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诗词鉴赏
- 格式:docx
- 大小:18.68 KB
- 文档页数:5
北宋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北宋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北宋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蝶恋花》是一首怀人之作,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北宋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2)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晏殊蝶恋花诗词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 晏殊 北宋 槛菊愁烟兰泣露,[1] 罗幕轻寒,[2]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3]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4] 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1]槛:栏杆。
[2]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3]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4]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 《古诗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 温婉的格调、 谨严的章法, 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
“槛菊愁烟兰泣露”, 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 凄绝的特写镜头, 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 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
“罗暮轻寒” 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
“轻寒”, 即是作者身之所感, 也是作者心之所感。
“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 出人之“孤栖”。
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 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
“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 映衬。
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
如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孟郊 《古怨别》 : “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而 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 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 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在 《水调歌头 》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 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
下片写登楼望远。
“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 萧瑟、 几分凛冽?西风方烈, 碧树尽凋; 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 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古诗原文及鉴赏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古诗原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前言】《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
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翻译】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
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
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鉴赏】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
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
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
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
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蝶恋花晏殊诗词鉴赏蝶恋花晏殊诗词鉴赏《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蝶恋花》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原文:《蝶恋花》宋·晏殊作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鉴赏:晏殊的这首《蝶恋花》,可着一“愁”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愁?词中已明确告诉我们了,是离别之愁。
古今写离愁的诗词多如牛毛,那此词有何独到之处,以致能脍炙人口,因为它能融细腻与宏阔为一体,不仅写出愁之真、之深,而且写出愁之变、之动。
本词中所写之愁,不管是意蕴内涵,还是其呈现方式,均在不断流动变化着,对比分析词的上下片,这种变化体现得很明显。
如果说词的上片对愁的刻画是内倾的幽深的,那么词的下片对愁的展现则是外向的悲壮的,这种格调变化有力地提升了词的品质内涵而区别于一般写离愁别恨的诗词。
词的上片,作者寄愁于景,通过槛菊、兰花、月光等意象渲染离愁之苦,这种情感呈现方式是含蓄的.,幽微的,非常的真切。
“槛菊愁烟兰泣露”,传神在“愁”、“泣”二字,用拟人化手法隐约透露主人公内心情感,试着将这二字改成“绕”和“滴”,就韵味全无了。
“燕子双飞去”、“月光穿朱户”,这些景象触动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隐秘处,使其内心愁绪弥漫扩散,彻夜难眠。
