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免疫系统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329.00 KB
- 文档页数:6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新人教版)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
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3.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细胞(1)种类(2)抗原呈递细胞①抗原: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②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PC)。
3.免疫活性物质(1)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三种免疫活性物质的功能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免疫细胞的组成如下,据图思考讨论相关问题:(1)呈递抗原的免疫细胞有哪些?提示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2)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非免疫细胞产生。
(3)各种免疫细胞来源相同,但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不同,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分析,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从细胞水平分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从分子水平分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4)为什么溶菌酶能消灭细菌而不能消灭真菌?提示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溶菌酶可以水解肽聚糖等成分,从而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消灭细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溶菌酶无法破坏。
1.树突状细胞因其表面具有树枝状突起而得名,广泛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能够吞噬、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树突状细胞属于淋巴细胞B.树突状细胞来源于神经干细胞C.树突状细胞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树突状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答案 D解析树突状细胞属于吞噬细胞,A错误;树突状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错误;树突状细胞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黏膜构成的,C错误。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
脾、淋巴结、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1)扁桃体:内含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胸腺:随年龄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顶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3)淋巴结: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4)脾: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5)骨髓: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1)淋巴细胞:(2)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3)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3.抗原:能够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
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其他细胞,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4.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反应的物质。
(1)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其本质为蛋白质。
(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物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
前两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的。
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做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起作用。
(2)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高考总复习 免疫调节专题【考纲要求】1.描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2.阐述免疫的概念与类型 3.掌握体液免疫的过程 4. 掌握细胞免疫的过程 5. 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6. 列举免疫系统疾病 【考点梳理】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 免疫系统的组成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通过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防卫功能即机体通过免疫反应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从而抵御病原体攻击的功能。
人体对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如下:要点诠释(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免疫 系统 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2)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可监控并清除体内的衰老细胞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机体的免疫系统受破坏后,得癌症的几率也会升高。
考点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免疫调节专题 403843 体液免疫过程】1. 体液免疫过程【免疫调节专题 403843 细胞免疫过程】2.刺激抗原刺激要点诠释:1.抗原与抗体(1)抗原①特点:异物性(即抗原为“非己”成分,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大分子性(抗原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也可能为多糖、脂肪及一些小分子化合物等)特异性(即一种抗原只能跟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②性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③去向:体液免疫时,被相应的抗体消灭;细胞免疫时,被免疫细胞消灭(2)抗体①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②别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等(题目中有时会提到上述别称,可判断其为抗体)③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跟相应的抗原结合。
④功能特点:只对内环境中的抗原起作用(对于细胞中的抗原无法起作用),与相应抗原结合后,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被吞噬细胞吞噬。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免疫复习与技巧总结在高中生物教学备课中,免疫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文旨在总结免疫的复习与教学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一、复习免疫的重点内容1. 免疫系统及其功能:复习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等)、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等)及其相互作用。
2. 免疫应答过程:复习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包括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区别、抗原识别与呈递、淋巴细胞激活与增殖等。
3. 抗体与抗原:重点复习抗体与抗原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包括抗体的五段结构和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及作用。
