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竞赛专题第2讲 温度
- 格式:doc
- 大小:346.5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温度》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热现象》的第一节《温度》。
详细内容包括:温度的定义、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的结构与使用方法,以及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温度的定义,理解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掌握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温度相关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温度的定义及其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温度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用温度计、记录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异,引发学生对温度的思考。
2. 例题讲解:讲解温度的定义,阐述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
3. 知识讲解:(1)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2)温度计的结构与使用方法;(3)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练习换算摄氏度和华氏度。
六、板书设计1. 温度的定义2. 温度单位:摄氏度、华氏度3. 温度计的结构与使用方法4. 摄氏度与华氏度换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温度的定义及其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
(2)列举温度的两种单位,说明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 答案:(1)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物体冷热程度越高,温度越高。
(2)温度的两种单位是摄氏度和华氏度,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5/9×°F32。
(3)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等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取温度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温度”说课稿一、说教材《温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是本章知识结构的基础,“温度”和“温度计”不单单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重要的是物态转变是围绕“温度是不是转变”进行的。
本节要紧内容有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摄氏温度规定,温度计利用方式和体温计的特殊结构。
这些知识为后面学习物态转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温度计是生活中常常利用的测量工具。
学好它并会用它对尔后其它仪器的学习很有帮忙,也是尔后继续学习热学知识的基础。
二、说学生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讨的大体环节缺少熟悉,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
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以动手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能慢慢明白得和应用科学知识。
生活中,学生接触天气预报的机缘仍是很多的,摄氏温度的读是容易犯错的地址,要加一引导。
摄氏温度的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点,但只要把读的问题解决了,写也就瓜熟蒂落了。
关于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学生可能不能一下子用正确的方式,要在学生错误的读法上引导学生正确读数。
三、说目标知识目标:1.明白得温度的概念;2.明白得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明白常常利用温度计有哪些?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了解温度计的结构;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把握温度计的利用方式;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乐于探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温度计的利用方式教学难点:摄氏温度的规定和读写、利用温度计易错的地址五、说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实验法、观观点、教学法、讨论法六、说教学思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以学生进展为本,把学生参与作为教学实施的主体和核心。
而物理教学是与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本着物理学习来源于生活,学之又用于生活的原理,我在本节教学中采纳了以学生实验探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表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思路。
有关初二物理温度教案5篇初二物理温度教案篇1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初中物理《温度》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热现象》,主要围绕“温度”这一概念进行深入讲解。
