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压轴题精讲2
- 格式:docx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42
第十八章专题:《平行四边形》与坐标系结合压轴题(二)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OC, A (0, 12), B (a, c) , C (b, 0),并且a, b满足b= 府市 /口' + 16. 一动点P从点A出发,在线段AB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B 运动;动点Q 从点。
出发在线段OC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P、Q分别从点A、O同时出发,当点P 运动到点B时,点Q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求B、C两点的坐标;(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B是平行四边形?并求出此时P、Q两点的坐标;(3)当t为何值时,APQC是以PQ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并求出P、Q两点的坐标.(1) •, b= ^a-21 J^T^+16,••.a=21, b=16,故B (21, 12) C (16, 0); (2)由题意得:AP=2t, QO=t,贝U: PB=21-2t , QC=16-t,•••当PB=QC时,四边形PQCB是平行四边形,.•.21-2t=16-t,解得:t=5,,P (10, 12) Q (5, 0);(3)当PQ=CQ 时,过Q 作QN^AB,由题意得:122+t2=(16-t) 2, 解得:t=3.5,故P (7, 12), Q (3.5, 0),当PQ=PC时,过P作PM ±x轴,由题意得:QM=t , CM=16-2t ,则t=16-2t,解得:t=16, 2t=32, 3 3故P( 32,12), Q(16,3 30).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 ,y 轴于点A, BC ,x 轴于点B,点D 为线段BC 的中点,若AB=a , CD=b ,且J 2 a 8 v 5 +/4我 a +2屈=b .连接AD ,在线段OC 上取一点E,使/ EAD= / DAB .(1)贝U a=, b=(2)求证:AE=OE+CD ;【解答】(1) a =4 v15 , b =2 后,(2)由(1)可知 AB=4 75, CD=BD=2 V 5 , • . AB=CB ,,.AB ±y 轴于点 A, BC±x 轴于点 B,,乙 BAO= / B= / AOC=90° ,••・四边形ABCO 是矩形,••・AB=CB , ••・四边形ABCO 是正方形,延长 CO 至u M ,使得 OM=BD ,贝u ^ABD AOM , ,/4=/M, Z1 = Z2=Z3,. OA//BC, . ・/4=/2+/5=/5+/3=/EAM , . . / M= / EAM , • . AE=EM=OE+OM=OE+BD ••• BD=CD , .1. AE=OE+CD .(3)如图 2 中,设 AE=EM=x .在 RtAAOE 中,AO 2+OE 2=AE 2, - x 2= (4<5 ) 2+ (x-2 J 5 ) 2, . . x=5石, OE=3 而,•.D (4V 5, 2 45), E (3V5 , 0), •. F (0, -6V5 )风0)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ABCD,其中A(0, 0), B (m, 0) , D (0, n), m是最接近质的整数,n是16的算术平方根,若将4ABC沿矩形又•角线AC所在直线翻折,点B落在点E处,AE与边CD相交于点M .(1)求AC的长;(2)求4AMC的面积;(3)求点E的坐标.【解答】(1)•' m是最接近#5的整数,• ' m=8,.「n 是16 的算术平方根,,n=4,,B (8, 0), D (0, 4),.••点C 矩形ABCD 的一个顶点,..C (8, 4),,AB=8, BC=4 ,AC=4 J5 ,(2)由折叠有,CE=AD=BC=4 , AE=AB=8 ,设DM=x 则CM=8-x ,・. /ADM= / CEM , /AMD=/CME, /.A ADM ^ACEM , • .AM=CM=8-x , ME=MD , 在RtAADM 中,AD=4 , DM=x , AM=8-x ,根据勾股定理有:AD2+DM 2=AM 2,即:16+x2= (8-x) 2, •1- x=3 , DM=3 , CM=5 , S AAMC = —Ch/|X AD=)>^M=10,2 2(3)过点E作EFXCD,如图,由(2)有,CM=5 , CE=4, ME=DM=3在Rt^CEM 中,由射影定理得,CE2=CFXCM , 16=CFX5,,CF=3.2,••・Ma CE=CMK EF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两种计算) ,,EF=2.4,• . DF=CD -CF=4.8 , BC+EF=6.4 , . . E (4.8, 6.4)4 .已知正方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C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等腰直角三角形OEF 的直角顶点O 在原点,E, F 分别在OA, OC 上,且OA=4 , OE=2 .将AOEF 绕点O 逆 时针旋转,得△OE I F I ,点E, F 旋转后的对应点为Ei, Fi.(I )①如图①,求EiFi 的长;②如图②,连接CFi, AEi,求证△OAEi^^OCFi;「(II)将AOEF 绕点O 逆时针旋转一周,当 OEi//CFi 时,求点Ei 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姝 姝CB C 石【解答】(I )①解:二.等腰直角三角形 OEF 的直角顶点O 在原点,OE=2, / EOF=90 , OF=OE=2 ,「. EF=2 血,・ ••将AOEF 绕点 O 逆时针旋转,得△OE i F i, ••.E i F i =EF=2 J 2 ; ②证明:四边形OABC 为正方形,OC=OA .・ •・将AOEF 绕点 O 逆时针旋转,得 △OE i F i,AOE i =/COF i, • △O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EiFi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OE i =OF i.在 AOAE i 和 ^OCF i 中,OA=OC, /AOEi=/COF i, OEi=OFi% E・•.△OAE 卢^OCF i (SAS);(n)解:••• OEXOF,卜过点F与OE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并与OF垂直,当三角板OEF绕。
12013中考数学压轴题几何与函数问题精选解析(二)例3如图(1),在△ABC 中,∠A =90°,AB =4,AC =3,M 是AB 上的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M 点作MN ∥BC 交AC 于点N .以MN 为直径作⊙O ,并在⊙O 内作内接矩形AMPN .令AM =x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MNP 的面积S ; (2)当x 为何值时,⊙O 与直线BC 相切?(3)在动点M 的运动过程中,记△MNP 与梯形BCNM 重合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 为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图(1) 图(2) 图(3)【思路点拨】(1)证△AMN ∽ △ABC ;(2)设直线BC 与⊙O 相切于点D ,连结AO ,OD ,先求出OD (用x 的代数式表示),再过M 点作MQ ⊥BC 于Q ,证△BMQ ∽△BCA ;(3)先找到图形娈化的分界点,x =2。
