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水稻调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1
稻瘟病的田间调查方案稻瘟病是稻作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稻瘟病的发生,需要进行田间调查来了解病情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一个稻瘟病田间调查方案的示例。
调查目标:1. 了解病情的发展程度和分布情况;2. 确定病害的严重程度;3. 识别病害类型和病原菌。
调查工具:1. 调查表格:包括地块编号、稻株生长状况、病情观察记录等;2. 显微镜、手套、消毒酒精等工具用于取样和分析。
调查步骤及内容:1. 选择调查地块:根据星地图、水稻种植记录等,选择一定数量的地块进行调查,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2. 调查前准备:a) 准备调查表格,并详细记录地块编号和调查日期等信息;b) 准备好调查工具,包括手套、消毒酒精、显微镜等;c) 仔细研究稻瘟病的相关知识,熟悉稻瘟病的症状和病原。
3. 调查田块:a) 逐块观察稻株的生长状况,记录生长势和叶色等,特别注意有病变叶子的株苗;b) 紧贴田间地块,逐株观察每个叶鞘和叶片的病变情况,记录病斑大小、形状、颜色等;c) 按照稻株高度不同,观察头部、中部和基部等不同时期的病情;d) 若发现病斑,用消毒酒精湿润显微镜检查叶片上的霉菌(病原)。
4. 调查数据分析:a) 统计每个地块的罹病率(病株数量与总株数的比例);b) 统计每个地块的病斑面积和病程(病斑大小和发生时间);c) 检查病原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观察是否存在抗药性菌株。
5. 结果分析与建议:a) 汇总调查数据,绘制病情分布地图,以便发现病害的热点区域;b) 根据调查结果,对于严重罹病的地块,建议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配套防治;c) 根据调查结果和病情分析,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和管理建议。
以上是一个基于稻瘟病的田间调查方案,可以帮助农民或相关专家了解病害的发生情况、病害类型和病原菌等信息,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进一步制定防治措施,保证稻作的产量和品质。
农业昆虫学Ⅱ实验报告班级: 农学10-4姓名: 曹跃强学号: 20100359水稻、玉米害虫田间调查与识别及虫害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水稻、玉米作物主要害虫的田间调查方法;2.认识水稻、玉米主要害虫种类及被害状;3.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两种作物的主要害虫形态特征及种类鉴定方法,并在田间进行快速鉴定。
二、实验地点四川农业大学青圃园试验基地三、实验用具镊子、采集瓶、酒精瓶、放大镜、解剖针、塑料袋等。
四、实验内容田间调查水稻、玉米等主要害虫的种类、数量及观察作物被害状;采集害虫标本并认真识别,掌握各种害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并且快速鉴定出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玉米螟、桃蛀螟幼虫。
(一)大螟Sesamia inferens(鳞翅目、夜蛾科)1.危害特点大螟主要寄主除与二化螟的近似外,还可为害棉花、杂粮等作物。
幼虫蛀入稻茎为害,也可造成枯梢、枯心苗、枯孕穗、白穗及虫伤株。
大螟为害的孔较大,有大量虫粪排出茎外,又别于二化螟。
大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蛀孔大、虫粪多,且大部分不在稻茎内,多夹在叶鞘和茎秆之间,受害稻茎的叶片、叶鞘部都变为黄色。
大螟造成的枯心苗田边较多,田中间较少,区别于二化螟、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2.形态特征成虫:前翅宽而短,自翅基部向外缘有1条暗褐色纵纹,该纵纹上下各有2个小黑点。
卵粒在叶鞘内侧排列成2-3行。
成虫雌蛾体长15mm,翅展约30mm,头部、胸部浅黄褐色,腹部浅黄色至灰白色;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浅灰褐色,中间具小黑点4个排成四角形。
雄蛾体长约12mm,翅展27mm,触角栉齿状。
卵扁圆形,初白色后变灰黄色,表面具细纵纹和横线,聚生或散生,常排成2-3行。
幼虫:体肥大,胸腹背面桃红色,腹足发达,趾钩1行单序半环形。
末龄幼虫体长约30mm,粗4头红褐色至暗褐色,共5-7龄。
蛹:蛹长13-18mm,粗壮,红褐色,腹部具灰白色粉状物,臀棘有3根钩棘。
(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鳞翅目、螟蛾科)1.危害特点二化螟食性较杂,主要寄主有水稻、茭白、甘蔗、高粱、玉米、小麦、粟、稗、慈姑、蚕豆、油菜、游草等。
