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9.51 KB
- 文档页数:6
《草房子》读书交流课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草房子》,了解作者、背景及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交流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光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草房子》概述a. 作者介绍:曹文轩及其作品b. 故事背景:了解作品所描绘的时代背景及地域特点c. 故事梗概:掌握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及其发展脉络2.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a. 主要人物:桑桑、纸月、温幼玉等b. 人物特点:分析人物性格、动机、成长变化等c. 人物关系:梳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及情感纠葛3. 第三章:情节解读a. 重要事件:挑选作品中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b. 事件意义:探讨事件对人物成长及故事发展的影响c. 情节安排:欣赏作者在情节安排上的巧妙构思4. 第四章:环境描写欣赏a. 自然环境:欣赏作品中的自然风光描绘b. 社会环境: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及民俗风情c. 环境与人物:分析环境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影响5. 第五章:主题探讨a. 人性光辉:挖掘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光辉b. 道德观念:探讨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c. 现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品对自身的启示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作品的意义。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量及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2. 课堂发言:评价学生的表达及思考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及对作品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一节阅读交流课,共计15周。
2. 每节课前,学生需预习相关章节,做好阅读笔记。
3.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章节回顾:让学生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记忆。
《草房子》教案教案名称:《草房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草房子》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掌握故事情节,概括作品主题。
(3)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真善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尊重差异,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对文学的热爱,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草房子》是我国著名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在一个小山村,一群孩子在草房子里成长的故事。
作品通过描绘孩子们的生活,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和童年时光的纯真。
2. 教学重点:(1)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草房子》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讨论:(1)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概括作品主题。
3. 分析与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如人物描写、场景设置等。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真善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5. 总结与拓展:(1)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总结教学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3. 学生道德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4. 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及积极的人生态度。
《草房子》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作者:徐晓明来源:《收藏界·名家探索》2018年第08期一、预设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草房子》的故事内容。
2、通过读读、想想触摸到作者创作结构的巧妙。
3、深入阅读,感悟人物形象,评论自己感兴趣的角色。
4、引导学生进行象征性细节阅读并要注意积累好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准备:1、课前《草房子》阅读。
2、思维导图。
3、PPT。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课,指导略读。
同学们,最近大家都在读《草房子》,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这本书。
叶圣陶爷爷曾说过:多读书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板书)?谁来说说当你刚拿到《草房子》这本书时,你是怎么读的?预设一:我先读了书的目录师:这样可以快速了解书的大致内容,好方法。
我们就来看这本书的目录。
