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6
森林防火设置隔离带森林是自然界珍贵的资源之一,对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森林火灾却是常年困扰着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防范和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设置隔离带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隔离带是指在森林周边划定的一定宽度的区域,通过清理和管理,使其减少燃料的积累,减少火灾的传播速度,从而减轻火灾的危害。
隔离带的设置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下面将从隔离带的宽度、清理方式以及管理要点等方面详细介绍。
首先,隔离带的宽度是影响其防火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隔离带的宽度越大,其减缓火势扩散的效果就越好。
根据不同地区的森林类型和火险等级的不同,隔离带的宽度也会有所调整。
通常情况下,对于易燃的针叶林,隔离带的宽度应该在50米以上;对于硬叶林,隔离带的宽度可以适当减少到30米左右。
在一些特别火险高的地区,隔离带的宽度甚至可能需要扩展到100米以上。
其次,隔离带的清理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
要保证隔离带的防火效果,必须定期进行清理和管理。
对于隔离带内的枯枝败叶、枯草杂草等易燃物质,需要及时清理,防止火灾的蔓延。
除了机械清理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放火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清理森林底层积累的干枯杂草,降低火灾隐患。
最后,隔离带的管理也是防火工作中的关键一环。
隔离带不能仅仅停留在设置和清理上,更需要定期巡查和维护。
对于发现的易燃物质,需及时清理处理;对于隔离带周边的违规行为,需要及时制止并加强监管。
只有加强管理,才能真正确保隔离带的防火效果。
总的来说,森林防火设置隔离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设置隔离带的宽度、科学清理方式以及有效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森林防火的效果,保护好我们宝贵的森林资源。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森林的安全保驾护航。
森林防火隔离带做法森林火灾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为了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森林防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而建立防火隔离带是一种重要的防火措施,下面将介绍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做法。
1. 选择合适地点选择合适地点来建立防火隔离带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应选择在容易燃烧物与不易燃烧物之间,或者植被密集区域与开阔区域之间建立隔离带。
同时要考虑周围环境,确保任何因素都不会对防火隔离带的效果造成影响。
2. 清理废弃物在建立防火隔离带之前,首先需要清理隔离带内的废弃物和干燥植被。
这些易燃物质是森林火灾的主要燃料,清理可以有效减少火灾的发生几率。
3. 保持干燥保持防火隔离带内的地面干燥也是防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湿润的地面不易燃烧,可以有效减缓火势蔓延的速度,增加扑救的机会。
4. 植物修剪在防火隔离带内的植物应该保持修剪整齐,矮小的植被更不易燃烧,可以有效降低火灾的蔓延速度。
同时,修剪整齐的植被也能为消防人员提供更好的作业空间。
5. 常态管理建立好防火隔离带之后,需要进行常态化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定期清理隔离带内的杂草和落叶等易燃物,确保隔离带的畅通无阻,随时可以起到有效的隔离作用。
总之,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建立是森林防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做好防火隔离带的工作可以降低森林火灾的风险,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在防火隔离带的建立和管理中做到细致入微,尽力避免火灾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消防工作者更应时刻保持警惕,不放松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关注和努力。
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
愿我们的森林永远绿意盎然,充满生机。
森林防火隔离带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森林火灾时有发生。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建立防火隔离带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本文旨在制定森林防火隔离带实施方案,以提高森林火灾的防范能力。
二、建立原则1. 灵活性原则:隔离带的设置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森林类型、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确保灵活性和实用性。
2. 多层次原则:隔离带的设置应该分为不同层次,包括初级隔离带、次级隔离带和终极隔离带,以实现全方位的防火效果。
3. 全员参与原则:所有相关单位和个人都应该参与到防火隔离带的建设和维护中,形成共同防火的合力。
三、实施方案1. 初级隔离带的设置:(1)选择距离森林边缘一定距离的区域,清除枯枝败叶、落叶杂草等易燃物质,保持地面整洁。
同时,定期清理周边垃圾,防止火势传播。
(2)合理设置道路和消防通道,便于人员和车辆的进出,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2. 次级隔离带的设置:(1)在初级隔离带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范围,试图形成一道更宽的安全带,减少火势蔓延风险。
