全国常模㊂2.4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的关系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生活质量总分及其各维度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㊂生活质量及其各维度得分均与自我效能具有相关性㊂自我效能高的病人生活质量及其各维度得分也高,反之,自我效能低的病人,其生活质量及其各维度得分也低㊂表2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生活质量总分及其各维度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r值)变量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自我效能0.9640.4490.4330.6170.2920.5330.230.3690.405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3讨论3.1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自我效能得分较低,低于自我效能全国常模本次研究中,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者的自我效能评分为23.06分ʃ3.22分,其中自我效能最高得分为34分,最低得分为17分,低于自我效能全国常模的评分㊂自我效能感[7]由B a n d u r a 于1977年提出,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8]㊂B a n d u r a[7]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自我效能的形成与变化受4种信息源的影响,即直接性经验㊁替代性经验㊁言语说服及其他;其他影响因素有个人性格㊁心理状态㊁自控能力与类型㊁自尊水平㊁自信心㊁拥有的知识和技能㊁环境㊁社会与家庭的支持㊁意志力等也可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㊂本研究对象自我效能低于全国常模可能是由于病人首次植入心脏起搏器,对起搏器的功能及相关维护知识缺乏所致㊂病人在植入起搏器之后,往往自信心会受影响,认为起搏器会限制自身活动,担心起搏器植入后自己及家人的日常生活会大受影响,或者甚至担心起搏器的使用年限及后续维护费用等问题㊂曾小川[9]研究表明,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术后比术前心理问题有所改善,尤以恐怖更为明显,但仍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㊁焦虑㊁抑郁㊁人际敏感(P<0.05)㊂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病人术后表现出焦虑㊁抑郁,担心术后的生活是否会受影响,部分病人还表示虽然生理功能已恢复,但是心理上仍认为自己身体不够健康,导致日常社交活动有所减少,因而该类病人的自我效能受㊃7882㊃全科护理2015年10月第13卷第29期(总第374期)到影响㊂提示护理人员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者加强心理及信念的支持,通过对起搏器植入知识健康教育㊁成功病人的经验分享㊁鼓励病人陈述自己的问题,达到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的目标㊂3.2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 本研究中,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总分114.17分ʃ6.13分㊂其中,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 <0.05),自我效能高的病人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分数高;反之,自我效能低的病人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分数低㊂可能是因为自我效能水平高的病人,对于如何调节压力有较强的掌控能力,可以有效缓解压力,以减轻对生活的影响,病人能够接受并妥善处理所处环境中遇到的威胁,能够自信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并对自己处理问题和面对困难的能力有一定的自信心;而自我效能低的病人往往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得不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无法正确处理问题,从心理上产生了自我否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甚至逃避㊁拒绝应对,进而影响生活质量㊂程芳等[10]研究显示,自我效能高者其躯体㊁认知㊁社交等方面功能状态好,病人通过调节和控制行为,缓解感知的压力和控制症状,从而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11]㊂提示护理人员可以从提高自我效能的角度出发,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㊂4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自我效能低于全国常模,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提高,并且自我效能高的病人生活质量高,反之自我效能低的病人生活质量低,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㊂因此,可以探索运用自我效能感来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改善生活质量㊂医护人员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其重视自我效能的培养㊂健康教育过程要求家属参与,加强对病人的关心和支持,教育病人要及时处理自己的负性情绪,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等㊂参考文献:[1] 董春玲,刘晓虹,叶旭春,等.自我效能在健康促进行为领域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2,26(2A ):292293.[2] 刘伟,王建利,周春萍,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应该注意的问题[J ].中国医药导刊,2006,12(16):326.[3] 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 ].心理学动态,1999,7(1):16.