板书:读目录(贴)你发现了什么?生:每一章都写了一个人物的故事。
师:的确如此,你很善于观察。
PPT出示《青铜葵花》和《根鸟》目录。
预设二:先看看作者是谁?师:这本书的作者是?(曹文轩)板书:读作者(贴)。
师:说说你对曹文轩了解多少?生:老师我知道他是北大教授,有很多作品《青铜葵花》《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
生:他的作品获得了很多奖项如国家图书奖,还有国际安徒生奖。
师:这个奖可太厉害了。
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是儿童文学的世界最高奖项。
曹文轩也是中国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
预设三:一章一章挨着读,我一边读还一边做了批注。
师:读书当这样。
不动笔墨不读书。
你更多地是关注故事情节发展。
之前我们经常用的来梳理整本书故事情节的方法是?生:思维导图。
师:谁来展示交流一下你画的这本书的思维导图。
(预设:同学们请看这是我的思维导图,中间是一座草房子,是书名,然后我首先想到的是书中的那些令我感动的人物,有桑桑,秃鹤,杜小康,纸月等;第三层是发生在这些人物身上的主要故事,比如桑桑当信使、生病等;第四层是通过这些故事我所感受到的人物性格,及我的一点体会)师:思维导图对你读这本书有什么帮助?生:我觉得整本书的内容都就更特别清晰了。
成长的美丽——《草房子》读书交流会【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引领学生在总结梳理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在感受作品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基础上,受到精神上的洗礼。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学会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的角度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草房子》一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最近我们大家共同阅读了一本好书——《草房子》。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那座充溢着古朴、温馨、浪漫与清新气息的草房子,去感受诗一般的语言,经历一种文学的享受,艺术的享受,真、善、美的享受。
二、内容我知道1.简介作者曹文轩。
2.《草房子》到底是怎样一部小说,它到底写了一些什么呢?请同学介绍一下。
课件出示。
三、故事我会展1.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座充满诗情画意的草房子。
2.出示文中描写草房子的段落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之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
这些安排,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仿佛是这个校园里原本就有的,原来就是这个样子。
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大大的,里面很敞。
,, 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
一幢幢房子,在野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
而当太阳凌空而照,那房上金,又出一派来。
3.如如画的草房子可是油麻地一道亮的景呢!我把份美收藏在心中吧!(配曹文以他蘸深情的笔触把我入了、自然,人感的面,使我跟着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跟着他一路成。
四、人物我知道1.在么多明的人物形象中,最能打你,你以忘的是?2.集体交流桑桑(1)我想桑桑的皮蛋、异想天开一定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油麻地可是出了名的,来例桑桑的皮往事?(2)桑桑那么皮蛋,可是他却得了油麻地所有人及我同学的喜,又是什么呢?你能不能例明?(心、善良、有心、仗、勇敢、⋯⋯)(1)他是中第一个出的,在你眼中,是个怎的人?你是怎么看待他的?(2)烈的自尊和倔来自于他有一与众不同的袋。
《草房子》阅读交流课优秀教案及反思成长的美丽――《草房子》阅读交流课孙菊艳【教学目标】1、深入细致读全书,认知书中的人物形象,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2、开展个性阅读与合作阅读,通过“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师生交流读后感受。
3、感受《草房子》的人性之美,感悟成长的美丽,品味小说的文学魅力。
【教学重难点】1、把握住全书内容,认知人物形象。
2、从文中的主要人物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的故事中,交流感受和体会,感受成长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吟诵童谣,激趣引入师: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不管身处怎样的年代,童年总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而在这段丰富多彩的生活里,总少不了童谣的陪伴,它给我们带来了数不清的快乐。
我们一起来吟诵――王莎莎念:“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烹煮。
爸爸睡觉在脊梁里,没奶喝向我大哭。
回忆起外公嫁给外婆,我在轿前放爆竹。
”p35“一树黄梅个个青,打雷落雨满天星。
三个和尚四方坐,不言不语口念经。
”p41“呀呀呀,呀呀呀,脚趾缝里漏出一小丫。
没人搀,没人架,刚一g腿就跌了个大趴叉。
这小丫,找不到家,抹着眼泪胡哇哇……”p53“一颗星,摆油瓶!油瓶凿,炒作黑豆!黑豆香,买生姜!生姜辣,砌宝塔!宝塔细长,刺破天!天哎天,地哎地,三拜城隍和土地!土地公公不俗家,两个鸭子囫囵撕!”p92生齐读:“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
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桂花满树黄。
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
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香。
”p42师:就是在这些欢乐童谣的陪伴下,我们慢慢地长大了,也都存有了自己精辟的蜕变体验。
《草房子》就是这样一本讲诉跟大家同龄的孩子们蜕变故事的书。