然后 分两种情况讨论求y 的最大值: ① 当0<x ≤2时, ② 当2<x <4时。
解析(1)∵MN ∥BC ,∴∠AMN =∠B ,∠ANM =∠C . ∴ △AMN ∽ △ABC .∴ AM AN AB AC=,即43x AN=.∴ AN =43x .∴ S =2133248MNP AMN S S x x x ∆∆==⋅⋅=.(0<x <4) (2)如图(2),设直线BC 与⊙O 相切于点D ,连结AO ,OD ,则AO =OD =21MN . 在Rt△ABC 中,BC =22AB AC +=5. 由(1)知 △AMN ∽ △ABC .∴ AM MN AB BC=,即45x MN=.∴ 54MN x =, ∴ 58OD x =.过M 点作MQ ⊥BC 于Q ,则58MQ OD x ==.在Rt△BMQ 与Rt△BCA 中,∠B 是公共角,ABCMND图( 2) OQABCMNP图 (1)O AB C MNDOAB C MNPO AB CMNPO。
1.如图,抛物线的顶点为A (2,1),且经过原点O ,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B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上求点M ,使△MOB 的面积是△AOB 面积的3倍;(3)连结OA ,AB ,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N ,使△OBN 与△OAB 相似?若存在,求出N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由题意,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 (x -2)2+1.∵抛物线经过原点,∴a (0-2)2+1=0,∴a =-4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41(x -2)2+1=-41x 2+x . ························· 3分 (2)△AOB 和所求△MOB 同底不等高,若S △MOB =3S △AOB ,则△MOB 的高是△AOB 高的3倍,即M 点的纵坐标是-3. ············································································· 5分∴-41x 2+x =-3,整理得x 2-4x -12=0,解得x 1=6,x 2=-2. ∴满足条件的点有两个:M 1(6,-3),M 2(-2,-3) ····························· 7分(3)不存在. ········································································································ 8分理由如下:由抛物线的对称性,知AO =AB ,∠AOB =∠ABO .若△OBN ∽△OAB ,则∠BON =∠BOA =∠BNO .设ON 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A ′ 点,则A ′ (2,-1).∴直线ON 的解析式为y =-21x .由21x =-41x 2+x ,得x 1=0,x 2=6. ∴N (6,-3).过点N 作NC ⊥x 轴于C .在Rt △BCN 中,BC =6-4=2,NC =3∴NB =2232+=13.∵OB =4,∴NB ≠OB ,∴∠BON ≠∠BNO ,∴△OBN 与△OAB 不相似. 同理,在对称轴左边的抛物线上也不存在符合条件的N 点.∴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不存在点N ,使△OBN 与△OAB 相似. ····· 10分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0),连结OA ,将线段OA 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OB .(1)求点B 的坐标;(2)求经过A 、O 、B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2)中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C ,使△BOC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果点P 是(2)中的抛物线上的动点,且在x 轴的下方,那么△PAB 是否有最大面积?若有,求出此时P 点的坐标及△PAB 的最大面积;若没有,请说明理由.(1)如图1,过点B 作BM ⊥x 轴于M .由旋转性质知OB =OA =2.∵∠AOB =120°,∴∠BOM =60°.∴OM =OB ·cos60°=2×21=1,BM =OB ·sin60°=2×23=3. ∴点B 的坐标为(1,3). ··········································· 1分(2)设经过A 、O 、B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x 2+bx +c∵抛物线过原点,∴c =0. ∴⎪⎩⎪⎨⎧=+=-3024b a b a 解得⎪⎪⎩⎪⎪⎨⎧==33233b a ∴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33x 2+332x . ······································ 3分 (3)存在. ·········································································································· 4分如图2,连接AB ,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C ,连接OC .∵OB 的长为定值,∴要使△BOC 的周长最小,必须BC +OC 的长最小. ∵点A 与点O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OC =AC .∴BC +OC =BC +AC =AB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可知:此时BC +OC 最小,点C 的位置即为所求.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m ,将A (-2,0),B (1,3)代入,得⎪⎩⎪⎨⎧=+=+-302m k m k 解得⎪⎪⎩⎪⎪⎨⎧==33233m k∴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33x +332.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332332⨯-=-1,即x =-1. 将x =-1代入直线AB 的解析式,得y =33×(-1)+332=33. ∴点C 的坐标为(-1,33). ································································· 6分 (4)△PAB 有最大面积. ·················································································· 7分如图3,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AB 于点D .∵S △PAB =S △PAD +S △PBD=21(y D -y P )(x B -x A ) =21[(33x +332)-(33x 2+332x )](1+2) =-23x 2-23x +3 =-23(x +21)2+839 ∴当x =-21时,△PAB 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为839.··············· 8分 此时y P =33×(-21)2+332×(-21)=-43. ∴此时P 点的坐标为(-21,-43). ···················································· 9分。