(2)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周边居民和游客的火灾防范意识,增强群众防火的自觉性。
3. 终极隔离带的设置:(1)选择离森林较远的区域,进行更为彻底的清理和整治工作,确保无燃烧物质积存。
(2)建立专门的监测体系,实现对终极隔离带的全面覆盖监控,及时发现火情,迅速处置。
四、维护与管理1.日常巡查: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加强对隔离带的监测,确保隔离带的清洁和畅通。
2. 强化管理: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保证防火隔离带的有效实施和管理。
3. 应急准备: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防火处理的应变能力。
五、结语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实施方案是森林保护和防火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必须引起重视。
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级单位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共同致力于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建设和管理,为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森林防火隔离带标准森林防火隔离带是指在森林边缘或者森林内部设置的一定宽度的区域,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森林火灾的蔓延速度,降低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规范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和管理,保障其有效发挥作用,制定了森林防火隔离带标准。
一、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宽度。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不同地区的森林防火隔离带宽度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山区、丘陵地区的防火隔离带,其宽度应在30米至50米之间;对于平原地区的防火隔离带,其宽度应在20米至30米之间。
在设置防火隔离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科学确定最合适的宽度。
二、森林防火隔离带的植被管理。
为了提高森林防火隔离带的阻燃性能,需要对其内的植被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般来说,应该保持防火隔离带内的植被矮小、密集、疏松,禁止种植易燃植物,及时清除干枯枝叶和杂草,保持地面清洁。
此外,还可以适当设置防火隔离带内的水源,以备突发火灾时的灭火需要。
三、森林防火隔离带的管理责任。
森林防火隔离带的管理责任属于当地林业部门和森林管理单位。
他们应当加强对防火隔离带的定期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应加强对周边居民和游客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防火意识,减少人为火灾的发生。
四、森林防火隔离带的监测和评估。
为了确保森林防火隔离带的有效性,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防火隔离带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巡查等,提高监测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应急处置。
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森林防火隔离带将成为防止火势蔓延的重要阻隔带。
因此,需要提前制定好应急处置方案,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及时进行火场扑救和阻隔,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六、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宣传和教育。
最后,还需要加强对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火灾防控的氛围。
森林防火隔离带服务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日益凸显,森林火灾成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防范和减少森林火灾对社会的危害,建立和维护森林防火隔离带显得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一项针对森林防火隔离带的服务方案,以提高森林火灾的防范效果。
一、防火隔离带设置原则1. 合理选址:防火隔离带应选择在易燃植被与人类活动区之间,优先设置在火灾易发区域。
2. 宽度设置:防火隔离带的宽度一般应不小于30米,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宽度。
3. 保持清晰:防火隔离带内要保持植被清理整洁,确保没有积极枯草和易燃垃圾。
4. 定期检查:定期巡查防火隔离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隔离带的畅通和有效性。
二、防火隔离带建设方案1. 绿化布局:在防火隔离带内合理布置各类绿化植被,增加湿度和降低温度。
2. 道路设置:在防火隔离带内设置便于消防车辆和救援队进出的道路,保证紧急情况下的通行。
3. 灭火设备:在防火隔离带内配备灭火器材、水源等设备,方便应对突发火情。
4. 抓水工程:在山区地势复杂的地方,可以适当进行抓水工程,方便灭火水源的获取。
三、防火隔离带管理措施1. 制定规章:明确防火隔离带的管理责任部门和管理人员,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2. 宣传教育:定期开展森林防火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火灾防范意识。