详细内容包括:温度的定义、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其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度的定义,理解温度在描述物体冷热程度方面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的换算方法,能够熟练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摄氏度与华氏度之间的换算、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温度的定义、温度计的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实验用玻璃杯。
学具:练习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邀请两位学生上台触摸并描述其冷热程度。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量化物体的冷热程度,从而引出“温度”的概念。
2. 教学内容讲解(1)温度的定义: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以及两者之间的换算方法。
(3)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将温度变化转换为长度变化,从而测量温度。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温度换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温度换算的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温度的定义2. 温度单位:摄氏度(℃)、华氏度(℉)3. 摄氏度与华氏度换算方法4. 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人体正常体温:37℃(2)冰水混合物:0℃(3)沸水的温度:100℃答案:(1)人体正常体温:98.6℉(2)冰水混合物:32℉(3)沸水的温度:212℉2. 拓展延伸:请学生思考温度对生活的影响,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温度的概念和温度换算掌握较好,但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上还需加强练习。
八年级物理竞赛专题第2讲温度、熔化和凝固【赛点图解】【技法透析】1.热胀冷缩一般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温度降低时体积收缩的现象叫做热胀冷缩,若在温度升高时体积收缩,温度降低时体积膨胀的现象叫做反常膨胀,如0-4℃的水、锑、铋、液态铁等物质都有反常膨胀的性质.对热胀冷缩的固体来说,当温度升高时它的线度(指长、宽度等长度)、表面积、体积都随物体本身和升高的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增量都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线度的增加量与物体原来的线度成正比、表面积的增量与原来的表面积成正比、体积的增量与原来的体积成正比,另外线度、表面积、体积的增量还与物体材料有关.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主要表现为体积的变化、其增量与物质种类,原来的体积和变化的温度有关.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在升高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温度计中液体的原来的体积,那么液体的体积增大得就多些,液柱面升得就更高些,更易观察,而且指示的温度更准确.液体温度计都是利用在某一温度范围内,液体的体积的增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但是各国采用的单位不同,导致测量同一物体的温度时数值不相等,但表示的冷热程度应是一样的.不同的温标,采用的温度的单位不同,目前国际上流行使用的温度单位主要有三种: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其中开尔文和摄氏度作单位时温度的分度值是一样的,即升高或降低1℃的温度和升高或降低1K是相同的,但它们的起始点即0点不同,摄氏温度中以1atm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而热力学温度中以绝对零度为OK,绝对零度用摄氏温度表示为-273℃.而华氏温度的分度值和起始点与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都不同,它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规定为0°F,而且1℃是1°F的9/5倍,因为0℃对应的刻度错误或分度值不同,导致刻度均匀的温度计示数不准,这时它和真实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成正比或一次函数,若只是0℃对应的刻度错误,就是成正比;若0℃对应的刻度错误和分度值都不同,就是一次函数.3.热传递热量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的现象叫热传递.发生热传递的原因是两物体的温度不等,规律是热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其实质是内能的转移.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①传导:热量沿着物体传递,它发生在一个物体的内部或两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固体之间的热量传递一定是通过传导实现的,它也是其他两种方式发生的前提,不同的物质传热的能力不同,容易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如空气、羽毛、棉花、塑料、泡沫等物质是热的不良导体,金属都善于传热,其中传热性能最好的是银,其次是铜.②对流:依靠流体(气体或液体)的上下流动来传递热量的方式叫对流,液体或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密度减小而上升,周围温度低密度大的流体流到中间来补充,从而使温度不同的流体不断混合,使热量能多条路径传递,提高了传递效率和速度,在太空中流体不能上下流动,所以不能形成对流,而且没有物质,也不能通过传导传热.