【中考压轴题专题突破】二次函数中的动点问题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其中点B 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线段OB、OC的长(OBvOC)是方程x2 -10x+16= 0的两个根,且A点坐标为(-6, 0).(1)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点E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点B不重合),过点E作EF // AC交BC 于点F,连接CE,设AE的长为m, △ CEF的面积为S,求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2.如图是二次函数y= ( x+m) 2+k的图象,其顶点坐标为M (1, -4).(1)求出图象与x轴的交点A, B的坐标;(2)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P,使S APAB=—S;AMAB?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4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C在x轴上一动点,以BC为边作正方形BCDE ,正方形BCDE还有一个顶点(除点B外)在抛物线上,请写出满足条件的点E的坐标;(4)将二次函数的图象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请你结合这个新的图象回答:当直线y=x+b与此图象至少有三个公共点时,请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是 .即圄2 邺3.如图,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坐标系原点O,且经过点A (3, 3),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和点B (6, 0).(1)求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果一次函数图象与y轴相交于点C,点D在线段AC上,与y轴平行的直线DE 与二次函数图象相交于点巳/ CDO = / OED ,求点D的坐标;(3)当点D在直线AC上的一个动点时,以点O、C、D、E为顶点的四边形能成为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4.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 (- 3, 0)、B (1, 0 与y轴相交点C (0,近).(1)求该二次函数解析式;(2)连接AC、BC,点M、N分别是线段AB、BC上的动点,且始终满足BM = 接MN.①将4BMN沿MN翻折,B点能恰好落在AC边上的P处吗?若能,请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并求出PN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②将^ BMN沿MN翻折,B点能恰好落在此抛物线上吗?若能,请直接写出此时于MN的对称点Q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两点,BN,连BMPNB点关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2F3x-代与x轴交于A、B两点(点3 3(1)判断△ 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图(1),点P为直线BC下方的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B、C不重合),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X轴于点E.当△ PBC面积的最大值时,点F为线段BC 一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EF,动点G从点E出发,沿线段EF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F,再沿FC以每秒2工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C后停止,当点F的坐标| 3是多少时,点G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3)如图2,将4ACO沿射线CB方向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平移,记平移后的△ ACO 为AA l C l O l连接AA1,直线AA1交抛物线与点M,设平移的时间为t秒,当^ AMC 1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6.如图,二次函数y=—x2+bx- -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 (-3, 0)和点B,以AB为边在2 2x轴上方作正方形ABCD ,点P是x轴上一动点,连接DP ,过点P作DP的垂线与y轴交于点E.(1)b=;点D的坐标:;(2)线段AO上是否存在点P (点P不与A、。
《2020年中考数学保A必刷压轴题(湖南长沙专版)》(二)最值问题专题1.(2019•十堰)如图,正方形ABCD和Rt△AEF,AB=5,AE=AF=4,连接BF,DE.若△AEF绕点A旋转,当∠ABF最大时,S△ADE=6.解:作DH⊥AE于H,如图,∵AF=4,当△AEF绕点A旋转时,点F在以A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上,∴当BF为此圆的切线时,∠ABF最大,即BF⊥AF,在Rt△ABF中,BF==3,∵∠EAF=90°,∴∠BAF+∠BAH=90°,∵∠DAH+∠BAH=90°,∴∠DAH=∠BAF,在△ADH和△ABF中,∴△ADH≌△ABF(AAS),∴DH=BF=3,∴S△ADE=AE•DH=×3×4=6.故答案为6.2.(2019•黄冈)如图,AC,BD在AB的同侧,AC=2,BD=8,AB=8,点M为AB的中点,若∠CMD=120°,则CD的最大值是.解:如图,作点A关于CM的对称点A′,点B关于DM的对称点B′.∵∠CMD=120°,∴∠AMC+∠DMB=60°,∴∠CMA′+∠DMB′=60°,∴∠A′MB′=60°,∵MA′=MB′,∴△A′MB′为等边三角形∵CD≤CA′+A′B′+B′D=CA+AM+BD=2+4+8=14,∴CD的最大值为14,故答案为14.3.(2019•南京)在△ABC中,AB=4,∠C=60°,∠A>∠B,则BC的长的取值范围是4<BC≤.解:作△ABC的外接圆,如图所示:∵∠BAC>∠ABC,AB=4,当∠BAC=90°时,BC是直径最长,∵∠C=60°,∴∠ABC=30°,∴BC=2AC,AB=AC=4,∴AC=,∴BC=;当∠BAC=∠ABC时,△ABC是等边三角形,BC=AC=AB=4,∵∠BAC>∠ABC,∴BC长的取值范围是4<BC≤;故答案为:4<BC≤.4.