[4]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5] 张代民,刘志华,郭涛,等.S F 36健康调查问卷在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5):777779.[6]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 ].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186187.[7] B a n d u r aA.S e l f e f f i c a c y :T h e e x e r c i s e o f c o n t r o l [M ].N e wY o r k :WH F r e e m a n ,1997:1.[8] B a n d u r aA.S e l f e f f i c a c y .T o w a r dau n i f y i n g t h e o r y o fb e h a v i o r l c h a n g e [J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R e v i e w ,1977,84(3):191215.[9] 曾小川.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理健康分析[J ].调查研究2010,7(8):136137.[10] 程芳,许勤.结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研究[J ].护理学报,2009,16(21):912.[11] C a m pb e l lL C .P r o s t a t ec a n c e r i n A f r i c a n A m e r i c a n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p a t i e n t a nd p a r t ne r s e lf e f f i c a c y t o q u a l i t y of l i f e [J ].J P a i nS y m p t o m M a n ag e ,2004,28(5):433443.(收稿日期:20150621)(本文编辑卫竹翠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电子文献著录格式凡属电子图书㊁电子图书中的析出文献以及电子报刊的析出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分别按 文后参考文献表 中4条㊁2条㊁1条和3条中的有关规则处理㊂除此而外的电子文献根据下述规则处理㊂著录格式如下㊂[标引项顺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示例:a .联机网上数据库(D B /O L )㊂[1] P A C S L .P u b l i ca c c e s sc o m p u t e rs y s t e m sf o r u m [D B /O L ].H o u s t o n T e x :U n i v e r s i t y ofH o u s t o nL i b r a r i e s ,1989[19950517].L i s t e s e r v @u h pv m l .u h .e d u .b .网上电子公告(E B /O L )㊂[2] O n l i n eC o m p u t e rL i b r a r y ,I n c .H i s t o r y o fO C L C [E B /O L ].[20000108].h t t p //w w w.o c l c .o r g /o c l c /m e n u /h t s t o -r y.h t m.㊃8882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O c t o b e r ,2015V o l .13N o .29。
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1例的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目的分析植入永久起搏器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护理,以期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患者的并发症原因,以及采取的护理措施。
结果所有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21例,占37.5%。
其中,出现电极脱位的患者10例,占47.6%,有7例患者出现囊袋积血,占33.3%。
出现起搏器感知障碍的患者3例,占14.3%,出现起搏器综合征的患者2例,占9.5%。
手术结束后,患者给予积极的治疗后,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到了正常。
结论在对患者置入永久起搏器时,给予精心的护理措施后,减少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标签: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并发症;分析;护理当前,永久起搏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心率失常情况。
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病情,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然而,植入该起搏器后,很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常见的有囊袋积血、伤口感染、电极脱位等[1]。
所以,医院必須引起重视,加强护理,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植入永久起搏器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护理,以期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对我院接受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患者156例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84例,女72例。
年龄46~79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让其保持平卧位。
术后结束后,加强心电图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心跳、脉搏、呼吸等。
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下床活动,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力度适当,避免最肢体造成损伤。
