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欧阳青 模电实验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362.59 KB
- 文档页数:20
《模拟电路教案》word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模拟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分析方法、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信号转换电路等。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特性;(2)学会电路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公式和原理进行电路分析;(3)了解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和信号转换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际电路问题;(3)开展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模拟电路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资源3.1 教材《模拟电路》教材,作者:,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年。
3.2 实验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电子元件等。
四、教学方法4.1 理论讲解通过PPT、教材等教学手段,系统地讲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4.2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电路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原理。
4.3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电路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5 课堂互动开展课堂提问、回答问题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5.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5.2 结果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课程设计等评价学生对模拟电路知识的掌握程度。
5.3 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内容安排6.1 第一章:模拟电路的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半导体器件(二极管、晶体管)6.2 第二章:电路分析方法电压电流关系基本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节点电压分析法网孔电流分析法6.3 第三章: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放大电路的类型(共射、共基、共集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增益、带宽、输入输出阻抗)六、教学内容安排七、教学进度计划7.1 第一周:课程简介与基本元件课程简介电阻、电容、电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7.2 第二周:电路分析方法电压电流关系基本电路定律节点电压分析法演示7.3 第三周:放大电路(一)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共射、共基、共集放大电路的介绍八、教学实践活动8.1 实验一:基本元件测量利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的参数8.2 实验二:电路分析法应用节点电压分析法与网孔电流分析法的实际应用8.3 实验三:放大电路设计与搭建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观察放大效果九、教学辅导与答疑9.1 课后辅导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疑问9.2 线上答疑利用教学平台或,进行线上答疑9.3 小组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十、教学效果预期10.1 知识掌握学生能熟练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10.2 技能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10.3 综合素质提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十一、教学评估与反馈11.1 定期评估定期进行课程评估,了解学生对模拟电路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3) 掌握基本模拟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循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二、实验原理与内容1. 实验原理(1)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2) 滤波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3) 振荡电路的原理和调试方法。
(4) 稳压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2. 实验内容(1) 验证放大电路的原理,测量放大倍数。
(2) 设计并搭建滤波电路,测试滤波效果。
(3) 搭建振荡电路,观察振荡频率和波形。
(4) 设计并调试稳压电路,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定。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1) 模拟电子实验板。
(2) 各种模拟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晶体管等)。
(3) 测试仪器(示波器、万用表等)。
2.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电路图。
(2) 按照电路图,搭建实验电路。
(3) 调试电路,使各参数达到预期值。
(4) 利用测试仪器,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实验原理。
四、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2. 正确使用测试仪器,避免损坏。
3. 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及时请教教师。
4. 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五、实验报告要求1. 报告内容(1) 实验目的、原理和内容概述。
(2) 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图表。
(3) 实验结果分析,包括实验现象和原理的验证。
(4)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报告格式(1) 文字表述清晰,条理分明。
(2) 数据准确,图表规范。
(3) 页面整洁,格式规范。
3. 报告提交时间(1) 实验结束后一周内提交。
六、实验评价与考核1. 实验评价(1) 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学会分析模拟电路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资源共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常用模拟电子元件(1)电阻、电容、电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2)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原理和应用。
