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花
- 格式:pptx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16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种子植物形态解剖——花的结构一、花的概念典型的被子植物的一朵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的,具有上述四部分花称为完全花,如桃、梅等;缺少其中一部的花称不完全花,如桑、榉等,从进化角度分析,花实际上是一种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而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是变态的叶。
二、花的组成花一般由花梗、花托、花被(包括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几个部分组成。
1、花梗:又称为花柄,为花的支持部分,自茎或花轴长出,上端与花托相连。
其上着生的叶片,称为苞叶、小苞叶或小苞片。
(支持输导)2、花托:为花柄顶端膨大的地方,上端着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膨大部分。
其下面着生的叶片称为副萼。
花托常有凸起、扁平、凹陷等形状。
3、花被:包括花萼与花冠。
(1)花萼:为花朵最外层着生的片状物,通常绿色,每个片状物称为萼片,分离或联合。
有些植物具有两轮花萼,最外轮的为副萼,如木槿、扶桑等;萼筒下端向一侧伸长的管状突起称为距,如凤仙花、旱金莲等植物的花萼。
➢整齐萼:萼片大小相同的➢不整齐萼:萼片大小不相同的➢早落萼:萼片比花冠先脱落,如罂粟➢落萼:花萼随花脱落的,如桃,梅等➢宿萼:花萼在果实成熟时仍存留的,如石榴、柿子等➢离萼:各萼片完全分离的,如玉兰、毛莨等➢合萼:花萼连为一体的,如石竹等➢冠毛:萼片毛状,例如蒲公英利于种子传播(2)花冠:为紧靠花萼内侧着生的片状物,每个片状物称为花瓣。
由于花瓣中含有色素并能分泌芳香油与蜜汁,所以花冠颜色艳丽,具有芳香,能招引昆虫,起到传粉作用。
花冠有离瓣花冠与合瓣花冠之分。
A:离瓣花冠蝶型花冠:由五个(或五的倍数)分离的花瓣排列成,如桃、犁、蚕豆等。
十字花冠:由四个花瓣十字型排列组成,如二月兰、桂竹香、油菜等。
B:合瓣花冠:花瓣全部或基部合生的花冠称为合瓣花冠,常有以下几种:①辐(轮)状花冠:茄科植物花冠为辐状花冠②漏斗状花冠:如牵牛等③钟状花冠:花冠短而阔,形似钟,如倒挂金钟,桔梗等④唇形花冠:花冠裂片分开,似唇形,如薄荷、一串红等⑤舌状花冠:花冠下部筒形,上部呈扁平舌状,如菊科花序边缘的花⑥筒状花冠:花冠筒较长,上、下均有花冠裂片向上伸展,如菊科等。
生物学角度解析植物花开闭机制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能够吸引传粉媒介,保证种子的繁衍。
然而,花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开放并吸引传粉者,这一进程也被称为花胚发育。
在植物的进化历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生态环境和传粉媒介,花的开放和关闭机制也进行了繁衍和选择,最终给出了多种策略。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花的开闭机制,我们可以从生物学的角度进行解析。
花的开放模式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天性开放和感性开放。
天性开放是指植物的花朵在花蕾完全展开后自动开放的过程。
在生物学上,这种机制又被称作开花时间控制。
开花时间控制基于内部或外部因素的调节。
植物生长的外部因素包括气温和光周期。
内部因素包括植物的生长素和植物素等物质的控制。
这些因素能够控制罗汉松、玉带花等天性开放的植物。
另一方面,感性开放是指花朵在特定的外部刺激下开放。
这种开放方式被称为感性发育。
在感性花朵中,花部分组织的增长和细胞膨胀是诱发花开的主要因素。
它还包括植物空气中的化学物质调节开放期,如气味。
还有一些其它的化学物质,如植物内部的生长素和乙烯等,也能促进花的开放,但是它们的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闭花机制。
植物为什么需要让花保持闭合状态呢?闭花机制一般也分为两种类型:永久闭合和薄性闭合。
永久闭合是指花蕾在未开放前就永久闭合。
这种机制的存在很容易理解:在此情况下,花朵能够保护生殖细胞和其他重要的花部分组织,以免受到外部环境的伤害。
薄性闭合是指花在感性期间有时产生的阶段性运动。
薄性闭合的机制包括自动收缩、感应强拉和花发育的结构。
例如,在乌冬头和大花蕾中,花的闭合确保了传粉行为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花的开闭机制是植物适应进化过程的产物,它们选择了合适的花开放机制,以吸引传粉媒介,并在适当的时候保护自身的生殖细胞。
虽然植物的花开闭机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有趣的研究对象,但它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更深入的生态学探索机会。
生物花的知识点总结一、花的结构与功能1. 花的雌雄蕊花通常由雄蕊和雌蕊组成,雄蕊含有花药,产生花粉,每个雄蕊通常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
花丝是雄蕊的柄,花药是花粉产生的地方。
雌蕊由子房、柱头和柱颈组成,子房是雌蕊中容纳胚珠的部分,柱头是雌蕊上面的部分,柱颈连接柱头和子房。
2. 花瓣花瓣是花的一部分,通常为彩色,对昆虫有吸引力,起到吸引传粉者的作用。