水稻病虫调查问卷报告范文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水稻田间病虫害情况及农户的防治措施,共收集到100份问卷回复。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报告:1. 水稻病虫害情况根据农户的反馈,水稻田间主要出现的病虫害包括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
其中,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是病害,而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主要的虫害。
2. 病虫害防治措施农户们主要采取化学农药喷洒、轮作和间作、及时清理田间杂草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部分农户也尝试了植物保护剂和生物防治方法。
3. 农户对防治效果的评价对于化学农药喷洒,有大约60%的农户认为效果明显,但也有约20%的农户表示效果一般,10%的农户表示效果不佳。
对于植物保护剂和生物防治方法,有将近半数的农户表示效果尚可。
4. 农户的需求在调查中还了解到,部分农户对病虫害防治方面缺乏相关知识和技术支持,希望能够得到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同时也有农户提到希望能够获得更加环保和健康的防治方法。
综上,水稻田间病虫害的防治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需要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同时也需要加大环保和健康防治方法的推广力度,以帮助农户更好地保护水稻产量和质量。
此外,调查还发现部分农户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存在着一些不当使用情况,包括超量喷洒或者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这可能会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农户的农药使用管理和指导,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药技术,以降低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
另外,针对农户提出的培训需求,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农民技术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就病虫害防治技术、生态环境友好型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农户的相关技术水平和知识储备。
针对环保和健康防治方法的需求,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生物农药、植物保护剂等环保产品的推广力度,引导农户转变防治理念,提倡生态友好型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加强科研力量,不断推出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和产品,提高防治效果和安全性,并对农户进行及时的宣传和推广。
水稻生产的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目的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水稻生产的现状和问题,为改进水稻生产技术,推动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水稻农户和相关从业人员,实地观察则重点关注水稻种植现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水稻种植面积与品种选择调查数据显示,水稻种植面积占农田面积的40%左右,是本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根据调查,常见的水稻品种有晚稻、早稻和中稻等,晚稻占比最高。
2. 水稻生产技术与管理(1)田间管理:调查显示,多数农户采用传统的田间管理方法,包括耕地、水田、施肥和除草等。
然而,存在管理不善和缺乏科学指导的问题,导致效益不高。
(2)种植技术:大部分农户倾向于使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
如:水稻的育苗技术、秧苗的移栽以及水稻的整地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3. 病虫害与防治调查结果显示,水稻生产过程中病虫害是一大问题。
主要的病虫害包括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
然而,农民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相对薄弱,常常使用过量的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