3. 建立监控系统:在防火隔离带周边建立监控系统,及时监测火情并做出应急响应。
4. 火灾演练:定期组织防火隔离带内的居民和单位进行火灾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
结语:通过以上的森林防火隔离带服务方案,可以更加有效地防范和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希望有关单位和个人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共同维护好森林生态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愿我们的森林永远绿色健康,远离火灾威胁。
森林防火隔离带需要挖多深建设防火隔离带,是一项以提高森林和村庄抵御火灾能力、减轻火灾损失为目的森林防火工程,那么,森林防火隔离带需要挖多深呢?就是在林内开设防火隔离带,设置时可与营林、采伐道路结合起来考虑。
其宽度为20至40米左右。
2、林缘防火隔离带。
在森林与灌木或荒山接连地段,开辟防火隔离带,也可结合道路,河流等自然地形开辟,其宽度一般为30至40米左右。
阻隔带按开设方法分为以下几类:机耕生土带、人工割打带、化学灭草带、生物防护林带及火烧防火线带。
这些阻隔带综合分析,各有利弊。
1、机耕生土带防火隔火安全性能好,断火较彻底,特别适宜于容易产生地下火的大草塘边缘与林地接壤处。
宽度应在50米虽然它隔断火效果较好,但开设造价成本太高。
并且有的地段因没有熟化,种植不了青稞作物,第二年需要复翻,这样工程量增大,经费不足实施不了。
2、人工割打带。
特点是适宜道路两侧及重点人工幼林地周边。
弊端是用工量大、造价高、速度慢。
尽管有局限性,每年应在立秋后至秋防前,集中人力、时间在林区道路两侧分别割打5米至10米宽的路侧带,并适时将割打物烧除,可借助林区道路达到隔火目的。
3、营造生物防护林带是一项长远工程,而且也只能结合更新造林,栽植适宜本地生长的树种,如落叶松、樟子松类。
不过,这些品种林地在未郁闭前也怕火烧。
因而,将来选择抗火能力强且适合气候生长的树种还有待研究。
4、活血药物除草目前还没有全面实施,由于某些因素的制约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5、火烧隔离带。
它和前几种比较有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等特点。
比如某林场施业区内超百米宽,长度2千米因此,每年靠火烧防火线及大量烧除林边草塘杂草的方法,大量减少林区可烧物质,缩小防护网眼,这样即使出现了火情,也可避免形成大灾。
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方案森林是我们的绿色宝库,它不仅给我们提供清新的空气,还是各种动植物的家园。
然而,在干旱季节,森林防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建设有效的防火隔离带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建设方案。
首先,应选择合适的地形和位置来建设防火隔离带。
一般来说,防火隔离带应在森林边缘向内设置,以减少外部火源对森林的威胁。
同时,应优先选择平坦开阔的地带,并确保距离森林边缘足够远,以便有效地隔离火势的蔓延。
其次,建设防火隔离带时需要考虑清除杂草和枯枝败叶。
这些易燃物是森林火灾的主要燃料,清除它们可以有效降低火灾的风险。
在清除杂草和枯枝败叶的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并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另外,为了增强防火隔离带的隔离效果,可以适时开展人工疏林和灌木带抚育。
适当稀疏森林,使树木之间的间距适当增大,可以减少火势传播的速度,降低火势的威胁。
同时,对灌木带进行抚育,保持其清洁整齐,也有助于提升防火效果。
此外,应定期对防火隔离带进行检查和维护。
检查主要包括巡查隔离带边界是否完整,是否有杂草和枯枝败叶重新积累,是否存在火源等问题。
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缮,确保防火隔离带的有效性。
同时,应定期组织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以提高森林火灾的防范和应对水平。
总的来说,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建设是防范森林火灾的重要举措。
通过选择合适的地形和位置、清除杂草和枯枝败叶、适时疏林抚育、定期检查和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保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好我们美丽的森林资源。
感谢您的阅读!。
森林防火隔离带标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森林破坏加剧以及人类活动的延伸,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和破坏程度不断上升。
为了减少火灾的风险并保护人们和自然环境的安全,森林防火隔离带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防火措施。
本文将介绍森林防火隔离带的标准,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森林防火隔离带是指通过清除植被并创造人工环境来限制火势蔓延的带状地带。
它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火源与可燃物之间的接触,从而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和火势的蔓延速度。
以下是关于森林防火隔离带标准的一些建议,以确保其有效地发挥作用:1. 宽度标准: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宽度应根据森林类型、地理条件和预期火灾风险而定。
一般来说,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宽度应在10到30米之间,具体宽度要根据地理条件和火灾历史进行评估。
2. 植被管理:森林防火隔离带内的植被应保持适当的管理,以保持它们的健康状态,减少可燃物的积累。
这可以通过定期修剪、清除干枯和死亡的植物、保持适当的植被密度等方式来实现。
3. 地面处理: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地表应保持干燥和覆盖,以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
这可以通过定期除草、修剪草坪、铺设铺装材料等方法来实现。