内心之愁实在无法装盛了,那就只好设法排解,于是很自然地有下片“独上高楼”的举动和“欲寄彩笺兼尺素”的愿望,“望尽天涯路”似乎为情感宣泄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但天涯路的尽头是什么呢?除了虚空还是虚空,这使主人公内心之愁更深更浓了。
欲寄书信,却又是山长水阔,无处可达,更使内心之愁带上一点悲凉甚至悲壮的色彩了。
“曲尽幽微,富于变化,境界宏阔,格调高远”是晏殊这首《蝶恋花》的过人之处。
附词话三则:1、词人须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译文《蝶恋花·送春》鉴赏及赏析《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所创作的,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蝶恋花·送春》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蝶恋花·送春》宋代: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蝶恋花·送春》译文楼外垂杨千条万缕,仿佛要拴住这大好的春光,可是春天却只稍稍停留便离去了。
只有柳絮仍然在风里飘飞,随着春风要看春归向何处?一片碧绿的山野间传来一声声杜鹃的啼叫声,杜鹃即使无情,凄厉的叫声岂不也在为人愁苦。
举杯送别春天,春天沉默不语,黄昏时分忽然下起了潇潇细雨。
《蝶恋花·送春》注释系:拴住。
青春:大好春光。
隐指词人青春年华。
少住:稍稍停留一下。
犹自:依然。
杜宇:杜鹃鸟。
便作:即使。
莫也:岂不也。
“把酒”句:把酒,举杯;把,持、拿。
送春,阴历三月末是春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浇愁以示送春的习俗。
此句与王灼《点绛唇》“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席卷西山雨”写法相似。
潇潇雨:形容雨势之疾。
《蝶恋花·送春》赏析惜春伤春,留春送春,词中常调。
这首“送春”词却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为情思,纯从“楼外垂杨”着笔。
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春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春嫩柳,这样方与送春之旨吻合。
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杨千万缕”想到它“欲系青春”,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
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
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春天。
柳永《蝶恋花》诗词蝶恋花柳永北宋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八 r 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有憔悴。
【注释】:①伫倚:长时间地倚栏站立。
②拟把:打算。
③疏狂:狂放不羁,不受约束。
④强(qi a ng)乐:勉强寻欢作乐。
⑤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译文】:春风轻轻地吹,那样温柔。
含着愁意,我向远望,空旷的原野无边际。
油然而生春怨千丝万缕,夕阳斜照碧色的草地,朦朦胧胧,那景致更是伤感迷离。
我久久地无言站立,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本打算狂饮大醉一场,消我心中愁闷。
可是对着美酒歌舞,虽然强装寻欢求乐,却感到索然无味。
因为相思,可我为了你,我宁可忍受一切,日日消瘦,一再憔悴。
【赏析】:此首词牌一作《凤栖梧》,内容写怀人春愁。
上片写伫倚危楼,凭阑无语,无人会得凭阑意,特别是这九个字:“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形象生动、真切。
换头写借酒浇愁,强乐无味。
上文一开一合:“拟把”是宕开,“无味”仍合到春愁上。
作者运用含蓄的手法,层层铺垫,直到最后才突然一转,使感情像冲块堤防的洪水一样,猛烈倾泻出来,惊心动魂,感人至深。
他对爱情的态度这样执着,满怀激情,在北宋的封建社会里,是很大胆的。
结尾两句称赞了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具有形象的概括性。
最后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传诵千古句句。
“衣带渐宽”,形容消瘦,即使“憔悴”委顿,瘦损而死,亦甘心不悔!这是明知无奈而甘愿无奈的爱之誓言,其热烈、执着,在唐宋作家中亦罕见,表现出柳永疏狂流通子对待爱侣的志诚须眉品格。
“人伊”,方始画龙点睛地道破春愁难道,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为了她的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挟带着市民式的激情,真是荡气回肠。
王国维借用这句词来比喻成大事者或成大学问者所必历之三境界中的第二境,使之流传更广,使其思想意义也得到很大深华。
苏轼《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诗词鉴赏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宋代:苏轼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
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
人前深意难轻诉。
译文记得当初画屏前相遇。
夜间好梦,忽儿在幽会,恋情绵绵,难忘高唐路。
燕子双双,飞来又飞去,碧绿纱窗,几度春光已逝去。
在那天,绣帘相见处,低头假意走过,笑弄鬓发如云缕一般。
紧锁着秀眉,娇羞不开口,陌生人前,深情难以倾诉。
注释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画屏:有画饰的屏风。
惊回:惊醒。
高唐:战国时楚国台馆名,在云梦泽中,楚王游猎之所,一说在江汉平原。
宋玉《高唐赋》:“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
其上独有云气,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旦暮视之如言。
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纱窗:蒙纱的窗户。
这里喻指男女幽会的房间。
春光:原指春天的风光,这里代指青春、岁月。
佯行:假装走。
香云缕:对妇女头发的美称。
敛尽:紧收,收敛。
春山:喻指妇女*好的眉毛。
轻诉:轻快地倾吐。
鉴赏苏轼的词具有多种风格,有的雄奇奔放,由此而创豪放一派;有的婉转多情,并不亚于柳、秦诸家。
这首《蝶恋花》就是一首柔情似水的纯爱情词。
它毫无掩饰地写出了一个男子的单相思。
上片回忆了恋爱的全过程:初遇——破灭——思念。