4. 信息化与机械化大部分农户仍然依赖人工劳动进行种植和管理,机械化水平较低。
只有少数农户采用农机具进行耕种、收割和除草等。
此外,缺乏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也是一个问题,农户无法及时获得关于市场行情、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四、讨论与建议1. 推广新的水稻种植技术。
通过培训和示范,引导农户采用新的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
2. 加强科学化的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除草和水稻保护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应向农户提供科学指导。
3. 加强病虫害防治。
通过加强农民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4. 引进现代化的农机具。
推动农村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负担。
5.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水稻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农户提供即时、准确的市场行情和技术指导。
农业生产进度表春耕备耕农资情况统计表填表说明:1.公式:供求余缺=总资源-总需求。
2.化肥总资源:门市部的库存量。
3.化肥总需求:指在春耕备耕期间持续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
4.化肥标准万吨的折算:标准吨= 纯养分量/折算标肥品种养分含量。
5.按折纯量计算化肥数量,即把氮、磷、钾肥分别按含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100%折算;复合肥折纯量以所含的主要成分来折算。
统计时间:1月—2月,每周一次— 1 —春耕备耕种子准备情况统计表填表说明:1.超级稻:根据《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由农业农村部确认的品种。
2.优质稻:品质达到国标或部标Ⅲ级以上的品种。
注1:超级稻中有杂交稻也有常规稻,同理优质稻中有杂交稻也有常规稻。
注2:超级稻中也有优质稻品种,同理优质稻中也有超级稻品种。
注3:历年经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确认且在广西具有市场准入资格的超级稻品种名单如下(共52个)。
(1) 2015年以前确认且在广西具有市场准入资格的超级稻品种名单(35个),具体如下:1、株两优819;2、两优287;3、丰源优299;4、淦鑫688;5、一丰8号;6、天丰优998;7、新两优6号;8、Y 两优1号;9、Q优6号;10、中浙优1号;11、珞优8号;12、丰两优四号;13、新两优6380;14、扬两优6号;15、五优308;16、桂两优2号;17、天优3301;18、淦鑫203;19、陵两优268;20、准两优1141;21、特优582;22、准两优608;23、深两优5814;24、德香4103;25、天优华占;26、宜优673;27、深优9516;28、Y两优087;29、Y两优2号;30、Y两优5867;31、两优6号;32、五丰优615;33、内5优8015;34、F优498;35、H两优991。
(2) 2015-2019年确认且在广西具有市场准入资格的超级稻品种名单(17个),具体如下:1、丰田优553;2、五丰优286;3、深两优8386;4、深两优870;5、Y 两优900;6、Y两优1173;7、宜香4245;8、吉丰优1002;9、隆两优1988;10、晶两优华占;11、五优369;12、蜀优217;13、五优1179;14、甬优1540;15、隆两优1377;16、晶两优1212;17、万太优3158。
水稻主要病害调查分级记载标准1、稻瘟病(1)叶瘟0级:无病,高抗(HR);1级:针头状大小病斑,抗( R);2级:稍大褐斑,直径小于1毫米,抗( R);3级:小圆形稍长的灰色病斑,边缘褐色,病斑直径1~2毫米,中抗( MR);4级:典型纺锤形病斑,大于2毫米,通常局限在两条主脉间,危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2.0%,中感( MS);5级:典型病斑,危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2.0%~10%,中感( MS);6级:典型病斑,危害面积在叶面积的10.1%~25.0%,感( MS);7级:典型病斑,危害面积在叶面积的25.1%~50.0%,感( MS);8级:典型病斑,危害面积在叶面积的50.1%~75.0%,高感( HS);9级:典型病斑,危害面积在叶面积的75.1%至全叶枯死,高感( HS)。
备注:叶片上无叶瘟,但有叶枕瘟发生的记作5级。
0 级无1~5级轻6~7级中8~9级重(2)穗颈瘟按照病穗率调查统计。
