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化学实验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8
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验,观察和了解化学反应中颜色的变化。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在化学反应中,颜色的变化往往与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有关。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化学反应中颜色的变化,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器材1. 试管若干2. 烧杯3. 滴管4. 试管夹5. 氢氧化钠溶液6. 稀盐酸7. 酚酞指示剂8. 石蕊试液9. 硫酸铜溶液10. 氯化铁溶液11. 氢氧化钠固体12. 稀硫酸13. 氯化钡溶液14. 硝酸银溶液15. 稀氨水16. 硫氰酸钾溶液1.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2. 将稀盐酸滴入试管中,观察颜色变化。
3.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4. 将氯化铁溶液滴入试管中,加入几滴硫氰酸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5. 将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中,制成氢氧化钠溶液。
6. 将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观察颜色变化。
7. 将氯化钡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8. 将硝酸银溶液滴入试管中,加入几滴稀氨水,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酚酞指示剂后,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
2. 稀盐酸滴入试管中,无明显颜色变化。
3.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变蓝,说明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
4. 氯化铁溶液滴入试管中,加入硫氰酸钾溶液后,溶液变红,说明生成了硫氰酸铁。
5. 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中,溶液变红,说明生成了氢氧化钠溶液。
6. 稀硫酸滴入试管中,无明显颜色变化。
7. 氯化钡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变白,说明生成了硫酸钡沉淀。
8. 硝酸银溶液滴入试管中,加入稀氨水后,溶液变黄,说明生成了银氨溶液。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通过观察化学反应中颜色的变化,我们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3. 本实验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趣味化学实验1、彩色温度计的制作【实验原理】钴的水合物在加热逐步失水时,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呈现的颜色变化做成温度计。
【实验步骤及现象】振荡使其溶解,在常温下呈紫红色,加热时随温度升高颜色呈蓝紫色至纯蓝。
2、苏打——酸灭火器【实验步骤及现象】(A)如下图所示,用一个大瓶子配上一个单孔胶塞并插上玻璃管。
向瓶中加入一些碳酸氢钠溶液,取一支能装入瓶内的试管,盛满浓盐酸后,将试管缓慢放入瓶中,使试管能竖立起来,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胶塞。
使用灭火器时,倒转瓶子并将玻璃管口指向火焰。
小心!不要把管口对着别人或自己。
(B)向酸中加入洗涤剂以产生起覆盖作用的泡沫。
将瓶子对准火焰,迅速倒转瓶子,剧烈反应生成大量二氧化碳,则气体的压力将液体从管口压出而灭火。
3、魔棒点灯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4、建造一座“水中花园”将硅酸钠(Na2SiO3)溶于水中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水玻璃,轻轻将盐的晶粒,如钴、铁、铜、镍和铅的氯化物,铝、铁、铜和镍的硫酸盐,钴、铁、铜和镍的硝酸盐,加入到水玻璃中(注意不能摇混),则五彩缤纷的“花”就慢慢地生长起来了。
5、喷雾作画实验原理色,遇苯酚显紫色。
FeCl3溶液喷在白纸上显黄色。
实验用品白纸、毛笔、喷雾器、木架、摁钉。
FeCl3溶液、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
实验步骤1. 用毛笔分别蘸取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在白纸上绘画。
2. 把纸晾干, 钉在木架上。
3. 用装有FeCl3溶液的喷雾器在绘有图画的白纸上喷上FeCl3溶液。
6、木器或竹器上刻花(字)法反应原理:稀硫酸在加热时成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使纤维素(C6H10O5)n失水而碳化,故呈现黑色或褐色。
趣味化学实验(一)实验内容:1、肥皂的制取2、制备可燃的“胶冻”实验目的:1、利用中学化学知识,了解并能制作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