3. 花萼花萼是花的外部保护结构,由若干个花萼片组成,通常为绿色,保护着花蕾和花瓣。
4. 传粉与授粉花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传粉和授粉。
花通过花粉传递粉粒到雌蕊上,完成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种子。
5. 有性生殖花是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通过花的有性生殖,植物能够形成新的个体。
二、花的分类1.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植物根据其种子叶的数量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的花通常具有两个相称的花被片,雄蕊和雌蕊通常是分开的。
单子叶植物的花通常具有三个或三个的倍数的花被片,雄蕊和雌蕊通常是混合的。
2. 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拥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称为完全花,只有雄蕊或雌蕊的花称为不完全花。
完全花通常通过自花授粉完成繁殖,不完全花通常需要异花传粉才能完成繁殖。
3. 聚合花和散合花具有多个雄蕊和雌蕊的花称为聚合花,只有一个雄蕊和一个雌蕊的花称为散合花。
4. 家族与属植物按照其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分为不同的家族和属,这些分类便于科学家们研究和探讨植物的演化和分布规律。
三、花的生物学意义1. 保持物种多样性花是植物繁殖的重要器官,通过花的传粉和授粉,植物得以繁衍后代,保持了物种的多样性。
2. 提供食物许多动物依赖花朵产生的花蜜和花粉为食,花朵为许多生物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来源。
3. 装饰与观赏花的美丽和多样性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成为了观赏植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给人们带来愉悦和幸福的感受。
四、花的形态和颜色1. 形态多样花的形态多样,从微小的小草花到高耸的乔木花,形态各异,给自然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高中生物学中与被子植物花有关的知识宁波宁海知恩中学315600 杨永庆花是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是研究生物学现象、规律及原理的重要材料,在高中生物课本中有许多知识都与花的结构有关,日常测试及高考试题中也常以花为素材考查学生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与能力。
1、瓣的色彩引起花瓣色彩的色素物质来自于花瓣细胞细胞质的质体和细胞液。
花色能够在黄、橙、红之间变化,那是质体中类胡萝卜素的种类不同引起的;花色能够在红、紫、蓝之间变化,是因为花瓣细胞液中含有花青素。
含花青素的花瓣可能显示红、蓝、紫等色,这与细胞液中的pH有关:酸性时呈红色,碱性时呈蓝色,中性时呈紫色;若把一朵红色的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这时牵牛花中的花青素就变成了蓝色,则牵牛花也就由红色变成蓝色。
如把已变成蓝色的牵牛花再浸到稀盐酸的溶液里,则牵牛花又恢复到原来的红色。
2、生殖细胞的形成(1)胚珠中胚囊的形成靠珠孔一端的珠心表皮下,有一个细胞增大,叫孢原细胞。
其变化过程概括如下:最后在胚囊中得到的八个细胞(核)包括卵细胞与二个极核其基因型都相同。
(2)花药内花粉粒的发育最终得到的两个精子其基因型也是相同的。
3、植物开花与成花素长日植物:植物开花需要较长的日照时间,长于它的临界日长时就开花,一般在春夏长日照时开花,如小麦,菠菜等。
短日植物:开花所需要的日照条件与长日植物刚好相反,一般是在秋日短日照时开花,如菊花等。
日中性植物:这些植物长日短日均可开花,如黄瓜等。
有人用短日植物苍耳做嫁接实验得到:叶片是感受光周期的器官,叶片接受了刺激后产生了一种激素,叫成花素,它从叶移行到芽而使芽分化为花芽,结果开了花。
4、果实的形成与花的结构:(1)花的各部分结构与果实的发育(2)单性结实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授过粉的柱头或子房壁,刺激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而胚珠因未受精而无种子形成,产生无子果实,如无子番茄,无子茄子,无子辣椒,无子西瓜等。
南瓜的花是单性花,在雌花未开花前用纸袋包裹,以保证柱头不能接受来自于雄花的花粉。
花的生物学是指对花朵的生长发育、结构、生理机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花是植物的一种生殖器官,也是植物的一种观赏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花朵的生长发育包括花芽分化、花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花药的发育等。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芽会根据环境条件和植物本身的生理状态进行分化,最终形成一朵具有特定结构和颜色的花朵。
花器官的发育包括花瓣、花萼、花柄、花蕊等的发育,这些器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朵花的整体形态。
花的生理机能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代谢、养分的吸收和运输等。
