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吃小鱼(说课PPT-页面尺寸16:9)
- 格式:ppt
- 大小:952.50 KB
- 文档页数:14
2024年大班科学《大鱼吃小鱼》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态与环保》的第三节《大鱼吃小鱼》。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食物链的形成,探究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引导幼儿关注生态平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幼儿能够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掌握大鱼吃小鱼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幼儿关注生态平衡,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食物链的形成,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掌握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鱼吃小鱼课件、生态食物链图片、挂图、卡片。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态食物链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其中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 例题讲解:结合课件,讲解食物链的形成,让幼儿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发放卡片,让幼儿分组构建食物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鱼吃小鱼食物链:植物→小鱼→大鱼2. 生态平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堂所学,画出一条食物链,并标注出大鱼吃小鱼的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幼儿掌握了食物链和大鱼吃小鱼的现象。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幼儿对生态平衡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开展“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与家长共同探讨生态平衡的相关问题,实现家校共育。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食物链的形成,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024年大班科学《大鱼吃小鱼》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的第三节《大鱼吃小鱼》。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鱼类,了解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中的大鱼吃小鱼现象,探究动物生存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特征,认识不同种类的鱼,知道大鱼吃小鱼的食物链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鱼类,了解大鱼吃小鱼的食物链现象。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生态平衡,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鱼吃小鱼课件、鱼类图片、食物链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鱼吃小鱼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鱼类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鱼,了解它们的特征。
(2)讲解大鱼吃小鱼的食物链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生态平衡。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课件内容,用画纸、彩笔制作食物链模型。
4. 知识拓展(5分钟)讲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大鱼吃小鱼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大《大鱼吃小鱼》2. 副认识鱼类,了解食物链3. 板书内容:(1)鱼类的特征(2)大鱼吃小鱼的食物链现象(3)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大鱼吃小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份关于鱼类的手抄报,内容包括鱼类特征、食物链、生态保护等。
2. 答案:见板书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关于鱼类的资料,了解更多鱼类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关注环保问题,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学生能力培养和环保意识的引导。
大班科学《大鱼吃小鱼》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大鱼吃小鱼》。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生态关系”中的第三节“食物链与食物网”,重点探讨海洋生态系统中大鱼和小鱼之间的捕食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大鱼吃小鱼的食物链关系,认识到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关爱自然、珍惜生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食物链的概念,掌握大鱼吃小鱼的食物链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鱼吃小鱼课件、海洋生态系统挂图、食物链模型。
学具:每组一套大鱼和小鱼的模型、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美丽的海洋世界,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生物,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大鱼和小鱼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 讲解:讲解食物链的概念,分析大鱼吃小鱼的食物链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每组发放大鱼和小鱼的模型,让学生模拟大鱼吃小鱼的过程,观察并记录现象。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食物链的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海洋生态系统大鱼→ 小鱼2. 食物链:大鱼吃小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图。
2. 答案:大鱼→ 小鱼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食物链的概念,能理解大鱼吃小鱼的食物链关系,但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生态系统,了解其他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合蚯蚓优惠城养生饰品寻觅奇迹
12
美容化妆
增强抵抗力牛初乳减肥塑身上班族小零健康美肌胶原蛋白09新款插画风格阳光包
包创意产品抵御自由基的 如果不能播放,请确认你的电脑是否支持flash播放。
如果不支持,需要安支持flash播放的软件或插件,你可以请你周围的朋友帮忙。
如果已经安装,还是没反应的,请查看工具->宏->安全性,如果你原来选的是高,那么请改为低。
好
了后,如果能自动播放,那就OK了,如果不能,请对准游戏界面,点击鼠标右键播放。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水底世界,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在上演着。
鼠标控制上下
的移动,吃掉小鱼才能长大,但是吃小鱼的时候不要被大鱼吃掉哦,也不要吃鱼刺,不然会被卡死的。
看看你能过几关?
