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67.45 KB
- 文档页数:12
童年的秘密《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
蒙台梭利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童年的秘密,让我们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
本书中的初始部分就指出了成人对儿童的压抑,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
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
书中说“我们的成人忽视和忘却儿童的权利,折磨和践踏儿童,无视儿童的价值、权利和根本”从一定程度上说“折磨和践踏”说的确实有某种程度上的过头,但是也在另一种程度上说明了我们的儿童心理上所受到的压迫,他们缺乏了自己的成长。
我很赞同书中所说动物和人在灵性上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动物是批量生产的,每个动物会立即繁衍出同类动物固定一致的特征。
而人是手工制作的,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创造的精神,创造使人成为大自然的艺术杰作。
但是以当代的父母和教育者对儿童的所作所为,儿童极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会被批量制造出来,同样的思想,同样的行为,同样的成就。
人的最高精神即创造性和指导性精神完全依靠个人能力,一种在自然之上的超自然能力。
婴儿其实从出生起就有了真正的精神活动。
我们说父母创造孩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人是由儿童创造的,儿童是成人之父,成人不能参与儿童塑造,因为它是大自然的使命,成人应该尊重儿童心理塑造过程中的表现,为它的心理塑造提供必要的手段。
实际上,我们了解他们爱的方式吗?我们了解孩子真的需要什么吗?这就使我们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想法。
用最客观的心去观察孩子,看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使幼儿更好的随着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壮大,生命更加充满活力。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根据本书以及联系实际可总结出如下观点: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里面的所有东西都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
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兴趣的!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
《童年的秘密》第六章精神的胚胎实体化基督教最深奥的秘密之⼀就是实体化,“圣经化为⾁体并留在我们中间”在每⼀个⼉童诞⽣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发现跟这种秘密相类似的某种东西,这时⼀种寓于⾁体之中的精神也在这个世界中出现了。
科学不考虑⼉童的“实体化”,把新⽣⼉简单地看作是⼀个器官和组织的混合物,它们构成了⼀个活⽣⽣的统⼀体,⽽这就是⼀种神秘,如此复杂的⼀个⽣物是怎样产⽣的呢?对新⽣⼉的精神⽣活应该表现出特殊的关⼼,如果他⼀出⽣就有了这种⽣活,那当他长⼤以后这种⽣活将变得怎样的巨⼤呢?如果我们对“教育”理解为⼉童的⼼理发展⽽不是智⼒发展。
我们确实就可以说,正如当今⼀般所认为的,⼉童的教育始于诞⽣时。
从意识和潜意识活动之间的区别,我们可以发现⼉童有精神⽣活的证据。
但是,即使我们把⾃⼰局限于⽐较明确和基本的概念,我们也必须承认,⼉童内在的本能不仅对他⾝体的发展和营养,⽽且对各种⼼理功能的发挥都在起作⽤。
这种作⽤在⽆理性的动物⾝上具有物种的特性。
就运动⽽⾔,⼉童要⽐其他动物发展得慢。
⼉童诞⽣时,这种能⼒⼏乎没有发展,即使他已经能运⽤他的感官和对光、对触摸、对声⾳等等有所反应。
新⽣⼉⼀副引⼈怜悯的样⼦,他孤弱⽽不能⾃助,并且在很长的⼀段时间⾥⼀直如此,他不能说话。
不能站⽴,不断地要⼈留⼼,在很长的时间⾥,他唯⼀能发出的声⾳就是哭泣或叫喊,让⼈奔过去帮助他,只是在相当长的⼀段时间这后,数⽉,1年,甚⾄更长的时间之后,他才能站⽴和⾛路。
要能够说话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当我们把“实体化”这个词理解为存在⼀种神秘的⼒量,它给新⽣⼉孤弱的的躯体⼀种活⼒,使他能够⽣长,教他说话进⽽使他完美,那么我们可以把⼉童⼼理的和⽣理的发展说成是⼀种“实体化”。
⼗分奇怪的是,⼉童在漫长的时间⾥⼀直是软弱⽆⼒,⽽其他幼⼩的哺乳类动物出⽣以后⼏乎⽴即或者经过短时间就能站⽴,、⾏⾛、寻找妈妈,拥有它们物种⾃⼰的语⾔,虽然这种语⾔仍然不完美,⼏乎只是⼀种情感。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aria Montessori (意大利)序言玛利亚•蒙台梭利于1870年出生在意大利的安科那。
她十二岁那年,父母为了让这个独生女受到更好的教育而搬到罗马。
他们鼓励她将来作老师,这也是当时女子所能从事的唯一职业。
然而,蒙台梭利却很早就有了妇女解放的思想,不肯轻易地接受社会所强制赋予她的角色。
她最初对数学有兴趣,决心要当工程师,因此去就读专收男生的工科学校;后来如又喜欢上生物学,而改变主意想读医学院。
我们无法查出她当时为了争取人学资格花费了多少工夫,只知道她最初被拒绝入学,但终于达成心愿。
她每一年都得到奖学金,又靠当家教来赚取大部分的生活费用。
由于她父亲反对她念医科,她不得不设法在经济上自给自足才能继续学业。
1896年,她成为罗马大学医学院的第一位女毕业生,并且在这所学校的精神病诊所处任职。
她在工作中常去访视罗马各个心智障碍儿童收容所,并认为这些孩子可以藉特殊教育来加以矫治。
于是她又前往伦敦与巴黎研究两位特殊教育大师伊搭(Jean liard)以及塞贡(Edouard Segiiin)的工作。
一段时间后,她将这些身心残缺者送到罗马去参加正常儿童的考试。
当他们通过这些考试时,蒙台梭利博士在看到了奇迹的同时,也看到了潜在于这个奇迹之下的.具有更重大更具深远意义的某种东西.那就是被忽视的儿童的秘密——未知的和未被释放出来的潜力的关键。
如果所谓“身心残缺”儿童的水平能够接近于正常儿童的水平,那么,为什么正常儿童不能够产生更好的结果?这当中出了什么问题呢,于是在1907年.她在本序文首所提到的罗马的圣洛伦佐地区开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在报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蒙台梭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有赞成也有反对,有感兴趣也有持怀疑态度的。
但是就在那些真正抱以真诚愿望想去了解它的人群当中,对蒙台梭利博士的工作对于当今人类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也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误解、迟疑,错觉与混乱。
各类报刊。
杂志和教育报告上常刊登一些有关蒙台梭利的不尽真实甚至是错误的介绍.这就是为什么《童年的秘密》一书再版的重要原因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