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13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接触到古诗词和文言文。
而在部编版的六年级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们必须要背诵的。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够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部编版六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有哪些,以及它们对学生们的意义。
一、古诗词1.《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通过描写登高远眺的景色和感慨人生短暂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的憧憬。
学生们背诵这首诗可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能力。
2. 《春晓》《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描绘了春天的早晨,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们背诵这首诗可以增进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同时也激发他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3. 《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描写了诗人在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学生们背诵这首诗可以增强他们的感恩之心,懂得珍惜眼前拥有的幸福和快乐。
二、文言文1.《爱莲说》《爱莲说》是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语言华丽,思想深刻。
学生们背诵这篇文言文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功底,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观沧海》《观沧海》是北宋文学家文天祥的经典作品之一,其雄浑壮阔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让人印象深刻。
学生们背诵这篇文言文可以激发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红楼梦》摘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精彩段落被列入部编版六年级的必背文言文之列。
学生们背诵《红楼梦》摘抄可以增加他们对我国古典文学的了解和热爱,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能力。
通过背诵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学生们不仅能够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
六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悯农》(其一)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其二)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滕王阁序》(节选)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第一单元有家真好望驿台【唐】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注释:(1)《望驿台》: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
(2)当窗柳:意即怀人。
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3)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4)居人:家中的人。
诗中指元稹的妻子。
(5)客:出门在外的人。
指元稹。
诗意: 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见:现。
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发:出发。
意万重,思绪万千。
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想写信又不知怎么说。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第二单元同龄人的故事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1.新市徐公店:地名。
2.篱落:篱笆。
3.径:小路。
4.阴:树叶茂盛浓密。
5.急走:奔跑着。
诗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波。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池塘:堤岸。
诗意: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必背内容一、古诗词。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二、文言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现代文片段。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开始盼着变天。
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1. 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 解析。
- “移舟泊烟渚”,诗人把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这里的“烟渚”给人一种很神秘、朦胧的感觉,就像一幅水墨画的开篇,先给你渲染出一种氛围。
- “日暮客愁新”,傍晚的时候,旅客的愁思又涌上心头。
为啥呢?你想啊,日暮时分,本来就是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人在这个时候就容易多愁善感。
而且他还是个客居他乡的人,看着太阳落山,就会更想家,那种孤独感和思乡之情就像小虫子一样开始在心里爬来爬去了。
- “野旷天低树”,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还低。
这是一种很奇特的视觉感受,站在空旷的原野上,四周没有什么遮挡,就感觉天空好像压下来了,和树都快挨在一起了。
这一句把那种空旷寂寥的感觉描绘得超级生动。
-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水中,好像和人很亲近。
诗人在孤独愁闷的时候,看到水中的月亮,就感觉月亮是来陪伴自己的。
月亮这个意象在古诗里经常和思念、孤独联系在一起,这里也是,虽然它好像近在咫尺,但是又遥不可及,就像诗人的家一样。
3. 赏析。
- 这首诗整体的意境非常清幽孤寂。
从写作手法上看,前两句叙事兼抒情,直接说出自己日暮添愁的心情。
后两句写景,通过对旷野和江水、明月的描写,把那种愁绪进一步烘托出来。
就像是先给你一颗苦药丸,然后再给你一杯苦茶,让你苦上加苦,但是这种苦又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诗中的景色描写简洁却又非常有感染力,用“野旷”“江清”等简单的词语,就勾勒出一幅很有层次感的画面,让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个孤独的诗人站在船头,望着天边的月亮发愁的样子。
1. 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 解析。
- “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有完全遮住山。
这乌云来势汹汹啊,像墨汁一样黑,这个比喻特别形象,一下子就能让我们想象出乌云密布的样子。
-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纷纷跳进船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翻译、日积月累翻译赏析、阅读链接翻译第 1 单元古诗词、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翻译第 3 课(1 )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 唐)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划动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中沙洲旁,日落黄昏时分更增添了游子的愁思。
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好像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那轮明月仿佛与人更亲近。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 ( 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像泼洒的墨汁般翻滚的乌云尚未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便似珍珠一样乱纷纷地跳上船。
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忽然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西湖碧波如镜,水天一色。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 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的喜鹊。
半夜清风习习,有蝉在不时地鸣叫。
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气,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土地庙附近的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突然出现在眼前。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
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端起酒杯,畅谈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重阳节,我还要再来与你欣赏菊花。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农家的劳动生活,真切地抒发了朋友间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隐逸之情。