我们已经读了《草房子》,那么今天,我们就去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共同交流一下,蜕变的那份美丽与诗意。
今天的交流会形式与以往不同,我邀请了一位同学当做主持人,请她带领大家交流一下1/6草房子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草房子》交流课教学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草房子》交流课教学设计《草房子》读书会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引领学生在品悟人物成长历程的过程中,感受作品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受到精神上的洗礼。
3、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独立逐章阅读完《草房子》全书。
2、制作《草房子》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诵读童谣,导入文本。
2、板书:《草房子》二、回顾文本,交流感受1、说梗概我们已经读完了这本书,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2、谈感受读完这本书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3、聊人物(1)梳理人物说一说:这本书中都有哪些人物?(2)猜测人物1、小游戏:猜猜他是谁2、学生猜出人物后,相机交流: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了解。
三、精彩再现,品悟主题(一)聚焦人物,感悟成长过渡:在这本书中,有几位和我们大家同龄的少年,他们在经历了挫折和磨难之后,迅速成长。
请大家快速打开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他们都是谁?1、关注秃鹤:(1)在秃鹤的成长过程中,他发生了哪些性格或心理上的变化?学生讨论交流并填写学习单。
(2)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秃鹤一次次地发生改变呢?学生交流,相机出示精彩片断:从这些片断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秃鹤?(3)出示: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为什么说秃鹤是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4)师小结2、关注桑桑、细马、杜小康:(1)桑桑,细马,杜小康这几个人物成长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事件是什么?在事件的前后他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学生交流(二)总结升华,链接生活1、总结升华。
2、链接生活:了解了秃鹤,杜小康、细马、桑桑的成长故事后,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你应该怎么做呢?(三)交流点拨,方法提示同学们,我们今天围绕着“成长”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我们还可以围绕其他的话题,比如:作者的写作风格,人物的性格特点等等展开交流,来分享我们的阅读感受。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理解《草房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1.2 教学内容:(1)第一章:桑桑的草房子(2)第二章:纸月的故事(3)第三章:细马的生日(4)第四章:秃鹤的愿望(5)第五章:杜小康的梦想1.3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2)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
(3)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草房子》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题:成长、友谊、梦想。
2.2 章节阅读与讨论:(1)学生自主阅读每个章节,了解故事情节。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2.3 课堂互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情景再现。
(3)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教学评价3.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议和意见。
3.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笔记、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4.1 教师总结课堂上的亮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2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和交流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4.3 针对学生的反馈,教师调整教学计划,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阅读《草房子》的章节,了解故事的发展。
(2)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3)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内容,积极参与课堂交流。
六、教案设计6.1 教学目标:(1)深化对《草房子》中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2)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和表达能力。
《草房子》读书交流课教学设计《草房子》读书交流课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关注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交流阅读体会,领略小说的美。
2、引导学生阅读时学会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关注人物内心。