0级:无病,高抗(HR);1级:发病率低于5.0%,抗( R);3级:发病率在5.1~10.0%,中抗( MR);5级:发病率在10.1~25.0%,中感( MS);7级:发病率在25.1~50.0%,感( S);9级:发病率在50.1~100%,高感( HS)。
0 级无1~3级轻5 级中7~9级重2、稻曲病按照病穗率统计。
0级:病穗率<1%,高抗(HR);1级:病穗率0.1~3.0%,抗( R);3级:病穗率3.1~7.0%,中抗( MR);5级:病穗率7.1~15.0%,中感( MS);7级:病穗率15.1~25.0%,感( S);9级:病穗率≥ 25.1%,高感( HS);0 级无1~3级轻5 级中7~9级重3、纹枯病0级:没有见到症状,高抗(HR)1级:稻株基部有少数零星病斑 , 抗(R)3级:病斑延伸到倒3叶,中抗(MR)5级:病斑延伸到倒2叶,中感(MS)7级:病斑延伸到倒1叶,10~15% 通顶,感病(S)9级:病斑延伸到剑叶或全株枯死,高感(HS)0 级无1~5级轻7 级中9 级重4、白叶枯病0级:病斑面积小于5%或病斑长度纵向扩展小于1厘米,高抗(HR);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6~12%或,病斑长度不超过1.1~3厘米,抗(R);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13~25%或,病斑长度不超过3.1~5厘米,中抗(MR);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26~50%或,病斑长度不超过5.1~12厘米,中感(MS);7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51~75%或,病斑长度不超过12.1~20厘米,感(S);9级:病斑面积大于叶面积76%或病斑长度大于(或等于)21厘米高感(HS)0 级无1~3 级轻5 级中7~9 级重。
2016年第6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农民致富之友3.3.3病害防治本地鲜食玉米上发生的病害主要有:大小斑病、纹枯病、病毒病、粗缩病等。
防治一般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健全田间水系、改善土壤通气状况等物理措施来解决,一旦田间发病,可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粗缩病的防治重点要防治好灰飞虱,当田间灰飞虱发生初期及时用5%锐劲特悬浮剂30ml 加10%吡虫啉15g,对水40-50公斤喷施;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30ml 或48%毒死蜱60-80ml,对水40-50公斤喷施,田间虫量较大时,可每隔3天喷一次,连喷3-4次,同时可加用40%病毒A500倍液或5.5%植病灵800倍液喷洒防治病毒病。
3.4水分管理鲜食玉米拔节以后生长速度加快,对水分的需求加大,至抽穗开花期进入需水高峰,此期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缓解旱情,反之,如果玉米生长期间降雨较多则应做好排涝降渍工作。
3.5其他田间管理措施3.5.1辅助授粉鲜食玉米开花阶段如遇大风、持续降雨等恶劣气候条件时,会出现授粉不良,形成秃顶缺粒等现象,此时可适当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时间以上午9-11时最佳,如遇下雨,雨后散粉时即可进行。
3.5.2去除多余雌穗部分鲜食玉米品种在肥水条件较好时,会出现3~5个腋芽发育成雌穗的现象,如果听任3~5个雌穗自由生长,则每个果穗都很小,而失去商品性,因此为确保上面1~2个果穗的正常生长,必须去掉其它雌穗。
3.5.3去分蘖鲜食玉米比普通玉米更容易产生分蘖,因分蘖要消耗养分应及时打掉,以促进主茎生长,提高商品质量,去分蘖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要打两次,第一次在开始长出分杈时进行,7-8天后再打一次3.6适期采收鲜食玉米适时采收是确保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采摘过早,因玉米籽粒尚未完全充实,不仅产量低,而且食用价值亦低。
表1 水稻病虫害种类调查表(请一律在相应栏内打“√”)省县乡镇调查地点:调查人:调查时间:稻作类型:作物生育期:注:(一)此表作为田间原始调查表格使用1)此表为田间调查表使用时,首先确定某种病虫害在当地是否有发生。
2)“发生程度”:综合统计填写田间调查情况和历史资料发生概况,其中轻发生指有发生,但一般不需要防治;中等发生指一般采用兼治措施防治,如不防治将造成一定的损失;重发生指必须针对其专门进行防治,如不防治将造成明显损失。
3)本表未列入或调查中新发现的有害生物名单请在表格中补充填写。
4)“备注”中填入任务承担点有关有害生物调查需要说明的内容。
(二)此表亦可作为县级调查点汇总表,以县为单位,每年汇总各点全年调查结果。
汇总方法:确定有无发生时,在多次调查中只要有一次发生,即确定为有发生。
汇总时各有害生物发生程度采用加权平均结合调查者专业知识经验的办法确定。
表2 小麦病虫害种类调查表(请一律在相应栏内打“√”)省县乡镇调查地点:调查人:调查时间:小麦类型:冬、春麦作物生育期:注:1)此表为田间调查时填写,主要确定某种病虫害在当地是否有发生。