2. 第五章:模拟电路分析方法(1)电压放大电路的分析和设计;(2)反馈电路的原理和应用;三、教学资源1. 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 实验室设备: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元器件和实验仪器;3. 多媒体教学设备:PPT、教学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介绍模拟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PPT展示,结合实物讲解,让学生直观了解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 分析实际电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4. 小组讨论:针对实际电路,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模拟信号的运算与处理(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2)模拟信号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7. 第七章:模拟信号的转换(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2)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的工作原理;(3)模拟信号转换技术的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设计介绍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设计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设计方案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通过实验学习,让学生了解器件的性能参数和应用场合,掌握电路的设计、组装、调试等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教学内容本实验教学内容涉及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电路和器件,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
通过这些电路和器件的组合设计和实验操作,让学生熟悉各种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加深理解。
实验教学方法本实验采取学生自主设计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来充分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团队合作,培养集体协作和沟通能力。
实验教学设备和材料实验教学设备和材料包括实验电路板、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示波器、各种电子元器件等。
实验教学步骤1.实验前学生需要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同时需要熟悉实验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电路,包括电路图设计、元器件的选择、电路参数的计算等。
3.学生使用实验设备和材料进行电路组装、调试和测试,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4.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汇报实验成果,包括电路性能指标、电路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
同时,学生需要将电路图和实验报告提交给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总结通过这种基于学生自主设计和实验的教学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能力,并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对,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氛围,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页眉内容实验一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研究1. 实验目的(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2. 实验设备与器材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元件选取3. 实验电路与说明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安装电路时,要注意电解电容极性、直流电源正负极和信号源的极性。
图4.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实际元件参数根据自己选择的元件参数为准)4. 实验内容与步骤(1)电路安装①安装之前先检查各元器件的参数是否正确,区分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并测量其β值。
②按图1.1所示电路,在面包板或实验台上搭接电路。
安装完毕后,应认真检查连线是否正确、牢固。
(2)测试静态工作点①电路安装完毕经检查无误后,首先将直流稳压电源调到12V,接通直流电源前,先将R W调至最大,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旋钮旋至零,再接通直流电源,调节R P,使I C=2.0mA(即U e=2.0V)。
②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的静态电压U CC、U BQ、U EQ、U BEQ、U CEQ,并记录在表1.2中。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①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调到频率为1kHz 、幅度为10 mV 左右的正弦波,接到放大电路输入端,然后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保证输出信号不产生失真。
如输出信号产生失真,可适当减小输入信号的幅度。
② 用电子毫伏表测量测量下述二种情况下的U O 值,并用双踪示波器观察u O 和u i 的相位关系,记入表2-2;用公式o u i U A U =和s ous UA U =,计算出不接负载时对输入电压Ui的电压放大倍数和对信号源U s 的电压放大倍数,记录在表1.3中。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课程类型:必修课适应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相关方向)总学时:36学时(上课)实验学时:12(上机)实验次数:6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等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训练,使学生学会操作常用的电子仪器设备,掌握基本的电子电路测量方法和调试的基本技能,加深对电子线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和研究。
1.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
如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万用电表等。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测试技术。
如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及输出电阻、频率特性、脉冲波形参数的测量等。
3.初步具有分析、寻找和排除电子电路中常见故障的能力。
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误差的能力。
4.具有查阅电子器件手册的能力。
5.根据技术要求能选用合适的元器件,初步具有设计电子小系统并进行组装和调试的能力。
6.能独立写出严谨的、有理论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文理通顺的、字迹端正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要求实验前要具备一定的电气测量的基本知识,在实验中学会正确地使用电气测量仪表及电气设备,能独立完成实验接线、测试、正确选择测量仪器,能准确地读取、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能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在实验中掌握安全用电知识。