“记得画屏初会遇”,写出这爱情的开端是美妙的,令人难忘的,与心爱的人在画屏之间的初次会遇,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不过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情缘突然被割断了,这无异于一场美梦的破灭,一切幸福的向往都化为泡影,所以紧接着就说“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这里借高唐之典比喻再也不能与情人相会了。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进一步写出男主人公的一片痴情。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落落盘根真得地,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
势欲拚飞终复坠,苍龙下饮东溪水。
溪上平岗千叠翠,万树亭亭,争作拏云势。
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翻译溪边两棵松树盘结在一起,它们互相背离呈现奇特之貌。
看上去像要展翅飞翔,就像苍龙飞坠下来吸取溪水一样。
溪边平地上有无数绿树,它们亭亭玉立,像都在争取离云更近一些的态势。
总以为遂了平生之愿,人间的大爱就是为它而喜欢。
注释落落:独立不群貌。
盘根:谓树木根株盘曲纠结。
得地:得到适宜生长之地。
拚飞:飞行轻捷的样子。
苍龙:比喻松。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千叠翠:无数层的翠绿。
亭亭:高耸貌。
拏云势:犹凌云之势。
生意遂:谓生命力的要求得到满足。
为渠媚:为它而做出美丽的姿态。
渠:它。
赏析这首词曲像一幅山水画,构图很有层次:近景是姿态奇特的涧畔双松,它们像两条本来要飞上天去的龙,不知为什么折回头来探入涧底的溪水;远景是平冈上的群树,它们一片翠绿,把枝梢高高地伸向云端。
“万树”欣欣赂荣,“双松”自得其乐,宁静的自然美在神不在貌,有点王维山水诗的意境。
首先是“双松”和“万树”的对比:双松的位置是“涧畔”,它们的姿态是坠,是“下饮”;万树的位置是“溪上平冈”,它们的姿态是“争作拏云势”。
这种位置和姿态的对比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郁郁涧底松”和“离离山上苗”。
“落落盘根真得地”套用了杜甫《古柏行》的诗句。
其次最后两句用人们的想法来对比前面大自然的规律,是王国维想要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哲理思想。
然而可能作者自己也感觉到了这首词中“形”与“意”之间的矛盾,所以在结尾忽翻新意:“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这是进一步超脱,完全从“以物观物”的角度出发,指出树的姿态是为了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需要。
王国维要写出一种无我之境的自然山水风景,却不能达到那种“无我”的境界;他要表现老庄的超脱却总是堕入儒家的执著;王国维不想让这首词表达出托物寓意,但最后两句反而使读者展开意境的联想。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译文及赏析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欧阳修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译文】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
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
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
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
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注释】①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②轻罗:质地轻软而薄的丝织品。
③钏(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④鸂鶒(xīchì):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⑤棹:船桨。
归棹:归船。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主人公是一位采莲女,写的是她的相思离愁。
或为作者观有所感。
时作者欧阳修景祐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被降知夷陵县。
【赏析】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
起首三句即点明人物身份和活动环境,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少女美丽的荷塘里,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
她们的衣着颇与文献记载相符——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四六《乐考》云:宋时教坊有采莲舞队,舞女们均“衣红罗生色绰子(套衫),系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
这里词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饰的一部分,便把她们的绰约丰姿、婀娜舞态勾勒出来,笔法至为简练。
“暗露双金钏”一句写得更好,富有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
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露,闪闪烁烁,便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显露出来,即毫无意味了。
秦观《蝶恋花·晓日窥轩双燕语》诗词赏析蝶恋花·晓日窥轩双燕语宋代:秦观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
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
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译文在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慢慢地揭起帘子往外看去,两只燕子好像在与美人窃窃私语的样子。
燕子与美人都好像在惋惜春天快要过完了。
屈指一算,太阳都升的很高了,一天又快过完了,不知不觉中中天空又飘飘洒洒的下起了小雨。
流动的溪水和落在溪水中的花都没有办法去询问,只有天上的飘着的流云。
缓缓的飘来飘去。
端着酒劝说天上的云暂时停一下,只有你还能阻断春天回去的路,不让春天回去。
注释晓日:晓,破晓,拂晓,晓日指朝阳,一般引申为清晨。
窥(kuī)轩:窥,看;轩,窗户;窥轩,向窗外看去。
语:告诉,说。
似:好像。
暮: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色将晚,意指迟暮之年。