(2019•连云港)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AD =3,以点C 为圆心作⊙C 与直线BD 相切,点P 是⊙C 上一个动点,连接AP 交BD 于点T ,则的最大值是 3 .方法1、解:设C 的半径为R ,如图,作BD 的平行线P E ',使P E '切C 于P ',则PE 与BD 的最大距离为2R ,BD 与C 相切,∴点C 到BD 的距离为R ,∴四边形ABCD 是矩形,∴点A 到BD 的距离为R ,∴点A 到PE 的最大距离为3R ,∴AP AT 的最大值为33R R=; 方法2、解:如图,过点A 作AG BD ⊥于G ,BD 是矩形的对角线,90BAD ∴∠=︒,5BD ∴==,1122AB AD BD AG =, 125AG ∴=,BD 是C 的切线,C ∴的半径为125过点P 作PE BD ⊥于E ,AGT PET ∴∠=∠,ATG PTE ∠=∠,AGT PET ∴∆∆∽, ∴AG AT PE PT=, ∴512PT PE AT =⨯ 1AP AT PT PTAT AT AT+==+, 要AP AT最大,则PE 最大, 点P 是C 上的动点,BD 是C 的切线,PE ∴最大为C 的直径,即:245PE =最大, ∴AP AT 最大值为8134+=, 故答案为3.方法3、解:如图,过点P 作//PE BD 交AB 的延长线于E ,AEP ABD ∴∠=∠,APE ATB ∆∆∽, ∴AP AE AT AB=, 4AB =,4AE AB BE BE ∴=+=+, ∴14AP BE AT =+, BE ∴最大时,AP AT最大, 四边形ABCD 是矩形,3BC AD ∴==,4CD AB ==,过点C 作CH BD ⊥于H ,交PE 于M ,并延长交AB 于G , BD 是C 的切线,90GME ∴∠=︒,在Rt BCD ∆中,5BD ,90BHC BCD ∠=∠=︒,CBH DBC ∠=∠,BHC BCD ∴∆∆∽, ∴BH CH BC BC DC BD==, ∴3345BH CH ==, 95BH ∴=,125CH =, 90BHG BAD ∠=∠=︒,GBH DBA ∠=∠,BHG BAD ∴∆∆∽, ∴HG BG BH AD BD AB==, ∴95354HG BG ==,2720HG ∴=,94BG =, 在Rt GME ∆中,33sin 55GM EG AEP EG EG =∠=⨯=, 而94BE GE BG GE =-=-, GE ∴最大时,BE 最大,GM ∴最大时,BE 最大,2720GM HG HM HM =+=+, 即:HM 最大时,BE 最大,延长MC 交C 于P ',此时,HM 最大2425HP CH '===, 1234GP HP HG ''∴=+=, 过点P '作//P F BD '交AB 的延长线于F ,BE ∴最大时,点E 落在点F 处,即:BE 最大BF =,在Rt △GP F '中,1234143sin sin 45GP GP FG F ABD ''====∠∠, 8BF FG BG ∴=-=, ∴AP AT 最大值为8134+=, 故答案为:3.5.(2019•镇江)已知抛物线y=ax2+4ax+4a+1(a≠0)过点A(m,3),B(n,3)两点,若线段AB的长不大于4,则代数式a2+a+1的最小值是.解:∵抛物线y=ax2+4ax+4a+1(a≠0)过点A(m,3),B(n,3)两点,∴=﹣=﹣2∵线段AB的长不大于4,∴4a+1≥3∴a≥∴a2+a+1的最小值为:()2++1=;故答案为.6.(2019•潍坊)如图,直线y=x+1与抛物线y=x2﹣4x+5交于A,B两点,点P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P AB的周长最小时,S△P AB=.解:,解得,或,∴点A的坐标为(1,2),点B的坐标为(4,5),∴AB==3,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A′,连接A′B与y轴的交于P,则此时△P AB的周长最小,点A′的坐标为(﹣1,2),点B的坐标为(4,5),设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得,∴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为y=x+,当x=0时,y=,即点P的坐标为(0,),将x=0代入直线y=x+1中,得y=1,∵直线y=x+1与y轴的夹角是45°,∴点P到直线AB的距离是:(﹣1)×sin45°==,∴△P AB的面积是:=,故答案为:.7.(2019•泰安)如图,矩形ABCD中,AB=4,AD=2,E为AB的中点,F为EC上一动点,P为DF中点,连接PB,则PB的最小值是()A.2B.4C.D.解:如图:当点F与点C重合时,点P在P1处,CP1=DP1,当点F与点E重合时,点P在P2处,EP2=DP2,∴P1P2∥CE且P1P2=CE当点F在EC上除点C、E的位置处时,有DP=FP由中位线定理可知:P1P∥CE且P1P=CF∴点P的运动轨迹是线段P1P2,∴当BP⊥P1P2时,PB取得最小值∵矩形ABCD中,AB=4,AD=2,E为AB的中点,∴△CBE、△ADE、△BCP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P1=2∴∠ADE=∠CDE=∠CP1B=45°,∠DEC=90°∴∠DP2P1=90°∴∠DP1P2=45°∴∠P2P1B=90°,即BP1⊥P1P2,∴BP的最小值为BP1的长在等腰直角BCP1中,CP1=BC=2∴BP1=2∴PB的最小值是2故选:D.8.(2019•东营)如图所示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果一只蚂蚁从这个几何体的点B出发,沿表面爬到AC的中点D处,则最短路线长为()A.3B.C.3D.3解:如图将圆锥侧面展开,得到扇形ABB′,则线段BF为所求的最短路程.设∠BAB′=n°.∵=4π,∴n=120即∠BAB′=120°.∵E为弧BB′中点,∴∠AFB=90°,∠BAF=60°,∴BF=AB•sin∠BAF=6×=3,∴最短路线长为3.故选:D.9.(2019•自贡)如图,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8,0)、(0,8),点C、F分别是直线x=﹣5和x轴上的动点,CF=10,点D是线段CF的中点,连接AD交y轴于点E,当△ABE面积取得最小值时,tan∠BAD的值是()A.B.C.D.解:如图,设直线x=﹣5交x轴于K.由题意KD=CF=5,∴点D的运动轨迹是以K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当直线AD与⊙K相切时,△ABE的面积最小,∵AD是切线,点D是切点,∴AD⊥KD,∵AK=13,DK=5,∴AD=12,∵tan∠EAO==,∴=,∴OE=,∴AE==,作EH ⊥AB 于H .∵S △ABE =•AB •EH =S △AOB ﹣S △AOE ,∴EH =,∴AH ==,∴tan ∠BAD ===,故选:B .10.(2019•台州)如图,直线l 1∥l 2∥l 3,A ,B ,C 分别为直线l 1,l 2,l 3上的动点,连接AB ,BC ,AC ,线段AC 交直线l 2于点D .设直线l 1,l 2之间的距离为m ,直线l 2,l 3之间的距离为n ,若∠ABC =90°,BD =4,且=,则m +n 的最大值为 .解:过B 作1BE l ⊥于E ,延长EB 交3l 于F ,过A 作2AN l ⊥于N ,过C 作2CM l ⊥于M , 设AE x =,CF y =,BN x =,BM y =,4BD =,4DM y ∴=-,4DN x =-,90ABC AEB BFC CMD AND ∠=∠=∠=∠=∠=︒,90EAB ABE ABE CBF ∴∠+∠=∠+∠=︒,EAB CBF ∴∠=∠,ABE BFC∴∆∆∽,∴AE BEBF CF=,即x mn y=,xy mn∴=,ADN CDM∠=∠,CMD AND∴∆∆∽,∴AN DNCM DM=,即4243m xn y-==-,3102y x∴=-+,23mn=,32n m∴=,5()2m n m∴+=最大,∴当m最大时,5()2m n m+=最大,22333(10)10222mn xy x x x x m ==-+=-+=,∴当1010332()2x=-=⨯-时,250332mn m==最大,103m∴=最大,m n∴+的最大值为51025233⨯=.故答案为:253.。
