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Q M F
第7节 径流
径流的表示方法
径流系数 : 某一时段的径流深 R 与相应时段内流域 平均降雨深度 P 之比,记为
(<1).
R P
第7节 径流
径流的表示方法
例题1 某站控制流域面积 F 12100km2 ,多年平均年降水 量 P 767mm ,多年平均流量 Q 822m 3 / s, 试根据这些资料计算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多年平 均径流深,多年平均流量模数,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土壤类型及性质直接影响下渗和蒸发。如:砂土下 渗较粘土大,蒸发小;砂土地区形成的地表径流小, 地下径流大。另外:高寒地区永久冻土层的分布能 隔绝地下水的下渗,同时也隔绝了地下水的蒸发作 用。由于流域下垫面因素影响,在同样气象条件下, 径流量及流量过程线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第7节 径流
影响径流的因素 下垫面因素
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
因降水形式不同,径流形成过程不一样。为 便于说明,常将径流形成过程概化为3个阶段: 流域蓄渗阶段、坡地汇流阶段、河网汇流阶段
第7节 径流
径流形成过程 流域蓄渗阶段
植物截留
截留:指植物枝叶(茎叶、树冠、树干)或建筑
物拦截雨水的现象 截留的雨水几乎全部消耗于蒸发
(3)计算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模数: (单位换算)
Q 822 M 0.0068m 3 /( s km2 ) 6.8L /( s km2 ) F 121000
(4)计算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
R 214 0.28 P 767
第7节 径流
形成过程
由降水到达地面时起,到水流流经出口断面
退水阶段
随着降雨和坡面漫流量的减少直至完全停止, 河槽水量减小,水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