2、通过实验真正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及学好化学对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实验一肥皂的制取实验原理:油脂在碱性情况下分解,能得到硬脂酸钠、软脂酸钠等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即为肥皂。
实验用品:(1)实验器材:烧杯、量筒、玻璃棒、纱布、酒精灯、三角架、火柴。
(2)实验试药:油脂(植物油)、乙醇、30%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饱和溶液、蒸馏水。
实验步聚:1、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5m l植物油(橄榄油),5m l3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3m l乙醇,2、将小烧杯置于一个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大烧杯,同时搅拌小烧杯中的溶液。
20分钟后,取出小烧杯,直接加热,至溶液变成奶油般的糊状物3、向其中加入5m l热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并搅拌。
这步操作称作“盐析”。
4、静置,冷却,将混合物上层的固体取出并用水洗净。
问题思考:1、在原料的准备中,加入乙醇的目的是什么?加入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什么?2、植物油的成分是什么?肥皂的成分是什么?3、在实验过程3中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什么?在实验过程3中混合液产生了怎样的现象?4、肥皂去污的原理是什么?实验二制备可燃的“胶冻”实验原理:酒精与水可以任意比混溶,醋酸钙只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
当饱和醋酸钙溶液注入酒精中时,饱和溶液中的水溶解于酒精中,致使醋酸钙从酒精溶液中析出,呈半固态的凝胶状物质——“胶冻”,酒精充填其中。
点燃胶状物时,酒精便燃烧起来。
实验用品:(1)实验器材: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蒸发皿、火柴。
(2)实验试剂:酒精(质量分数95%以上)、醋酸钙、蒸馏水。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再加入适量醋酸钙,制备醋酸钙饱和溶液。
2、在大烧杯中加入80 mL酒精,再慢慢加入15 mL饱和醋酸钙溶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烧杯中的物质开始时出现浑浊,继而变稠并不再流动,最后成为凝胶状。
趣味化学实验大全
1. 火焰变拳头实验
实验材料:
- 喷雾器
- 酒精
- 火源
实验步骤:
1. 将酒精倒入喷雾器中;
2. 点燃火源;
3. 用火源点燃从喷雾器中喷出的酒精;
4. 酒精着火时,通过喷雾器将火焰喷出;
5. 火焰遇到空气后,形成一个巨大的火焰拳头。
2. 乳胶内火花实验
实验材料:
- 乳胶
- 干冰
实验步骤:
1. 在一个中放入一小块干冰;
2. 往里倒入适量的乳胶;
3. 密封;
4. 等待一段时间后,打开;
5. 在黑暗的环境下,可以看到乳胶内产生美丽的闪电般的火花。
3. 彩虹火焰实验
实验材料:
- 铜离子溶液(可通过铜片和硝酸反应得到)
- 锂离子溶液(可通过锂金属和水反应得到)
- 钠离子溶液(可通过钠金属和水反应得到)
- 火焰源
实验步骤:
1. 将铜离子溶液、锂离子溶液和钠离子溶液分别倒入三个中;
2. 将火焰源点燃;
3. 依次将铜离子溶液、锂离子溶液和钠离子溶液倒入火焰中;
4. 可以看到火焰随着不同离子的进入,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
形成美丽的彩虹效果。
这些趣味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原理,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希望这份实验大全能够帮助到您。
用趣味化学实验激发孩子对化学的兴趣化学是一门既有趣又重要的科学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趣味化学实验来激发孩子对化学的兴趣。
通过实验,孩子们不仅可以亲身体验化学的奥妙,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旨在帮助孩子们对化学感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1. 彩色奇迹材料:透明杯、牛奶、食用色素、洗洁精、棉花棒步骤:将透明杯中倒入一些牛奶,再加入几滴食用色素。
然后,将洗洁精倒入棉花棒上,并将其放入杯中。
你将会看到一些奇迹般的化学变化发生,彩色的图案会在牛奶中浮现。
这是因为洗洁精中的化学物质与牛奶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形成了有趣的图案。
2. 神奇气球材料:醋、小瓶子、小口漏斗、小颗粒发霉食物(如面包)、氢氧化钠步骤:首先,在小瓶子中倒入一些醋。
然后,使用小口漏斗将小颗粒发霉食物(如面包)放入醋中。
接下来,向小瓶子中加入一些氢氧化钠。
你会看到瓶子里产生了气体,气体会使瓶子中的气球膨胀。
这是因为醋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使气球充满。
3. 魔术指环材料:铁裁剪、塑料喷漆、纯棉绳步骤:首先,使用铁裁剪将塑料喷漆制作成一个环状。
然后,将纯棉绳绕在塑料环上。
接下来,将塑料环揉搓一会,然后拉开纯棉绳,发现它变成两根绳子了!这是因为塑料环在揉搓时变得比较热,使它表面的塑料发生了化学变化,变得比原来更柔软,因此可以轻松地将纯棉绳分开。
总结通过趣味化学实验,孩子们能够观察到化学物质的变化,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这些实验不仅有趣,而且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孩子们能够对化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并喜欢上这门有趣的科学学科。