压轴题【题型精讲】题型一:动态几何1(2021·江苏苏州·一模)如图,△ABC 内接于⊙O ,BC =12,∠A =60°,点D 为弧BC 上一动点,BE ⊥直线OD 于点E .当点D 从点B 沿弧BC 运动到点C 时,点E 经过的路径长为()A.833π B.83π C.433π D.43π2(2021·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2cm ,∠D =60°,点P ,Q 同时从点A 出发,点P 以1cm/s 的速度沿A -C -D 的方向运动,点Q 以2cm/s 的速度沿A -B -C -D 的方向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D 点时,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s ),△APQ 的面积为y (cm 2),则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是()A. B.C. D.3(2021·山东济南·三模)如图1,在Rt △ABC 中,∠A =90°,BC =10cm ,点P ,点Q 同时从点B 出发,点P 以2cm/s 的速度沿B →A →C 运动,终点为C ,点Q 出发t 秒时,△BPQ 的面积为ycm 2,已知y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曲线OM 和MN 均为抛物线的一部分),给出以下结论:①AC =6cm ;②曲线MN 的解析式为y=-45t2+285t(4≤t≤7);③线段PQ的长度的最大值为6510cm;④若△PQC与△ABC相似,则t=407秒,其中正确的说法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题型二:新定义问题4(2023·重庆·中考真题)在多项式x-y-z-m-n(其中x>y>z>m>n)中,对相邻的两个字母间任意添加绝对值符号,添加绝对值符号后仍只有减法运算,然后进行去绝对值运算,称此为“绝对操作”.例如:x-y-|z-m|-n=x-y-z+m-n,x-y-z-m-n=x-y-z-m+n,⋯.下列说法:①存在“绝对操作”,使其运算结果与原多项式相等;②不存在“绝对操作”,使其运算结果与原多项式之和为0;③所有的“绝对操作”共有7种不同运算结果.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0B.1C.2D.35(2021·广西贺州·中考真题)如M=1,2,x,我们叫集合M,其中1,2,x叫做集合M的元素.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如x必然存在),互异性(如x≠1,x≠2),无序性(即改变元素的顺序,集合不变).若集合N=x,1,2,我们说M=N.已知集合A=1,0,a,集合B=1a,a ,ba,若A=B,则b-a的值是()A.-1B.0C.1D.26(2021·湖北荆州·中考真题)定义新运算“※”:对于实数m,n,p,q,有m,p※q,n=mn+pq,其中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和乘法运算,如:2,3※4,5=2×5+3×4=22.若关于x的方程x2+1,x※5-2k,k=0有两个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54且k≠0 B.k≤54C.k≤54且k≠0 D.k≥54题型三:猜想和证明7(2023·四川巴中·中考真题)综合与实践.(1)提出问题.如图1,在△ABC和△ADE中,∠BAC=∠DAE=90°,且AB=AC,AD=AE,连接BD,连接CE交BD的延长线于点O.①∠BOC的度数是.②BD:CE=.(2)类比探究.如图2,在△ABC和△DEC中,∠BAC=∠EDC=90°,且AB=AC,DE=DC,连接AD、BE并延长交于点O.①∠AOB的度数是.②AD:BE=.(3)问题解决.如图3,在等边△ABC中,AD⊥BC于点D,点E在线段AD上(不与A重合),以AE为边在AD的左侧构造等边△AEF,将△AEF绕着点A在平面内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如图4,M为EF的中点,N 为BE的中点.①试说明△MND为等腰三角形.②求∠MND的度数.8(2020·河南驻马店·模拟预测)在△ABC中,∠ACB=90°,AC=BC,点D是直线AB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CD,在CD的右侧以CD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CDE,点H是BD的中点,连接EH.【问题发现】(1)如图(1),当点D是AB的中点时,线段EH与AD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猜想证明】(2)如图(2),当点D在边AB上且不是AB的中点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仅就图(2)中的情况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拓展应用】(3)若AC=BC=22,其他条件不变,连接AE,BE.当△BCE是等边三角形时,直接写出△ADE的面积.题型四:阅读理解9(2023·江西新余·一模)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 a≠0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c,那么我们把经过点0,c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称为这条抛物线的极限分割线.【特例感知】(1)抛物线y=x2+2x+1的极限分割线与这条抛物线的交点坐标为.【深入探究】(2)经过点A-2,0和B x,0(x>-2)的抛物线y=-14x2+12mx+n与y轴交于点C,它的极限分割线与该抛物线另一个交点为D,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点D的坐标.【拓展运用】(3)在(2)的条件下,设抛物线y =-14x 2+12mx +n 的顶点为P ,直线EF 垂直平分OC ,垂足为E ,交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F .①当∠CDF =45°时,求点P 的坐标.②若直线EF 与直线MN 关于极限分割线对称,是否存在使点P 到直线MN 的距离与点B 到直线EF 的距离相等的m 的值?若存在,直接写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2023·山东青岛·二模)如图1,AD 是△ABC 的高,点E ,F 分别在边AB 和AC 上,且EF ∥BC .由“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可以得到以下结论:AG AD=EFBC .(1)如图2,在△ABC 中,BC =6,BC 边上的高为8,在△ABC 内放一个正方形MNGH ,使其一边GH 在BC 上,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则正方形MNGH 的边长=;(2)某葡萄酒庄欲在展厅的一面墙上,布置一个腰长为100cm ,底边长为120cm 的等腰三角形展台.