《丁香结》阅读链接(1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译文】: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第一单望驿台【唐】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词释】①《望驿台》: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
②当窗柳:意即怀人。
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③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④居人:家中的人。
诗中指元稹的妻子。
⑤客:出门在外的人。
指元稹。
【诗意】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词释】①见:现。
②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③发:出发。
④意万重:思绪万千。
⑤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想写信又不知怎么说。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第二单元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词释】①新市徐公店:地名。
②篱落:篱笆。
③径:小路。
④阴:树叶茂盛浓密。
⑤急走:奔跑着。
【诗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词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波。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池塘:堤岸。
【诗意】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注释: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和文言文默写
1 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苏轼
3西江月[宋] 辛弃疾 4 浪淘沙[唐] 刘禹锡
5江南春[唐] 杜牧 6 书湖阴先生壁[宋] 王安石7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 8七律.长征
9春日【唐】朱熹 10.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11 默写《伯牙鼓琴》
12.解释词语的意思。
(1)鼓:
(2)方:
(3)志:
(4)善哉:
(5)若:
(6)少选:
(7)汤汤:
(8)汤汤乎若流水:
(9)破:
(10)绝:
(11)复:
(12)以为:
(13)足:
13.解释句子意思。
(1)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3)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
(4)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5)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6)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7)以为世间无足复为鼓琴者。
14.默写《书戴嵩画牛》
15.解释词语的意思。
蜀:
处士:
宝:
锦囊玉轴:
拊掌:
搐:
乃:
掉:
谬:
然之:
云:
奴:
婢:
16.解释句子意思。
(1)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17.《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悯农》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出塞》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鹿柴》唐代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江畔独步寻花》唐代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夜泊牛渚怀古》唐代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登金陵凤凰台》唐代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六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学生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主要包括以下几篇:1.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 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6.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7. 王勃的《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8.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哲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努力理解诗词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和运用这些文学精华。
第一单元高尚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孔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第二单元美与丑寓言二则东施效颦文言文: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
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触额,从街上走过。
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副模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
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所以她不管怎样模仿,都没有西施美。
楚王好细腰文言文: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译文: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
所以朝中的大臣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
先抑制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
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大臣们)脸色都是黑黄色。
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欧阳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面容、衣裳、心灵、思想。
——契诃夫第三单元母亲河古诗二首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第四单元体育学弈文言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总以为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
六年级上册所有古诗和文言文“《诗经・采薇(节选)》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简直太美啦!这说的是啥意思呢?就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柔随风摇曳。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舞。
哎呀!这就好比你出去旅游的时候,走的时候阳光灿烂,心情超好,回来的时候却遇到了狂风暴雨,心情一下子就不一样了呢。
《春夜喜雨》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写得可真好呀!意思是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这就像一个默默关心你的好朋友,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悄悄地来帮助你,超暖心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画面感十足。
这说的是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哇塞!这不就像夏天的夜晚,你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乘凉,一起聊天,听着周围的各种声音,特别惬意嘛。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白朴的《天净沙・秋》好美呀!描绘的是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
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远处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黄色菊花。
这就好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秋天的宁静与美好。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绝弦》的故事好感人啊!意思是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这就像你和你的好朋友,一个人说话,另一个人总能懂你的意思,这种感觉是不是超棒呢?“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词六年级上册的文言文古诗词是学生接触古代文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文言文古诗词,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1. 《论语》节选《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了解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
六年级学生可以学习其中的一些经典语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不断复习。
2. 《诗经》节选《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的诗歌。
学生可以学习《诗经》中的《关雎》、《蒹葭》等篇章,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