让我们一起共同鼓励孩子们去探索和学习化学的奥秘!。
趣味化学实验1. 五彩溶洞试剂:5%的磷酸三钠溶液,氯化铜、氯化钴、氯化镍、氯化铁等晶体难溶盐仪器:纱窗网2个,大烧杯2个,药匙2把5%磷酸三钠溶液能与多种晶体盐表面形成具有半透膜性质的难溶盐,将晶体放在瓶中生长液的顶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晶体表面的难溶盐从上往下长。
实验步骤:(1)配置好5%磷酸三钠溶液,将溶液倒入烧杯中;(2)将纱窗网固定在烧杯上并且没过溶液,将晶体放在纱窗网上,晶体开始往下长,类似溶洞景观,成为倒挂的钟乳石、“顶天立地”的石柱、石笋等。
2. 神奇的杯子倒水实验实验原理:20毫升硅酸钠热饱和溶液装在透明杯子1内,不透明纸制杯子2内预先加好刚配好的(10毫升浓硫酸:5毫升水) 硫酸溶液5毫升,酚酞5滴左右,将杯子1内溶液向杯子2倒,稍加搅拌2~3 秒即可形成固体“果冻”状硅胶,在不透明纸质杯子2内凝固不动,杯子倒置也不会掉下来,向杯子2中加入一药匙氢氧化钠固体,与硅酸反应硅胶部分消失,重新变成硅酸钠溶液,且遇酚酞变红色,向不透明纸制杯子3倒可看见红色有沉淀的溶液25毫升左右,在纸制不透明杯子3中预先加入前面配的浓度稍大的硫酸10毫升,酸性环境使酚酞红色消失,酸的量有一个点可以在杯子3中再次形成“果冻”状硅胶,但该点较难寻找,其他情况杯子3内溶液都会变成无色有沉淀的液体,再倒向杯子1。
原料:蒸馏水,硅酸钠固体,酚酞溶液,硫酸,氢氧化钠固体,10毫升浓硫酸:5毫升水配成的硫酸溶液。
仪器设备:透明玻璃1杯,不透明纸质杯子2个,玻棒1个,100毫升烧杯1个. 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打火机,25毫升量筒1个,药匙2 个。
操作步骤1). 在100毫升烧杯内倒入热蒸馏水50毫升在石棉网上加热, 倒入硅酸钠固体配成饱和溶液,加热到接近沸腾,取20毫升倒入透明杯子1内。
2). 在不透明纸制杯子2内加入5毫升(新制10 毫升浓硫酸:5毫升水配制) 硫酸溶液, 酚酞5滴左右。
不透明纸制杯子3内加入10毫升(10毫升浓硫酸:5毫升水配制) 硫酸溶液。
小学生必备的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小学阶段,选择一些趣味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学习和兴趣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小学生的趣味化学实验。
1. 彩色火焰实验所需材料:酒精灯、蜡烛、盐、硼砂、食盐、硫磺、铜粉、草木灰等。
实验步骤:1) 将不同的材料一个一个地添加到蜡烛的火焰和酒精灯的火焰中。
2) 观察不同材料在火焰中的反应,记录下颜色和现象。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认识到不同物质在燃烧时产生的火焰颜色是不同的,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蓝色的,有的是红色的等等。
2. 泡泡实验所需材料:肥皂水、水、色素、小容器。
实验步骤:1) 在小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和些许色素,搅拌均匀。
2) 加入适量的肥皂水,用吸管或者吹泡泡的玩具吹出大量的泡泡。
让孩子们亲手制作泡泡,通过观察泡泡的形状和色彩变化,了解物质的表面张力和颜色的作用。
3. 魔法彩带实验所需材料:醋、小纸杯、小纸片、苏打粉。
实验步骤:1) 将醋倒入小纸杯中。
2) 按照一定比例,将醋和苏打粉包裹在小纸片中。
3) 将小纸片投入醋杯中。
发生反应时,小纸片内的苏打粉和醋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纸片上升,从而形成一个彩带状的效果。
这个实验可以让孩子们亲眼见识到化学反应的奇妙与趣味。
4. 魔芋变马铃薯实验所需材料:魔芋粉、一颗马铃薯。
实验步骤:1) 将魔芋粉与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
2) 将得到的混合物倒入一个容器中。
3) 24小时后,观察魔芋与马铃薯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小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魔芋在水分的作用下膨胀增大,学会了解物质的吸水性。
5. 酸碱指示剂实验所需材料:红色、蓝色酸碱指示剂、醋、洗洁精、肥皂水、小容器。
实验步骤:1) 将红色酸碱指示剂加入一个小容器中。
2) 分别加入醋、洗洁精和肥皂水,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酸、碱和中性物质会对酸碱指示剂产生不同的颜色反应,通过这个实验,加深孩子们对酸碱性质的认识。
一、实验名称:趣味化学标本制作二、实验目的:1. 通过化学实验,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化学试剂和工具,制作趣味化学标本。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一系列简单的化学反应,使化学物质发生颜色、形状、质地等变化,从而制作出具有趣味性的化学标本。