时霎:犹一霎,至少是一刹那,这两字十分委婉巧妙。
冉冉(rǎn):渐进地、慢慢地、缓慢地。
持酒:持,端;持酒,端起一杯酒。
碍断:阻截,挡住。
赏析《蝶恋花·晓日窥轩双燕语》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离去的依依不舍和惆怅之情。
借女子之口写出,委婉含蓄,很有韵致。
上片前三句,“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
”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似通人情的双燕,表现了佳人的空闺独守,孤寂无聊。
因为孤独寂寞,佳人才看着“晓日窥轩”、双燕絮语来消磨时光。
而多情的双燕,似乎也善解人意,在持续的呢喃中向人倾诉惋惜“春将暮”的情感。
接下来,“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
”仍然写孤寂。
随着时间的推移,又生出新的想法:屈指一算,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不会飘飘洒洒地下起一阵小雨,很有意境。
下片前三句承“风雨”而来。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
”春将归于何处?流动的溪水和落入水中的残花无法去问,那只好去问天上的云朵,可云朵飘不过来又飘不过去,却又奈何?但别无它法,也只好寄希望于云朵了:“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苏轼《蝶恋花》赏析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不要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春天还是会到来的)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
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上片写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
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
"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
"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
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
"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和蒋夔寄茶》)。
在后来的贬谪海南时期,作者又高唱着"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均是在思乡的伤感中蕴含着随遇而安的旷达。
励志古诗词《蝶恋花》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朝辞碧江潮,暮宿青萝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蝶恋花,日日与之相忆,神仙傍边,观花赏叶。
此情绵绵无绝期,看似永伴,誓与风花雪月同舞。
赏析:
《蝶恋花》一诗情长,抒发一种醉清风的恋花情怀,以空有黄鹤楼为序句出发,清代大诗人郑板桥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托以古人的游子情怀。
随后便以“朝辞碧江潮,暮宿青萝山”为铺垫,抒写诗人拥有特殊友情的对待,接着转
入正题“蝶恋花”,利用蝴蝶与花的写作象征,可贴切的表达出
诗人尤其珍视这份友谊,这也是终身义无反顾的感情。
两个花瓣可以形容出诗人和友谊之间焦灼而伤感的恋情,能互相爱、抚慰和交流,象征着深埋心底的友谊。
副歌“此情绵绵无绝期,看似永伴,誓与风花雪月同舞”,再次强调友谊的美好,是一
种励志的情怀因此这首诗不仅彰显了古代乐府诗的浑厚文采,也隐喻出不可抹灭的友情。
纳兰性德诗词《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原文译文赏析《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清代:纳兰性德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译文】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明月,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环一样的满月,其它时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
如果能够像天上的圆月,长盈不亏,那么我作为冰雪,将不惜为你融化。
无奈尘世的情缘最易断绝,而不懂忧愁的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我在秋日,面对你的坟茔,高歌一曲,然而愁绪丝毫没有削减。
我是多么希望能和你像春天里双飞双宿的蝴蝶那样在草丛里嬉戏啊。
【注释】一昔句: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
”玦(jué)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
这句是说,一月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圆满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亏缺的。
不辞句:引用一则典故。
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
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
卿,“你”的爱称。
《世说新语?惑溺》谓:“荀奉倩(粲)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春丛句:认取,注视着。
取,语助词。
此句意思是说,花丛中的蝴蝶可以成双成对,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
李商隐《偶题二首》:“春丛定是双栖夜,饮罢莫持红烛行。
”【赏析】这是一首悼亡词。
作者在《沁园春》一词的小序中曾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此词即先从“天上月”写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块”,开篇三句凄美而清灵,说的是自己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月亮,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如玉环般的圆满,其他的夜晚则都如玉块般残缺。
李清照《蝶恋花》诗词赏析李清照《蝶恋花》诗词赏析《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或心中愁的情感为多。
