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与其他国家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196.09 KB
- 文档页数:8
越南与朝鲜经济制度变迁比较研究越南和朝鲜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其经济制度变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两国的经济制度变迁历史悠久且复杂,对比研究越南和朝鲜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对于探讨东亚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和对外开放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越南经济制度变迁越南自20世纪中叶开始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在越南战争结束后,越南政府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推进市场经济改革。
1986年,越南政府实施了“Đổi Mới”改革政策,开展了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措施,包括允许民营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等。
改革开放取得了较大成效,越南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新兴力量”。
政府也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朝鲜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朝鲜战争后,朝鲜政府开始进行经济重建。
朝鲜长期遭受外部制裁和封锁,导致经济发展受阻。
朝鲜政府曾试图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但因为种种原因改革失败,朝鲜经济一度陷入了长期的停滞状态。
近年来,朝鲜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重大改革,试图振兴经济。
2012年,朝鲜提出了建设强大国家的战略目标,政府开始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吸引外资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朝鲜政府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改善经济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等。
尽管朝鲜的经济改革进展缓慢,但朝鲜政府对于经济制度变迁的努力仍在继续。
在越南和朝鲜的经济制度变迁中,都能够看到国家长期制裁和封锁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同时也能够看到两国政府在推进市场化改革方面的努力。
越南和朝鲜的经济制度变迁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越南的改革进程相对较快,尤其是在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比之下,朝鲜的市场化改革进展较为缓慢,外资的引进也相对有限。
这表明越南政府在经济改革方面的决心和能力更加突出。
越南与朝鲜经济制度变迁比较研究越南与朝鲜是两个社会主义国家,都经历了经济制度的变迁。
本文以经济制度为切入点,对越南与朝鲜进行比较研究。
越南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1945-1986年)、过渡时期(1986-2000年)和市场经济时期(2000年至今)。
计划经济时期,越南实行的是苏联式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
国家掌握了所有的生产资本和资源,实行全民所有制,企业都是国有的。
计划经济时期虽然推动了越南社会主义建设,但是也存在着生产力不发达、效率不高等问题。
1986年开始的过渡时期,越南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政府开始逐步削减对经济生产的干预,开放更多的市场自由化政策,并逐步推进私有化。
重点发展对外贸易、农业和轻工业等领域。
该阶段推动了越南的经济快速增长,并在国民经济中增加了私营经济的比重。
2000年开始,越南进入了市场经济时期,实行了市场化政策,加快了私有化的进程。
整体经济发展快速,越南成为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然而,在市场化改革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全民荒废、贫富差距扩大等。
朝鲜的经济制度变迁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1954-1993年)和改革开放时期(1993年至今)。
1993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时期,朝鲜开始实行逐步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加强对市场经济的适应。
政府开放了一些自由化措施,如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
政府也开始引进外资和采纳一些外国经济模式,如把中国的经济模式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开始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然而,这些改革仍然面临着政策和制度方面的障碍和反对意见。
和越南不同,朝鲜的经济发展一直受到制裁和封锁的影响,导致国内经济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朝鲜也在加快发展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改革,以改善国民生活水平,但改革的进程依然缓慢。
三、比较分析从以上的分析来看,越南和朝鲜都曾经历过计划经济时期,但越南在市场经济时期中得到了长足发展,而朝鲜由于制裁和封锁的限制,总体经济发展缓慢。
越南人打工现状分析报告前言越南作为东南亚国家之一,其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外籍劳工。
越南人打工现状成为近年来普遍关注的话题。