4.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复习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基本原理和相互作用,包括体液免疫主要作用于细胞外病原体,细胞免疫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病原体等。
5. 免疫记忆与免疫疫苗:复习免疫记忆的形成与作用,以及免疫疫苗的原理和分类。
二、备课技巧与教学方法1. 制定详细备课计划: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制定详细的备课计划,明确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备课的有条不紊。
2. 多媒体教学辅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展示免疫系统的动画、抗体与抗原结构的示意图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3. 案例分析与讨论: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疾病情况,进行免疫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4. 实验操作与观察:适当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进行免疫实验操作和观察,比如酶标仪的使用、血清滴度的测定等,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验技巧。
5. 梳理知识脉络: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免疫知识的脉络,形成知识体系,避免知识的孤立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6. 鼓励学生互动和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7. 定期复习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定期进行复习和评价,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教学效果。
高三生物免疫知识点总结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强大的防御系统,用来对抗病原体和其他入侵物。
在高三生物学学习中,免疫知识点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本文将对高三生物学习中的一些免疫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由淋巴器官、淋巴细胞、抗体和补体系统组成。
淋巴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它们分布在全身各个器官中。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细胞,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种。
B细胞主要负责产生抗体,而T细胞则根据功能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
抗体是一种特异性的免疫分子,可以识别和结合病原体,从而协助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入侵。
补体系统是一组酶和蛋白质,可以增强免疫反应的效力。
免疫系统的组成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免疫防御的任务。
二、免疫的方式免疫系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免疫防御: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指在出生时具备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机制。
它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巨噬细胞等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获得性免疫是指在接触到特定病原体后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防御机制。
它通过记忆性B细胞和T细胞来识别并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记忆性,可以对抗各种复杂的病原体。
三、免疫反应的过程免疫反应是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入侵的一种生理反应。
它包括感染、识别、激活和清除等过程。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感染过程首先发生,通过刺激免疫系统的相关细胞和分子,引发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中的受体可以识别病原体的组分,并将其信息传递给相应的免疫细胞。
接下来,免疫细胞被激活,开始释放信号分子和抗体,以调节和增强免疫反应。
最后,感染的病原体被清除,免疫系统恢复到平衡状态。
四、免疫失调与疾病免疫失调是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
免疫失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免疫过敏和免疫缺陷。
免疫过敏是指免疫系统对正常物质产生过度反应,导致过敏反应。
免疫过敏常见的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免疫缺陷是指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缺乏抵抗能力。
专题12 免疫调节1. 抗原呈递细胞(APC)(1)种类: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2)功能: 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2.免疫系统的功能3.体液免疫4.B细胞活化需要的条件:a.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
b.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c.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
(辅助性T细胞不能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而是接受抗原刺激后靠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B细胞结合提供信号。
)5.二次免疫的特点:当再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产生的浆细胞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不仅仅来自于记忆细胞,还来自B淋巴细胞,只是记忆细胞产生得更多、更快。
6.(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抗体,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清除抗原。
(2)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机理是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3)已经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人,在遭受新型冠状病毒侵染后,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保护人体。
7.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源头B细胞T细胞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器官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联系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具体表现:(1)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散布,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消灭;(2)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再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8.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的三个易混点(1)体液免疫中抗原引起免疫的途径:并非所有的抗原都要经过抗原呈递细胞的传递,小部分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
高三免疫重要知识点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护我们免受疾病的侵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三生物学学习中,了解和掌握免疫系统的重要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三生物学免疫重要知识点。
第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和细胞组成。
其中,淋巴器官包括脾脏、扁桃体、淋巴结等,它们是淋巴细胞生成和分化的地方。
而淋巴细胞则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此外,还有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