现需将展台用平行于底边的隔板,每间隔10cm 分隔出一层,再将每一层尽可能多的分隔成若干个开口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格子,要求每个格子内放置一瓶葡萄酒,平面设计图如图3所示,将底边BC 的长度看作是第0层隔板的长度;①在分隔的过程中发现,当隔板厚度忽略不计时,每层平行于底边的隔板长度(单位:cm )随着层数(单位:层)的变化而变化.请完成下表:层数/层0123⋯隔板长度/cm120__________________⋯②在①的条件下,请直接写出该展台最多可以摆放多少瓶葡萄酒?题型五:开放探究11(2022·安徽滁州·二模)【证明体验】(1)如图1,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ADC =60°,点E 在线段AB 上,AE =AC ,求证:DE 平分∠ADB ;【思考探究】(2)如图2,在(1)的条件下,F 为AB 上一点,连接FC 交AD 于点G .若FB =FC ,求证:DE 2=BD ⋅DG ;【拓展延伸】(3)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平分∠BAD ,∠BCA =2∠DCA ,点E 在AC 上,∠EDC =∠ABC ,若BC =5,CD =25,AD =2AE ,求AC 的长.12(2022·浙江杭州·二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4,0),(0,8),动点P从点O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C从点B出发,沿射线BO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以CP,CO为邻边构造▱PCOD,在线段OP延长线上取点E,使PE=AO,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点C运动到线段OB的中点时,求t的值及点E的坐标;(2)当点C在线段OB上时,求证:四边形ADEC为平行四边形;(3)在线段PE上取点F,使PF=3,过点F作MN⊥PE,截取FM=3,FN=1,且点M,N分别在第一、四象限,在运动过程中,当点M,N中,有一点落在四边形ADEC的边上时,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题型六:综合应用13(2024·河北邢台·三模)如图1至图3,▱ABCD中,AB=20,BC=15,点P在折线BA-AD上,连接PC,将▱ABCD沿PC向右上方折叠,折叠后得到△PCE或四边形PCEF.探究如图1,若∠A=90°,点P在BA上①当射线PE经过点D时,求证:△PDA≌△DCE;②当点E,A的距离最小时,求BP的长.尝试如图2,若∠A=90°,点P在AD上,当点F在CD的延长线上时,求tan∠PCE的值.延伸如图3,若∠A<90°,tan A=43,EF恰好经过点D时,直接写出AP的长.14(2024·福建宁德·二模)蹦床是一项运动员利用蹦床的反弹在空中表现杂技技巧的竞技运动,有“空中芭蕾”之美称.甲、乙两位蹦床运动员在某次训练过程中同时起跳,甲运动员着落蹦床后便停止运动,乙运动员着落蹦床后继续做放松运动,每次蹦床运动间隔停留时间忽略不计.图1是甲、乙两位运动员的运动高度S(m )与运动时间t (s )的二次函数图象,点A 的坐标为(2,0),点B 的坐标为52,0 ,点D 的坐标为(1,5),且所有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大小相同.(1)求甲运动员在这次训练中运动的最大高度;(2)图2是教练员观测到乙运动员在这次训练中,每次运动的最高点都在同一视线DE 上,教练员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①若甲、乙运动员在2.4s 时运动高度相同,求直线DE 的表达式;②当α≤33.5°时,求乙在第二次蹦床运动中最大运动高度的取值范围.sin33.5°≈1120,cos33.5°≈2125,tan33.5°≈2315(2024·山东淄博·二模)如图1,抛物线y =ax 2+bx +3a ≠0 与x 轴交于点A -1,0 ,B 3,0 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AC ,BC .(1)求该抛物线及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2,在BC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不与B,C重合),过点P作PD∥AC,交BC于点D,过点P作PE∥y轴,交BC于点E.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请求出△PDE周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3)如图3,若点P是该抛物线上一动点,问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B,C,P,Q 为顶点BC为对角线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2024·江苏淮安·模拟预测)如图1,二次函数y=-14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B坐标为(6,0),点C坐标为(0,3),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D⊥x轴,垂足为D,PD交直线BC于点E,设点P的横坐标为m.(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如图2,过点P作PF⊥BC,垂足为F,当m为何值时,PF最大?最大值是多少?(3)如图3,连接CP,当四边形OCPD是矩形时,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点Q,使原点O关于直线CQ的对称点O 恰好落在该矩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上,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专题精练】一、单选题1(2023·四川宜宾·三模)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6,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射线BD与射线CE交于点P,在这个旋转过程中有下列结论:①△AEC≌△ADB;②CP存在最大值为3+33;③BP存在最小值为33-3;④点P运动的路径长为22π.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2023·湖北十堰·三模)若一个点的纵坐标是横坐标的2倍,则称这个点为二倍点,若在二次函数y=x2 +2mx-m(m为常数)的图象上存在两个二倍点M x1,y1,N x2,y2,且x1<1<x2,则m的取值范围是()A.m<2B.m<1C.m<0D.m>03(2023·黑龙江大庆·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半径为2的⊙O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点B是⊙O上一动点,点C为弦AB的中点,直线y=34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D、E,则点C到直线DE的最小距离为()A.1B.35C.45D.344(2022·浙江宁波·二模)如图,正六边形ABCDEF中,点P是边AF上的点,记图中各三角形的面积依次为S1,S2,S3,S4,S5,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S1+S2=2S3B.S1+S4=S3C.S2+S4=2S3D.S1+S5=S35(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2,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M,N分别是边BC、CD上的动点,∠BAC=∠MAN=60°,连接MN、OM.