本报告将对越南人打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1. 越南人打工的背景和特点越南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是吸引外资和外籍劳工的一个重要原因。
越南人打工的背景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教育和技能水平不高越南是一个农业国家,大部分农民缺乏高等教育。
因此,越南人在打工过程中普遍缺乏高级技能,往往从事着劳动密集型和低薪工作,例如制造业、建筑工地和家政服务等。
1.2 文化和语言差异越南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和语言存在差异,这对于他们去其他国家打工来说是一个挑战。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沟通障碍、适应困难等问题,语言差异则可能阻碍他们与雇主和同事之间的交流。
1.3 工资待遇低由于越南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越南人在外国打工的工资待遇通常较低。
他们往往要面对长时间劳动、较低的工资和一些不太合理的劳动条件。
2. 越南人打工的问题和挑战越南人打工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2.1 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一些外国打工者在其他国家往往面临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的情况,越南人也不例外。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越南人经常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例如低薪、长时间工作、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
2.2 缺乏合法保护和权益维护越南人打工往往以合同工和临时工的形式就业,这导致他们缺乏法律保障和相应的权益维护机制。
一些雇主可能利用法律漏洞和劳工弱势地位,剥夺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处于弱势地位。
2.3 文化适应和社交难题越南人在其他国家打工面临着文化适应和社交难题。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文化环境、遵守当地的规范和习俗,并与其他国家的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时间和努力。
3. 解决方案与建议为了改善越南人打工的现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加强培训和教育政府应加大对越南人培训和教育的投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竞争力。
中国和越南的文化差异中国和越南是两个地理上相邻的国家,虽然它们在文化上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
本文将以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探讨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文化差异。
一、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差异1.1 价值观的不同中国文化强调尊重长辈和家族价值观念,崇尚孝道。
在中国社会中,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往往以家庭的荣誉和利益为重。
而越南文化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他们更看重个人的成就和责任。
1.2 世界观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平衡和谐,追求个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境界。
越南文化则更加注重实践主义和务实。
他们强调解决问题和追求利益的实际效果。
二、社交礼仪的差异2.1 面子文化的差异中国人非常注重面子问题,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和社交活动中。
他们会尽量维护自己和他人的面子,避免引起尴尬和冲突。
越南文化中也存在面子观念,但相比之下不及中国人重视。
2.2 交际方式的差异中国人注重礼节,他们通常会使用尊称和敬语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越南人则更加直接和开放,在交流中使用称呼亲密和直率的语言。
三、饮食文化的差异3.1 食物口味的差异中国菜以其多样性而闻名,有麻辣、酸甜、重油腻等不同的口味特点。
越南菜则比较清淡,强调新鲜和健康的原料。
3.2 饮食习惯的差异中国人喜欢团圆饭,重视家庭聚会和共进晚餐。
越南人更倾向于随意吃饭,他们习惯在路边摊和熟食店吃饭。
四、宗教信仰的差异4.1 佛教与民族宗教中国是佛教的发源地之一,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越南也有大量的佛教信徒,但他们还崇尚一些本土的宗教信仰。
4.2 儒家文化的差异中国的儒家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行为准则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越南,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并不如中国那样深入人心。
五、节日和传统的差异5.1 春节和新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了新的开始和团圆。
越南也庆祝农历新年,但庆祝方式和中国有所不同。
5.2 其他传统节日的差异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
而越南也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如越南独立日等。
中国、朝鲜、越南、古巴和俄罗斯改革比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残酷现实并没有吓倒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朝鲜、越南、古巴,他们深刻总结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分别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社会主义改革。