花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为自身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
花的呼吸作用则是指花进行有氧呼吸的过程,为花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花还需要吸收水分和养分,并通过输导组织将养分输送到各个部位。
此外,花还有激素调节机制,控制花的生长发育。
花的生态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环境因素对花的影响。
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同一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态也可能不同。
这些因素会影响花的形态、颜色、香气等外观特征,也会影响花的生命周期和繁殖能力。
花的分类和品种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根据花的形态、花色、香气等特征,可以将花分为不同的种类和品种。
不同种类和品种的花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和观赏价值,因此研究花的分类和品种对于花卉种植和观赏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花的生物学研究涉及到花朵的生长发育、结构、生理机能、生态环境、分类和品种等多个方面,对于植物学、园艺学、生态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花朵的知识点总结一、基本知识1. 花朵的定义:花朵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在植物学上,它指的是由花托、花瓣、雄蕊和子房组成的生殖器官。
它们是植物繁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标志。
2. 花朵的结构:花朵通常由花托、花瓣、雄蕊和子房等部分组成。
花托是花的萼片,负责支撑花瓣和雄蕊;花瓣是花朵最显眼、最具吸引力的部分;雄蕊是花内部的雄性生殖器官,负责产生花粉;子房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内部有胚珠,负责产生种子。
3. 花朵的生长发育:花朵的生长发育经历了芽生长、分化、开花和结果等阶段。
在芽生长阶段,花朵的基部会分化出小叶、叶绿体和绒毛等组织;分化阶段是花朵形态结构的建立阶段,花朵的各部分开始分化出花托、花瓣、雄蕊和子房等组织;开花阶段是花朵开始展现鲜艳色彩的阶段;结果阶段是花朵逐渐凋谢,而形成果实。
二、功能特点1. 吸引传粉者:花朵的色彩和香气吸引各种传粉者,如昆虫、鸟类和风等。
它们在花朵上取食、觅寻伴侣或携带花粉,帮助植物完成传粉作用。
2. 繁殖传播种子:花朵通过受精和结实的过程产生种子,使植物得以繁殖。
种子随着果实的成熟而传播,继续生长繁衍。
3. 增加物种多样性:花朵的多样形态和色彩吸引了各种传粉者,帮助植物交配繁衍,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
4. 美化环境:花朵以其美丽的外观和愉悦的香气美化了周围的环境,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欣赏。
三、分类花朵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很多种类,下面是按照颜色、形状和用途等分类方法总结的部分主要花朵类型:1. 按照颜色分类:红花、黄花、蓝花、紫花、白花等;2. 按照形状分类:单瓣花和重瓣花、漏斗形花和蝶形花、唇形花和豆形花等;3. 按照用途分类:庭院观赏花、插花装饰花、盆栽观赏花等。
四、花语和文化意义花朵既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在不同的文化中,花朵都有不同的花语和文化意义。
下面是一些常见花朵的花语和文化意义:1. 玫瑰:爱情、美丽、纯洁、希望、浪漫;2. 康乃馨:母爱、关爱、勇敢、幸福、感恩;3. 向日葵:阳光、忠诚、希望、勇敢、宽容;4. 百合:纯洁、高贵、崇高、优雅、神圣。
在植物学中,花是指植物的花粉生殖器官的组合体,它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结构构成。
花萼是花的外部轮廓,它由花瓣构成。
花冠是花的内部结构,它包括花瓣和花柱。
雄蕊是花的男性生殖器官,由花药、花丝和蒴果构成。
雌蕊是花的女性生殖器官,由子房和卵巢构成。
花的作用是进行生殖,通过花粉的转移使植物繁殖。
它也是植物的装饰器官,有的花颜色鲜艳,有的花香味浓郁,都能吸引花粉传递者的注意。
花在植物学上的定义是:被子植物中,由叶特化而成的“花叶”(floral leaf)组成的生殖器官,其生物学功能为传粉、受粉、受精、成籽、结果,以进行后续的播散与繁殖。
典型的花着生在短缩的茎轴上,具有花萼、花冠、雄花器、雌花器,但这些典型特征并非花定义的必要条件。
在现代分类法中“花”被定义前,其他种子植物都经常同样被认为拥有花和果实;在一些语文中保持这种语词,如在中文的松树的球花和球果(松球)等。
祼子植物演化为被子植物,而裸子植物的球花的确具有类似被子植物花的功能,只是“花”被约定俗成是被子植物独有的。
“花”在生活中亦常称为“花朵”或“花卉”。
广义的花卉可指一切具
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或人工栽插的盆景),而狭义上则单指所有的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
花卉由于常具有各种诱人的形状、美丽的颜色、芬芳的气味,而一直广受人们的喜爱和使用,主要用于观赏,还能当食材或提炼原料。