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①△AMN是等边三角形;②MN的最小值是3;③当MN最小时S△CMN=18S菱形ABCD;④当OM⊥BC时,OA2=DN⋅AB.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2022·辽宁抚顺·模拟预测)如图,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CD、AD上,且AB=2CE=3AF,过F作FG⊥BE于P交BC于G,连接DP交BC于H,连BF、EF.下列结论:①△PB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②H为BC的中点;③∠DEF=2∠PFE;④SΔPHGSΔPDE=23.其中正确的结论()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③④D.①②③④7(2020·浙江金华·一模)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P,Q分别是AC,BC边上的动点(都不与线段端点重合),且AP=CQ,AQ、BP相交于点O.下列四个结论:①若PC=2AP,则BO=6OP;②若BC=8,BP=7,则PC=5;③AP2=OP⋅AQ;④若AB=3,则OC的最小值为3,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8(21-22九年级上·广东深圳·期中)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边AB上,BE=1,∠DAM =45°,点F在射线AM上,且AF=2,过点F作AD的平行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H,CF与AD相交于点G,连接EC、EG、EF.下列结论:①CG=3434;②△AEG的周长为8;③△EGF的面积为1710.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9(2021·广东深圳·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BC=2AB,E为BC中点,连接AE交BD于点F,连CF,下列结论:①AE⊥BD;②S矩形ABCD=10S△CEF;③DC2=2DO⋅DF;④FCAE=63正确的有( )个.A.1B.2C.3D.410(2020·安徽滁州·模拟预测)在△EFG中,∠G=90°,EG=FG=2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D 与EF在一条直线上,点A与点E重合.现将正方形ABCD沿EF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正方形ABCD和△EFG重叠部分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 B.C. D.二、填空题11(2024·陕西西安·二模)如图,菱形ABCD中,AB=8,∠B=60°,E为AB的中点,F为BC上一点,连接EF,作∠GEF=60°且△GEF面积为33,则DG的最小值为.12(2023·陕西咸阳·一模)如图,矩形ABCO的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8,6),⊙M是△AOC的内切圆,点N,点P分别是⊙M,x轴上的动点,则PB+PN的最小值是.13(2023·天津河西·一模)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是边CD上一点,DE=3CE,连接BE,与AC 相交于点M ,过点M 作MN ⊥BE ,交AD 于点N ,连接BN ,则点E 到BN 的距离为.14(2021·浙江湖州·二模)对某一个函数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实数m >0,对于任意的函数值y ,都满足-m ≤y ≤m ,则称这个函数是有界函数,在所有满足条件的m 中,其最小值称为这个函数的边界值.例如,如图中的函数是有界函数,其边界值是1.将函数y =-x 2+1-2≤x ≤t ,t ≥0 的图象向上平移t 个单位,得到的函数的边界值n 满足是94≤n ≤52时,则t 的取值范围是.15(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如图,△ABC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延长AC 至点P ,使得CP =1.点E 在线段AB 上,且AE <12AB ,连接PE ,以PE 为边向右作等边△PEF ,过点E 作EM ∥AP 交FA 的延长线于点M ,点N 是MF 的中点,则四边形AEPN 的面积为.16(2023·浙江宁波·二模)如图,y =-2x +b 与y =k 1x (k 1>0,x >0)交于A 、B 两点,过B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C ,交y =k 2x (k 2>0,x >0)于点D ,点D 关于直线AB 的对称点E 恰好落在x 轴上,且AE ⊥x 轴,连接BE ,则k 1k 2=;若△ABE 的面积为15,则k 1的值为.三、解答题17(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如图,已知抛物线W 1:y =ax 2+bx -2与x 轴交于A ,D 两点,AD =5,点A 在直线l :y =12x +12上.(1)求抛物线W 1的解析式;(2)将抛物线W 1沿x 轴翻折后得到抛物线W 2,W 2与直线l 交于A ,B 两点,点P 是抛物线W 2上A ,B 之间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PM ⊥AB 于M ,PN ∥y 轴交AB 于N ,求MN 的最大值.18(2024·福建龙岩·模拟预测)在锐角∠MON 内部取一点A ,过点A 分别作AB ⊥OM 于点B ,作AC ⊥ON 于点C ,以AB 为直径作⊙P ,CA 的延长线与⊙P 交于点D .(1)求证:∠MON +∠ABD =90°;(2)若OB =BD ,点D 在OP 的延长线上,求证:ON 是⊙P 的切线;(3)当tan ∠MON =1时,连接OA ,若CP ⊥OA 于点F ,求PFCF的值.19(2024·广东佛山·模拟预测)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矩形,点E 是AD上的一动点,连接AE ,BE ,DE ,其中BE 交AD 于点F .(1)如1图,当AB =ED 时,①求证:△AEB ≌△EAD ;②若∠EAD =30°,连接BO ,EO .求证:四边形ABOE 是菱形.(2)如2图,若BC =2AB =2,EFFB=k ,请用含k 的式子表示EA ⋅ED 的值.20(2024·黑龙江哈尔滨·一模)如图,抛物线y =-12x 2+bx 交x 轴正半轴于点A ,过顶点C 作CD ⊥x 轴于点D ,OA =C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2≤x ≤6时,则函数y 的取值范围是;(3)点P 为CD 右侧第一象限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 作PH ⊥x 轴于点H ,点Q 为y 轴正半轴上一点,连接AQ 、HQ ,tan ∠OHQ =23,PQ 延长线交x 轴于点B ,点N 在y 轴负半轴上,连接BN 、AN ,若∠BQA =135°,∠ANB =45°求直线AN 的解析式.21(2024·吉林长春·一模)如图,在菱形ABCD 中,BC =10,tan B =43.