1、朝鲜的社会主义改革在主体思想下指导下,朝鲜劳动党领导人民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朝鲜贯彻执行的是“主体思想”:思想上树立主体、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的路线。
坚持走主体的社会主义即朝鲜式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此前提下,在内外政策上进行了建立经济开发区、主张吸收外资等社会主义改革。
朝鲜过去所坚持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朝鲜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如果拒绝接受国家的领导和监督,就会招致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复活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严重后果,因此。
朝鲜政府认为,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有计划经营管理国民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合乎规律的要求,必须把个别企业的独立性和眼前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要接受国家的领导和监督。
但是20世纪80年代后,这种过度的公有化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朝鲜经济面临不少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开始了改革,主要是: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同时,在部分领域逐步引入一定规模的市场经济因素,逐步放松对经济要素的绝对统治,发展一定程度的私有制经济,以促使整个经济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农业和工业上。
农业上由“分组管理制”到“分组承包制”。
工业上领域谨慎地尝试突破计划经济。
20世纪90年代起,提出“双行线”的工业化战略,就是一方面使重工业部门合理化,轻工业部门扩大生产基础,增加对轻工业的投资,提出了“轻工业第一主义”战略。
在经济管理方面又提出国家实施企业独立核算制度。
1999年制定了(人民经济计划法),开始了推行以价格为导向的经济政策。
2002年又实施了“扩大奖励制度”,“废除配给制度”和“改善双重价格制度”为核心的价格改革。
朝鲜对经济体制的改革是逐步推行的,至2008年年初,市场因素在朝鲜仍然十分稀少。
越南教育体制与我们国家的区别,胡志明国家大学简介年)以及高等教育(四年的学士班和两年的硕士班)。
越南的法律规定儿童只需要在六到十岁就学即可。
岁到6岁)、小学(5年制)、初中(4年制)、高中(3年制)、大学(4-6年,包括本科和专科)、硕士教育(2年,包括学历教育和硕士课程教育)、博士教育(4年)。
目前,小学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升入更高一级学校(普通中学和1-3年制职业中学)和直接流向社会(部分参加了少于一年的短期职业培训)。
初中毕业生毕业时,部分通过高中入学考试,进入普通高中;部分进入学制3-4年的中等专业学校;未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直接流向社会或通过一些社会上的非正式培训班培训后流向社会。
普通高中毕业生毕业后,通过各大学或中专组织的入学考试,部分进入大学(专科和本科),部分进入同级的中等专业学校,还有部分通过社会非正规培训或不经培训直接成为社会劳动力。
同级的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在毕业时可报名参加各大学组织的入学考试,通过考试进入大学学习。
大学专科学生毕业时可选择进入社会或进入本科大学学习。
对于大学毕业生,可选择进入社会,或继续接受硕士或博士教育。
其他从幼稚园、小学、中学毕业后没能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经自学或社会非正规教育,可直接参加高一级学校的入学考试而获得接受更高一级教育的机会。
但报考硕士和博士的考生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生。
此外,越南国家级的研究单位如越南社会科学院、越南自然科学院、文化艺术研究院等也是越南国家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负有培养硕士以上高级人才的职能。
越南的学历文凭系统分为小学毕业证、初中毕业证(中专毕业证)、高中毕业证、大学毕业证、硕士和博士毕业证。
学位系统包括秀才(高中毕业)、举人(学士)、硕士、进士(博士)四个等级,本科、硕士、博士生通过由国家学位委员会确认的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论文答辩后,获得由其颁发的学位证书。
私立大学根据越南教育训练部的统计,当前该国有23所私立大学,约占全国大学总数的11%,这些私立大学总共提供了11万9464个入学名额、约占全国大学入学名额的11.7%。
在东南亚,中国、日本和越南的教育资源有何不同?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国力竞争的重要象征。
而东南亚国家中,中国、日本和越南这三个国家在教育资源方面的投入较多,相较于其他东南亚国家来说,这三个国家在教育领域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但是,这三个国家的教育资源有何不同呢?下面就让我们逐一探讨。
一、中国的教育资源中国的教育资源在全球也是十分著名的。
在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国都非常注重。
从小学到高中,中国的教育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
在小学的课程中,中国的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各个方面,而在中学和高中的教育资源中,中国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学科选择。
除此之外,中国的教育质量也是一流的。
中国拥有各种类型的教育机构,包括全日制学校和非全日制学校,而且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都比较可靠。
二、日本的教育资源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教育的国家,它的教育质量也是全球公认的一流水平。
日本的教育资源分为小学、中学和高中三个阶段。