八年级生物花的结构知识点生物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而花作为生物的一部分,其结构也是我们生物学习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讲解八年级生物学习中与花的结构相关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花的结构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的结构包括雄蕊、雌蕊、花托、花萼、花瓣等几个部分。
其中,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两大繁殖器官,分别对应着花的雄性和雌性特征。
花托是花的基部,花萼是花的外层保护结构,花瓣则是花的吸引性特征。
二、花的繁殖花的繁殖有两种方式,一是有性繁殖,二是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要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实现,这个过程称为授粉。
而无性繁殖主要通过植物体的分裂或者母体植物的删除实现。
三、雄花的结构雄花是只有雄蕊而没有雌蕊的花朵。
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是雄蕊的顶部部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花粉。
花丝则是花药的支撑部分,是花粉释放的通道。
花瓣和花萼也有时会存在于雄花中,但它们不具备功能。
四、雌花的结构雌花是只有雌蕊而没有雄蕊的花朵。
雌蕊包含了花柱和子房两部分,花柱是雌蕊的中央部分,收纳了一条或者多条花丝。
子房则是雌蕊的底部结构,内部含有胚珠。
花萼和花瓣也有时会存在于雌花中,但它们不具备功能。
五、同花异花植物同花异花植物是指既有雌花又有雄花的植物,这些花可以存在在同一株植物的不同部位上,也可以存在于不同的植物上。
这类植物的繁殖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因此对于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也更强。
六、截至语以上就是八年级生物学习中与花的结构相关的知识点。
相信通过这些介绍,大家已经对花的结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会遇到更加丰富多样的植物,因此对于花的掌握也将变得更加重要。
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认知水平。
《生物教学--花的结构和花序_花序结构》摘要:教学过程:(1课时)一、导入:提问:绿色开花植物体由哪些器官构成,讲授新课:(一)花的基本结构: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桃花或白菜花,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观察花的结构,总结:1、花的基本结构包括:花托、花萼、花冠、雄蕊(花药、花丝)、雌蕊(柱头、花柱、子房)2、花蕊是花的最重要的部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花的模式结构;会解剖观察和描述花的各个部分,说明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的理由;2、了解花的种类及雌雄同株植物、雌雄异株植物的概念。
了解花序的概念及种类。
能力目标1、通过解剖和观察花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通过识别不同种植物花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及“花的种类”等知识,使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建议知识体系图解500)this.style.width=500;"onmousewheel="returnbbimg(this)">教材分析1、“花的结构”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前面几章的教学讲的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植物生长到一定时间就要进行繁殖。
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只有把花的结构弄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植物开花后才能结果,种子怎样才能形成。
观察实验材料的准备,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讲桃花的结构时,新鲜的桃花已经过季,这就需要教师在春天的时候,准备好秋季用的桃花,并把它们浸泡在福尔马林或酒精溶液里备用。
也可以事先培养白菜花或油菜花进行教学。
解剖花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桃花也好、白菜花也好,对于学生来说,操作起来都显得小了。
学生进行解剖时,往往显得“笨手笨脚”,容易弄丢一个部分或弄断一个结构,所以要注意提醒学生,认真谨慎地从外至内地一层层把花的各部分用镊子摘取下来,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
2、花蕊是花的最主要的结构。
花若无花蕊就不能称其为花。