1.实验须知1)实验前必须认真地预习实验教材,明确实验目的、内容及实验步骤和方法,并做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等一切准备工作。
教师要对实验预习情况抽查提问,抽查不合格者不得参加本次实验。
2)从准备接线到送电前要做好下列工作:(1)注意设备容量、参数是否合适,工作电源电压不能超过额定值。
(2)合理布线。
布线原则是:安全、方便、整齐、防止相互影响。
3)正确接线应遵守的原则:(1)根据实验电路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接线步骤,一般是“先串后并”,“先分后合”或“先主后辅”。
(2)接线前先搞清楚电路图上的节点与实验电路中各元件的接头的对应关系。
模电实训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模电实训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2)掌握常用的模拟电路元件及其特性;(3)熟悉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4)学会阅读电路图,并能分析电路的功能和性能。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2)具备基本的电路设计、搭建和调试能力;(3)掌握常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4)能够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模电实训课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4)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模拟电路基本概念: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电感等;2.常用模拟电路元件:二极管、晶体管、运算放大器、滤波器等;3.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节点分析、回路分析、电压电流分析、频率分析等;4.电路搭建和调试:实验仪器的使用、电路搭建方法、实验步骤及调试技巧;5.实验项目:包括常用电路实验,如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的设计和搭建。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和分析实际电路问题,培养思考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电路案例,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趣味性;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1.1 实验背景1.1.1 模电实验是电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加深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1.1.2 本次实验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1.1.3 实验内容涵盖模拟电路分析、电路设计与调试等多个方面。
二、知识点讲解2.1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2.1.1 放大电路的作用:放大微弱信号,提高信号的有效距离。
2.1.2 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输入电阻、放大环节、输出电阻。
2.1.3 分析方法:运用叠加原理、反馈原理等分析电路的性能。
2.2 滤波电路的设计与应用2.2.1 滤波电路的分类: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
2.2.2 设计原则:根据所需的截止频率、通带宽度等参数进行设计。
2.2.3 应用场景:信号处理、通信系统、音频处理等。
2.3 振荡电路的原理与实践2.3.1 振荡电路的分类:LC振荡器、R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
2.3.2 振荡原理:依靠正反馈环节实现自激振荡。
2.3.3 实践应用:时钟信号发生器、信号调制等。
三、教学内容3.1 实验设备与材料3.1.1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常规电子实验设备。
3.1.2 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基本电子元件。
3.1.3 实验指导书、原理图、实验报告模板等。
3.2 实验项目与步骤3.2.1 实验项目:放大电路实验、滤波电路实验、振荡电路实验。
3.2.2 实验步骤:搭建电路、调试电路、测试性能、分析结果。
3.2.3 注意事项:遵循实验规程,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
3.3 实验技能与要求3.3.1 熟练使用电子实验设备,了解各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3.3.2 能够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选用电子元件,搭建实验电路。
3.3.3 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从实验结果中总结规律,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掌握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电子技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数字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数字示波器观察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3、使用万用表检测晶体二极管、三极管的质量好坏及管脚判断。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1、函数信号发生器2、双踪数字示波器3、万用表4、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三、实验原理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数字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模电试验箱、万用表和电路板等。
它们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简捷连线,顺手调节,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公共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信号源和万用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探头,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1、数字示波器数字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既能直接显示信号的波形,又能对信号直接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
1)、寻找扫描光迹开机预热后,显示屏上应出现扫描基线,如没有则可按下列操作去显示扫描线:①适当调节基线亮度。
②适当调节垂直()、水平()“位移”旋钮,使扫描光迹位于屏幕中央。
③按下autoset自动设置按钮。
2)、双踪数字示波器一般有三种显示基波,即“CH1”、“CH2、“CH1+CH2”3)、为了显示稳定好看的被测信号波形,显示刻度纵轴幅度和横轴周期应适当调节。
根据被测波形在屏幕坐标刻度上纵轴幅度所占的格数与纵轴每格指示值的乘积,即可算得信号幅值的实测值。
也可以直接通过数字示波器自己读数显示。
根据被测信号波形一个周期在屏幕横轴周期坐标刻度水平方向所占的格数与横轴周期每格时间指示值的乘积,即可算得信号周期的实测值。
也可以直接通过数字示波器自己读数显示。
2、函数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3. 掌握基本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
二、实验原理1. 放大电路: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晶体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分析方法。
2. 滤波电路:理解滤波电路的作用和类型,熟悉常用滤波电路的设计方法。
3. 振荡电路:掌握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了解常用振荡电路的组成和特点。