在小学教育中,日本的课程内容主要是针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律、社交能力以及道德修养;在中学教育中,日本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面广度和深度;至于高中教育,日本则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日本的教育机构也非常完善,拥有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学校,包括大学、短期学院、技术学院等,而且这些高等教育学校的学费普遍比其他国家便宜。
三、越南的教育资源越南的教育体系比较丰富,主要有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
越南的国民教育法律规定,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即所有的儿童都必须接受9年义务教育,而高中则可以选择参加或不参加教育。
越南的教育资源主要以国立学校为主,这些学校大多数在政府高度重视下建立,拥有一定的教育水平,而且学费较为便宜。
越南高等教育学校包括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其中国立大学数量较少,但是它们的学费也相对比较便宜,而私立大学的学费则略高一些。
结语总的来说,在东南亚国家中,中国、日本和越南的教育资源都比较丰富,虽然它们在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和教育机构上存在差异,但是它们的教育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
中国与越南教育体制比较1. 引言教育体制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组织和管理的总称,它包括教育的目标、课程、教学方法、教师资格、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
中国和越南都是亚洲国家,两国在教育体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不少差异。
本文将详细比较中国与越南的教育体制。
2. 教育目标2.1 中国中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体魄。
2.2 越南越南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道德、体质等方面。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 教育体系3.1 中国中国的教育体系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学前教育主要是在幼儿园进行,初等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中等教育包括高中和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研究生教育。
3.2 越南越南的教育体系也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学前教育主要是在幼儿园进行,初等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中等教育包括高中和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研究生教育。
4. 课程设置4.1 中国中国的课程设置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不同阶段,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的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
4.2 越南越南的课程设置也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不同阶段,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的科目,包括越南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
5. 教学方法5.1 中国中国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和知识的系统掌握。
近年来,逐渐引入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
5.2 越南越南的教学方法也以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和知识的系统掌握。
近年来,逐渐引入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
越南和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何不同?对于越南和中国这两个东南亚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都走过了不少弯路,意外曲折地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重要产地。
虽然他们看似十分相似,然而,在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下,两国的工业化进程却有着具体的差异。
一、政治与社会领域背景工业化进程与国家的政治与社会领域紧密相关,越南和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不同:1.越南和中国在革命前的殖民与封建经济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进程,越南的经济与社会制度更加原始,而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较为发达的手工业与商品经济基础,这使得整个工业化进程的历程也各不相同。
2.在政治领域,中国之前的文化大革命及其后续政治动荡是影响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比较而言,越南在同一时期的革命与改革过程中,其政治与社会形态更加稳定。
3.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中国的开放与改革被国际社会所重视并积极引导,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吸收外资,然而,越南则面临着在冷战局势下国际经济制裁的挑战。
二、国内经济体制在国内经济体制方面,两个国家也有着明显的差异:1. 中国推进市场化以及企业私有化时,曾采取了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并积极发展民营经济,而越南则更多采取了缓慢推进的方式。