第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主要有两个功能,即抗感染和抗肿瘤。
在抗感染方面,免疫系统可以通过识别和消灭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等)保护我们不被感染。
在抗肿瘤方面,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起到防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第三,先天免疫和获得免疫。
免疫系统根据免疫应答的发生时间可以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免疫。
先天免疫是指人体出生时就具备的免疫能力,它通过对病原体的非特异性防御进行免疫应答。
获得免疫则是通过人体与抗原接触后产生的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
第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功能。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核心细胞,它们具有多种分化状态和功能。
其中,T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免疫应答,它们可以识别并消灭感染细胞。
B细胞则主要负责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通过产生和分泌抗体来中和病原体。
自然杀伤细胞则能够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第五,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
在获得免疫中,免疫系统还具有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的特性。
免疫记忆指的是通过一次抗原刺激后,免疫系统能够记住抗原,并在再次遭遇同一抗原时,迅速而有效地做出免疫应答。
而免疫耐受则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正常抗原的耐受状态,避免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
第六,免疫调节和免疫疾病。
免疫系统能够通过免疫调节保持免疫平衡。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对病原体产生适度的免疫应答,既不过度激活也不失去抵抗力。
然而,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如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等。
免疫调节1.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2.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产,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地方):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包括骨髓(各种免疫细胞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胸腺,脾(可以制造血细胞),淋巴结,扁桃体3.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1)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来源于骨髓,成熟于胸腺。
B细胞--来源于骨髓,成熟于骨髓。
(2)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都有吞噬能力4.注意: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他们都是免疫细胞5.免疫活性物质(来源于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可以不是来自免疫细胞):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分泌,注意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抗生素药品,不是免疫活性物质。
6.抗原大多是蛋白质,不一定是蛋白质,也可能是多糖,核酸等,一般指进入身体的异物,也可能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比如癌细胞)7.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8.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9.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清除外来的抗原。
(2)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异常的时候会发生自身免疫病(3)免疫监视,防止肿瘤发生10.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11.特异性免疫:(1)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2)浆细胞细胞是唯一产生抗体的细胞,(3)抗原呈递细胞即参与非特异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12.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特点是既多又快13.抗原抗体结合在内环境中进行,抗体不进入细胞,结合后会形成沉淀,而后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
14.一种B细胞只能针对一种抗原,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15.细胞免疫过程,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是凋亡,如果在短时间大量的病毒或细菌进入细胞,进而杀死细胞,是坏死。
16.免疫失调: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17.过敏反应指的是再次接触过敏源的时候,引发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程是:过敏源与吸附于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引起细胞释放组织胺,造成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等18.自身免疫病是敌我不分,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19.免疫缺陷包括先天性的和获得性的,获得性免疫缺陷是指艾滋病(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20.艾滋病人不是没有免疫力,是免疫低下,体内是有特异性免疫的。
第39讲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课标内容(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
(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3)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细胞①种类②抗原呈递细胞(APC)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有的抗原是其他物质,如纤维素、多糖等。
抗原一般是外来异物,如病原体、移植的组织或细胞等;抗原也可能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如癌变的细胞。
(2)三种免疫活性物质的功能2.免疫系统的功能(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①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一道防线,血浆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
②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1)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2023·全国新课标卷,3C)(×)提示B细胞也能呈递抗原。
(2)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的基本功能属于免疫自稳。
(2022·北京卷,10B)(×)提示清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免疫防护作用为免疫防御。
(3)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
(2021·山东卷,18B)(×)提示细胞毒性T细胞是通过诱导靶细胞裂解暴露抗原来抵抗病毒,不同于吞噬细胞。
(4)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2020·全国卷Ⅲ,4D)(√)(5)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2020·全国卷Ⅲ,4C)(×)提示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分子。
(6)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2019·浙江4月选考,23B)(√)1.B细胞和T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免疫免疫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它起着守护我们免受疾病侵袭的关键作用。