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囊袋出血护理手术结束初期,常见的并发症为囊袋出血。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调查与分析冯艮娇;罗思妮;杨满青【期刊名称】《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2(018)006【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共98例,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36条健康状况简明调查问卷(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SF-36)量表及生活质量相关事件量表(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and related events,Aquarel)完成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均提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均下降,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起搏治疗及心理护理,可在消除患者躯体症状的同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变不良的应对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总页数】3页(P632-633,644)【作者】冯艮娇;罗思妮;杨满青【作者单位】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二区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510080;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二区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510080;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二区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相关文献】1.延续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黄奇花;严家嫦;李群笑;吴贺玲;高伶娇2.临床护理路径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晏晓莉;黄艳英3.延续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叶玉霞;4.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李英; 冒云霞; 黄荔荔5.动机行为转化策略下的多轨道专科护理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李瑶瑶;时贤君;秦庆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理健康分析目的:了解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对50例心室感知心室起搏抑制型(VVI)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进行独立地测评、分析。
结果: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比术前心理问题有所改善,尤以恐怖更为明显,但与对照组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敏感(P<0.05)。
结论:尽管心脏起搏器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应引起重视。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patients implanted VVI cardiac pacemaker. Methods: The 50 patients implanted cardiac pacemaker and 50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fulfilled the symptom check list 90 (SCL-90) independently and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fre-inplanted, the mental health was improved, especially in phobic anxiet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herapeutic group were still marked mental obstacle, the scales of somatization, anxiety, depress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P<0.05).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disorder attach importance to us despite the cardiac pacemaker therapy is important.[Key words] Cardiac pacemaker; Therapy; Mental health精神卫生是精神卫生状态和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1]。
-植入心脏起搏器后的生活保健问题: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有病人咨询有关"起搏器"的问题,特别总结整理如下:----植入心脏起搏器后的生活保健问题:一、日常生活与运动植入起搏器后,病人有了极大的安全感,但是还需要一段逐步康复与适应的过程。
植入起搏器的初期,病人会不时地感觉到起搏器的存在,有些病人可能会有一定的异物感,经过一段时间会慢慢适应。
在身体完全康复后,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甚至恢复以前的工作。
然而,在植入起搏器后的早期,患者仍然不宜做过量的体力活动。
埋植脉冲发生器一侧的上肢,早期运动幅度不宜过大,以免导致电极脱位。
由于起搏器是完全植入体内的,患者可以洗澡、淋浴、甚至游泳。
若无其他禁忌证,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性生活。
患者可以旅游,乘坐汽车、火车、飞机或轮船等。
机场安全检查仪器对起搏器没有影响,但起搏器能触动金属探测报警器,患者应事先向安检人员出示起搏器ID卡。