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提高阅读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用笔书写自己的童年。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孩子们:写《童话大王》的大作家是谁?(郑渊洁)郑渊洁和小朋友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一下:“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希望。
”“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当然开门。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同学们猜,郑渊洁叔叔是怎么回答的?“我就在书中等你。
”(齐读这句话)是啊,“我就在书中等你。
”这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约定,作家永远静静地守候在书中,等待我们翻开书页,走进他的心田,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
今天,与我们共赴这一美好的约会作家是谁呢?曹文轩叔叔,还有谁?(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陆鹤、桑桑、杜小康、纸月、细马、邱二爷、桑乔、柳柳、蒋一轮、温幼菊、阿恕、白雀、秦大奶奶、戚小罐、浸月寺慧思和尚、香椿、李桐壶、朱小鼓、……一共20多个人呢,此时此刻,他们仿佛就坐在我们的教室、就在我们身边,只等我们一点名,他就会大声说“到!”,一个个出场,他们也想和咱们聊一聊呢!二、你说我说《草房子》(一)孩子们:当武老师告诉大家我们六年级要共读《草房子》时,当你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你想了解什么?提过什么问题吗?读完后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二)介绍草房子?(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草房子,其它配乐读)说到草房子,我们一起去去看看油麻地的草房子,看看那里的草房子和我们印象中的草房子有什么不同。
(三)草房子写了什么?(四)在这些美丽的草房子里,生活着一批可爱的孩子们。
你们对他们熟悉吗?就像熟悉自己身边的朋友一样?我来考考大家。
我从书中节选了一些文字片断,我读大家仔细听,你们在感受作者语言魅力的同时,迅速判断出他是谁?看谁猜得既快又准,但是要等我念完才能回答。
草房子教案《草房子》阅读课指导【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读透《草房子》的《药寮4》,为整本书的阅读打开一扇窗。
2.通过读书,进一步唤起学生写作课外书的兴趣。
3.通过读书,引导学生与好书交真正的朋友,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4.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咱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看书,是吗?那你们平时都喜欢读些什么书呢?2.讨厌读书就是好事,不过读书我们也得掌控一定的方法,无法盲目地回去念。
做为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平时的写作,你们一定累积了一些读书的方法。
谁先来说说道你的读书方法?(学生各抒己见)3.关于读书方法数学家华罗庚曾做过很经典的介绍,老师把它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感到就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材料,那就会觉得更厚了。
但是,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
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
这是每个好学的人都要经历的过程。
这样,并不是学的知识变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
)你真的华罗庚先生说道的存有道理吗?一起来...。
这些读书方法光纸上谈兵可不行,得落实到自己的读书活动中。
下面,老师就把时间留给同学们,请你们自由阅读《草房子》选段《药寮4》,在你们读书的过程中,老师会到你们中间去了解发现哪些同学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最好。
二、讨论交流,汇报收获1.这篇文章读了吗?无声的写作就是一种累积,有声的交流也就是一种自学,下面大家就去交流刚才读书的斩获吧!(1)了解故事的梗概是阅读小说的基本要求,这则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谁来概括一下?(2)这就是桑桑生病后的内心世界,此时,他的内心就是怎样的,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生交流)确实,读书不能囫囵吞枣、浮光掠影,而应深入细致地读,边读边思、圈点批注,大家坚持不懈地这样读书,一定会受益匪浅。
《草房子》阅读交流课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1)学生能较准确地朗读《草房子》第一至第五章的文字;(2)学生能简单地描述人物、事件和背景;(3)学生能理解《草房子》的主题和意义。
2.认知目标:(1)了解中国农村的生活和风俗;(2)了解农村社会的阶级差异;(3)理解贫穷和富裕的区别。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教学生提取《草房子》中的主题和意义;(2)教学生理解和描述人物和事件。
2.难点:(1)教学生理解主题和意义的原因和思考;(2)教学生了解农村社会的阶级差异。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本次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1.视听教学法:观看《草房子》电影片段、听取台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草房子》的情节和背景;2.合作学习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开展小组讨论和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积极性;3.阅读理解教学法:通过让学生阅读和理解《草房子》的文字和插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演讲训练法:对于学生打算表述观点和分享结果的情况,进行提前训练。
四、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利用PPT或将与草房子相关的图片进行呈现,鼓励学生探索有关这个题材的信息,并尝试回答有关这个书名的问题,进行展开。