2)“发生程度”:综合统计填写田间调查情况和历史资料发生概况,其中轻发生指有发生,但一般不需要防治;中等发生指一般采用兼治措施防治,如不防治将造成一定的损失;重发生指必须针对其专门进行防治,如不防治将造成明显损失。
3)本表未列入或调查中新发现的有害生物名单请在表格中补充填写。
4)“备注”中填入任务承担点有关有害生物调查需要说明的内容。
5)本表也适用于县级汇总。
汇总时,发生程度为该生长季的整体发生程度。
表3 玉米病虫害种类调查表(请一律在相应栏内打“√”)省县乡镇地点:调查人:调查时间:玉米类型:春玉米夏玉米作物生育期:注:1)此表采用田间调查结合历史调查资料填写,主要确定某种病虫害在当地是否有发生。
2)“发生程度”:综合统计填写田间调查情况和历史资料发生概况,其中轻发生指有发生,但一般不需要防治;中等发生指一般采用兼治措施防治,如不防治将造成一定的损失;重发生指必须针对其专门进行防治,如不防治将造成明显损失。
江苏省水稻新品种中间试验记载本试验年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组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试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负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执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 ___________ 电话 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制一、试验概况(一)、参试品种情况表编(二)、田间种植不意图(三)、试验实施情况1、试验田基本情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肥力____________________2、试验概况⑴、秧田①种子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秧田播种量(公斤/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育秧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田①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耕整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排列方式_________________ 重复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小区(大区)面积(n?) _______ 行株距(寸X寸) _______________④小区行穴数_________________ 每穴苗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保护行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基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病虫草鼠害的防冶(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_____________⑨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试验期间特殊气候概况和特殊气候因素对试验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二.试验结果(二)、主要特征恃性7(-:)、抗倒件及出间病宙表现记载表9备注:⑴综合评分结介品种m间长势.抗性.生育期、株型、后期熟相等综介性状,由承试人员根据r[观印彖分好. 一般、较差3个等级进行评定,分别用1、2、3来表示。
尊敬的农户:您好!为了解我国田间水稻的生长状况和质量,以便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和提升水稻产量,我们特开展此次田间水稻质量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们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姓名:(请填写)2. 您的年龄:(请填写)3. 您的性别:(请填写)4. 您的联系电话:(请填写)5. 您所在的村庄:(请填写)6. 您种植水稻的面积:(请填写,单位:亩)二、水稻种植情况7. 您种植水稻的品种是:(请填写)8. 您种植水稻的时间是:(请填写,如:2023年3月)9. 您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肥料?(多选)A. 化学肥料B. 有机肥料C. 生物肥料D. 其他(请填写)10. 您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农药?(多选)A. 杀虫剂B. 杀菌剂C. 杀草剂D. 微生物农药E. 其他(请填写)三、田间管理情况11. 您在水稻生长期间进行了哪些田间管理措施?(多选)A. 浇水B. 施肥C. 除草D. 