4. 调制与解调电路:了解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熟悉常用调制与解调电路的结构和作用。
5. 信号处理电路:掌握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方法,了解信号处理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实验设备与器材1. 实验台:全版模电实验台一套。
2. 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二极管、三极管、operational amplifier 等。
3. 测试仪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放大电路的设计与测试(1)搭建晶体管放大电路。
(2)调整静态工作点。
(3)测量输入输出特性。
(4)分析放大电路的性能参数。
2. 实验二:滤波电路的设计与测试(1)设计低通滤波电路。
(2)搭建滤波电路。
(3)测量滤波电路的频率响应。
(4)分析滤波电路的性能。
3. 实验三:振荡电路的设计与测试(1)搭建LC振荡电路。
(2)调整振荡电路参数。
(3)观察振荡信号。
(4)分析振荡电路的稳定性。
4. 实验四:调制与解调电路的设计与测试(1)搭建调幅调制电路。
(2)搭建解调电路。
(3)测量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
(4)分析调制与解调电路的性能。
5. 实验五: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与测试(1)设计积分电路。
(2)搭建信号处理电路。
(3)测量输入输出信号。
(4)分析信号处理电路的功能和性能。
五、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目的:简述本次实验的目的。
2. 实验原理:概述本次实验涉及的原理。
3. 实验设备与器材:列举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器材。
4. 实验内容与步骤: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包括电路设计、参数调整、测试数据等。
《模拟电路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应用。
2. 掌握常用模拟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参数。
3. 学会分析简单的模拟电路,并能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1.1 模拟电路的定义1.2 模拟电路的特点1.3 模拟电路的应用2. 常用模拟电路元件2.1 电阻2.2 电容2.3 电感2.4 晶体管2.5 运算放大器3. 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3.1 直流分析3.2 交流分析3.3 瞬态分析4. 简单的模拟电路设计4.1 放大电路设计4.2 滤波电路设计4.3 振荡电路设计5. 动手实践5.1 实验目的5.2 实验器材5.3 实验步骤5.4 实验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应用,以及常用模拟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参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简单的模拟电路,让学生了解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 实验法:进行动手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模拟电路相关教材。
2. 实验器材: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等元器件,以及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模拟电路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其中包括20个理论课时的讲授,10个实验课时的动手实践,以及10个课时的案例分析与讨论。
2. 授课方式: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以讲授和实验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教学步骤1. 理论教学:7.1 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课时)7.2 常用模拟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参数(4课时)7.3 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6课时)7.4 简单的模拟电路设计(4课时)2. 实验教学:7.5 放大电路设计实验(2课时)7.6 滤波电路设计实验(2课时)7.7 振荡电路设计实验(2课时)3. 案例分析与讨论:7.8 分析实际的模拟电路案例,进行讨论和总结(2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模拟电路的理解。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常用模拟电子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3. 掌握基本模拟电子电路的搭建、调试和测试方法。
4.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1. 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放大电路的类型及特点。
2. 滤波电路:滤波电路的分类、原理和应用。
3. 振荡电路:振荡电路的原理、分类和应用。
4. 调制与解调电路: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5. 模拟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类型、原理和应用。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仪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等。
2. 实验器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3. 实验板:实验电路模板、实验线路连接线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放大电路的搭建与调试(1)根据实验原理,搭建放大电路。
(2)调节信号发生器,产生所需信号。
(3)用示波器和万用表测试电路性能,分析电路参数。
2. 实验二:滤波电路的搭建与测试(1)根据实验原理,搭建滤波电路。
(2)调节信号发生器,产生所需信号。
(3)用示波器和万用表测试电路性能,分析电路参数。
3. 实验三:振荡电路的搭建与调试(1)根据实验原理,搭建振荡电路。
(2)调节信号发生器,产生所需信号。
(3)用示波器和万用表测试电路性能,分析电路参数。
4. 实验四:调制与解调电路的搭建与测试(1)根据实验原理,搭建调制与解调电路。
(2)调节信号发生器,产生所需信号。
(3)用示波器和万用表测试电路性能,分析电路参数。
5. 实验五:模拟集成电路的应用(1)了解不同类型模拟集成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2)搭建典型模拟集成电路电路。
(3)用示波器和万用表测试电路性能,分析电路参数。
五、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2. 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3.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和老师沟通。
5. 爱护实验设备,妥善保管实验材料。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常见模拟电子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3. 掌握基本模拟电子电路的实验操作方法。
4. 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放大电路: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包括静态工作点、动态范围等。
2. 滤波电路:理解滤波电路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滤波电路的设计方法,分析滤波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3. 振荡电路:了解振荡电路的原理和分类,掌握振荡电路的稳定性和频率控制方法。
