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表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产品关键工序控制点的标准表单可以按照以下格式来制作:标题:产品关键工序控制点清单日期:从今日到日期(长期有效)操作者:责任人,检查频率及标准:一、产品准备阶段1. 原材料质量检查:每日进行,确保所有使用的原材料符合规格要求。
2. 设备校准:每周进行,使用标准计量器具进行设备精度校准。
3. 工艺文件准备:每日检查,确保工艺文件齐全、清晰。
二、生产过程阶段1. 零部件组装精度检查:每小时进行,确保各零部件组装符合设计要求。
2. 成品质量检测:每日进行,对所有成品进行全面质量检测,包括外观、功能等。
3. 环境控制:每日检查,确保生产环境符合卫生和湿度等要求。
三、质量控制阶段1. 质量记录填写:每日检查质量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质量问题反馈及处理:每发现质量问题,立即反馈给相关人员,并跟进处理结果。
3. 质量改进措施:定期评估质量状况,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四、特殊工序阶段特殊工序是指对产品制造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工序,需要制定专门的监控措施和标准。
1. 特殊工序的监控:对特殊工序制定详细的监控计划和标准,并定期进行验证。
2. 关键控制点的监控:对关键控制点进行定期检查和确认,确保其符合要求。
3. 监控记录:对特殊工序的监控记录进行归档保存。
五、其他注意事项1. 人员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生产技能和质量控制培训,提高产品质量。
2. 安全生产: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安全法规要求,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3. 定期审核: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审核,确保所有环节符合要求。
通过这份表单,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产品关键工序的控制点,明确责任人和检查频率及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通过定期审核和记录归档,我们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质量控制检查记录表01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 检查地点:检查内容1. 质量目标达成情况:质量目标达成情况:- 描述质量目标和达成情况。
2. 质量计划执行情况:质量计划执行情况:- 描述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计划完成度和是否按照计划进行。
3. 材料管理:材料管理:- 检查原材料和产品材料的采购记录,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
4. 生产过程检查:生产过程检查:- 检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设备运行状态、操作规范和工艺参数等。
5. 工艺控制:工艺控制:- 检查生产工艺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工艺文件更新、技术指导和操作培训等。
6. 产品外观检查:产品外观检查:- 对成品产品进行外观检查,确保产品的外观符合标准要求。
7. 产品性能检测:产品性能检测:- 针对产品的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产品的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8. 质量记录管理:质量记录管理:- 检查质量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包括质量检验记录、异常处理记录和改进措施记录等。
检查结果根据以上检查内容,得出如下结论:1. 质量目标达到/未达到预期要求。
2. 质量计划执行良好/存在一定偏差。
3. 材料管理情况良好/记录不全。
4. 生产过程检查良好/存在一些不合规现象。
5. 工艺控制措施执行良好/存在一些操作问题。
6. 产品外观符合/不符合标准要求。
7. 产品性能符合/不符合标准要求。
8. 质量记录管理完善/存在一些瑕疵。
建议和改进措施根据检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1. 针对质量目标未达到预期要求的情况,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2. 加强质量计划的执行监控,确保按计划进行,并及时做出调整。
3. 完善材料管理体系,提高材料采购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4. 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和培训,确保设备运行状态和操作规范符合要求。
5. 加强工艺控制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6. 加强产品外观检查和性能检测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附表1
施工项目部
施工项目部(项目一分部)
施工项目部(项目二分部)
附表2
架子队(隧道架子一队)
架子队(隧道架子二队)
架子队(隧道架子三队)
架子队(路基架子一队)
架子队(桥涵架子一队)
附件3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表
①附件:照片(正面、侧面、平面),由监理工程师拍照,照片上显示时间至小时。
②关键工序是指路基、桥涵、隧道、轨道等主体工程的隐蔽性工序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情况记录。
③本表由监理工程师存档备查,本表不填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附件4
关键工点检查记录表
备注:1.此表印制成册,每31页为一册,每月一册。
2.印制成册的检查表不能撕扯,凡缺页的按弄虚作假处理。
GJB9001C-2017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含记录表格1 目的为使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从而确保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安装过程质量控制。
3 职责3.1 系统事业部/板卡事业部/结构事业部:负责生产安排、进度控制以及生产用料准备状态控制。
负责满足生产所用物料的防护及出入库管理。
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产品的生产任务,以及组织对本部门过程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认可。
3.2 产品技术人员负责收集编制产品特性的有关信息,关键过程的控制、解决产品工艺或技术问题。
3.3质量组人员负责检验以及测量、试验设备的管理并对过程质量的各阶段按要求进行检查和监督,对质量控制点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并做好记录。
