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3章第3节第1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45
一、单项选择题1.在盐类发生水解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的水解不属于离子反应B.溶液的pH一定发生改变C.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D.没有中和反应发生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盐类水解的实质。
盐的水解属于离子反应,选项A不正确;像CH3COONH4这样的弱酸弱碱盐,CH3COO-和NH+4的水解程度一样大,水解后溶液仍然呈中性,溶液的pH不发生改变,选项B也不正确;盐类发生水解,实质是促进水的电离,选项C正确;盐类水解反应的逆过程是中和反应,因此有中和反应发生。
故正确答案为C。
2.(2012·大连高二测试)下列反应既不是水解反应,又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H2O NH3·H2O+H+A.NH+O H2S+OH-B.HS-+H+H2O HBr+HBrOC.BrS+H2O H3O++HS-D.H解析:选D。
A项为NH+4的水解反应;B项是HS-的水解反应;C项是Br2与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为H2S的电离。
3.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硫酸氢钠,③醋酸钠,④碳酸,⑤碳酸钠,⑥硫酸钠。
按溶液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①②⑤⑥③B.⑥①②④③⑤C.②①④⑥③⑤D.①④②③⑥⑤解析:选C。
同等浓度的酸,越易电离的酸性越强,pH越小,同等浓度的强碱弱酸盐,酸越弱,对应的盐的水溶液碱性越强,pH越大。
4.下列操作中,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且所得溶液显酸性的是()A.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并加热到100 ℃B.在水中滴入稀硫酸C.在水中加入小苏打D.在水中加入氯化铝固体解析:选D。
A项溶液显中性;B项,加入稀H2SO4抑制水的电离;C项加入NaHCO3,HCO-3水解溶液显碱性;D项AlCl3中的Al3+水解,促进H2O的电离,且溶液显酸性。
5.有四种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且由+1价阳离子A+、B+和-1价阴离子X-、Y-组成的盐溶液。
据测定,常温下AX溶液和BY溶液的pH都为7,A Y溶液的pH>7,BX溶液的pH<7。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一 强弱电解质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
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
(2)非电解质 :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
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和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如石墨、Cl2、Cu 虽然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但因其不是化合物,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在水溶液里能够导电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两个条件只要具备一个的化合物即成为电解质,不比两个条件同时具备。
③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化合物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的才是电解质。
如Na2O 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Na+和O2-,而不是其水溶液电离出Na+和OH-;如NH3、CO2、SO3等的水溶液能导电,但他们是非电解质。
④离子化合物(强碱、大多数盐、金属氧化物)自身含有离子,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固态或无水的液态酸中只有分子,不能导电,只有溶于水才会电离成离子而导电。
⑤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由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来决定。
⑥电解质自身不一定能导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2.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实验探究电解质强弱: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的反应,并测这两种酸的pH 。
(1)HCl 和CH3COOH 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电离;(2)镁无论是与盐酸还是醋酸反应,其实质都是与溶液中的H+反应; (3)由于酸液浓度、温度、体积均相同,且镁条的量也相同,因此,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只能是溶液中C(H+)的大小;结论:(1)盐酸和醋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的剧烈程度及PH 都有差别,这说明两种溶液中的H+浓度是不同的。
1.向浓度为0.1 mol·L-1的K2CO3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使c(CO2-3)增大的是() A.H2O B.CO2C.KHSO4D.KOH解析:选D。
CO2-3+H2O HCO-3+OH-。
A项,稀释时c(CO2-3)减小;B项,CO2与OH-反应,使平衡正向移动,c(CO2-3)减小;C项,KHSO4====K++H++SO2-4,使平衡正向移动,c(CO2-3)减小;D项,c(O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使c(CO2-3)增大。
2.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2-3+H2O HCO-3+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水解程度减小B.通入CO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升高温度,c(HCO-3)c(CO2-3)减小D.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解析:选B。