3. 《出师表》节选《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对战争的忧虑。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古代政治家的思想和情感。
4. 《岳阳楼记》节选《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感慨。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悟。
5. 《赤壁赋》节选《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篇,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同时学习到如何运用文学手法表达情感。
6. 《醉翁亭记》节选《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通过描写醉翁亭的景色和作者的游兴,展现了作者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体会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7. 《桃花源记》节选《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渔人偶然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的故事。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8. 《爱莲说》节选《爱莲说》是北宋文学家周敦颐的作品,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推崇。
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学习到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六年级必备古代文言文原文及解释1. 《白日依山尽》(李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释:李白的这首诗描述了白天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人们的奋斗和追求。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太阳落山的美景,意味着一天的结束;“黄河入海流”描绘了黄河奔流入海的壮丽景象,意味着事物自然而然地向前发展。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人们的追求与挑战,在实现一个目标之后,应进一步提升自己追求更大的成功。
2.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太阳落山的美景;“黄河入海流”描绘了黄河奔流入海的景象。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人们应当不断追求进步,踏上更高的境界,寄托了对追求进步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希冀。
3. 《长恨歌》(白居易)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色以及对春天的赞美。
诗中的“青青园中葵”描述了园中的葵花青翠欲滴;“朝露待日晞”描绘了清晨的草地上洒满的露水;“阳春布德泽”则表达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恩赐和喜悦;“万物生光辉”描绘了万物在春天中焕发出的光彩夺目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
4. 《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解释:这篇序言描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滕王的赞美和思索。
诗中的“豫章故郡”描绘了以豫章故郡为背景的滕王阁;“洪都新府”则形容滕王阁的宏伟与庄严。
而“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则比喻滕王阁的高耸,类似于伸展翅膀的飞鸟。
整篇序言通过描绘滕王阁的辉煌和威严,表达了诗人对滕王的敬仰之情。
5. 《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解释:这首词描绘了人生的变化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迁。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和古诗词管鲍之交司马迁《史记》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割席断交刘义庆《世说新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伯牙鼓琴《吕氏春秋》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书戴嵩画牛宋·苏轼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和文言文及译文一、《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草原上的野草离离,一年一度枯荣交替。
野火无法烧尽它们,春风一吹又焕发出生机。
远处的芬芳侵袭古老的道路,阳光下的翠绿连接着荒凉的城堡。
又送别了一位王孙,那悲伤和离别的情感满溢着心间。
二、《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千里江南,莺啼绿红相映,水边村庄山麓城郭,酒旗招展。
南朝修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庙,多少楼台笼罩在烟雾和细雨之中。
三、《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节降临,在万物萌发生长时便滋润了大地。
它随着春风悄悄地潜入夜晚,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上的小路和云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明亮。
待到天明时再看那被雨水滋润的花朵,锦官城变得花团锦簇了。
四、《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翻译:在明亮的月光下,鹊儿惊飞离开树枝,清风半夜吹来蝉鸣声。
在稻花的香气中谈论丰收的年景,听着一片蛙声。
天外七八个星星挂在天空,山前两三点雨滴落下。
曾经熟悉的茅店位于社林边,路转溪桥时忽然出现了它。
五、《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翻译:老朋友准备了饭菜和鸡肉,邀请我来到他的农家。
绿树环绕着村庄,青山斜立在城郭之外。
打开窗户面对着场地和菜园,端起酒杯谈论着桑麻的事情。
等到重阳节那天,还会再次来到这里欣赏菊花。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地树,
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词释】①《望驿台》: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
②当窗柳:意即怀人。
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③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④居人:家中的人。
诗中指元稹的妻子。
⑤客:出门在外的人。
指元稹。
【诗意】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词释】①见:现。
②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③发:出发。
④意万重:思绪万千。
⑤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想写信又不知怎么说。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无奈太匆匆。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词释】①新市徐公店:地名。
②篱落:篱笆。
③径:小路。
④阴:树叶茂盛浓密。
⑤急走:奔跑着。
【诗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词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波。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池塘:堤岸。
【诗意】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陈太丘与友期①【宋】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②,去后乃至③。
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望驿台【唐】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词释】①《望驿台》: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
②当窗柳:意即怀人。
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③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④居人:家中的人。
诗中指元稹的妻子。
⑤客:出门在外的人。
指元稹。
【诗意】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词释】①见:现。
②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③发:出发。
④意万重:思绪万千。
⑤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想写信又不知怎么说。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词释】①新市徐公店:地名。
②篱落:篱笆。
③径:小路。
④阴:树叶茂盛浓密。
⑤急走:奔跑着。
【诗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词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波。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池塘:堤岸。
【诗意】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陈太丘与友期①【宋】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②,去后乃至③。
元方④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⑤在不⑥?”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⑦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⑧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⑨之,元方入门不顾⑩。
