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
- 格式:docx
- 大小:20.69 KB
- 文档页数:6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尽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各种科学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有系统地开展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
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习旅程。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
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三、教学进度周次单元教学内容备注第一单元一、植物11、我们看到了什么12、校园的树木23、大树和小草24、水生植物35、植物的叶3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4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二、动物第二单元41、寻访小动物5第五周国庆放假62、蜗牛(一)63、蜗牛(二)74、蚯蚓75、蚂蚁86、金鱼87、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第三单元三、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9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92、那些材料硬103、比较韧性104、它们吸水吗11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16、砖瓦和陶器、瓷器12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第四单元四、水和空气121、水13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33、谁流得更快一些144、比较水的多少145、我们周围的空气156、空气占据空间吗157、空气有重量吗16学期复习17学期复习18学期复习。
2024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编写)一、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水”、“空气”和“天气”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
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一学期共需30课时左右。
1.“水”单元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第1课到第4课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课引导学生探究一定数量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第6课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物质的认识。
2.“空气”单元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认真地观察空气,用多种方法研究空气的性质。
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也是可以被压缩的;空气虽然很轻,但也是有质量的,很多很多的空气积聚起来,质量还不小;空气也是可流动的,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与空气的流动有很大关系。
学生还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空气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人们利用空气的性质做了许多事情。
在本单元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首先用感官观察空气,然后通过简单的实验,用竖直倒扣的杯子、注射器、简单天平、热气球、风的成因盒子来探究空气的各种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实现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协同发展。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感知空气(第1课,感受空气);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第2课到第7课);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第8课)。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力图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发展。
2、体现整体效益的结构,构建了以活动为基础的整体框架,将内容间有独特联系的典型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使它们在教学目标方面形成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整体,从而使学生认识的发展、探究能力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成为逐渐发展的过程,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材注意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喜欢科学课,建立起学习科学课的信息。
三、教学目标本册教学内容主要由“水”“空气”“天气”这三个单元组成。
1.“水”单元,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生活水以那些形态存在?怎样相互转化?通过学习认识到水沸腾、结冰、融化的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尽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各种科学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有系统地开展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
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习旅程。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
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尽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各种科学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有系统地开展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
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习旅程。
在“植物” 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
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三、教学进度周次单元教学内容备注第一单元一、植物11、我们看到了什么12、校园的树木23、大树和小草24、水生植物35、植物的叶3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4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第二单元二、动物41、寻访小动物5第五周国庆放假62、蜗牛(一)63、蜗牛(二)74、蚯蚓75、蚂蚁86、金鱼87、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第三单元三、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9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92、那些材料硬103、比较韧性104、它们吸水吗11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16、砖瓦和陶器、瓷器12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第四单元四、水和空气121、水13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33、谁流得更快一些144、比较水的多少145、我们周围的空气156、空气占据空间吗157、空气有重量吗16学期复习17学期复习18学期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交流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第一个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物体和材料(2)比较物体和材料(3)测量长度(4)测量质量2.第二个单元:植物的生命周期(1)认识植物(2)种植与养护(3)探索生命周期(4)认识种子3.第三个单元:空气和天气(1)认识空气(2)空气的利用(3)认识天气(4)观测天气4.第四个单元:简单机械(1)认识简单机械(2)探究杠杆(3)滑轮和斜面(4)机械与生活5.第五个单元:水和常见物质(1)认识水(2)水的利用(3)常见物质的变化(4)物质的性质6.第六个单元: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1)认识动物(2)动物的形态结构(3)动物的生活环境(4)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单元:物体和材料(1)第1-2周:学习物体和材料的基本概念,进行物体和材料的分类实验。
(2)第3-4周:学习测量长度和质量的方法,进行长度和质量的测量实验。
2.第二单元:植物的生命周期(1)第5-6周:学习认识植物,进行植物观察实验。
(2)第7-8周:学习种植与养护,进行植物种植实验。
(3)第9-10周:学习探索生命周期,进行植物生长观察实验。
(4)第11-12周:学习认识种子,进行种子发芽实验。
3.第三单元:空气和天气(1)第13-14周:学习认识空气,进行空气实验。
(2)第15-16周:学习空气的利用,进行空气利用实验。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引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是一门涵盖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基础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课程进度表。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的进度安排。
关键词: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教学、综合性学科、课程进度表第一周:自然科学基础在第一周,我们将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物质、能量和力等概念。
通过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周:生命科学基础第二周我们将关注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从生物的分类、器官系统、生命过程等方面展开教学。
通过实验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奥秘和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周:地球科学基础第三周我们将探究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等。
通过观察、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构成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四周:综合实践与复习第四周我们将进行综合实践与复习,通过问题解决、项目合作等方式,将前三周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同时,通过复习和测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总结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旨在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
通过实验、观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复习和测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关键词: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教学、综合性学科、课程进度表、实验、观察、实践、自然规律、生命过程、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复习、测试为了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在每周结束时进行小测试,测试内容将涵盖本周所学的知识点。
同时,我们也会在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全面的期末考试,以检验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此外,我们也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具体计划及进度表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将了解科学与社会、环境、生活的联系,增强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概念: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如物质、能量、生态系统等。
2、实验操作:学生需要学会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记录与分析等。
3、科学思维:学生需要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猜想、推理、验证等。
4、环保意识:学生需要了解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教师将详细讲解科学概念和知识点,使学生理解基本理论。
2、实验操作:学生将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学生将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科学问题和实验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个别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问题,教师将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四、教学进度表本课程的教学进度表如下:第一周:绪论第二周:物质的状态第三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四周:能量与转换第五周:生态系统初步第六周:自然界的循环第七周:环境与保护第八周:实验操作规范学习第九周:实验操作实践(一)第十周:实验操作实践(二)第十一周:实验操作实践(三)第十二周:实验操作实践(四)第十三周:实验操作实践(五)第十四周:总结与复习第十五周:考试与评价五、总结本课程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为核心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还将了解科学与社会、环境、生活的联系,增强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尽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各种科学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有系统地开展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
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习旅程。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
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