当埋藏起搏器的部位受到低频(100Hz左右)震动时,可能导致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异常。
能引起低频震动的设备包括电钻、冲击钻、按摩器、各种机床。
颠簸的交通工具等。
二、家用电器与电磁场多数家用电器是安全的。
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电烤箱、电熨斗、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电脑、吸尘器、洗衣机、食品加工机等只要没有漏电,一般不会影响起搏器,可以放心使用。
新式微波炉只要操作正常,一般也不会影响起搏器。
尽管现代起搏器已经具有抗手机干扰功能,起搏器患者仍应尽量避免手机靠近起搏器,打手机时最好使用对侧手,并使手机与起搏器的距离保持在15厘米以上。
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应远离电台发射站、电视发射台、转播车、发射机、雷达、马达、内燃机、高压电场、变压器、发电厂的发电车间、电弧焊接、医院的磁共振仪等强磁场和强电场。
某些公共场合安装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也能够发出较强的电磁波,并对起搏器产生影响。
部分功率大的电梯(如斜坡式电梯)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也能干扰起搏器内的电子系统,患者应引以注意。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指导摘要】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原,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的心理活动,甚至可以影响手术的效果。
正常的、恰当的心理干预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对其术后恢复,重新走向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工心脏起搏器心理分析护理指导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已成为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由于介入治疗是一负性事件,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功能等诸方面有一定影响[1],因此,在做好各方面护理工作的同时,分析掌握患者的负性心理并针对性地予以护理,对其术后恢复,重新走向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通过对2001年5月-2008年12月在本科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210例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根据不同心理状态进行护理指导,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1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男142例,女68例,年龄38-85岁,平均62岁。
患者中无所谓型85例,大部分是老年患者;紧张恐惧过分谨慎110例;悲观抑郁15例。
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心理指导,出院后平均随访时间1年。
210例患者均按医嘱定期随诊,所有随访患者都能积极投入正常生活和工作中,无电极脱落的情况发生。
2 术前心理分析2.1.1 焦虑紧张心理患者由于对该手术缺乏了解,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术后疗效如何,有无并发症及后遗症,以及术后卧床制动所带来的腰腿疼痛,卧床排便的不习惯,以及经济问题等均可使患者产生焦虑紧张情绪[2]。
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而文化程度越高,发生率越低。
2.1.2 恐惧心理起搏器植入术多为择期手术,且采用局部麻醉,而且导管室陌生的环境,手术时用的各种导管、器械,无形中会对患者造成思想压力,术中各种声响,导管检查与治疗所致的各种不良刺激,术中人员有关手术的谈话,以及医务人员严肃的表情,都会加重患者的恐惧心理[3]。
2.1.3 悲观抑郁心理患者男性居多,责任感较强,担心术后不能正常工作,且考虑手术费用,整日忧心忡忡,情绪低落抑郁寡欢,对治疗采取消极态度。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原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出现的原因,总结疾病管理经验。
方法271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随访观察出现的并发症,分析原因。
结果出现并发症18例,包括囊袋感染7例、囊袋血肿4例、心脏起搏器综合征3例、电极导线脱位2例、心脏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与心脏起搏器植入无关症状71例,其中住院期间焦虑与抑郁精神症状37例、焦虑与抑郁躯体症状26例、切口肿胀8例。
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集中在术后住院早期,部分可发生在术后晚期数年后,需加强术后2周内管理,落实随访,加强生活、心理干预。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围术期管理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电子医疗产品,应用已有60余年历史,其主要通过微电子技术,以低能量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发生激动和传导功能,帮助心脏恢复跳动,心脏起搏器植入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已成功挽救了上百万患者生命[1]。
心脏起搏植入治疗技术已非常成熟,各级医院均有开展,适应证不断扩大。
但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仍不可避免存在相关并发症,同时患者因焦虑、抑郁等原因可能出现原发性症状表现[2]。