(教师引导)2.前知识导入请学生先讲讲他们了解的中国农村风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了解更多中国乡村生活的细节,如农业生产、住房、交通、精神文化等。
3.阅读和讨论(1)阅读《草房子》第一至第五章的文字和插图;(2)讨论内容:a. 你读过中的人物和环境有怎样的印象?b. 小男孩和他的家庭的生活状态?他们的语言和举止的特征?c. 中国乡村贫困的焦虑和挫折是什么?d. 贫穷和富裕的差别在哪里?e. 你认为草房子的主题是什么?《草房子》告诉我们什么?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在白板上总结学生的答案,并且提示并解释,需留意在每一个部分的分析和理解的多样性。
4.课堂小组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爱好;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创作一个和《草房子》有关的小故事、诗歌、歌曲等,并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展示。
苦难与成长——《草房子》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杜小康”这一人物的成长解读,引导学生品味书中人物的的成长,抒发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
2. 梳理人物成长的轨迹,感悟苦难与成长的关系,培养战胜苦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杜小康”这一人物的成长解读,引导学生品味书中人物的的成长,抒发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
第一部分:聚焦“杜小康”,品味成长一、走进草房子,精彩回放——情节与人物1、《草房子》已经读完了,你们熟悉书中的情节和人物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1)看图片,猜情节,简要复述情节。
【展示第一幅图片】师:这是书中的哪个情节?(秃鹤在演《屠桥》时的情节)【展示第二幅图片】这又是哪个情节?(桑桑和阿恕他们用蚊帐改造成的渔网打鱼的情节)师:最后的结果怎样?(妈妈把他的蚊帐拆了,他被蚊子咬了很多包。
)(2)看图片,猜人物,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展示第三幅图片】师:这个在赶羊的是谁?(细马,简要说理由)【展示第四幅图片】这是谁?(蒋一轮和白雀)师:请看第五幅图画,这骑着自行车的是谁?(杜小康)二、走近杜小康,揭示主题——苦难与成长(一)令人羡慕的杜小康1、在油麻地里,杜小康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PPT出示:(齐读)他个头长得高,比其他同龄的孩子高出一头多,但并不胖,脸色红润,很健康,是一个女孩子的脸色。
他往油麻地孩子群里一站,就能很清楚地与油麻地的孩子们区别开来,象一簸箕黑芝麻中的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
这就是与众不同的杜小康,书中写杜小康的是哪些章节?(ppt出示目录)2、“红门一”中的杜小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说说理由吗?预设:油麻地最富有人家的孩子:有皮带、有一年四季换洗的衣服、戴白口罩、拥有自己的自行车。
勇于承担错误的孩子:主动承认玩火烧了草垛。
大方、爱班集体的孩子:几次帮班级解决困难,如从家里拿来十几把镰刀,借了三十份节目用具等。
高傲的、不服输的孩子:桑桑来到课室,不表示欢迎;继桑桑后勇敢走上断桥;主动、有想法的孩子:请桑桑骑自行车,摆地摊补贴家用。
《草房⼦》阅读指导课教案《草房⼦》阅读指导课【指导⽬的】1.通过指导帮助学⽣了解《草房⼦》的内容,感受主要⼈物的特点。
2.品味《草房⼦》语⾔,感受语⾔后⾯的思想,感悟每个⼈物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以及在苦难中绽放出的美。
3.掌握阅读长篇⼩说的⼀些⽅法,能在⾃我阅读中循法⽽读。
4.激发学⽣的阅读兴趣,培养学⽣良好的阅读习惯。
【指导重点】1.品味《草房⼦》语⾔的特点,深⼊了解《草房⼦》中⼈物的特点,及每个⼈物在成长过程中绽放出的炫⽬的美。
2.掌握阅读长篇⼩说的⼀些⽅法,能在⾃我阅读中循法⽽读。
【指导过程】⼀、谈话导⼊:写《童话⼤王》的⼤作家郑渊洁和⼩朋友曾经有这样⼀段对话,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下:“叔叔,你希望有⼈敲门吗?”“希望。
”“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当然开门。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同学们猜,郑渊洁怎么回答的?“我就在书中等你。
”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是啊,“我就在书中等你。
”这是作者与读者的⼼灵约定,作家永远静静地守候在他的书中,等待着我们,当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我们就是⾛进了作家的⼼⽥,去赴⼀个不见不散的约会。
今天,就让我们⾛进曹⽂轩叔叔的《草房⼦》。
1.出⽰:《草房⼦》是⼀⾸诗。
———肖复兴《草房⼦》就是当代中国之《爱的教育》。
———崔道怡读《草房⼦》真正是⼀种享受,是⼀种⽂学的享受、艺术的享受,是⼀种真、善、美的享受。
———樊发稼2.⽼师觉得读书有三重境界。
出⽰:第⼀重:翻书,看封⾯,看作者,看故事简介,看序⾔,看⽬录等,了解⼀本书最基本的内容。
第⼆重:读书,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将书读完,对书的内容有⼤致的了解,但缺少思考。
第三重:品书,边读边思,边读边注,读出思想,读出感受,品味语⾔的魅⼒,表达的精彩。
3.你觉得你达到了哪⼀层境界?⼆、以检查的⽅式,初步⾛进⼈物。
⽼师出题考考⼤家:1.《草房⼦》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
草房子阅读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草房子》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析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2. 难点: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准备
《草房子》书籍、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咱们之前读了《草房子》这本书,大家觉得怎么样啊?