【词释】①选自《世说新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陈太丘,汉朝陈寔(shí),字仲弓,曾做太丘长。
太丘,地名;长,长官。
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期,约会,约定时间。
②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③乃至:才到。
④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⑤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⑥不(fǒu):通“否”. ⑦相委:丢下别人。
委,放弃,抛弃。
⑧家君:家父。
⑨引:拉,这里表示友好的动作。
⑩顾:回头看。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来,太丘便离开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
元方这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你很久,已经走了。
”朋友便很生气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学习建议:阅读:熟读课文,圈画出描写“友人”神态动作的词语,想一想,“友人”前后表现的变化,反映出怎样的性格特点?“入门不顾”的动作,表现出陈元方怎样的性格特点?对“入门不顾”这一举动,你是怎么看的?表达:根据课文内容,用语体文写一则小故事。
注意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作适当描写,力求表现人物的性格。
积累:解释下列文言实词在课文中的含义:期舍去委引顾知识卡片:古今异义词古今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如“去”,(“太丘舍去”)的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前往”、“到某地去”,又如“妻子”,现代汉语专指男子的配偶,与“丈夫”相对,而古汉语中则为妻子,儿女的统称。
在阅读文言文时,对这类词要加以注意。
两小儿辩日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②,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③日始出时去④人近,而日中⑤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⑥日中则如盘盂⑦,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⑧,及其日中如探汤⑨,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⑩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⑾!”【词释】①选自《列子·汤问》。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版。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撰。
②辩斗:争辩。
③以:以为。
④去:距离。
⑤日中:正午。
⑥及:到。
⑦盘盂(yú):盛放物体的器皿。
⑧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
沧沧,阴凉的意思。
⑨探汤:把手伸到热汤里。
汤:热水。
⑩决:决断,判定。
⑾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见多识广呢?熟,谁。
为,以为。
汝,你。
知zhì,通“智”,智慧。
【译文】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
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孔子不能决断。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学习建议:阅读:两小儿争辩,各有观点和根据。
请列出他们各自的观点和根据。
对于两小儿的争辩,孔子承认自己不能做出判定,因此招来两小儿的嘲讽。
你认为两小儿的嘲笑有道理吗?为什么?比较下面两组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孰为汝多知乎!此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也。
汝亦无知也。
积累:故以去及汤孰知识卡片:反问句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形式,从反面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比如:“孰为汝多知乎!”;一种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比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反问句比一般陈述的语气强烈,并带有较浓的感情色彩,因而恰当地使用反问句,可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抒情效果。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词释】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③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④可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⑥真珠:即珍珠。
⑦月似弓:峨眉月,其弯如弓。
【诗意】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表达了作者对大好江山的喜爱之情。
夜泉【明】袁中道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词释】①结:凝结。
【诗意】夜晚山中夜鸟突然鸣叫了起来,石头冰凉得使在石上的露水快要结成霜了。
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溪流动的雪。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夜晚的山泉美景,表现了山的寂静和生机。
整首诗用以动衬静的方式来写。
饮湖上初晴后雨①【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②,山色空蒙③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④,淡妆浓抹总相宜。
【词释】①选自《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湖,即杭州西湖。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③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诗意】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观沧海①曹操东临碣石②,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③,山岛竦峙④。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⑤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⑥。
【词释】①选自《曹操集译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这首诗是曹操以乐府旧题“步出夏门行”创作的五首诗中的第二首。
曹操(155-220),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沛国谯人。
谯,今安徽亳(bó)州。
碣石:山名。
②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③竦峙(sǒngzhì):高高耸立。
竦,通“耸”,高。
④星汉:银河。
⑤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歌配乐演唱时的附加语,与正文内容没有关系。
幸,庆幸。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诗意】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望岳①【唐】杜甫岱宗夫(fù)如何②? 齐鲁青未了③。
造化④钟⑤神秀,阴阳割昏晓⑥。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⑦。
会当凌绝顶⑧,一览众山小。
【词释】①选自《杜少陵集详注》卷一,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
杜甫(712-710),唐代诗人,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②岱宗夫如何: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泰山是“五岳之首”。
夫如何,怎么样。
③齐鲁青未了:齐鲁,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未了,不尽。
④造化:大自然。
⑤钟:聚集。
⑥阴阳割昏晓:古代山南叫“阳”,山北叫“阴”。
此句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⑦决眦(zì) 入归鸟:决,裂开。
眦,眼眶。
决眦,极力张大眼睛,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⑧会当凌绝顶: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诗意】泰山有何等威仪呢?从齐到鲁青翠连绵。
一望无际。
大自然将天地间的神奇秀美都赋予了你,山南向阳,山北背阴,明暗分别,判若晨昏。
远望层云叠起,不禁心胸坦荡,目送归鸟入巢,眼眶几乎都要睁裂。
我就快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纵观群山的低矮渺小。
菩萨蛮①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②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③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④。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⑤断肠。
【词释】①选自《花间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影宋本)。
菩萨蛮,词牌名。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
②合:应当。
③垆(lú):酒店里安放酒翁的土台子。
④皓腕凝霜雪:皓,白。
凝霜雪,像凝结起来的霜雪一样。
⑤须:应。
【诗意】人们都说江南是个好地方,你如果真想离家在外漫游一生的话,最好在江南去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