对流是形成风和洋流的一个原因.③辐射:热沿着直线以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传递热量的方式叫辐射.传导和对流都必须有传热的介质,而辐射也可以在没有介质的真空中传播.任何物体都向周围辐射热量,辐射能力的强弱与物体的温度、颜色有关,温度越高,颜色越深、表面积越大的物体向外辐射热量的能力越强,物体在向外辐射热量的同时也会吸收外界的热量,温度越低,颜色越深、表面积越大且粗糙的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的能力也越强;当然物体也反射辐射热,物体反射热量的能力越强,它吸收辐射的能力越弱,所以颜色浅、表面光滑的物体反射热量的能力强.4.熔化和凝固规律根据熔化时温度是否发生变化可把固体分成两类,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的是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的是非晶体.凝固时的规律和熔化时相同,晶体的液体在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的液体在凝固时放热温度降低.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同种晶体在气压不同或溶解成溶液时熔点也不相同,溶液的熔点还与浓度有关,但同种晶体在相同的条件下,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根据晶体的熔化规律可知,晶体熔化的条件有两个:①温度等于熔点,②必须能吸收热量,晶体的液体凝固的条件也有两个:①温度等于凝固点,②必须能放出热量.晶体在熔化时体积也会发生变化,一般的晶体熔化后体积增大.少数反常膨胀的物质在熔化后体积减小.【名题精讲】赛点1热膨胀例1 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判断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足( )A.甲最长B.乙最长C.丙最长D.一样长【切题技巧】三支酒精温度计的最小刻度都是1℃,说明相邻刻度线之间的长度表示的温度相等,当温度升高1℃时,液柱升高的高度就是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根据h=V S可知,这个高度的大小与酒精膨胀的体积成正比,与玻璃管的截面积成反比.甲和乙比较,甲的玻璃泡容积大,升高相同的温度,甲膨胀的体积大(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物体膨胀的体积与物体原来体积成正比),所以在玻璃管的内径时,甲的液柱升得高,即甲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乙、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说明升高1℃的温度时,酒精膨胀的体积相等,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所以乙的液柱升得高,即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大.【规范解答】 A【借题发挥】用长度刻度的测量工具都是在工具上先设定两个客观值,然后将两个值间的长度按照物理量与长度的函数关系刻度.如刻度温度计,先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确定液体膨胀的液柱的高度与温度成正比,然后在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确定0℃和100℃,最后再100等分0℃和100℃的长度,得到每一个刻度值.在截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可用长度表示温度等不同的物理量.在温度这些物理量变化相同时,长度变化的越大,则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越长,我们继续等分这个距离,那么它的分度值就越小,估计读数就越准,当然在选择根据物质的什么性质和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测量量时,应最好选择表示性质的物理量和表示测量量的物理量成正比或成一次函数,这样刻度是均匀的,我们刻度时可以均分,也有利于提高读数的精度.所以象量筒、温度计这样的测量工具,横截面积越小,精度越高,【同类拓展】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圣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钢罐内与内表面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冷冻后铝膜就与钢罐接牢了,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原因是( ) A.铝膜和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水结冰时放热使它们焊牢了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它们压牢了D.铝膜与钢罐发生化学反应例2 如图是一金属管的横截面,d1是内径,d2是外径.当对金属管加热时( )A.d1变大,d2变小B.d1变大,d2变大C.d1变小,d2变大D.d1不变,d2变大【切题技巧】当固体物质热膨胀时,物体的线度都增大.【规范解答】 B【借题发挥】本题也可以用还原法来判断,假设这个金属管是一个圆柱体内截了一个直径为d 1的小圆柱体,我们将小圆柱体再插回管中,加热d 2增大,小圆柱体的外径d 1也应该增大,所以d 1、d 2都应增大,【同类拓展】 如图有一块厚铁板M ,冲下圆柱体N (N 能很紧密地塞回原孔).现把铁板和铁柱同时放到炉内加热较长时间,在取出的瞬间( )A .N 变粗,塞不进原孔.B .原孔变大,N 很容易塞进C .原孔变小,N 不能塞进.D .N 仍能紧密的塞进原孔.