2.在当今的全球化市场中,中国积极推进经济的多元化与产品型号的高端化,越南则主要以廉价劳动力优势制造出口为主。
三、教育与文化传承对于工业化进程的顺利推进,教育、技术和文化的传承同样重要:1.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受益于文化传承较为完整的建筑业、手工艺等传统工艺行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中国投入巨资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优秀人才,为当前高速发展的国家经济提供支持。
越南则面临着教育质量不足的问题,劳动力技术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2. 在文化传承方面,中国独具特色的“工匠精神”,强调传承与创新,并将其融入工业化进程中,,这也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注入了创造性的力量。
越南则相对保守,虽然也有传统手工艺等文化传承,但发展主要还是依附于外来的科技发明。
附錄II: 越南與其他新興市場,東南亞各國投資條件的比較
※註: 膚色底為亞洲國家;綠色底為非亞洲(Non-Asian)國家
基本交通建設狀況
※比較結論: 越南的道路建設落後,不比馬來西亞,泰國;發展較晚如同柬埔寨、印度; 唯在近幾年經濟發展下投入交通基礎的資金增多
※比較結論: 越南的平均薪資遠低於其他各國; 唯高於柬埔寨; 低廉的人力成本會是越南最大競爭優勢,唯需注意當地物價通膨的擴展
水電
※比較結論: 越南水電建設落後、電費高昂;略同於印尼、柬埔寨在新興市場中落後。
技術人員
※比較結論: 技術人口缺乏為越南及其他開發中國家普遍劣勢;僅少數國家如菲律賓、匈牙利、波蘭、土耳其擁有較多技術人員。
缺工
※比較結論: 越南的缺工問題在開發中國家同樣普遍;尤其在開放外資早的國家中更為常見,然而越南缺工問題大於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國,僅同於印
度、馬來西亞。
原物料
※比較結論: 越南工業原物料缺乏,然而進口鋼鐵、塑膠等產品為市場常態。
越南與各國投資條件評估表-無加權
交通薪資成本水電建設勞工技術缺工總分
※比較結論: 在無加權的條件下;越南投資競爭優勢高於印度、柬埔寨、印尼
等國; 落後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
越南與各國投資條件總分表-無加權
※比較結論: World Bank加權的條件下;越南投資競爭優勢仍高於印度、柬埔寨、印尼等國,與大陸為伯仲之間; 落後馬來西亞;唯有菲律賓、巴西在WB 排名低落,捷克領先;應為其他因素(如貪污、政策、政治情勢)所致。
AFTA (ASEAN Free Trade Area 東南亞協會自由貿易區) 將在2015年生效; 包括原東盟6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汶萊)和4個新成員國(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共10個國家;印尼工業部秘書長Agus Tjahayana 發表未來印尼在各工業產品方面,與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越南的強大競爭可能的情形:
在紡織及成衣產業方面,越南將成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泰國在人造纖維方面有相當高的水準,亦將對印尼帶來極大的競爭壓力。
(越南應將在成衣紡織業上居東南亞領先地位)
在木製品產業方面,越南是潛在的強大競爭對手國,印尼除了要強化設計與提升製造技術外,更必須確實解決非法伐木與木材出口管理管,否則木料非法輸往越南,無異助敵傷己。
(木製品方面, 越南木材充足, 應可在東南亞領先並與印尼競爭)
在肥料與化學產業方面,泰國在跨國企業的支持下,將對印尼形成強大的競爭壓力,但印尼應可勝過越南與菲律賓。
(化工產業上, 越南在東南亞落後) 在水泥與金屬礦物工業方面,印尼應可勝過馬來西亞與菲律賓,但需面對新加坡與越南的挑戰(泰國的Siam 水泥公司將於印尼投資生產)。
(越南水泥業與礦物金屬業後來居上, 勝過馬來西亞與菲律賓, 將能挑戰印尼的領先地位)
在基本金屬與鋼鐵工業方面,泰國在建築業與運輸工具業的支持下,為印尼的主要對手國,印尼應可勝過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新加坡,但須注意越南後來居上之勢。
(越南在鋼鐵業投資不斷的氣勢下, 超越東南亞各國, 應與印尼, 泰國形成領先群)
在電子工業方面,日本在東協各國均投資電子工業,可以說主宰了這些國家電子工業發展的情形,目前印尼的電子業弱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與泰國相若,略勝菲律賓,越南則在急起直追。
(越南的電子業發展神速, 預計短期能在東南亞僅次於馬拉西亞與新加坡)
在通訊業方面,印尼不如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而與泰國及菲律賓相若,略勝越南一籌。
(通訊業方面, 越南在東南亞為墊底地位, 發展落後)
結論
近年來,越南為東南亞成長較快之國家,亦為外人在東南亞投資之重點家,處處有商機,也處處有陷阱。
我國業者來越南投資宜多看、多聽、多比較。
多做實際調查及廣泛資訊蒐集,詳細研究當地投資及經貿法規,瞭解遊戲規則,並向越南相關主管單位查詢,或向已在越投資外商(或台商)請益,比較各種相關因素,切忌道聽塗說,越南業者洽談合作如有達成任何承諾,須以書面協議為宜,勿輕信口頭承諾。
越南經濟發展似台灣早期經濟發展之軌跡,商機有脈絡可尋。
惟越南民風保守,人民自尊心強,行事效率較差,我商來越投資經商必須入境隨俗,
耐心處理所遭遇之問題。
若將台灣經驗百分之百移植,不保證一定成功。
如能配合當地現況且作適度的調整,成功機會較大。
越南法制仍處於發展中階段,難免存在許多灰色地帶。
在越經營行事,上策之道為遵守法令。
若有不明之處,應先查明,勿心存僥倖,否則一旦觸法,影響極大。
越南投資之相關法規已漸朝透明化改善;投資手續雖漸有簡化,但依然複雜;行政單位官僚等問題目前依舊存在,惟正漸漸改善。
由於外資為越南經濟成長之重要推動力,預期越南未來仍將營造優質之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外資。
越南雖然政治穩定、勞工勤勞且工資低,惟在其他經營成本方面,譬如水電、房租等逐年調高,影響該國之成本優勢。
近年來,由於越南企業之薪資調幅無法跟上經濟成長與物價上漲速度,薪資待遇及員工管理問題常易成為罷工事件之導火線。
有意來越南投資之業者無論在薪資待遇或溝通管理方面,宜採取漸進與疏導方式,合理改善工作條件,以降低罷工之風險。
另由於越南南部已有缺工現象,勞力密集等產業倘有意來越投資,亦應妥為規劃。
越南投資環境SWOT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