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对于开展围术期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本研究对271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置植入患者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271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置植入患者,其中男130例、女141例,年龄8~89岁、平均年龄(65±9)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3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6例、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力衰竭各1例。
单腔起搏器42例、双腔起搏器229例。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获得随访。
1. 2 方法患者均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电极导线,心房电极固定在右心耳,右室电极固定在右心室心尖部,左心室电极经冠状静脉窦固定在心大静脉。
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状态的调查与分析王红幸史定妹余爱萍徐晓娟宋一虹刘晶【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器相关知识与其起搏器植入后生活状态之间的联系。
方法:以植入起搏器3年以内的120名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其起搏器相关知识与其起搏器植入后的生活状态。
结果:120名患者中知道自身起搏器工作状态的占76.7%,随时携带起搏器卡的占17.5%,答对一半以上起搏器是否受电器干扰问题的占50.8%;知道与不知道自身起搏器工作状态的患者之间,在自数脉搏、心情变化这两方面有统计学差异;随时携带与不随时携带起搏器卡的患者之间,在社交变化、敢做的活动变化这两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答对一半以上与不到一半起搏器是否受电器干扰问题的患者之间,在心情变化这方面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起搏器相关知识在多个方面影响患者起搏器植入后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起搏器生活状态[Key words] pacemaker life style国外,特别是日本和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涉足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状态的调查。
1992年日本的驰修子和1998年美国的Malm研究表明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改变不明显(1,2)。
日本的驰修子还表明,起搏器植入后就业率降低,电器设备接触很小心,生活上受到很大限制(1)。
2002年,日本的伊吹亚纪子曾对出院后的23名起搏器植入患者的生活状态和起搏器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3),表明起搏器植入患者植入前后外出情况未改变的达到78.3%。
每日自数脉搏的仅占30.4%,登机时金属探测仪对起搏器有无影响回答正确的仅占13%。
目前国内的同类研究极少,2004年黄晨副教授运用临床指标、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指标、生活质量分级评分标准,评估起搏器植入患者的生活质量(4)。
范洁主任医师曾运用GWB和CSS生活质量评分,心脏超声测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值,活动平板测运动耐力,评估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5),而目前尚无针对起搏器植入患者自身起搏器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与其起搏器植入后生活状态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5年12月-2008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行起搏器植入的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2人,女性58人,年龄14岁-85岁,平均年龄67.3岁(SD=11.3)。
2.方法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是参考日本伊吹亚纪子设计编制的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状态与起搏器相关知识调查表,结合我市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实际情况编制的。
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植入时间、疾病诊断等。
生活状态资料:外出的变化、社交的变化、植入前敢做的活动(如:打球,背扛重物)植入后的变化;植入前不敢做的活动(如爬楼梯三层以上)植入后的变化、自数脉搏情况、心情的变化等6个方面。
患者对自身起搏器关注情况:起搏器工作状态(单腔、双腔、起搏频率等)知道情况;起搏器卡是否随时带在身边。
起搏器是否受干扰:手机、吸尘器、电动车、高压线、微波炉、电视机、磁共振、X线拍片、电动剃须刀、机场金属探测仪、电热毯等11种物品对起搏器是否有干扰。
3.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1.患者起搏器植入后生活状态资料见表1。
2.患者对自身起搏器关注情况见表2。
3.有关起搏器是否受干扰共11个问题,答对一半以上者61人,答对不到一半者59人,各道问题的正确率见表3。
4.起搏器相关知识与起搏器植入后生活状态的联系见表4。
讨论1.生活状态改变:我们这次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7.3岁,大多数患者已经退休,社交活动较少,且随着年龄增大往往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因此起搏器植入后社交增多、各种活动增多的比例较少;国内患者普遍对起搏器受外界干扰的顾虑较大(6),所以起搏器植入后各种活动和行为受到限制的较多(7),影响术后的生活质量。
2.患者对自身起搏器的关注情况:知道自身起搏器的工作状态、随时携带起搏器卡,说明患者对自身的起搏器很关心,很重视,而本研究中知道起搏器工作状态的患者占76.7%,随时携带起搏器卡的仅有17.5%,说明国内的患者对自身起搏器的关注情况不容乐观。
3.起搏器是否受干扰问题的了解:在11种物品对起搏器是否有干扰的问题中,高压线和磁共振回答准确率比较高,推测是由于医务人员曾反复强调。
在通常情况下使用手机,不会对起搏器产生影响,但是38.3%患者却认为手机对起搏器有不良影响。
X线和电热毯有一半患者回答正确。
回答的准确率比较低的是微波炉和电动剃须刀,还有机场金属探知器,后者不是日常生活用品,关心度比较低所致。
