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_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实习用—概论与开始统讲)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896.79 KB
- 文档页数:37
2.1 测量平差概述1、函数模型是怎样定义的?试举例说明函数模型的作用。
2、以下图2-1为例,说明必要元素、多余观测及其观测量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图2-13、平差值和改正数是怎么定义的? 2.2 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1、试按条件平差法列出下列图形的函数模型已知点:A 、B 已知点:A 、B 观测值:31~ββ、1S 、2S 观测值:51~h h5h2、试按附有参数的平差法列出下列图形的函数模型已知点:A 、B 已知点:A 、B 观测值:41~h h 观测值:61~L L平差参数:C 点的高程 平差参数:角度ABC ∠、DBC ∠3、试按间接平差法列出下列图形的函数模型已知点:A 已知点:A 、B 、C 观测值:61~h h 观测值:31~S S平差参数:B 、C 、D 点的高程 平差参数:P 点的坐标4、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列出下列图形的函数模型 已知值:矩形的对角边S 已知点:A 观测值:41~L L 观测值:41~h h平差参数:321~~~L L L 、、 平差参数:43~~h h H B 、、5、在下图所示的水准网中,A 为已知点,B 、C 、D 、E 为待定点,观测了9条路线的高差91~h h ,列出下列四种情况下的函数模型,并指出方程的个数。
(1) 条件平差法的函数模型;(2) 选取B 、C 、D 三点的高程平差值为参数; (3) 选取51~h h 的高差平差值为参数; (4) 选取85~h h 的平差值为参数。
6、试用表格的形式总结四种基本平差方法函数的异同。
7、四种基本平差方法的随机模型是什么?有什么作用?8、同精度观测了下图中的5个角度i L ,A 、B 为已知点,C 点为待定点,CD 边的方位角CD 为已知方位角,试列出条件平差的函数模型。
9、在下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中,我们观测了三角形的三个边长1L 、2L 、3L ,选取边长1~L 、2~L 为平差参数,试列出间接平差的观测方程。
测量平差讲义第三章: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本章阐述平差的基本概念,指出:平差数学模型不同,平差方法就不同,但其解是相同的。
平差问题是由多余观测产生的,各类数学模型共同特点是方程数少于未知数个数,所以没有唯一解,只能求特定条件下的特解。
这实际上是参数估计问题。
平差采用的特定条件是最小二乘准则,以后可证明其解符合最优估值的条件。
§3-1 测量平差概述基本概念:1、几何模型:为求某些点的坐标、高程而建立的由角度、边长、高差等观测值和坐标、高程等已知值构成的水准网、导线网、三角网。
2、必要元素是能够唯一确定一个几何模型所必要的元素。
必要元素的个数用t 来表示,通常称为必要观测数。
对于一个确定的几何模型,必要观测数t 是确定的。
t 只与几何模型有关,与实际观测值无关。
例如三角形前方交会确定一个待定点坐标,必要观测数为2,可测两个角、一边一角或两边,都可唯一确定这个几何模型。
但要注意,t 个元素之间必须不存在函数关系,否则实际个数少于t 。
3、多余观测数:设对一个几何模型观测了n 个几何元素,该模型的必要观测数为t ,则:n<t 时,几何模型不能确定,即某些几何元素不能求出。
n=t 时,虽几何模型可唯一确定,但没有检核条件。
即使有错也不能发现,可靠性为零。
测量工作中一般要求必n>t ,此时称r=n-t 为多余观测数,又称自由度。
4、条件方程:一个几何模型若有多余观测值,则观测值的正确值与几何模型中的已知值之间必然产生相应的函数关系,这样的约束函数关系式在测量平差中称为条件方程。
5、闭合差:以观测值代入条件方程,由于存在观测误差,条件式将不能满足。
测量平差中将代入后所得值称为闭合差。
测量平差任务之一,所谓消除不符值,就是合理的调整观测值,对观测值加改正数,达到消除闭合差的目的。
可见消除不符值就是消除闭合差。
§3-2 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用数学关系描述几何模型的几何关系和内在联系,称为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