植物生物学中的开花调节机制开花是植物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植物的开花过程调节复杂,牵涉到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调节因素。
本文将就植物生物学中的开花调节机制进行探讨。
一、光周期调节光周期是植物开花的重要调节因素。
对于许多植物来说,只有在特定的光周期下,才能刺激花的生长。
这一机制已经被证明是由植物的内部生物钟控制的。
具体来讲,植物通过感应周围环境中的光线和暗影之间的变化来适应日夜的变化,从而调整其生长发育进程。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光周期,包括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光照),遗传因素以及植物内部代谢状态。
二、温度调节除光周期外,温度对植物开花进程也有重要的影响。
一些植物对低温敏感,呈现出一定的“冷感应”性,也称为“低温的诱导性花芽分化”。
这种过程将在植物进入春季之前发生,然后通过光周期进行控制。
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一些植物在整个生长季节内都会持续开花。
三、内部信号调节植物内部激素的含量对于开花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激素调节包括与环境信号和生物钟有关的植物内部信号,以及由细胞中的激素自身调节引起的开花过程中需要的代谢调节。
实验证明,一些激素分子(如赤霉素、脱落酸和激素血清素)可以促进或抑制花芽分化和花开。
四、基因调控许多研究表明,基因调控是植物开花的另一个重要调控因素。
近些年,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帮助下,识别出了一些与植物开花相关的关键基因,例如,LFY (花位)和AP1(花定位)等。
综上所述,植物的开花调节机制十分复杂,其中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因素。
光周期、温度、内部信号和基因调控等因素共同作用,协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我们对于植物开花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于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花的发生名词解释花是植物中的繁殖器官,它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关键部分。
花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和颜色,不仅为我们带来美丽的景观,更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存在。
花的发生是指花的形成过程,包括花芽分化、花器官发育和开花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1. 花芽分化花芽是植物生长点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形成花器官所需的所有细胞和组织。
花芽分化是指植物生长点中细胞的分化和组织的特化,从而形成花的基本结构。
在花芽分化过程中,植物会逐渐形成花蕾,进而发育成完整的花。
2. 花器官发育花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
花器官的发育是指这些组成部分的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的过程。
花萼是花的外层,常常具有保护花蕾的功能;花瓣是花的鲜艳部分,吸引传粉者;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产生花粉;雌蕊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包含子房、柱头等组织。
3. 开花开花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花的发生过程的最终目标。
当花器官发育成熟后,花蕾会逐渐张开,并释放花药或花粉。
花开放后,传粉者会被花的色彩和香气吸引,将花粉带给其他花的雌蕊,从而完成传粉过程。
受精后,雌蕊中的胚珠会发育成种子,花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花的发生是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一个关键过程,它涉及到多种生物学机制和环境因素的调控。
例如,植物激素、光照和温度等外界环境因素都会对花的发生过程产生影响。
此外,许多基因也参与调控花的发生,例如AP1、SEPALLATA等转录因子家族。
这些基因在花器官的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花的形态和结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不同的植物中,花的发生过程可能存在差异。
有些植物具有花序,即多个花蕾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而在其他植物中,花直接从叶腋或茎顶部分化出来。
不同的花序和花型为植物的繁殖策略和适应环境提供了多样性。
总结起来,花的发生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包括花芽分化、花器官发育和开花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花的发生受到基因、激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