蚯蚓大礼包推荐
想知道淘宝热卖店铺,淘宝热销产品,近期专题活动吗?请登录蚯蚓商城:o13.c
更多内容,请登陆《网络蚯蚓》的家
友情链接
健康一生一世www.health13
族小零食
由基的葡萄籽
需要安装一些如果已经安装,还是,那么请改为低。
好界面,点击鼠标右键
制上下左右吃掉哦,也不要吃鱼
蚯蚓商城。
大班科学《大鱼吃小鱼》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大鱼吃小鱼》。
详细内容涉及第三章“动物世界”中的第一节“水中的生物链”,重点探讨水生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尤其是大鱼吃小鱼这一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生生物的食物链关系,认识到大鱼吃小鱼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水生生物的食物链关系,掌握大鱼吃小鱼这一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鱼吃小鱼课件、挂图、实物模型、水族箱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族箱中各种鱼类的游动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鱼?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挂图和实物模型,讲解大鱼吃小鱼的现象,阐述水生生物的食物链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观察水族箱中的鱼类,记录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填写观察记录表。
4. 互动讨论(10分钟)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全班讨论大鱼吃小鱼的原因和意义。
6. 拓展延伸(5分钟)提问:“除了大鱼吃小鱼,你们还知道哪些生物间的捕食关系?”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和探讨。
六、板书设计1. 大鱼吃小鱼现象2. 水生生物食物链关系3. 保护生态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或学校附近水域中的生物,了解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
2. 答案:根据实际观察,填写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观察认真,讨论热烈,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关注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大鱼吃小鱼》说课稿《我也当创客》说课稿十堰市重庆路小学王梅尊敬的各位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也当创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如果我们不能活在当下~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会生活在过去~scratch软件是以“想象”“编程”“分享”为理念设计开发的一款面向儿童的简易编程语言~能够创建故事、游戏和动画~并与世界上的其他人分享。
Scratch也逐渐被纳入信息技术教材~开启了创新教育风潮。
《我也当创客》选自华师版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17课~我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以设计小游戏为任务主线~在培养学生编程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游戏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四年级的学生正是爱玩、好动的年纪。
通过前面几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熟悉了scratch软件的脚本设计和操作流程~能够使用scratch软件熟练制作简单的小动画。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碰到颜色”模块嵌入到“如果…就重复执行”模块~实现角色碰到另一角色后~控制部件内部模块的执行。
,2,能用“广播…”模块和“当接收到…”模块控制不同角色之间的交互,2、过程与方法在分析理解游戏过程的基础上搭建脚本~通过学生尝试操作~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掌握控制角色随鼠标移动的设计方法与广播的使用~实现游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游戏的设计和制作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对Scratch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脚本积木的嵌套与搭建,,能用“碰到颜色”模块嵌入到“如果…就重复执行”模块~实现角色碰到另一角色后~控制部件内部模块的执行。
2、教学难点:能用“广播…”模块和“当接收到广播”模块控制不同角色之间的交互。
五、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问题引导法”、“范例教学法”。
大鱼吃小鱼美术课件大鱼吃小鱼美术课件教材分析∶本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在感受和认知中,学会比较和鉴别物象的大小特征。
在自然界中、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大与小的对比现象。
大的和小的在一起时,情感交融,富有一种浓厚、生动的气息。
将大的和小的有比较地组织、构置在一起,会很自然地流露出美好的情趣。
本课所选的“鱼”是小学生最常见的水生动物,也是学生最喜爱表现的绘画题材之一。
但本课的教材内容并不只是让学生画出一条条“美丽的鱼”,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大鱼和小鱼,理解大鱼和小鱼的差异,将大鱼和小鱼和谐、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充实在画面中。
物体间的大小感知是通过对比得出的,大小是相对的。
本课通过大鱼、小鱼的造型表现,让学生感知大小对比的原理和表现方法。
通过仔细观察、对比表现,能画出“大鱼和小鱼”愉快地在一起生活的情景,反映集体生活的幸福和欢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自编一些如“鱼妈妈和鱼宝宝”等故事,启发创作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观察和认识物体大与小的差异。
在观察、感受和表现中进行比较和辨别,学会表现谁大谁小。
难点:理解在一个画面中,大与小局部间的彼此区别和联系(大与小的并列或遮挡)。
自然、和谐地将不同颜色的大与小的形象组织在画面中。
教学目标∶1.认识鱼的形状和特点,并能以鱼为对象,感知大小对比,在比较和造型中体验大与小的组合。
2.通过对比、探究让学生感知大小的原理和表现方法,理解大小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抒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16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剪刀、胶水(教师)课件(鱼的图片、范画、录像等)1.组织教学:(提示:组织学生有顺序地摆放好学习用具,坐好。
)2.导入新课:出示一张有很多大小不均等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大鱼和小鱼的数量。
(引起争论:大与小的标准不统一而引起区分上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