四、实验器材:1. 烧杯若干2. 玻璃棒3. 试管若干4. 移液管5. 酒精灯6. 滴管7. 滤纸8. 氯化铁溶液9. 硫酸铜溶液10. 氢氧化钠溶液11. 稀盐酸12. 硝酸银溶液13. 硝酸钾溶液14. 硫酸铵溶液15. 碘化钾溶液16. 氢氧化铵溶液17. 氢氧化钙溶液18. 氯化铵溶液19. 氯化钡溶液20. 碳酸钠溶液五、实验步骤:1. 制作蓝色氯化铁溶液:将氯化铁溶液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 制作绿色硫酸铜溶液:将硫酸铜溶液倒入另一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制作白色氢氧化钠溶液: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4. 制作黄色稀盐酸: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5. 制作白色硝酸银溶液:将硝酸银溶液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6. 制作紫色硝酸钾溶液:将硝酸钾溶液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7. 制作红色硫酸铵溶液:将硫酸铵溶液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8. 制作黑色碘化钾溶液:将碘化钾溶液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9. 制作棕色氢氧化铵溶液:将氢氧化铵溶液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10. 制作白色氢氧化钙溶液:将氢氧化钙溶液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11. 制作白色氯化铵溶液:将氯化铵溶液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12. 制作白色氯化钡溶液:将氯化钡溶液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13. 制作无色碳酸钠溶液:将碳酸钠溶液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六、实验现象:1. 蓝色氯化铁溶液:呈深蓝色。
2. 绿色硫酸铜溶液:呈亮绿色。
33个趣味化学实验1、制作彩色温度计本实验利用钴的水合物在加热逐步失水时呈现不同颜色的原理,制作一种能根据温度变化呈现不同颜色的温度计。
具体步骤为:在试管中加入半试管95%乙醇和少量红色氯化钴晶体,振荡使其溶解。
在常温下呈紫红色,加热时随温度升高颜色呈蓝紫色至纯蓝。
2、制作苏打-酸灭火器本实验利用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一种简易的酸灭火器。
具体步骤为:将碳酸氢钠溶液倒入大瓶中,加入装有浓盐酸的试管,使其竖立在瓶中,倒转瓶子并将玻璃管口指向火焰,此时二氧化碳的压力将液体从管口压出,灭火。
3、魔棒点灯本实验利用高锰酸钾晶体和浓硫酸反应产生热量,使酒精灯点燃的原理,制作一种不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的方法。
具体步骤为:将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滴入2-3滴浓硫酸,蘸取后用玻璃棒接触酒精灯的灯芯,即可点燃酒精灯。
4、制作“水中花园”本实验利用硅酸钠溶液和不同盐的晶粒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制作一种可以生长五彩缤纷“花”的实验。
具体步骤为:将硅酸钠溶于水中制成质量分数为40%的水玻璃,轻轻将盐的晶粒加入水玻璃中,不能摇混,五彩缤纷的“花”就慢慢地生长起来了。
5、喷雾作画本实验利用FeCl3溶液和不同化学物质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原理,制作一种可以喷出不同颜色的涂料的实验。
具体步骤为:用毛笔分别蘸取不同化学物质在白纸上绘画,晾干后喷上FeCl3溶液,即可呈现出不同颜色的涂料。
6、木器或竹器上刻花(字)法本实验利用稀硫酸在加热时成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使纤维素失水而碳化的原理,制作一种可以在木器或竹器上刻出黑色或褐色花或字的方法。
具体步骤为:用稀硫酸在加热时成为浓硫酸,涂在木(竹)器上,使其失水而碳化,洗去多余的硫酸,即可刻出黑色或褐色花或字。
感刺激。
实验步骤:1.准备矿泉水或经过消毒的饮用水、二氧化碳气体、白糖、果汁和香精。
2.将水倒入瓶中,加入适量白糖、果汁和香精,搅拌均匀。
3.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入瓶中,直到瓶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
化学家庭小实验简单一点点
当涉及到在家进行化学实验时,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家庭化学实验,可以在家中使用常见的材料进行:
1. 泡泡实验,你可以制作自己的泡泡液。
混合洗洁精和水,然后用吸管吹出泡泡。
你可以尝试加入食用色素或者尝试用不同比例的洗洁精和水来观察泡泡的变化。
2. 醋和小苏打,将一些小苏打粉倒入杯子中,然后慢慢加入一些醋。
你会看到产生大量的气泡,这是因为醋和小苏打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3. 酸碱指示剂,用红甘蓝汁或者蓝莓汁做成酸碱指示剂。
将它们滴在醋和苏打水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这是因为酸碱指示剂会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发生颜色变化。
4. 铁和醋,将一些铁钉放入醋中,观察铁钉表面的氧化反应。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你理解金属的腐蚀过程。
这些实验都很简单,但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请确保有成年人
的指导和监督。
同时,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到有毒或危险的化学物质。
希望这些实验能够激发你对化学的兴趣!。
趣味化学实验教案大全初中
实验名称:彩色火焰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金属在火焰中的颜色变化,了解金属的燃烧特性。
实验材料:烧杯、酒精灯、镊子、盐酸、氢氧化钠、锌粉、铝箔、盐、硼酸等金属或金属化合物。
实验步骤:
1. 将烧杯放在桌子上,倒入少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备出氢氧化钠酸性溶液。