防病虫害E. 其他(请填写)12.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对水稻生长影响较大?(多选)A. 土壤肥力B. 气候条件C. 水源条件D. 水稻品种E. 田间管理13. 您是否了解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知识?(请选择)A. 非常了解B. 较了解C. 一般D. 不太了解E. 完全不了解四、水稻质量评价14.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水稻质量?(多选)A. 水稻品种B. 土壤肥力C. 气候条件D. 水源条件E. 田间管理15. 您对种植的水稻质量评价如下(1-5分,5分为最高分):A. 出米率B. 米粒饱满度C. 米粒硬度D. 米粒色泽E. 米粒口感五、其他建议16. 您认为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或加强?(请简要说明)17. 您对本次问卷调查有何意见和建议?(请简要说明)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写此问卷,您的反馈对我们非常重要。
都昌县水稻种植情况调查分析都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地处鄱阳湖畔,是江西省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之一。
水稻是都昌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对于了解该县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都昌县水稻种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种植面积、产量、种植技术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发展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一、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据调查数据显示,都昌县水稻种植面积约为XX万亩,主要集中在鄱阳湖湿地周边和河流沿岸地带。
水稻产量在过去几年稳步增长,目前已达到X万吨左右。
这与都昌县地处水稻主产区,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等因素密不可分。
与其他地区相比,都昌县的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强科学种植管理和技术指导,提高单产水平。
二、水稻种植技术和管理1. 水稻种植方式都昌县主要以稻作为主要种植品种,主要种植方式为水稻直播和水稻插秧。
水稻直播是都昌县的传统种植方式,适合于平原、丰水田等地形,对于干旱地区也有一定的适应性。
而水稻插秧则更适合于丘陵、旱田等地形,这两种种植方式在都昌县都有一定的应用。
2. 施肥技术都昌县普遍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结合的施肥技术,但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着肥料施用不当、施肥量过多等问题。
建议将有机肥和化肥的比例调整为合理的比例,合理施肥量,提高施肥效率。
3. 水田灌溉技术都昌县主要以灌溉为主要水稻水源。
但目前仍有部分地区存在着灌溉条件差,用水效率低等问题。
建议在水稻种植中加强灌溉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4. 农药使用管理在农药使用方面,都昌县的水稻种植存在着农药使用不合理、不规范等问题。
应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确保农药的安全使用和施用量的控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身健康的影响。
三、水稻种植发展趋势1. 科技创新未来水稻种植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引入更多的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种植效率和品质。
比如推广高产抗逆水稻品种,加强土壤肥力的保护和更新,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等。
2. 产业结构调整未来,都昌县水稻种植将加强与深加工企业的合作,拓宽水稻销路,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水稻产业链附加值。
1.株高2.茎秆长3.穗长4.穗粒数5.有效穗数6.穗抽出度(测量穗颈节的长度)7.穗型(密集、中间型、散开)8.二次枝梗9.穗立形状(主茎穗轴直立≤20°、半直立20~50°、弯曲50~90 °、下垂>90°)10.结实率11.千粒重((随机选取成熟谷粒1000 粒,准确称至 0.1 g,并转化为水分含量达 13.0%时的重量。