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李清照《蝶恋花》诗词赏析,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蝶恋花)李清照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作者】: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译文】: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
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
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
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注释】:⑴蝶恋花:词牌名。
⑵昌乐馆:昌乐县驿馆,故址在今山东昌乐西北十里。
⑶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
”满:同“漫”。
⑷阳关:这里指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人乐,曰《阳关曲》,亦称《阳关》。
苏轼论《阳关三迭》唱法云:“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
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
柳永诗词《蝶恋花》赏析柳永诗词《蝶恋花》赏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接下来为你带来柳永诗词《蝶恋花》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2)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4)对酒当歌,(5)强乐还无味。
(6)衣带渐宽终不悔,(7)为伊消得人憔悴。
【解释】(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2)危楼:高楼。
(3)黯黯:迷蒙不明。
(4)拟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当:与“对”意同。
(6)强:勉强。
强乐:强颜欢笑。
(7)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简析】这是一首怀人词。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
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
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译文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
梦境里黯然销魂无处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消魂误。
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能寄出。
无可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注释⑴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唐教坊曲。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消魂:魂魄消灭。
多以名悲伤愁苦之状。
江淹《别赋》有“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⑶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
消魂:一作“佳期”。
⑷尺素:书写用之尺长素绢,借指简短书信。
素:白绢。
古人为书,多写于白绢上。
⑸浮雁沉鱼:古代文中常以鸿雁和鱼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又《汉书·苏武传》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因合称书信为鱼雁,亦有以鳞代鱼,以鸿作雁者。
另亦指传书信者。
⑹终了:纵了,即使写成。
无凭据:不可靠,靠不住。
⑺移破:犹云移尽或移遍也。
破:唐宋大曲术语。
大曲十余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破,犹尽也,遍也,煞也。
赏析此词上片写梦里相思。
下片写醒后遣怀。
全词语言清畅,而抒情有递进、有顿挫,故沉挚有力。
起首三句:“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
“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
李清照《蝶恋花》诗词原文赏析李清照《蝶恋花》原文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赏析黄盛璋《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认为“此词应是宣和三年(1121年)秋清照自青(州)赴莱(州)中途宿昌乐县之驿馆而作时间当在七八月间”。
作者夜晚住在异地孤寂的驿馆里,伴着寒灯长夜不寐,这时隔窗传来唰唰的雨声,绵绵不已,更增加了心头的无限愁绪,不禁潸然泪下。
作者用苍茫的远山和潇潇细雨构成一幅寥廓、迷茫、凄凉的画面,有力地烘托了黑夜孤馆女主人怅惘、悲伤、孤寂的心境。
作者通过对姊妹惜别、孤馆夜宿、寄语姊妹的描写,表现了姊妹间感情的真挚深厚。
语言朴实、通俗、清新,感情真切、细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蝶恋花注释【方寸乱】心绪烦乱;无主张。
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五》:“今失老母,方寸乱矣。
无益於事,请从此辞。
”宋王谠《唐语林·德行》:“陟彼岵兮,孰不瞻父?方寸乱矣,何以事君?”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陆珪》:“儿方寸乱矣,敢请诸君早计之。
”清黄遵宪《聂将军歌》:“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
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
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
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
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
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
靖康之难后。
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
赏析欧阳修《蝶恋花》11075022 李家佳“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流传千古的词作,出于北宋著名人士欧阳修笔下。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著有名作《醉翁亭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清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创作实绩亦粲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诗歌闻名于世,其中就有《蝶恋花》。