2. 分别取一根镊子夹一小块锌粉和铝箔,在氢氧化钠酸性溶液中进行清洗。
3. 将清洗干净的锌粉或铝箔放在镊子上,点燃酒精灯。
4. 将锌粉或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观察产生的火焰颜色。
5. 重复以上步骤,添加少量盐或硼酸等金属化合物,观察火焰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金属在燃烧时会释放出特定的颜色,这是由金属原子在激发态的电子跃迁引起的。
不同金属原子的电子跃迁能量不同,所以产生的颜色也不同。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 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3.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洁实验器材。
拓展实验:
1. 将不同种类的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放在火焰中燃烧,比较它们产生的火焰颜色。
2. 利用火焰颜色进行金属成分鉴定实验。
3. 分析金属原子的电子结构,探讨火焰颜色变化的原因。
以上是趣味化学实验教案,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欢迎尝试和创新。
祝实验成功!。
化学趣味实验1、魔棒点灯(1)、药品及仪器:高锰酸钾晶体,浓硫酸,表面皿(或玻璃片),玻璃棒,酒精灯,(2)、实验过程: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2、彩色焰火实验原理: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实验用品:石棉网、玻璃棒、研钵、长滴管。
蔗糖、镁粉、KClO3、Ca(NO3)2、CuCl2、浓硫酸。
实验步骤:(1).将等质量的蔗糖、KClO3分别研成粉末,然后混合。
把混合物分成3份(或数份),放入3个(或数个)石棉网中。
(2).在石棉网中分别加入少量镁粉、Ca(NO3)2和CuCl2,并用玻璃棒搅拌一下。
(3).用长滴管吸取浓硫酸,分别滴在3个石棉网中。
可观察到石棉网中喷出不同颜色的火焰。
3、小木炭跳舞【实验】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
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
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
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
【原理】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
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
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
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
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注意】木炭开始跳舞时,移开酒精灯4、木器或竹器上刻花(字)法反应原理:稀硫酸在加热时成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使纤维素(C6H10O5)失水而碳化,故呈现黑色或褐色.洗去多余的硫酸,在木(竹)器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或字.实验步骤:用毛笔蘸取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木器(或竹器)上画花或写字.晾干后把木(竹)器放在小火上烘烤一段时间,用水洗净,在木(竹)器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或字迹.5、指纹检查试验原理:碘受热时会升华变成碘蒸气.碘蒸气能溶解在手指上的油脂等分泌物中,并形成棕色指纹印迹. 实验用品:试管、橡胶塞、药匙、酒精灯、剪刀、白纸.碘.实验步骤1.取一张干净、光滑的白纸,剪成长约4 cm、宽不超过试管直径的纸条,用手指在纸条上用力摁几个手印.2.用药匙取芝麻粒大的一粒碘,放入试管中.把纸条悬于试管中(注意摁有手印的一面不要贴在管壁上),塞上橡胶塞.3.把装有碘的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一下,待产生碘蒸气后立即停止加热,观察纸条上的指纹印迹. 6、烧不断的棉线在一杯热水中不断地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取一根20cm~30cm的棉线,在一端缚上一个回形针,然后将棉线浸没在浓盐水中数分钟,取出后将棉线吊起来晾干.把晾干的棉线再次浸入浓盐水中,取出晾干,重复多次.将这条特制棉线的一头扎在铁丝上,让缚有回形针的那端悬在下面.用燃着的火柴去点棉线的下端.只见火焰慢慢地向上燃烧,一直燃到铁丝后熄灭,棉线会被烧成焦黑却没有断,回形针还挂在那里.这是因为特制棉线中充满了食盐晶体,点燃后,棉线的纤维虽然已烧掉,但熔点高达800 ℃的食盐却不受影响,仍然能保持棉线的原有形状.在点燃棉线时,注意保持铁丝稳定,防止因为抖动而使棉线断开.如用明矾代替食盐,将棉线换成一块棉布,做这个实验的效果也很好,棉布燃烧过后,也能保持原样不断裂.7、燃糖成蛇夹一块方糖放在灯焰上灼烧,方糖会熔化、碳化,但不会燃烧起来,将该块方糖沾上少些香烟灰再放在灯焰上灼烧,它在熔化、碳化的同时燃烧了起来。
第1篇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制备的科学。