生:挺好看的!
师: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好好聊聊这本书。
谁能说说这本书主要讲了啥呀?
生:就是讲了桑桑他们在油麻地的故事。
师:对,那桑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生:他很调皮,还爱搞恶作剧。
师:没错,那还有其他特点吗?
生:他也很善良,很勇敢。
师:非常好!那还有其他人物呢,比如秃鹤,谁来说说他?
生:秃鹤一开始因为秃头很自卑,后来变得很坚强。
师:嗯,大家说得都很好。
那这本书里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什么呢?
生:桑桑生病那段。
师:为什么呀?
生:感觉桑桑好可怜,但是他很坚强。
师:是啊,那从这些人物和情节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要勇敢面对困难。
师:对,这就是这本书想传达给我们的。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阅读课,学生们对《草房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们相互交流,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草房子》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一、作品简介《草房子》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油麻地,通过对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铭心而又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的描写,讲述了五个孩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油麻地的老师蒋一轮、白雀关系的纠缠,以及老人秦大奶奶的故事,全书展现了孩子们痛苦的成长历程和人性的光辉,给人留下无尽的感动与思考。
《草房子》是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也入选了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2020年版)六年级·课程书目。
它很好地诠释了“笑与泪,经历与成长”这个主题,非常适合孩子阅读。
那么,在《草房子》整本书阅读交流课上,我们可以和孩子交流哪些话题呢?整本书课程(实战版)第二期优秀学员、湖南省长沙市果园镇中心小学的刘川老师从自己的实践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二、《草房子》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学习单,交流阅读感受,深化阅读理解,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2.在交流中,有效指导学生掌握梳理情节、人物对比、阅读监测等策略,提升阅读力。
3.感受“成长”这个主题,发现“成长”的秘密,感受“成长”的“美好”。
4.在交流中链接学生生活,模仿写作,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三】、课时安排3-4个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草房子》这本小说采用的是人物串珠式的结构,一个章节一个人物,虽然其中有联系,但是基本独立,可自成体系。
一个章节表现一个主要人物的主要成长经历。
你们在阅读时,一定随着作者的这种安排,认识一个个独特的人物。
(二)人物行为问一问1.在《草房子》的众多人物里,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找出相关片段,尝试研究该人物的行为,总结出该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个学生进行分享之后,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接龙提问和答疑,分享者本人也可以参与提问和答疑。
大家一起抓住疑问处,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最终读懂人物,明白人物为什么这么做。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草房子》阅读交流课教案教学内容《草房子》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温馨、感人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理解和宽容的故事。
通过主人公小男孩与草房子的互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草房子》的故事情节,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1. 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草房子的实物,引发学生对草房子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草房子》,边读边思考,做好批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阅读心得,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引导。
5. 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涵。
6. 情感升华:通过讨论、分享,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板书设计1. 《草房子》阅读交流课2. 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题思想、阅读心得、情感体会作业设计1.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草房子》的理解和感受。
2. 选取作品中的一个场景,进行绘画或手工创作,展示对作品的理解。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草房子》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总结、提炼,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教案】《草房子》导读课教案教案:《草房子》导读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草房子》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主要内容理解、主题思想感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感受作者对草房子的喜爱之情,体会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对草房子的喜爱之情,感悟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草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对草房子有什么了解?”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3. 学习生字词(10分钟)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并讲解重点生字词。
同时,设计例句,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