4. 调制解调电路:理解调制解调电路的原理和功能,掌握调制解调电路的组成和操作方法。
5. 非线性电路:了解非线性电路的特点和应用,掌握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万用表4. 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5. 实验板6. 导线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放大电路(1)搭建一个基本放大电路,包括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反馈电阻等。
(2)调整静态工作点,使放大电路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3)测量并记录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包括放大倍数、频率响应等。
2. 实验二:滤波电路(1)设计并搭建一个低通滤波电路,滤除高频噪声。
(2)调整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3)使用示波器观察滤波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3. 实验三:振荡电路(1)搭建一个LC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信号。
(2)调整LC振荡电路的频率,观察振荡信号的稳定性。
(3)分析并测量振荡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4. 实验四:调制解调电路(1)搭建一个调幅调制电路,实现模拟信号的调幅。
(2)搭建一个解调电路,恢复调幅信号。
(3)调整调制解调电路的参数,分析信号的调制解调效果。
5. 实验五:非线性电路(1)搭建一个非线性电路,如二极管限幅电路。
(2)观察并测量非线性电路的输出特性。
(3)分析非线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五、实验要求与评分标准1.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内容完整,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设备、内容、步骤、结果及分析。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第一章:实验基本知识与安全1.1 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基本原理,熟悉实验设备和仪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确保实验安全。
1.2 实验原理介绍全版模电实验的相关原理,包括电路基本元件、信号传输、测量方法等。
1.3 实验设备与仪器列出实验所需设备和仪器,包括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实验板等。
1.4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1.4.1 实验步骤熟悉实验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根据实验原理搭建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1.4.2 注意事项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操作仪器设备时,注意防触电、防损伤;实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实验现场;爱护实验设备,妥善保管实验器材。
第二章:模拟电路实验2.1 实验目的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进行实验。
2.2 实验原理介绍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实验板等。
2.4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2.4.1 实验步骤根据实验原理搭建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进行测量,记录数据;2.4.2 注意事项遵循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操作仪器设备时,注意防触电、防损伤;实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实验现场;爱护实验设备,妥善保管实验器材。
第三章:数字电路实验3.1 实验目的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进行实验。
3.2 实验原理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等。
3.3 实验设备与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实验板等。
3.4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3.4.1 实验步骤根据实验原理搭建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等电路;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进行测量,记录数据;3.4.2 注意事项遵循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操作仪器设备时,注意防触电、防损伤;实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实验现场;爱护实验设备,妥善保管实验器材。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掌握常用模拟电子元件的特性和应用;(3)学会简单的模拟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运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利用仿真软件,锻炼学生的电路设计与验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模拟电子元件(1)电阻、电容、电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二极管、晶体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线性应用。
2. 第五章:模拟电路分析(1)直流电路分析方法;(2)交流电路分析方法;(3)谐振电路分析方法。
3. 第六章:模拟电路设计(1)放大电路设计;(2)滤波电路设计;(3)稳压电路设计。
三、教学资源1. 教材:《模拟电子技术》;2. 实验室设备:示波器、信号源、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3. 仿真软件:Multisim、LTspice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2.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合作探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4. 仿真实验法:利用仿真软件,锻炼学生的电路设计与验证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2. 考试成绩:笔试、实验操作;3. 综合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内容4. 第七章:数字电路基础(1)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2)逻辑门电路及其组合逻辑;(3)触发器及其时序逻辑。
5. 第八章:数字电路设计(1)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2)常用的数字电路模块设计;(3)数字电路仿真与验证。
6. 第九章:模拟与数字混合信号处理(1)模拟与数字信号的转换;(2)模拟与数字信号的处理方法;(3)混合信号电路的应用。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实验课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路实验课程性质:实践课主讲教师:联系电话:E-MAIL:课时分配表实验1一.实验名称: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二.实验目的1、掌握内容: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安表的使用;2、了解内容:示波器结构;三.实验课时:2学时四.实验仪器1.示波器;2.函数信号发生器;3.交流毫安表;五.实验原理(除实验知识外,还包括装置及使用方法介绍等)1.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