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往往以理论为主,学生难以提起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本文将介绍一种化学趣味教学实践,通过趣味实验、游戏和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二、趣味实验1. 气球爆炸实验实验材料:气球、小苏打、白醋、滴管。
实验步骤:(1)将小苏打倒入气球中,绑紧气球口。
(2)用滴管向气球内滴入白醋。
(3)观察气球爆炸现象。
实验原理:小苏打与白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球内气压增大,导致气球爆炸。
2. 水中开花实验实验材料:水、酒精、硫酸铜、棉签。
实验步骤:(1)将硫酸铜溶解于酒精中,制成硫酸铜酒精溶液。
(2)用棉签蘸取硫酸铜酒精溶液,轻轻滴入水中。
(3)观察水中开花现象。
实验原理: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蓝色的铜离子,使水呈现蓝色。
三、化学游戏1. 化学元素连连看游戏规则:将化学元素卡片打乱顺序,玩家通过找出相同元素的卡片,消去卡片。
2. 化学知识问答赛游戏规则:选手轮流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化学问题,答对加分,答错扣分。
四、化学竞赛1. 化学实验操作竞赛比赛内容: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学实验操作,评委根据操作规范、实验结果等因素评分。
2. 化学知识竞赛比赛内容: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化学问题,评委根据答案的正确性和速度评分。
五、实践效果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趣味教学实践将化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趣味实验和化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化学游戏和竞赛等活动,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趣味教学实践将化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六、总结化学趣味教学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趣味实验、游戏和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科学实验 - 具有趣味性的化学实验概述化学实验既是一种教育工具,也是探索自然奥秘的途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化学实验,可以帮助您了解化学原理,并为您提供一次有趣的科学体验。
实验1:彩色牛奶材料:•牛奶(全脂牛奶最佳)•食用色素(红、黄、蓝)•洗洁精步骤:1.将牛奶倒入浅盘中。
2.在不同区域滴入几滴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3.在每个颜色的周围滴几滴洗洁精。
4.观察现象:牛奶中的颜色会迅速混合并形成漂亮的花纹。
原理:洗洁精含有表面活性剂,它在接触到食用色素时,会破坏表面张力,使得颜料分子运动更加剧烈。
这个过程称为驻波,导致了牛奶中不同颜色的交错混合。
实验2:豪华泡泡炸弹材料:•白醋•洗洁精•小漏斗•纸巾或纸杯•小片硬质纸(如办公用品中的名片)步骤:1.将洗洁精倒入小漏斗中,用纸巾或纸杯固定住。
2.将漏斗放入大碗或盘子中。
3.在漏斗底部插入小片硬质纸。
4.用另一个容器测量一定量的白醋。
5.缓慢倒入醋直到漏斗内液体达到一定高度。
6.观察现象:部分醋会被洗洁精催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大量泡泡并推动纸片飞向上方。
原理:白醋中含有乙酸,而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催化作用。
当二者结合时,乙酸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化学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导致泡泡形成和扩张。
这些气体使得纸片获得向上的推力,从而使其飞起来。
实验3:发光瓶材料:•塑料透明水瓶•氢氧化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Triton X-100)•酚酞指示剂•水•无子C钙片(维生素C)步骤:1.用塑料透明水瓶装满水。
2.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并混合均匀。
3.在溶液中加入一小撮酚酞指示剂,并搅拌至颜色变为橙色。
4.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无子C钙片。
5.观察现象:溶液会产生冷光效应,整个瓶子散发出荧光。
原理:这个实验利用了化学反应中的荧光效应。
氢氧化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水中作用时,会导致荧光物质被激活,使其处于高能态并释放出荧光。
加入酚酞指示剂可以增强荧光效果,而无子C钙片则起到催化作用,加速荧光反应的发生。
趣味化学实验材料分组安排表:1【实验原理】钴的水合物在加热逐步失水时,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呈现的颜色变化做成温度计。
【实验步骤及现象】在试管中加入半试管95%乙醇和少量红色氯化钴晶体(CoCl2·6H2O),振荡使其溶解,在常温下呈紫红色,加热时随温度升高颜色呈蓝紫色至纯蓝。
2、滴水点火(滴水点灯)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实验: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克与氯酸钾粉末5克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过氧化钠3克,滴水,半分钟后,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