4 程序4.1产品技术人员提供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文件:产品规格、BOM、图纸、工艺文件、检验实验标准等。
工艺文件规定产品生产所需工序、工序顺序、工具、物料相应工序的作业内容、作业方法、所需设备、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等。
4.2 系统事业部/板卡事业部/结构事业部根据设计和开发输出文件与产品交期要求、库存情况结合各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编制生产计划。
4.3 生产过程组织4.3.1生产部门按确认的生产计划,依据BOM领齐物料,安排合适员工及工具到位,人员的素质应满足工作岗位对人员的基本素质的要求;并根据工艺文件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确,确保所使用的生产设备、工装工具必须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
4.3.2 在相应的工位上张贴工艺文件,生产员工须按相关工艺文件要求进行生产,同时把转产前的工艺文件回收归档保管。
4.3.3 对生产现场进行7S管理,特别是根据产品实现的不同阶段对环境的不同要求,对人身安全、健康、产品质量等有损害或潜在损害的工作环境或设备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或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
4.3.4 上述各项检查有不符合地方应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处理。
4.3.5 新产品生产前由产品技术人员讲解产品生产过程、品质要求及注意事项等,使生产员工了解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设备、工具。
工程质量管理控制表格一、原材料检查表1、铝合金门窗工厂加工生产检查:在铝合金门窗开始生产和生产周期内进行两次以上专项检查,检查内容参照以下表格,检查完成后三天内完成书面报告提交给工程管理部。
2、栏杆工厂加工生产检查:在栏杆开始生产和生产周期内进行两次以上专项检查,检查内容参照以下表格,检查完成后三天内完成书面报告提交给工程管理部。
铝合金门窗原材加工检查表.doc 栏杆原材加工检查表.doc3、其他原材料检查表:根据《材料设备验收作业指引》要求执行,合同约定品牌变更,按照采购流程执行变更手续。
工程合同材料品牌变更审批表.doc二、各类方案审查表:1、监理大纲、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审查表:监理大纲审批表2、施工单位申报施工组织设计及重要专项方案内部审批表: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表格1、户型砌筑施工样板表:户型砌筑施工样板验收表2、通用施工样板确认单:通用施工样板确认表3、《质量管理关键工序重点检查表格》共计11张表格:建立每户检查档案,监理100%检查,项目经理部抽查不得小于30%各类施工方案审批表4、实测实量控制,建立每户检查档案,施工单位100%测量,监理30%抽测,项目经理部抽测不小于10%。
实测实量一户一表档案.xls 实测实量数据统计汇总分析表.xls四、验收阶段控制表格1、毛坯房分户验收:毛坯住宅模拟综合验收表2、毛坯房中间移交精装修分户验收:毛坯房屋中间移交验收记录表.doc3、精装修施工过程:建立每户检查档案,土建总包、精装总包、专业分包单位、监理100%检查,项目经理部抽查不得小于20%。
4、模拟验收表格:由客户服务中心根据珠海公司《房屋模拟验收作业指引》实施;5、移交物业验收表交付验收表(精装修)交付验收表(给排水)交付验收表(电气)。
生产部质量记录表
1. 介绍
生产部质量记录表是用于记录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情况的重要文档。
该记录表包含了生产部门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质量检查结果、问题发现与处理情况以及质量改进措施等内容,旨在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达到客户满意度和持续改进的目标。
2. 内容
生产部质量记录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2.1 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
•产品型号
•订单号
•生产日期
•生产批次
2.2 质量检查记录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异常情况记录
2.3 问题处理记录
•问题描述
•处理人员
•处理日期
•处理措施
•处理结果
2.4 质量改进记录
•改进建议
•修改内容
•改进责任人
•改进进度
•改进效果评估
3. 使用方法
生产部质量记录表需要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都进行记录和填写,由负责质量管理的人员负责记录和归档。
在质量问题出现时,立即记录并进行问题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同时,定期对质量改进记录进行评估,确定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4. 注意事项
•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质量记录表应妥善保存,便于日后查阅和追溯。
•定期对质量记录表进行审核,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5. 结语
生产部质量记录表是生产部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具,通过记录和追踪生产环节中的质量情况,可以帮助生产部门发现问题、改进工艺,并持续提升产品质量。
希望生产部门能认真填写和管理质量记录表,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持续提升。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范本标题: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范本引言概述:在现代创造业中,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制定一套科学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范本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范本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质量目标的设定1.1 确定产品质量标准: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客户需求,制定产品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1.2 制定生产过程质量指标:根据产品质量标准,确定生产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关键指标,如原材料的检验合格率、生产设备的稳定性等。
1.3 设定质量目标:根据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过程质量指标,设定合理的质量目标,包括产品合格率、不良品率等。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工具2.1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根据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的具体步骤和控制点。