在浩如烟海、众星捧月的文学作品里,“蝶恋花”为词牌的诗词层出不穷。
李煜、柳永、晏殊、苏轼等伟大诗人均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然欧阳修为我们展示了《蝶恋花》的不同境界。
这是深闺佳人的伤春词。
作者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
不写佳人先写佳人居处。
三迭“深”字,则佳人禁锢高门,内外隔绝、闺房寂落之况,可以想见。
树多雾浓、帘幕严密,愈见其深。
“章台路”当指伊人“游冶处”,望而不见正由宅深楼高而来。
可知物质环境之华贵,终难弥补感情世界之凄清。
望所欢而不见,感青春之难留。
佳人眼中之景,不免变得暗淡萧索。
感花摇落而有泪,含泪而问花,花乱落而不语。
伤花实则自伤,佳人与落花同一命运。
是花是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含蕴最为深沉。
整首词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意境浑融,语言清丽,尤其是最后两句,向为词评家所赞誉。
王又华《古今词论》极赏末两句:“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整体来看,全词充满了感伤、抑郁,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无奈和伤痛。
然而,到底是谁拥有这样复杂难解的心绪?是一个女子,一个深锁闺中,愁绪满怀,却无计锁春的等待心上人归来的女子?“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写的是“怨”,“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写的是“恨”,“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诗词鉴赏及译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由欧阳修所创作的,词中写了景,写了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好的意境。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希望能关怀到大家!《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代: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译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登上高楼也望不见通向章台的大路。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
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悄悄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解释几许:多少。
许,估计数量之词。
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玉勒:玉制的马衔。
雕鞍:精雕的马鞍。
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章台:汉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
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
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乱红:凌乱的落花。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奇妙生命的戕害。
“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
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示意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明显,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
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予,不仅送春也。
《毛泽东诗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诗词鉴赏这首词热情歌颂了人民革命战争,高度赞扬红军和工农群众敢于斗争和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激励广大红军指战员坚持革命路线,迎接无产阶级革命大风暴。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毛泽东诗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原文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注释⑴蝶恋花: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双调,分上下两阕,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⑵汀州:古时州名,州治在今闽西长汀县。
⑶天兵:指红军。
⑶征腐恶:指征讨腐朽凶恶的国民党军阀。
⑷长缨:长绳索。
汉武帝时终军出使南越(古国名,今广东、广西一带),请授长缨,说要把那里的国王缚住带回来(见《汉书终军传》)。
⑸鲲鹏:《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一种极大的鱼和由它变成的极大的鸟,所以既可分指两物(通常鲲不单用),也可合指一物。
通常是褒义词,这里作贬义用,等于说巨大的恶魔。
⑹赣水那边红一角:指赣西南的赣江流域黄公略率领的红六军(1930年7月改称红三军)所建立的根据地。
⑺偏师:配合主力作战的部队。
⑻黄公略:(18981931)湖南湘乡人。
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0年,任红三军军长。
1931年9月,在江西省吉安的东固地区行军中遭敌机扫射牺牲。
当时他留守闽西根据地。
⑼踊跃:奋起刺击。
汉代刘熙《释名》卷四《释言语》:勇,踊也,遇敌踊跃,欲击之也。
⑽湘和鄂:湘指湖南,鄂指湖北。
⑾国际悲歌:指国际歌。
⑿狂飙(biāo):疾风。
这里形容正在兴起的革命风暴。
译文六月时候,红军征伐腐败的恶势力,人民要用长长的红缨把鲲鹏捆缚。
赣水那边根据地红旗高展,这都是依靠黄公略的努力。
所有的工农们要踊跃与敌人争斗,让革命席卷江西,捣破敌人占领的湖南湖北。
一曲悲伤的国际歌,好比是正在进行的革命风暴一般。
赏析【一】词的上阕以虚实相生、正反对比等艺术手法着重叙事而又渗透着热烈而深沉的情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