地表的干燥和覆盖还可以降低火灾的强度和速度。
4. 人工结构:在适当的位置和距离上设置人工结构物,如消防水池、灭火器材和消防站,以提供有效的灭火设施和应急响应能力。
这些人工结构物应定期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在火灾发生时的可靠性。
5. 系统监测:对森林防火隔离带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其始终符合防火标准。
这可以包括定期巡逻、进行植被检查、确保灭火设施的正常运作等。
6. 教育与宣传:加强公众对森林防火的认识和理解是森林防火隔离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正确使用森林资源、预防火灾和应对火灾紧急情况,可以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和应对能力。
总之,森林防火隔离带的标准是保护森林资源和人类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遵循适当的宽度标准、植被管理、地面处理、人工结构设置、系统监测和教育宣传等措施,可以确保森林防火隔离带的有效性。
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标准在我国,森林覆盖面积广阔,而森林火灾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十分严重。
为了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防火隔离带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建设标准。
**一、防火隔离带的宽度**防火隔离带的宽度是指从森林边缘向内的清除宽度,其宽度应根据森林的植被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通常,防火隔离带的宽度应在30米至100米之间。
对于易燃、干旱地区,防火隔离带宽度应适当增加,以增强其防火效果。
**二、防火隔离带的植被管理**在建设防火隔离带时,必须对其内部的植被进行管理,以确保其不易燃。
一般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 清除杂草、枯枝败叶等易燃物;2. 修剪乔木下部的低枝,保持树冠间距;3. 定期疏伐,保持防火隔离带内的植被清洁。
**三、防火隔离带的道路设施**为了方便森林火灾事故的扑救,防火隔离带内应设有道路,以便消防车辆和人员进入。
道路的宽度应能容纳消防车辆通行,路面应平整牢固,便于车辆行驶。
同时,应定期对道路进行维护,确保畅通。
**四、防火隔离带的人员巡逻**防火隔离带建设后,应配备专门人员进行巡逻,确保防火隔离带的畅通和清洁。
巡逻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消防知识和技能,一旦发现火情,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展开扑救。
**五、防火隔离带的巡线标志**为了方便巡线人员进行巡逻,应在防火隔离带内设置巡线标志,以指示巡线的方向。
巡线标志应醒目清晰,易于识别,以确保巡线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防火隔离带的水源保障**在建设防火隔离带时,应考虑到水源保障的问题。
通常应设置消防水池或水泵站等设施,以备森林火灾扑救时使用。
水源应充足,保证消防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建设是森林防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按照标准要求,切实做好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共同维护好森林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林场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
摘要: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是一种重要的森林防火途径,开设森林防火隔离带应注意四个方面,同时在开设方法上要注意三个步骤,还要搞好三个结合。
关键词:森林防火隔离带设置
1前言
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扑救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列为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
控制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难题,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高度重视。
我国森林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十分脆弱,森林资源极为宝贵;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森林类型与分布各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林区尤其是边远山区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引发森林火灾的因素多,又是森林火灾的多发国家之一。
1950-2000年,我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36万次,年均森林受害面积达75.8万公顷。
2000年5月4日在蒙古国境内发生了草原大火,迅速沿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边境外侧由西向东燃烧。
火线最长时达到150公里。
国家林业局对这次境外大火实施24小时监测,当地群众、森林部队和边防部队共3500多人投入战斗。
据了解,这次境外火被成功堵截,边境防火隔离带发挥了极大作用。
2005年10月18日,蒙古国境内靠近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边境发生草原火灾。
蒙方过火面积已达170平方公里。
发现火情
后,当地迅速组织200余人,依托边境防火隔离带昼夜坚守近40个小时,成功地将蒙古国草原火堵截在隔离带外。
2006年春防期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曾受蒙古境外火袭扰,燃烧长度为144公里。
锡林郭勒盟累计出动守护堵截人员308人,各种机动车辆53台辆,风力灭火机112台。