4.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分析草房子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草房子的喜爱之情。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房子》2. 主要内容:草房子的特点、作者对草房子的喜爱、童年的纯真与美好3. 生字词:略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草房子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草房子》,使学生了解草房子的特点,感受作者对草房子的喜爱之情。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更多关于童年的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2.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3. 情感态度的培养4.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拓展延伸一、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1.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主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草房子》阅读交流课教案一、作品分析:《草房子》是曹文轩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又一部扛鼎力作。
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
作品沿袭了曹文轩一贯的厚重、质朴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冷漠的世态中,它能真正感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回归精神的家园。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和交流,使学生了解《草房子》的故事内容,并能从桑桑等一些同龄孩子的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他们那些顽强与乐观精神,2、运用思维导图理清书中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的转变,感受成长的美丽,进一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确立正确的阅读思想,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点: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学以致用。
四、教学难点:1、感受作品语言文字的魅力。
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精神世界,感受人世间的真善美。
2、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五、教学准备:制作读书卡、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获奖档案。
2、汤老师说过,每个学期,都会推荐一部作品,我们师生一块,在同一时间,阅读同一本书,然后交流彼此的读书感受。
最近,我和大家一起认真阅读了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由著名作家,北大教授曹文轩创作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关于这部书的内容,我想请一位同学为我们以及在座的老师们念一念封底的介绍。
(略)我想,读了这本书,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今天我们就开个读书会,分享大家对《草房子》的阅读体会。
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草房子。
二、指导整体感知1、《草房子》这么厚的一本书,要想对这本书的内容整体感知,你们有哪些方法?2、我们先来温习一下作者对草房子的一段描写。
(幻灯片出示这段文字)3、谁愿意来给大家朗读这段文字?4、这就是油麻地的草房子,在你的心中,它们是普通的草房子吗?你认为它怎么样的草房子呢?三、竞猜人物,理清关系师:在这草房子里生活着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看完书之后你记住了他们了吗?老师想考考你们。
《草房子》阅读指导语文教案5篇《草房子》阅读指导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草房子》这本书,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2、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3、通过部分事例,让学生对桑桑这一故事主角有初步的认识,并对他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主人公——桑桑,并对他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由对桑桑命运的关注而产生阅读《草房子》一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草房子》书、印发《草房子》片段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有人说,童年像一首诗,纯净、甜美;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我说,童年是一支歌谣,天真、童趣。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童谣。
2、课件出示: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爸爸睡在摇篮里,没有奶吃向我哭,记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轿前放爆竹。
①谁来读一读?听了这首童谣,你有什么感受?②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读。
这首有趣的童谣是老师从一个小男孩那儿学来的,他叫桑桑。
你们知道他出自哪?2、根据回答,板书“草房子”你想象中的草房子会是什么样子的?3、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看看几十年前北方油麻地的草房子,看看那里的草房子会是怎样的。
出示: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
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
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
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
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
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
①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②这样的草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看图)在这美丽的草房子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人,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草房子。
二、介绍读新书方法,了解故事梗概。
1、当我们要读一本新书时,你会先看这本书的哪些部分呢?(封面、内容提要和目录)2、看封面。
课件出示《草房子》的封面。
《草房子》阅读交流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
(鼓励根据学科特点和个人风格创新)
【主要内容】
1.学生历时两个月读完原著,并适当做批注。
【评价反馈】
1.全班完成
【主要内容】
1. 初读文中片段,体会人物形象。
【评价反馈】
1.学生能从一些片段体会任务形象。
【主要内容】
1. 仿照书中写人物的方法写人。
【评价反馈】
1.全部完成,效果不错。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诗意引入,走进作家作品
1、分享故事,诗意引入
师:同学们,写《童话大王》的大作家郑渊洁和小朋友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师生合作读)
“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
“希望。
”
“那我去敲门,你会去开门吗?”
“当然开门。
”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
“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
“那——我怎样才能找到你呢?”
