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第十四章 商标法)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76.00 KB
- 文档页数:14
《商标法电子教案》课件第一章:商标法概述1.1 商标的定义与功能1.2 商标法的目的与作用1.3 商标法的基本原则1.4 商标法的历史与发展第二章:商标权的取得2.1 商标注册的条件2.2 商标注册的申请2.3 商标注册的审查与公告2.4 商标注册的无效与撤销第三章:商标权的保护3.1 商标权的范围与内容3.2 商标侵权的行为类型3.3 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3.4 商标权的保护途径与程序第四章:商标权的使用与管理4.1 商标的使用规则4.2 商标权的转让与许可4.3 商标权的续展与注销4.4 商标权的监测与管理第五章:涉外商标法律制度5.1 国际商标注册体系5.2 马德里协定与马德里议定书5.3 国际商标注册的申请与流程5.4 涉外商标侵权的法律适用与保护第六章:商标分类与商标注册申请6.1 商标分类体系6.2 商标注册申请的提交6.3 商标注册申请的实质审查6.4 商标注册申请的异议与答辩第七章:商标评审与行政诉讼7.1 商标评审的范围与程序7.2 商标评审的决定与上诉7.3 行政诉讼中的商标案件7.4 司法解释与案例分析第八章:商标权人的权利与义务8.1 商标权人的权利行使8.2 商标权人的义务与限制8.3 商标权人与第三方的关系8.4 商标权人的权利保护与维权途径第九章:商标权的许可与转让9.1 商标许可的性质与类型9.2 商标许可的申请与合同9.3 商标转让的条件与程序9.4 商标权交易的法律效力与限制第十章:商标权争议解决10.1 商标权争议的类型与解决途径10.2 商标权争议的调解与仲裁10.3 商标侵权诉讼的提起与证据规则10.4 典型争议案例分析与启示第十一章:商标权的刑事保护11.1 商标侵权的刑事法律责任11.2 刑事案件的侦查与起诉11.3 商标权刑事案件的审判与执行11.4 典型案例分析与法律适用第十二章:互联网与商标权12.1 互联网环境下的商标侵权问题12.2 电子商务平台商标权保护12.3 网络域名的商标法律问题12.4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商标权保护第十三章:商标权的经济分析13.1 商标价值评估的方法与模型13.2 商标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13.3 商标权交易市场的经济效应13.4 商标权保护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第十四章:特殊类型的商标权14.1 集体商标与证明商标14.2 地理标志与商标权14.3 防御商标与三维商标14.4 颜色组合与声音商标第十五章:商标法国际趋势与我国立法发展15.1 国际商标法的发展趋势15.2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商标法比较15.3 我国商标法的立法历程与现状15.4 我国商标法未来立法展望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商标法概述重点:商标的定义与功能、商标法的目的与作用、商标法的基本原则、商标法的历史与发展。
《商标法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商标法概述1.1 商标的概念与分类1.2 商标法的目的和作用1.3 商标法的基本原则1.4 商标法的适用范围第二章:商标注册2.1 商标注册的条件2.2 商标注册的申请2.3 商标注册的审查与公告2.4 商标注册的期限与续展第三章:商标权的内容与行使3.1 商标权的内容3.2 商标权的行使与限制3.3 商标权的保护范围3.4 商标权的期限与消灭第四章:商标侵权行为4.1 商标侵权行为的概念与特点4.2 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4.3 商标侵权责任的承担4.4 商标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第五章:商标权的国际保护5.1 商标权国际保护的必要性5.2 马德里协定的主要内容5.3 马德里议定书的主要内容5.4 我国加入的国际商标保护组织及相应规定第六章:商标使用的规范6.1 商标使用的原则6.2 商标使用的禁止性规定6.3 商标使用的强制性规定6.4 商标使用的管理与监督第七章:商标权的转让与许可7.1 商标权转让的条件与程序7.2 商标权许可的方式与条件7.3 商标权转让与许可的登记7.4 商标权转让与许可的终止与无效第八章:商标争议的解决8.1 商标争议的类型与解决途径8.2 商标争议的行政裁定8.3 商标争议的司法诉讼8.4 商标争议解决的例外情况第九章:商标法的法律责任9.1 商标违法行为的种类9.2 商标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9.3 商标违法行为的行政救济9.4 商标违法行为的刑事追究第十章:商标法的修订与发展10.1 商标法的历史发展与修订概况10.2 我国商标法修订的主要内容10.3 国际商标法律制度的最新发展10.4 商标法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商标的概念与分类难点解析:商标的非功能性特征,商标分类体系的掌握。
二、商标注册难点解析:商标注册条件的判断,商标审查的标准,公告期的权利救济。
三、商标权的内容与行使难点解析:商标权的保护范围确定,商标权行使的合法性判断。
商标法概论-课件课程概要当前讲授一、主要内容(一)商标法基础理论主要是介绍我国商标法历史(特别是现行主要的商标法律制度)、商标法的立法宗旨和作用、商标法律关系等内容,并提出对企业商标管理工作的相应要求或启示。
(二)商标权的取得主要是介绍商标权的取得方式和商标注册制度等内容,并提出对企业商标管理工作的相应要求。
(三)商标权的行使主要是介绍商标权的行使方式、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制度、商标的印制要求和商标权的转让制度等内容,并提出对企业商标管理工作的相应要求。
(四)商标权的保护主要是介绍商标侵权行为的类型、商标侵权行为的责任、商标权的保护程序、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非注册商标的保护等内容,并提出对企业商标管理工作的相应要求。
二、重点内容商标注册的相关内容;商标使用的要求;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的相关内容;商标侵权行为的类型及其责任;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三、教学目的使学员对我国商标法律制度有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掌握其中的一些重要规定,提高学员管理企业商标事务的能力。
四、学习要求认真收看视频讲授,可以帮助学员理解法律规定,加深对重要法律规定的印象,并对学员的进一步学习提供良好的启示;自觉与本企业商标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相关情况在本企业是否涉及、本企业在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本企业如何解决相关的问题、从本企业的情况反思商标法律制度)。
商标法律关系(客体);对企业商标管理的相关要求。
一、我国商标法的发展历史(一)解放前的商标法律制度1.清末时期◇长期无专门立法:虽然从我国西周时期开始便有了商标的雏形,后来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在我国长期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并没有商标法律制度。
◇专门立法的开端:直到1904年6月(光绪30年),清政府为了迎合外国人贸易需要批准并颁发《商标注册试办章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商标规范性文件,实行商标注册原则和申请在先原则。
2.北洋政府时期1923年颁布《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细则》,也实行商标注册原则和申请在先原则,并设立了商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