赛点2 温度计例3 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4℃,当冰熔化后,水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增加10℃,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9℃,那么,当用此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变为( )A .92℃B .94℃C .96℃D .98℃【切题技巧】 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4℃,说明这支温度计的真实的0℃在第四条刻度线上;水温再增加10℃,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9℃,说明这支温度汁的分度值为109℃,所以这支温度计表示100℃需要的格数为100109C C ︒=︒90,再加上0℃在第四条刻度线上,一共应该是94.【规范解答】 B【借题发挥】 刻度均匀的测量工具的读数都应该是:数据=分度值×格数.而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就是指0始点和分度值不准.所以做这类题就是要找到真实的0点和真实的分度值,特别要强调的是真实的读数还必须从真实的0点开始数格数,不一定是从最下面的刻度线开始数.【同类拓展】 用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来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偏低1℃,当该物体的温度升高10℃后,再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却偏高了0.5℃,将该物体的温度继续升高10℃,此时用温度计来测量时,测量值将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多少℃),用这个温度计分别来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两者的示数差为_______℃.赛点3 熔化和凝固图像例4 某同学在做萘的熔化实验时,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如图的曲线,如果记录和作图没有错误,则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 )A .A 在t 1时刻刚停止加热,t 1时刻又开始加热;B .B 在t =0的时刻显示的温度就是萘的熔点;C .C 在0~t 1的时间内含有萘的放热过程;D .D 在t 1~t 2的时间内萘在不断地放出热量.【切题技巧】 图示应该是晶体的液体凝固和以后的降温过程的图像,0-t 1阶段是凝固过程,其中t 1-t 2阶段是固体降温过程,t2以后温度又升高.晶体在凝固时必须放热,所以0-t 1段就必须停止加热,t 1-t 2阶段要降温也必须放热,t 2以后温度又升高,必须加热,故A 是错误的.【规范解答】 A【借题发挥】对于晶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我们应弄清以下问题:①图像中的过程或点与状态的对应关系AB包括B点为固体;BC为熔化过程,固液共存;CD包括C点全部为液体;DE包括E点全部为液体;EF为凝固过程,固液共存;FG包括G点为固体.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的物体状态有三种可能:固体、液体、固液共存,②图像中的过程或点与吸、放热的对应关系AD整个过程都吸热,特别BC段虽然温度不变但一定要吸热;DG整个过程都放热,特别EF段虽然温度不变但一定要放热.BC和DG段的吸、放热情况说明,温度不变,仍可能有热传递发生,既可能吸热,也可能放热.③AB和DE倾斜程度不同,说明它们的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AB和FG、CD和DE倾斜程度相同,说明它们的状态相同时比热容也相同.【同类拓展】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5-5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 )A B C D赛点4熔点和凝固点例5在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中.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住冰面上撒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_______,公路上的积水在寒冷的天气里,常会在公路表面形成一层薄冰,这个过程在科学上称为_______.【切题技巧】在冰上撒盐后,冰能在较低的温度下熔化,所以能降低冰的熔点,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做凝固.【规范解答】熔点,凝固【借题发挥】晶体的熔点不仅与晶体的种类、受到的压强有关,还与晶体是否溶有其他物质而形成溶液有关,而且溶液的浓度不同,其熔点也发生变化,但不是两种物质混合后它们的熔点就发生变化,如石头和水混合后,熔点就不变.【同类拓展】大雪过后,会造成路面积雪和积水,危及交通安全.为了尽快消除路面积水,可以通过撒盐和铺设防滑物以及组织扫雪等措施.盐的浓度(%)0 5 10 15 20凝固温度(°C)0 -3 -7.5 -12 -17上表反映的是盐的浓度与凝固温度之间的关系,利用这一表格,请你估计当桥面上积水的厚度达到2cm,环境温度为-3℃时,撒盐车应在每平方米的冰面上撒多少盐才能去除桥面上的积水?赛点5热传递例6某密闭隔热容器通过中间的阀门被分为A、B两个部分,现将该容器水平放置,并在A、B中分别装满冷水和热水,如图,当打开中间的阀门后,要使A、B两容器中的水温相等,最快的办法是( )A.竖直放置,且A在上方,B.竖直放置,且B在上方,C.如图保持原有的水平状态,D.上述三种情况下,所需时间相同.【切题技巧】热传递有三种方式,对流体来说还有对流这种特殊的传热方式,而且它传热比传导和辐射传热更快,所以为了使冷热水的温度最快的相等,应使冷水和热水对流起来,将密度大的液体放在上面,密度小的物体放在下面.【规范解答】 A【借题发挥】形成对流的原因是液体受到重力,体积相等时越重的液体越会在它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到下方,所以形成对流应让密度大的在上,密度小的在下,一般地,同种物质温度高时密度小,温度低时密度大,所以给流体加热,为了形成对流应该使热源在下,给流体降温,应使冷源在上.北方暖气安装在房子的墙下,南方降温的空调安装在房子的上部就是这个道理.【同类拓展】在冬天,向玻璃杯内倒开水前,往往先到入一些温水,将杯子热一下后再将开水倒入杯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清洁杯子B.使玻璃杯变得更容易热传递C.使玻璃杯内外温差不致过大,杯子不易损坏D.使玻璃杯内外温度相等,杯子不易损坏参考答案1.C 2.D 3.2;115 4.C 5.0.95KG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