“是在房子里吗?不;是在花园里吗?也不是。
”
“我就在书中等你。
”
孩子们“我就在书中等你。
”是这位叔叔与我们的心灵相约。
我们展开书页,其实就是在走进作家的心田,我们的目光走过文字,其实是在和作家亲密的对话,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心灵之约。
2、介绍作者。
了解作者、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开课之初,通过诗意故事导入,打消学生与整本书阅读的隔阂和畏难情绪,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补充作家资料,知人论事,为学生多角度感悟作品创造条件。
】
二、交流经验,回顾读书方法
同学们,在过去的两个月里,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书中与曹文轩叔叔亲密交谈,一起走进那座充溢着古朴、温馨、浪漫与清新气息的草房子。
现在,让我们再次通过读封面、读序言、读目录、读书评等方式帮助我们读
好整本书,一同去回味这一段难忘的心灵之约。
(课件出示《草房子》的封面、序言、目录、书评)
【设计意图:“读整本书”重视学生读书方法的培养。
这一环节通过课件展示封面、序言、目录、书评,回顾“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同时让学生自然回归原文,作好分享的准备。
】
三、分享汇报,多角度阅读
1、品“人”
(1)回顾主要人物:在这些美丽的草房子里,生活着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
现在我们就到油麻地小学去寻访这些可爱的人。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朋友?看谁知道的最多。
(2)人物素描游戏
①我来考考大家对他们的熟悉程度。
我从书中裁剪了一些文字片断,请仔细听我读,你们在感受作者语言魅力的同时,迅速判断出文字描写的是书中的哪个人物?
②为什么你能判断出老师说的是哪个人?
③学生交流总结:我描述的时候说出了人物的特点以及书中写到的几个典型事例。
通过典型事例,描述人物特点,这就叫做“以事表人”。
(3)这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中,让他们成长的关键事件是什么?
附:《草房子》人物及关键事件
(4)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汇报展示。
师指导点拨。
(依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5)回归文段,多种形式朗读句子,感悟人物形象。
(7)同学们,草房子塑造了这么多形形色色个性鲜明的人物,你认为他们
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吗?(共性:善良、坚强、懂得爱,不断成长……) (8)老师小结:这本书的背景是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经历那些人事变迁,生离死别,但是从这些孩子和老师身上,从他们在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默默温馨中,我们感动着、收获着,追寻着文中主人翁们心灵成长的足迹,我们也似乎也随着他们一同成长,这就是文学作品对我们心灵的陶冶和净化。
【设计意图:“感受作品的景美人美,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环节的设计摒弃了精读通讲的形式,采用粗线化设计,带领学生通过交流、分享、有感情朗读文中优美的语句,感知课文内容,注重人物形象的品读感悟,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评价以及鉴赏能力。
】
四、感悟情怀,书写身边的美
1、师:美丽的文字,感人的故事,温馨的细节,一部《草房子》就像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在享受之余感受到了人世间最珍贵的真善美,亲人之爱、朋友之情、同学之谊,苦难中的悲天悯人,绝境时的永不放弃,这就是人文情怀,拥有它,世界才是最美好的。
孩子们,人生中每个与你相遇的人,他们的美,你们发现了吗?
2、出示课件:学生五年来生活、学习、活动的照片
3、练笔:回想六年的小学生活,发生了多少令你难忘的、感动的、记忆犹新的故事?仿照曹文轩的写作方法,写写让你们成长的事?
作业:
景物的优美,人物的纯美,孩子们,我们今天通过读书交流会和曹文轩叔叔又一次美美地相聚在草房子里。
“好书不厌百回读”,希望同学们课后把《草房子》好好地再读一遍,相信你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1、鼓励学生读完整本书后,制作个性化的阅读分享作品。
(如读书卡、手抄报、读书笔记、书签……)
2、《草房子》作者曹文轩叔叔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如《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课后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继续阅读徜徉在曹文轩叔叔的美文中。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分享交流活动,学生对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人文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课后鼓励学生重读名著,利用PPT等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和互联网教学资源拓展阅读,使阅读层次层层递进,阅读范围步步拓展,以一本名著带动系列名著,激发了阅读名著的欲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