4.起搏器相关知识与起搏器植入后生活状态的联系:通过X2检验,从表中可以看出,与不了解起搏器工作状态的患者相比,对起搏器工作状态了解的患者每天自数脉搏的比例较高,而且心情变好的比例较高,从而可以推断起搏器相关知识能够更好地指导患者监测自身起搏器的工作状况,并且拥有好心情;起搏器卡随时带的患者,社交增多与植入前敢做的活动增多的比例明显高于不随时携带起搏器卡的患者,也就是说学习起搏器相关知识,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生活限制。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答对起搏器是否受干扰问题一半以上的患者植入后心情变好的比例明显高于答对不到一半的患者,这说明越了解起搏器知识的患者,产生焦虑、忧郁情绪越少,越能获得好心情。
综上所述,用正确的知识管理自己,那么起搏器植入患者的生活状态将更加美好。
表1 患者起搏器植入后生活状态资料项目n(%)植入前后外出的变化1.增加22(18.3)2.不变62(51.7)3.减少36(30.0)植入前后社交的变化1.增加19(15.8)2.不变64(53.3)3.减少37(30.8)植入前敢做的活动1.增加4(3.3)2.不变46(38.3)3.减少70(58.3)植入前不敢做的活动1.增加17(14.2)2.不变65(54.2)3.减少38(31.7)自数脉博1.每天固定时间数14(11.7)2.每天不固定时间数31(25.8)3.每周少于3次10(8.3)4.以前常数现在不数17(14.2)5.不舒服时数14(11.7)6.从来不数34(28.3)植入后心情1.变好41(34.2)2.不变36(30.0)3.变坏43(35.8)表2 患者对自身起搏器关注情况项目n(%)起搏器工作状态1.知道92(76.7)2.不知道28(23.3)起搏器卡1.随时带在身边21(17.5)2.有时带在身边19(15.8)3.不带67(55.8)4.没起搏器卡13(10.8)表3起搏器是否受干扰回答的正确率表4起搏器相关知识与起搏器植入后生活状态的联系项目起搏器工作状态 起搏器卡 问题总分知道不知χ2值 随时带其他χ2值≥6<6χ2值植入前后外出的变化增加 18(19.6) 4(14.3) 0.74 5(23.8)17(17.2) 5.6813(21.3) 9(15.3) 1.06 不变 48(52.2) 14(50.0) 6(28.6) 56(56.6) 29(47.5) 33(55.9) 减少26(28.3)10(35.7)10(47.6)26(26.3)19(31.1)17(28.8)植入前后社交的变化增加 17(18.5) 2(7.1) 2.146(28.6)13(13.1) 9.10* 9(14.8) 10(16.9) 0.26不变 47(51.1) 17(60.7) 5(23.8) 59(59.6) 32(52.5) 32(54.2) 减少28(30.4)9(32.1) 10(47.6) 27(27.3)20(32.8)17(28.8)植入前敢做的活动增加 3(3.3) 1(3.6) 4.47 4(19.0)0(0) 19.7# 2(3.3) 2(3.4) 1.87 不变 40(43.5) 6(21.4) 6(28.6) 40(40.4) 27(44.3) 19(32.2) 减少49(53.3)21(75.0)11(52.4)59(59.6)32(52.5)38(64.4)植入前不敢做的活动增加 15(16.3) 2(7.1) 1.524(19.0)13(13.1) 0.65 7(11.5) 10(16.9) 0.88不变 49(53.3) 16(57.1) 10(47.6) 55(55.6) 35(57.4) 30(50.8) 减少 28(30.4)10(35.7)7(33.3) 31(31.3)19(31.1)19(32.2)自数脉博 每天数 53(57.6) 22(78.6) 4.03* 10(47.6) 65(65.7) 2.41 34(55.7) 41(69.5) 2.42 其他 39(42.4)6(21.4) 11(52.4)34(34.3)27(44.3)18(30.5)植入后心情变好 33(35.9) 8(28.6) 10.4#10(47.6)31(31.3) 2.41 28(45.9) 13(22.0) 10.8#不变 38(41.3) 5(17.9) 7(33.3) 36(36.4) 14(23.0) 29(49.2) 变坏21(22.8)15(53.6)4(19.0)32(32.3)19(31.1)17(28.8)表4均采用χ2检验,*P<0.05,#P<0.01。
项目正确 n (%) 不正确 n (%) 手 机74(61.7) 46(38.3) 吸尘器 53(44.2) 67(55.8) 电动车 57(47.5) 63(52.5) 高压线 91(75.8) 29(24.2) 微波炉 30(25.0) 90(75.0) 电视机 54(45.0) 66(55.0) 磁共振 101(84.2) 19(15.8) X 线 64(53.3) 56(46.7) 电动剃须刀45(37.5) 75(62.5) 机场金属探测仪33(27.5) 87(72.5) 电热毯63(52.5)57(47.5)本研究表明,对自身起搏器关注度高、了解起搏器相关知识多的患者,在起搏器植入后往往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状态。
由此可以展望,如果在住院期间,给予患者起搏器知识大量的详细的指导,就可以提高患者对起搏器关注度与起搏器相关知识认识,就可以让更多的起搏器植入患者拥有更好的生活状态,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谢辞:本人衷心感谢潘伟民主任对此课题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1)驰修子,他:べ一スメ一ヵ一植ぇ入み患者の意识及ご生活の生活实态调查,日本农村医学会杂志,41(3):302—303,1992.(2)Malm,D.,et al.:Quality of life in pacemaker patients from a nursing perspective,Coronary Health Care,2(1):17-17,1998.(3)伊吹亚纪子,他:べ一スメ一ヵ一植ぇ入み术を受けた患者の生活实态みちれゐ患者指导の效果,看护技术,48(2):217—223,2002.(4)黄晨等:人工心脏起搏器对高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86-7.(5)范洁等:房室结消融及起搏器治疗改善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18(4):254-256.(6〕陈若菡,刘志敏,唐阂等.不同起搏方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中国循环杂志,2008,lO(5):370-373.(7)Sakakibrar,Y., Mitsui, T.:Safety seat belt use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a pacemaker, Pacing &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22(11):1668-1671,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