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2.示波器:1)寻找扫描光迹,2)示波器显示方式,3)触发源选择,4)触发方式,5)扫描速率和Y轴灵敏度;六.实验内容与步骤1.用机内校正信号对示波器自检,读出幅度和频率,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
2.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信号参数;3.测量两波形间相位差;七.数据记录、处理及分析要求1.用机内校正信号对示波器自检,读出幅度和频率,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
2.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信号参数,读出示波器测量的信号周期和频率,峰峰值,并计算有效值;3.测量两波形间相位差,由示波器读出两波形水平方向差距X,及信号周期XT,求出两波形的相位差,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八.注意事项1.函数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输出端不能短路;九.参考资料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张伯颐编;2.《模拟电子技术》刘波粒主编。
一.实验名称: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二.实验目的:1、掌握内容: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了解内容: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三.实验课时:2学时四.实验仪器1.+12直流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直流电压表,直流毫安表、频率计、万用表、晶体三极管;电阻和电容若干。
五.实验原理(除实验知识外,还包括装置及使用方法介绍等)1.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实验课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路实验课程性质:实践课主讲教师:联系电话:E-MAIL:课时分配表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班级:10自动化1班实验标题分配课时备注1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22晶体管共射机单管放大器(一)23晶体管共射机单管放大器(二)24负反馈放大器(一)25负反馈放大器(二)26差动放大器(一)27差动放大器(二)28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Ⅰ)29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Ⅲ)210RC正弦波振动器211低频功率放大器(Ⅰ)212直流稳压电源(Ⅱ)—集成稳压器2课时合计24实验1一.实验名称: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二.实验目的1、掌握内容: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安表的使用;2、了解内容:示波器结构;三.实验课时:2学时四.实验仪器1.示波器;2.函数信号发生器;3.交流毫安表;五.实验原理(除实验知识外,还包括装置及使用方法介绍等)1.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
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2.示波器:1)寻找扫描光迹,2)示波器显示方式,3)触发源选择,4)触发方式,5)扫描速率和Y轴灵敏度;六.实验内容与步骤1.用机内校正信号对示波器自检,读出幅度和频率,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
2.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信号参数;3.测量两波形间相位差;七.数据记录、处理及分析要求1.用机内校正信号对示波器自检,读出幅度和频率,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
2.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信号参数,读出示波器测量的信号周期和频率,峰峰值,并计算有效值;3.测量两波形间相位差,由示波器读出两波形水平方向差距X,及信号周期XT,求出两波形的相位差,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八.注意事项1.函数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输出端不能短路;九.参考资料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张伯颐编;2.《模拟电子技术》刘波粒主编。
一.实验名称: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二.实验目的:1、掌握内容: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了解内容: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三.实验课时:2学时四.实验仪器1.+12直流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直流电压表,直流毫安表、频率计、万用表、晶体三极管;电阻和电容若干。
五.实验原理(除实验知识外,还包括装置及使用方法介绍等)1.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B1和R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六.实验内容与步骤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3.测量放大倍数;七.数据记录、处理及分析要求1.静态工作点;3.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八.注意事项1.在测量中应该注意,必须保持RL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大小不变;九.参考资料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张伯颐编;2.《模拟电子技术》刘波粒主编。
一.实验名称: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二)二.实验目的1、掌握内容: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2、了解内容: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三.实验课时:2学时四.实验仪器1.+12直流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直流电压表,直流毫安表、频率计、万用表、晶体三极管;电阻和电容若干。
五.实验原理(除实验知识外,还包括装置及使用方法介绍等)1.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B1和R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六.实验内容与步骤1.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七.数据记录、处理及分析要求1.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2.测量不失真输出电压;3.测量输入、输出电阻;八.注意事项1.在测量中应该注意,必须保持RL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大小不变;九.参考资料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张伯颐编;2.《模拟电子技术》刘波粒主编。