3、魔棒点灯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用品:玻棒、玻璃片、酒精灯。
98%浓硫酸、高锰酸钾。
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棕色油状液体七氧化二锰。
它一碰到酒精立即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酒精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2KMnO4+H2SO4=K2SO4+Mn2O7+H2O2Mn2O7=4MnO2+3O2↑C2H5OH+3O2→2CO2+3H2O操作:用药匙的小端取少许研细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在玻璃片上并堆成小堆。
将玻棒先蘸一下浓硫酸,再粘一些高锰酸钾粉末。
跟着接触一下酒精灯的灯芯,灯芯就立即燃烧起来,一次可点燃四、五盏酒精灯。
注意事项:七氧化二锰很不稳定,在0℃时就可分解为二氧化锰和氧气。
因此玻棒蘸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后,要立即点燃酒精灯。
否则时间一长,七氧化二锰分解完,就点不着酒精灯了。
4、喷泉实验浓氨水、碱石灰5、喷雾作画实验原理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血红色,遇到亚铁氰化钾〔K4[Fe(CN)6]〕溶液显蓝色,遇到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显绿色,遇苯酚显紫色。
FeCl3溶液喷在白纸上显黄色。
实验用品白纸、毛笔、喷雾器、木架、摁钉。
FeCl3溶液、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
实验步骤1. 用毛笔分别蘸取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在白纸上绘画。
2. 把纸晾干, 钉在木架上。
3. 用装有FeCl3溶液的喷雾器在绘有图画的白纸上喷上FeCl3溶液。
6、木器或竹器上刻花(字)法反应原理:稀硫酸在加热时成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使纤维素(C6H10O5)n失水而碳化,故呈现黑色或褐色。
洗去多余的硫酸,在木(竹)器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或字。
实验步骤:用毛笔蘸取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木器(或竹器)上画花或写字。
晾干后把木(竹)器放在小火上烘烤一段时间,用水洗净,在木(竹)器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或字迹。
6、烧不坏的手帕用火烧过的手帕居然完好无损?实验: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是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
原理:燃烧时,酒精的火焰在水层外,吸附在纤维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烧热而蒸发,手帕上的温度达不到纤维的着火点,因而手帕烧不坏。
7、火山爆发在瓷盘中用细沙堆成一座小山,山顶留一个坩埚大小的圆坑,在坑中堆放高锰酸钾粉末5克,顶上压一小槽。
在高锰酸钾的周围,堆放研细的10克重铬酸铵粉末,用滴管滴1~2滴甘油在高锰酸钾的小槽里,片刻就能看到有紫红色火焰喷出,接着又有许多绿色的“火山灰”喷出来,形象逼真,宛如火山爆发。
高锰酸钾能和甘油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甘油着火,重铬酸铵受热迅速分解生成绿色的三氧化二铬、氮气、水蒸气,分解后体积迅速膨胀,因为温度较高,气体和三氧化二铬像火山爆发一样喷射出来。
8、茶水———墨水———茶水在烧杯中盛可饮茶水,玻璃棒的一端蘸上绿矾(化学名称叫硫酸亚铁)粉末,另一端蘸上草酸晶体粉末,先用蘸上绿矾的一端搅拌茶水,茶水变成“墨水”,再用蘸上草酸晶体的一端搅拌“墨水”,墨水又变为茶水。
因为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后立刻生成单宁酸亚铁,它的性质不稳定,很快被氧化生成单宁酸铁的络合物而呈蓝黑色,从而使茶水变成了“墨水”。
草酸具有还原性,将三价的铁离子还原成两价的亚铁离子,因此,溶液的蓝黑色又消失了,重新显现出茶水的颜色。
这种现象在人们的生活中是经常遇到的,当你用刀子切、削尚未成熟的水果时,常常看到水果刀口处出现蓝色,有人以为是刀子不洁净所造成的。
其实,这种情况同上述茶水变墨水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刀子上的铁和水果里的单宁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9、冰块着火用品:大瓷盘、滴管。
电石、钾、冰块。
原理:水和钾反应剧烈,使生成的氢气燃烧。
氢气的燃烧使电石和水反应生成的乙炔着火。
燃烧所产生的热进一步使冰熔化成水,水和电石作用不断地产生乙炔,因此火焰就越烧越旺,直到电石消耗完,火焰才渐渐熄灭。
操作:取一大块冰放在大瓷盘里,在冰上挖一个浅坑,放入一小块电石和一小块钾。
然后向浅坑里滴几滴水,立即冒出一团烈火和浓烟,好象冰块着火似的。
10、吹气生火实验原理过氧化钠能与CO2反应,并生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棉花着燃烧实验用品药品:Na2O2、脱脂棉仪器:蒸发皿、玻璃棒、镊子、细长玻璃棒实验演示与步骤(1) 把少量Na2O2粉末平铺在一薄层脱脂棉上,用玻璃棒轻轻压拨使Na2O2进入脱脂棉中。
(2) 用镊子将带有Na2O2的脱棉轻轻卷好,放入蒸发皿中。
(3) 用细长玻璃棒向脱脂棉缓缓吹气。
观察现象。
11、滴水生烟用品:研钵、坩埚、滴管。
碘片、铝粉。
原理:碘和铝在常温下不发生反应。