A项,稀释时,使平衡正向移动,促进CO2-3的水解;B项,通入CO2,消耗OH-,c(OH-)降低,平衡正向移动;C项,升高温度时,平衡正向移动,c(HCO-3)增大,c(CO2-3)减小,因此c(HCO-3)/c(CO2-3)增大;D项,加入NaOH固体,溶液中c(OH-)增大,pH增大。
3.(2011·高考重庆卷)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A.明矾溶液加热B.CH3COONa溶液加热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解析:选B。
明矾溶液加热使水解程度增大,酸性增强,酚酞试液不变色,A不符合题意;CH3COONa溶液水解显碱性,加热使水解程度增大,酚酞试液显色加深,B符合题意;NH4Cl 水解显酸性,NaCl不水解,对颜色无影响,因此C、D不符合题意。
4.pH=2的某酸H n A(A为酸根)与pH=12的某碱B(OH)m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变为6。
(1)写出生成的正盐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选修4(人教版)同步练习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一. 教学内容:盐类的水解二.重点、难点:1. 盐类水解的本质是本节的重点2. 本节的难点是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及水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三.具体内容:1. 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2. 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3. 盐类水解的定义4. 盐类水解的实质5. 盐类水解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6. 盐类水解反应跟酸碱中和反应的关系7. 盐类水解反应的表示方法8. 盐类的水解平衡9. 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10. 盐类水解平衡及其移动的实例11. 盐类水解的应用12. 盐的水解常数【典型例题】[例1] 常温下,一定浓度的某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OH-)=10-4mol/L,则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A. Al2(SO4)3B. CH3COO NaC. NaOHD. KHSO4【试题参考答案】:B【试题参考答案解析】:考查盐的水解后溶液酸碱性的基本判断。
[例2] 在相同温度下,在pH都是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c(OH-)分别为amol/L与bmol/L,则a与b的关系为()A. a>bB. a=10-4bC. b=10-4aD. a=b【试题参考答案】:B【试题参考答案解析】:根据水的电离解题。
[例3] 已知常温下稀溶液中FeCl3水解方程式为:Fe3++3H2O Fe(OH)3+3H+,能使c(Fe3+)增大(溶液体积忽略不计)的是()A. 加入少量的H2SO4溶液B. 加入少量NaCl溶液C. 加热D. 加入少量NaOH溶液【试题参考答案】:A【试题参考答案解析】:考察水解平衡的移动问题。
[例4] 欲使0.1mol/L的CH3COONa溶液中,c(Na+)/c(CH3COO-)更接近于1:1 ,应采取的措施是()A. 加入NaOH固体B. 加入适量CH3COOHC. 加入KOH固体D. 加水稀释【试题参考答案】:BC【试题参考答案解析】:考虑平衡移动和浓度变化两个方面。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一课时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2.所属的章节: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3.教学课时:第1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等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对已学知识进行再探究,运用对比归纳法进行知识提炼。
(2)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概念辨析中探究常见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类型,感受科学探究后的收获。
(2)体会反应热的计算对于燃料燃烧和反应条件的控制、热工和化工设备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常见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四.板书设计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一. △H=E(生成物)-E(反应物)二.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三. 根据燃烧热计算 Q(放) = n(可燃物)╳ 燃烧热四. 盖斯定律1. 内容2. 意义3. 应用方法:(1)方程式消元法(2)模拟路径法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再探究。
[板书]一.△H=E(生成物)-E(反应物)△H 0,放热;△H 0,吸热思考与讨论:1.(1)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反应热△H相同吗?(2)已知S(s)+O2(g)=SO2(g)△H1 0,S(g)+O2(g)=SO2(g)△H2 0。
△H1等于△H2吗?通过对反应热概念的辨析,规避易错点;同时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归纳反应热的计算。
[板书]二.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即△H的大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教材12页例1)2. 2H2(g)+ O2(g) =2H2O(g)△H1=-483.6kJ/mol 能表示2个H2(g)分子与1个O2(g)分子反应放出483.6kJ热量吗?1mol H2(g)完全燃烧发生该反应,放出多少热量?阅读教材12页例1通过对热化学方程式的辨析,引导学生提炼归纳反应热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