)12.谷粒长度(风干)13.谷粒宽度(风干)14.谷粒厚度(风干)15.谷粒形状(长宽比短圆形≤1.80 、阔卵形 1.80~2.20、椭圆形 2.20~3.00、中长形 3.00~3.30、细长形>3.30)16.糙米长度17.糙米宽度18.糙米厚度19.糙米形状(近圆形、椭圆形、半纺锤形、纺锤形、锐尖纺锤形)20.种皮色(白色、红色、褐色、紫色、黑色)21.芽鞘色(无色、浅紫色、深紫色)22.叶鞘色(黄色、绿色、紫色)23.叶片色(浅黄色、黄色斑点、绿白相间、浅绿色、绿色、深绿色、边缘紫色、紫色斑点、紫色)24.叶片茸毛(无、疏、中、密)25.叶片卷曲度(不卷或卷度很小、正卷(叶片的两边向下弯曲)、反卷(叶片的两边向上弯曲)、螺旋状(叶片的卷曲呈螺旋状))26.剑叶长度27.剑叶宽度28.剑叶角度(直立≤20°、中间型20~60°、平展60~90°、披垂>90°)29.倒二叶长度30.倒二叶宽度31.倒二叶角度(直立≤45°、平展45~90°、下垂>90°)32.叶耳颜色(无色、黄色、绿色、紫色)33.叶舌颜色(无叶舌、白色、紫色线条、紫色)34.叶舌形状(无叶舌、尖至渐尖、二裂、平截)35.叶枕颜色(绿色、紫色)36.叶节颜色(无(白)色、绿色、紫色)37.主茎叶片数38.茎秆角度(直立≤30 °、中间型30~45 °、散开 45~60 °、披散>60 °、匍匐:茎秆或茎秆下部平铺于地面)39.茎秆粗细(主茎秆倒 3节中部的外径)40.茎秆节的颜色(浅绿色、紫色)41.茎秆节间色(黄色、绿色、红色、紫色线条、紫色)42.茎秆茎节包露(包、露)43.分蘖力(单株的分蘖总数)44.倒伏性(直≤30 °、中间型30~ 45°、斜45~ 60°、倒穗部触地>60°、伏:全株和稻穗平伏地面)45.柱头色(白色、黄色、浅绿色、紫色)46.柱头单外露率47.柱头双外露率48.柱头总外露率49.花药形状(细小棒状、水渍状、饱满)50.花药颜色(白色或乳白色、淡黄色、黄色)51.花药长度、开颖角度、开颖时间、花时范围、花时高峰52.芒长、芒色(白色、秆黄色、黄色、红色、褐色、紫色、黑色)53.护颖色(黄色、红色、紫色)54.护颖长短55.护颖形状(无、线形或披针形、锥形或有刺毛、小三角形)56.颖尖色(黄色、红色、褐色、紫色、黑色)57.颖色(黄色、银灰色、褐色、赤褐色、紫黑色)58.颖毛59.落粒性。
连南县再生稻品种(组合)筛选试验罗洪星1潘海成1李昌玲1黄海军2黄远刚3关卫雄3曾东秋4张奕忠5唐亚六62017年,连南县为实施清远市科技项目推广种植再生稻,县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农场会同县农科中心、县种子站、县土肥站、县植检站、三江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县示范农场试验田施行再生稻品种(组合)筛选试验,从参试品种(组合)中筛选出一些再生能力强,头季及再生季两季均丰产、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组合),进而向全县推广,推动连南县再生稻的发展。
一、试验概况1、试验田情况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处粤西北,年均气温19.5℃,温度≥10℃积温6750℃,日照时数1549h ,年均降水量1620.9㎜,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试验田位于连南县三江镇马岭山脚县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农场,坐标位置东经112°15.9476′、北纬24°41.5532′,海拔高度122m ,土壤质地属水稻土河沙泥田,排灌条件尚可,土壤PH 值为5.55,有机质含量22.7g/kg ,水解性氮含量124mg/kg,有效磷含量42.2mg/kg 、速效钾含量23.0mg/kg 。
2、参试品种(组合)宜优673、y 两优1号、天优2168、广8优2168、粤农丝苗,对照组合(ck )为宜香3003。
3、试验过程(1)试验设计。
6个品种(组合)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每个小区种植面积同为266.8㎡,随机排列。
试验过程由专人负责,统一办田,统一育秧,统一插植规格,统一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按试验规程进行不同时期品种农艺性状、生长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的田间观察、调查记载,完熟后实收计产及室内考种分析。
(2)田间管理情况。
按照项目制定的再生稻丰产技术规程进行试验管理,严格采用同一水平管理试验,最大限度减少试验误差。
播种期3月27日,秧龄31d,插秧期4月27日,插植规格23cm ×21cm ,每株植2~3粒秧苗。
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的不同点有:a.头造成熟收割前7d,施用尿素7.5kg/667m 2;b.收割后3d 施用尿素、氯化钾5kg+5kg/667m 2;c.水份管理,头造收割后及时灌回浅水层;d.头造注意防止倒伏;e.头造中后期、再生稻初期重点防治水稻纹枯病及叶蝉、稻飞虱危害,及时喷施农药防治,保持植株青枝蜡杆,萌芽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