在高三生物学学习中,学生们需要了解和掌握免疫系统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生物免疫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同学们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一、免疫系统的概述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套防御系统,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即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是指人体天生具备的一种防御能力,如皮肤和黏膜屏障,巨噬细胞等。
获得性免疫则是指通过接触疾病刺激后,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二、免疫器官免疫器官是指参与免疫应答的特殊组织或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
其中,脾脏是最大的淋巴器官之一,它主要发挥过滤血液、储存和激活淋巴细胞的作用。
淋巴结则负责过滤淋巴液中的病原微生物和细胞垃圾。
扁桃体则是人体黏膜屏障中的一部分,它对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感染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
三、免疫细胞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员是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
B 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它能够产生抗体来中和和清除病原微生物。
T细胞则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它能够识别感染和癌变细胞,并通过直接杀伤或释放细胞因子来消灭它们。
除了B细胞和T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也是重要的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能够吞噬和分解病原微生物和细胞垃圾,而自然杀伤细胞则能够直接杀伤感染和癌变细胞。
四、免疫应答当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入侵时,免疫系统会启动免疫应答。
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细胞应答和体液应答。
在细胞应答中,感染细胞会被T细胞识别和杀伤,而在体液应答中,B细胞会产生抗体来迎击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这两种应答紧密合作,形成免疫防御系统。
五、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功能,这意味着一旦人体接触过某种病原微生物,它就能够对这种病原微生物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这是由于B细胞和T细胞在初次感染后会形成记忆细胞,一旦再次接触相同的病原微生物,记忆细胞会迅速启动并产生大量抗体或杀伤效应,从而迅速消灭病原微生物,避免再次感染。
生物必修三免疫系统复习提纲免疫调节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伤口化脓)1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最主要的免疫方式)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
抗原(抗原决定簇)本质:蛋白质或糖蛋白特性: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球蛋白,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
(特异性)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B浆细胞抗体骨髓造血干细胞胸腺T 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淋巴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淋巴因子的功能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3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效应阶段病毒,麻风杆菌,结合杆菌均主要通过细胞免疫被清除效应T 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细胞免疫的作用机理: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导致细胞裂解死亡。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如果体液免疫消失,细胞免疫也将会消失,同时进行,相辅相成。
(实例:如果有较低强的病毒入侵,则首先经过体液免疫,然后再经过细胞免疫,最后再由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把它粘住,后最吞噬细胞消灭。
免役调节一、三道防线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1、皮肤、粘膜2、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3、免疫应答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叫做抗原。
前两者的免疫不具有特异性,成为非特异性免疫,而第三道防线具有特异性,成为特异性免疫。
二、免疫系统免疫类型1、体液免疫:与 B 淋巴细胞有关2、细胞免疫:与T 淋巴细胞有关三、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叫做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的分子标志。
当一个入侵者所携带的“非己”标志被识别后, B 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开始反复分裂,形成巨大的数量。
同时分化成不同的群体,以不同的方式对入侵者做出反应。
一部分成为效应细胞与入侵者作战并歼灭之。
另一部分分化成为记忆细胞进入静止期。
下图是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示意图抗原只与适合的受体结合B 淋巴细胞表面不同的受体激活的 B 淋巴细胞增大、分化、分裂记忆 B 细胞群,一旦遇到同一类型抗原便快速增殖分泌抗体效应 B 细胞群四、细胞免疫病原体抗原 -MHC 复合体MHC 标志巨噬细胞辅助性T 细胞上的抗原MHC 受体细胞毒性T 细胞分裂和分化被感染的体细胞效应细胞毒性 T细胞TIP :1、成熟的 T 淋巴细胞有不同的群体,有成熟的辅助性T 淋巴细胞,还有成熟的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
2、每一个成熟的T 淋巴细胞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
五、体液免疫抗原巨噬细胞抗原 -MHCMHC复合体辅助性T细胞 B 细胞分裂和分化大量的效应和记忆B细胞抗体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TIP :1、所有的抗体分子都是蛋白质,但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
六、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出来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能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细胞。
免疫系统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七、单克隆技术未激活的B抗原细胞激活的B细胞肿瘤细胞杂交瘤细胞为了在体外制造抗体,可以将效应 B 细胞分离出来。
在体外产生抗体。
但是,由于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所以抗体难以大量产生。
想到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分裂的特点,将肿瘤细胞与效应 B 细胞融合(称为细胞杂交),得到的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具有无限分裂的能力。
抗体八、免疫的应用1、疫苗: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
这种免疫方式称为主动免疫。
另一种免疫方式是被动免疫,就是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抗血清)而获得免疫力。
现有的疫苗有三种类型:a) 灭活的微生物;b) 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c) 减毒的微生物。
2、作标记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人体进行检测可帮助发现人体组织中的抗原。
3、器官移植器官移植往往面临着免疫系统抵抗的问题,在移植时需要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九、免疫异常1、过敏(或变态反映)和自身免疫病过敏:指一些人对某种物质,如花粉、某些食物、某些药物、螨虫、蘑菇孢子、昆虫的毒液、灰尘、化妆品等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
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映过度,将自身组织当作抗原进行攻击。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2、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AIDS)由感染 HIV 所引起。