加水催化剂后,反应便立即发生。
反应放出的热使水变为水蒸气,它和碘蒸气和白色的碘化铝在一起形成大量的橙色烟雾。
烟雾中混杂着碘升华美丽的紫色蒸气。
操作:取3克碘片放在干燥的研钵内研细,再加入0.2克铝粉。
把它们混和均匀后,移入坩埚并堆成小丘,在丘顶上压一小坑。
用滴管往小坑内滴1~2滴水。
碘和铝立即发生剧烈反应,发光发热,同时产生浓厚的棕色烟雾,烟雾中夹杂着美丽的紫色碘蒸气。
12、纸自燃白磷、二硫化碳(CS2)13、不用电的电灯泡灯泡中装有镁条和浓硫酸,它们在灯泡内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引起了放热发光。
大家知道,浓硫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属相遇时更能显示出它的氧化本领。
金属镁又是特别容易被氧化的物质,所以它俩是天生的“门当户对”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发生脱的化学反应:Mg + 2H2SO4(浓)= MgSO4 + SO2 + 2H20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电灯泡内的温度急剧上升,很快地使镁条达到燃点,在浓硫酸充分供给氧的情况下,镁条燃烧得更旺,好象照明弹一样。
14、烧不着的棉布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分子构成的,它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质。
布条事先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再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于,这样,布条上就有两种化学药品,磷酸钠和明矾,磷酸钠在水中显碱性,而明矾在水中显酸性,它们反应之后除生成水外,还生成不溶解于水的氢氧化铝。
所以实际上棉布条被一层氢氧化铝薄膜包围了,氢氧化铝遇热后又变成了氧化铝和水,就是这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了布条,才免于火的袭击。
经过这样处理过的棉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上都广泛的应用。
15、玻璃棒点燃了冰块玻璃棒能点燃冰块,不用火柴和打火机,只要用玻璃棒轻轻一点,冰块就立刻地燃烧起来,而且经久不熄。
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做个实验看看。
先在一个小碟子里,倒上1一2小粒高锰酸钾,轻轻地把它研成粉未,然后滴上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蘸有这种混合物的玻璃棒,就是一只看不见的小火把,它可以点燃酒精灯,也可以点燃冰块。
不过,在冰块上事先放上一小块电石,这样,只要用玻璃棒轻轻往冰块上一触,冰块马上就会燃烧起来。
请读者试验后,做出答案来。
道理很简单。
冰块上的电石(化学名称叫碳化钙)和冰表面上少量的水发生反应,这种反应所生成的电石气(化学名称叫乙炔)是易燃气体。
由于浓硫酸和高锰酸钾都是强氧化剂,它足以能把电石气氧化并且立刻达到燃点,使电石气燃烧,另外,由于水和电石反应是放热反应,加之电石气的燃烧放热,更使冰块熔化成的水越来越多,所以电石反应也越加迅速,电石气产生的也越来越多,火也就越来越旺。
16、白花变蓝花器具:铁架台、铁夹、蒸发皿、滴管药品:锌粉、碘片、浆糊方法:取一只蒸发皿放入2克锌粉和2克碎碘片,拌和均匀,在蒸发皿的正上方吊一朵白纸花,白纸花上涂以面粉浆糊。
一朵白纸花,现在我要“滴水生紫烟、紫烟造兰花”。
然后用胶头滴管吸取冷水,加一二滴于混合粉上,立即有紫烟和白雾腾空而起,团团彩云都抢着去拥抱白纸花,把白花染成兰花,再熏染一二次,蓝花更加鲜艳、逼真。
原理:干态下的碘片和锌粉,常温下不易直接化合,加入少量水作催化剂后,立即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锌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未反应的碘升华成紫烟,水受热汽化,空中冷凝成白雾,碘和白纸花上的面粉接触显兰色,于是紫烟造出蓝花。
17、魔壶取7只尖底高脚酒杯,事先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的一种:5%的硫氰化钾溶液、3%的硝酸银溶液、苯酚溶液、饱和醋酸钠溶液、饱和硫化钠溶液、1 mol/L的亚铁氰化钾溶液、40%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 mL(看上去像似空杯)备用。
表演时将7只高脚杯并排放好,从事先准备好的盛有55 mL 10%的氯化铁溶液的无色透明咖啡壶中,向各杯中依次倒入约60 mL氯化铁溶液,各杯依次呈现红色、乳白色、紫色、褐色、金黄色、青蓝色、红棕色。
〔实验原理〕氯化铁溶液与不同物质反应,生成物的颜色不同。
①FeCl3+KSCN == [Fe(SCN)]Cl2+KCl(红色)②FeCl3+3AgNO3 == 3AgCl↓+Fe(NO3)3(乳白色)③FeCl3+6C6H5OH → H3[Fe(C6H5O)6] +3HCl(紫色)④FeCl3+3CH3COONa → Fe(CH3COO)3+3NaCl(褐色)⑤2FeCl3+Na2S == 2FeCl2+2NaCl+S↓(乳黄色)⑥4FeCl3+3K4[Fe(CN)6] == Fe4[Fe(CN)6]3+12KCl(蓝色)⑦FeCl3+3NaOH == Fe(OH)3↓+3NaCl(红棕色)18、显示指纹的方法通常有四种:一、碘蒸气法:用碘蒸气熏,由于碘能溶解在指纹印上的油脂之中,而能显示指纹。
这种方法能检测出数月之前的指纹。
在你的手指上涂一层极薄的凡士林或擦手油(注意,只要轻轻一抹就可以了),然后让手指在一张白纸上压一下,你的指纹就会留在这张纸上。
这时,你当然看不出纸上有什么痕迹。
在一支干燥的小试管中加入少量碘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即产生紫色的碘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