在堵截蒙古国草原大火的过程中,由于出动及时,措施得力,加之边境防火隔离带起到了积极有效的防御作用,使蒙古国草原大火始终未能越过边境防火隔离带。
截止到2006年,我国仅在内蒙就建立边境防火隔离带2800多千米,有效阻隔了90%的境外林火和70%的境外草原火,起到了巨大的防火阻隔作用。
由于在新疆地区,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建设几乎为零,仅仅处于建设的初期。
这就更造成边境线上无阻隔,境外火极易过境,且灭火困难的局面。
对我区的森林资源将造成极大的危害,更对当地农牧业的生产、生活和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2000年8月6日下午7时,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处(203至204边防站之间)发生哈方越境草原火灾,烧毁大量灌木、草场,并迅速向野巴旦林自然保护区蔓延。
仅一个晚上,7日14时,大火就烧至保护区境内,经塔城地区军民密切配合,直接投入人力2800人,大小车辆50台次,奋力扑救,于8日14时30分将大火全部扑灭。
这次大火过火面积长达19公里,平均宽度5公里,过火面积95平方公里。
尽管扑救及时,总面积1667公顷的野巴旦林自然保护区烧毁了840公顷的林木,竟达到保护区总面积的50.4%!本次
大火直接经济损失达915万元,间接损失更是巨大,其生态损失更是无法估量了。
同时也给当地农牧业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由以上具体事例可以看出,防火隔离的建设对于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起到多大的作用。
目前建设森林防火隔离带是新疆地区森林防火的当务之急。
新疆地区森林防火的任务艰巨而又繁重。
根据《森林防火工程设计规范》(2005)中的相关规定,“防火隔离带的宽度应大于当地成熟林的最高树高的1.5倍”。
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结合自然阻隔,如河流、裸岩、道路进行组合建设,特别是在选线过程中,更应利用自然阻隔进行选线,以减少工程量和投资。
根据新疆地区森林防火实际需要,在林木较为集中、易发生火灾的区域设置防火隔离带。
防火隔离带选择在林缘边进行建设,尽量减少对林地的破坏和占用。
2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
2.1森林防火隔离带设置要与主风方向垂直。
首先应找出林区的主风方向,在最前端与主风方向垂直处开设第一条防火隔离带。
此处是林场的前緣,设置防火隔离带保护的面积最大,作用最好。
2.2森林防火隔离带设置的位置为山脊向下(背风面)或山谷向上(迎风面)处。
这些地方是火势发展最慢区,是最宜控制的地区,同时也是植被较少区。
在此设置防火隔离带可以有效减少风力作用,效果最好。
2.3森林防火隔离带设置的密度一般是结合林地实际和地形确定,但
不宜突破五公里,太远效果差。
2.4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宽度四十至六十米。
草坡一般设十米宽,而乔、灌木林地一般要设六十米宽。
3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开设方法
3.1伐除地上物。
对于植被较好的林地,经技术人员设计并标好位置,经过审批首先要伐除地上物。
伐除顺序是先灌后乔,以防被压。
伐除工具用油锯。
伐倒后进行彻底清理,把伐除地上物全部清出防火隔离带界线外。
3.2杂草的清理。
用森草净采用喷雾或撒土方法,一般每亩用量
50-100克,喷、撒一次即可。
此农药毒性大使用之前必须经过详细考查论证,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喷、撒时间在当地是夏初植物刚发牙的时候。
为保证效果,一定要喷撒均匀,同时选择晴天进行。
此药是通过根部吸收所以时间较长,一般一个月后见效,待植被根部死亡植株完全干枯后用铁耙人工清理出防火隔离带,使防火隔离带土壤全部裸露出来,发挥出防火隔离带的隔离作用。
3.3人工破土。
如果森林防火隔离带开设地不宜使用森草净就需要进行人工破土。
方法有三:一是用拖拉机进行机械破土,此法适宜在较平坦且土层较厚的地方实施;二是用步犁耕,对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使用拖拉机无法进行作业时使用此法效果较好,我们的北线防火隔离带采用了此法,效果很好;在坡陡土少的地方人工用撅头进行翻土。
不论那种方法都必须翻够一定深度,把植被根全部翻出来,保证防火隔离带全部露出土壤来。
4开设森林防火隔离带应搞好三个结合
4.1森林防火隔离带设置要与防火道路结合。
森林防火隔离带与防火道路是一致的,这样作的好处一是节约林地,减少蓄积消耗;二是节省开消,降低开设防火隔离带的成本;三是有利防火,一旦火灾发生,灭火人员可以快速到达前线,并给灭火队员生存提供基础保证。
4.2森林防火隔离带开设要与生态旅游结合。
公益性林场生态景观好,是人们观景好去处,在开设防火隔离带时要考虑尽量减少对植被景观的破坏度。
在人员活动多且距林场较近处可以少伐或暂缓地上物的采伐以保留观赏景观,这些地方由于交通相对较方便,一但有了火情现开也来得及。
4.3森林防火隔离带开设要与生产经营结合。
目前我省公益性林场都还有一些较少的生产或经营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要考虑到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开设,能结合的都要结合进行,以减少成本,新造林地一定要避开防火隔离带位置,以防劳民伤财。
5结论
生态建设,林业是主体,保护森林资源防火是根本,营建防火隔离带是林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势在必行。
新疆地区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建设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要求,同时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建设得到了各级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项目技术较为成熟、示范作用明显,将成为减少外境火入境的又一有力屏障。
同时新疆部分区域防火带建设基础条件较好,现有的基础设施能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技术和施
工力量也有所保障。
项目建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因此,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