一.实验名称:负反馈放大器(一)二.实验目的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三.实验课时:2学时四.实验仪器1、+12V直流电源2、函数信号发生器3、 双踪示波器4、频率计5、交流毫伏表6、直流电压表7、晶体三极管3DG6×2(β=50~100)或9011×2 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五.实验原理(除实验知识外,还包括装置及使用方法介绍等)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虽然它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但能在多方面改善放大器的动态指标,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和展宽通频带等。
因此,几乎所有的实用放大器都带有负反馈。
六.实验内容与步骤1.测量静态工作点;2.测试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七.数据记录、处理及分析要求1.测量静态工作点;2.测试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八.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准确连线。
九.参考资料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张伯颐编;2.《模拟电子技术》刘波粒主编。
一.实验名称:负反馈放大器(二)二.实验目的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三.实验课时:2学时四.实验仪器1、+12V直流电源2、函数信号发生器3、 双踪示波器4、频率计5、交流毫伏表6、直流电压表7、晶体三极管3DG6×2(β=50~100)或9011×2 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五.实验原理(除实验知识外,还包括装置及使用方法介绍等)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虽然它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但能在多方面改善放大器的动态指标,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和展宽通频带等。
因此,几乎所有的实用放大器都带有负反馈。
六.实验内容与步骤1.测试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2.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七.数据记录、处理及分析要求1.测试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2.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3.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八.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准确连线。
九.参考资料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张伯颐编;2.《模拟电子技术》刘波粒主编。
一.实验名称:差动放大器(一)二.实验目的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三.实验课时:2学时四.实验仪器1、±12V 直流电源2、函数信号发生器3、双踪示波器4、交流毫伏表5、直流电压表6、晶体三极管3DG6×3,要求T 1、T 2管特性参数一致。
(或9011×3)。
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五.实验原理(除实验知识外,还包括装置及使用方法介绍等)图6-1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
当开关K 拨向右边时,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它用晶体管恒流源代替发射极电阻R E ,可以进一步提高差动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
图6-1 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认为U B1=U B2≈0);EBEEE E R U U I -≈E C2C1I 21I I ==恒流源电路; E3BEEE CC 212E3C3R U )U (U R R R I I -++≈≈C3C1C1I 21I I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当差动放大器的射极电阻R E 足够大,或采用恒流源电路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d 由输出端方式决定,而与输入方式无关。
双端输出: R E =∞,R P 在中心位置时,Pbe B CiO d β)R (121r R βR △U △U A +++-==单端输出 ; d i C1d1A 21△U △U A ==d i C2d2A 21△U △U A -== 当输入共模信号时,若为单端输出,则有若为双端输出,在理想情况下0△U △U A iOC ==实际上由于元件不可能完全对称,因此A C 也不会绝对等于零。
3、 共模抑制比CMRR为了表征差动放大器对有用信号(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和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通常用一个综合指标来衡量,即共模抑制比, 或cd A A CMRR =()dB A A20Log CMRR c d = 差动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可采用直流信号也可采用交流信号。
本实验由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频率f =1KHZ 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六、实验内容与步骤按图6-1连接实验电路,开关K 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动放大器。
1) 测量静态工作点ECEP be B C i C1C2C12R R)2R R 21β)((1r R βR △U △U A A -≈++++-=== ①调节放大器零点 信号源不接入。
将放大器输入端A、B与地短接,接通±12V直流电源,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U O,调节调零电位器R P,使U O=0。
调节要仔细,力求准确。
②测量静态工作点2) 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断开直流电源,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放大器输入A端,地端接放大器输入B 端构成单端输入方式,调节输入信号为频率f=1KHz的正弦信号,并使输出旋钮旋至零,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端(集电极C1或C2与地之间)。
接通±12V直流电源,逐渐增大输入电压U i(约100mV),在输出波形无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 U i,U C1,U C2,记入表6-2中,并观察u i,u C1,u C2之间的相位关系及U RE随U i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3) 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将放大器A、B短接,信号源接A端与地之间,构成共模输入方式,调节输入信号f=1kHz,U i=1V,在输出电压无失真的情况下,测量U C1,U C2之值,并观察u i,u C1, u C2之间的相位关系及U RE随U i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七.数据记录、处理及分析要求1.测量静态工作点;2.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3.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八.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正确连线。
九.参考资料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张伯颐编;2.《模拟电子技术》刘波粒主编。
实验7一.实验名称:差动放大器(二)二.实验目的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三.实验课时:2学时四.实验仪器1、±12V直流电源2、函数信号发生器3、双踪示波器4、交流毫伏表5、直流电压表6、晶体三极管3DG6×3,要求T1、T2管特性参数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