2.2 使用质量控制工具:应用统计方法和质量管理工具,如流程图、散点图、直方图等,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2.3 建立质量控制档案:建立质量控制档案,记录关键环节的质量数据和控制措施,形成完整的质量控制过程,方便日后的追溯和分析。
三、质量控制的过程管理3.1 生产过程的监控与调整: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2 培训与培养员工: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控制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参预到质量控制过程中。
3.3 持续改进与创新:根据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问题和反馈,进行持续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四、质量控制的监督与评估4.1 内部审核与评估: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评估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4.2 外部认证与监督:申请并通过相关的质量认证,接受外部的监督和评估,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4.3 持续改进与反馈:根据内部和外部的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和反馈,不断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
各生产工序工艺关键过程和质量控制点检查明细表序号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点/检查内容检查频次检查人员被检查单位1 炼钢吹炼过程①终点成分是否符合规定;②转炉装入量、废钢比;③转炉渣量的控制。
2次/月质量管理部、技术中心相关人员炼钢厂2 脱氧合金化①合金的加入量、氩后成分;②出钢温度。
3 LF精炼①Si-Ca线喂入量;②软吹时间;③精炼后成分。
4 连铸过程①浇钢温度、过热度控制、中包温度;②拉速(温度与拉速控制表);③结晶器水流量、二冷比水量;5 高线加热过程①均热段温度;②开轧温度;③钢坯入炉记录。
炼钢厂(高线)6 轧制过程①轧制程序表;②料形尺寸;③终轧温度;④成品尺寸。
7 控制冷却过程①冷却水水压、流量;②精轧机入口温度;③减定径入口温度;④吐丝温度;⑤风冷线、入口段辊道速度;⑥风冷线出口段辊道速度;⑦盘条表面抽查。
8 H型钢加热过程①均热段温度;②开轧温度。
2次/月质量管理部、 技术中心 相关人员第二轧钢厂9 轧制过程 ①轧制程序表;②万能轧机开轧温度、终轧温度; ③成品尺寸(红检工)。
10 热锯控制 ①头尾锯切长度; ②取样控制。
11 冷却控制 ①下冷床温度 12 定尺锯切 ①锯切表面 13 表面检查 ①表面质量检查 14 配煤过程 ①入炉煤细度; 机焦厂15炼焦加热 过程 ①炉头温度; ②看火孔压力; ③蓄顶吸力; ④焦炉横排温度。
17 炼焦调火 过程 ①直行温度; ②K 安、K 均。
18 粗苯洗苯 过程 ①塔后煤气含苯; 19 脱苯过程 ①贫油含苯;②塔顶温度、塔底温度; ③二段贫油冷却温度。
20 焦油脱水 过程 ①脱水温度21 硫铵吸收 过程 ①母液酸度; ②包装袋重。
22 烧结过程 ①配料(准确度、料温、水分); ②三点温度。
冶炼厂23炼铁过程①上料; ②出铁; ③喷煤。
24 煅烧过程①温度;②燃烧比。
2次/月质量管理部、技术中心相关人员建材厂25 碾磨过程①料层厚度;②磨机进出口温度;③选粉机转速;④入料粒度、水分;⑤炉膛温度。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范本一、引言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标准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范本,以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流程、方法和指标,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和改进措施。
二、质量控制流程1. 生产前准备a. 确定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b. 制定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质量检查点、检测方法和频率。
c. 安排质量控制团队,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2. 原材料检验a. 对进货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等。
b. 根据质量标准,对不合格的原材料进行处理或退货。
3. 生产过程监控a. 在关键生产环节设置质量检查点,对关键参数进行监控。
b. 使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c. 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4. 异常处理a. 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立即停产并进行调查。
b. 确定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c. 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确保问题不再发生。
5. 最终产品检验a. 对生产完成的产品进行全面检验,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b.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进行处理或退货。
6. 数据分析和改进a. 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b. 制定改进计划,并跟踪改进效果。
三、质量控制方法和指标1. 抽样检验:根据生产批次大小,确定抽样数量和抽样方案。
2. 统计过程控制:使用控制图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时发现异常。
3. 全面检验:对最终产品进行全面检验,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4.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分析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5. 5S管理: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标准化和维护,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
6. 培训和教育:提供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四、数据分析和改进措施1. 数据分析方法a. 控制图:用于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判断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b. 散点图:用于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