HIV 的遗传物质是RNA ,在辅助性T 淋巴细胞中由于逆转录酶的作用形成互补的 DNA ,并整合到辅助性T 淋巴细胞的DNA 中。
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后,辅助性T 淋巴细胞被激活,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 ,并破坏辅助性T 淋巴细胞。
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
免疫功能受到削弱,就削弱了身体保卫自身免受许多致命的感染和恶性疾病侵袭的能力,造成严重后果。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a)性接触。
b)血液传播。
c)母婴传播。
感染 HIV 以后,一般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 8~10 年)才发病。
艾滋病人往往最终死于恶性肿瘤、细菌感习题1、 ( 全国卷I ) 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 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从图甲可以看出, HIV 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 .从图乙可以看出, HIV 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 .从图丙可以推测, HIV 可能对实验药物 a 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 对试验药物 b 敏感【答案: D】2、 ( 全国卷II )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淋巴细胞包括 B 细胞、 T 细胞和吞噬细胞B. 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 细胞和 B 细胞C. 吞噬细胞和 B 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 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答案: A】3、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些行为可能会传染艾滋病A .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性B.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C.使用艾滋病患者用过的冲水马桶D.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答案: D 】4、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 .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 SARS 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 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5、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产生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A .氨基酸、效应B 细胞、核糖体B.葡萄糖、效应T 细胞、高尔基体C.氨基酸、效应T 细胞、高尔基体D.核苷酸、效应 B 细胞、核糖体【答案: A 】6、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它不能参与的是A .非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D.合成并分泌抗体【答案: D 】7、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 .吞噬细胞、效应 B 细胞、 T 细胞、效应 T 细胞B.吞噬细胞、T 细胞、 B 细胞、效应T 细胞C.吞噬细胞、T 细胞、 B 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答案: C】8、( 2009·广东理基,54)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A. 浆细胞B.记忆淋巴细胞C.过敏反应D.免疫反应【答案: C】9、( 2009·广东卷, 29)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为细胞,④为细胞。
( 2)、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 ,④细胞核内的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的模板。
(3)、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
(4)、过程③表示,过程⑤表示。
【答案】:(1)、T B(2)、⑦能合成和分泌抗体,④不能mRNA 翻译(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4)、呈递抗原抗原直接刺激 B 细胞10、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死亡率极高。
如图表示HIV 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 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 细胞的数量变化过程。
请据图分析回答:( 1)、HIV 最初侵入人体的时期( A 阶段) HIV 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 2)、T 细胞在人体免疫过程中具有等作用,感染后的 B 阶段,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
(3)、HIV 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的衣壳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接下来人体体液免疫会发生的变化是(用箭头和文字表示):由图可知艾滋病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年。
( 4)、我国已经进入艾滋病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任重而道远。
2006 年 8 月 18 日 ,科技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北京联合宣布, 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经顺利完成I 期临床试验,且达到国际同类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病毒本身缺乏繁殖所需的原料、能量和酶,将病毒置于细胞外,该病毒不能繁殖B. 在我国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性传播,注艾滋病疫苗后还有可能感染该病C.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攻击人的T 细胞,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D. 注射艾滋病疫苗后淋巴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答案】:( 1)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2)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T 细胞、记忆细胞 T 细胞被破坏,数量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均下降,各种感染机会增加记忆细胞抗原HIV吞噬细胞抗原HIV 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3)9(4) D11、( 2013 天津卷)( 13 分)肠道病毒EV71 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肠道内增殖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物质 M 的合成场所是。
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 N 是。
(2)假定病毒基因组 +RNA 含有 7500 个碱基,其中 A 和 U 占碱基总数的 40% 。
病毒基因组 +RNA 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 +RNA 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个。
(3)图中 +RNA 有三方面的功能分别是。
(4) EV71 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有。
( 5)病毒衣壳由VP1 、VP2 、 VP3 和 VP4 四种蛋白组成,其中VP1 、 VP2 、 VP3 裸露于病毒表面,而VP4 包埋在衣壳内侧并与RNA 连接,另外VP1 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
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疫苗,四种蛋白中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更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
【答案】( 1)宿主细胞的核糖体RNA 复制酶(或RNA 聚合酶或依赖于RNA 的 RNA 聚合酶)(2) 9000(3)翻译的模板;复制的模板;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5) VP4V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