点E 为线段BA 延长线上一点,且BE =15,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E 向终点E 匀速运动.连结PC 、PD ,将△PCD 绕点P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PC D ,设点P 运动的时间是t 秒(t >0).(1)菱形ABCD 的面积是;(2)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A PA >0 的长;(3)当C 、A 、C 三点共线时,求t 的值;(4)当△EC D 是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 的值.22(2024·吉林长春·一模)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 -B -C 运动到点C 停止.过点C 作DP 的垂线,垂足为点G ,延长CG 到点E ,使EG =CG ,连结DE ,AE ,直线EA 与DP 交于点F .设∠ADP 为α,且0°<α<90°.(1)当α=10°时,∠ADE=°,∠DAE=°;(2)当点P在AB上时,①求sin F的值;②当△DEF为轴对称图形时,求α的大小;(3)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直接写出△DAF面积的最大值.23(2024·黑龙江哈尔滨·一模)综合实践菱形ABCD中,点E在对角线BD上,点M在直线AB上,将线段ME绕点M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MF,旋转角∠EMF=∠BAD,连接BF.【问题发现】(1)如图1,当点M与点A重合时,线段BE、BF、B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类比探究】(2)如图2,当点M在AB边上时,∠EMF=60°时,求证:BM+BF=BE;【拓展延伸】(3)如图3,点M在BA延长线上,H为AD中点,当MH⊥BM,AM=74,BD=20时,设BE=x,BF=y,求y与x之间的数量关系.24(2023·吉林白城·模拟预测)下面是小明同学的作业及自主探究笔记,请认真阅读并补充完整.【作业】如图①,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EDF=45°.求证:EF=AE+ CF.证明:如图,将△DA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则DE=DM,∠A=∠DCM,∠ADE=∠MDC.∵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ADC=∠DCB=90°,∴∠EDM=∠EDC+∠MDC=∠EDC+∠ADE=∠ADC=90°.∵∠EDF=45°,∴∠MDF=∠EDF=45°.又∵∠A=∠DCM=∠DCB=90°,∴点B,F,C,M在一条直线上.∵DF=DF,∴△EDF≌,∴EF=MF=CM+CF=+CF.【探究】(1)在图①中,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AE=1,其他条件不变,求EF的长.压轴题【题型精讲】题型一:动态几何1(2021·江苏苏州·一模)如图,△ABC内接于⊙O,BC=12,∠A=60°,点D为弧BC上一动点,BE⊥直线OD于点E.当点D从点B沿弧BC运动到点C时,点E经过的路径长为()A.833π B.83π C.433π D.43π【答案】A【分析】连接OB,设OB的中点为M,连接ME.作OH⊥BC于H.首先判断出点E在以OB为直径的圆上运动,求出点D与C重合时∠EMB的度数,利用弧长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OB,设OB的中点为M,连接ME.作OH⊥BC于H.∵OD⊥BE,∴∠OEB=90°,∴点E在以OB为直径的圆上运动,当点D与C重合时,∵∠BOC=2∠A=120°,∴∠BOE=60°,∴∠EMB=2∠BOE=120°,∵BC=12,OH⊥BC,∴BH=CH=6,∠BOH=∠COH=60°,∴OB=BHsin60°=43,∴点E的运动轨迹的长=240∙π×23180=833π,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轨迹、弧长公式、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正确寻找轨迹,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021·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cm,∠D=60°,点P,Q同时从点A出发,点P以1cm/s的速度沿A-C-D的方向运动,点Q以2cm/s的速度沿A-B-C-D的方向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D点时,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s),△APQ的面积为y(cm2),则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A. B.C. D.【答案】A【分析】先证明∠CAB=∠ACB=∠ACD=60°,再分0≤x≤1、1<x≤2、2<x≤3三种情况画出图形,求出函数解析式,根据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逐项排除即可求解.【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B=∠D=60°,∴△ABC,ACD都是等边三角形,∴∠CAB=∠ACB=∠ACD=60°.如图1,当0≤x≤1时,AQ=2x,AP=x,作PE⊥AB于E,∴PE=AP∙sin∠PAE=32x,∴y=12×2x∙32x=32x2,故D选项不正确;如图2,当1<x≤2时,CP=2-x,CQ=4-2x,BQ=2x-2,作PF⊥BC与F,作QH⊥AB于H,∴PF=CP·sin∠PCF=322-x,QH=BQ∙sin∠B=322x-2=3x-1,∴y=34×22-12×2×3x-1-12×4-2x∙322-x=-32x2+3x,故B选项不正确;当2<x≤3时,CP=x-2,CQ=2x-4,∴PQ=x-2,作AG ⊥CD 于G ,∴AG =AC ∙sin ∠ACD =32×2=3,∴y =12×x -2 ∙3=32x -3,故C 不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性质,等边三角形性质,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利用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等知识,根据题意分类讨论列出函数解析式是解题关键.3(2021·山东济南·三模)如图1,在Rt △ABC 中,∠A =90°,BC =10cm ,点P ,点Q 同时从点B 出发,点P 以2cm/s 的速度沿B →A →C 运动,终点为C ,点Q 出发t 秒时,△BPQ 的面积为ycm 2,已知y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曲线OM 和MN 均为抛物线的一部分),给出以下结论:①AC =6cm ;②曲线MN 的解析式为y =-45t 2+285t (4≤t ≤7);③线段PQ 的长度的最大值为6510cm ;④若△PQC 与△ABC 相似,则t =407秒,其中正确的说法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A【分析】①根据图2可知:P 走完AB 用了4秒,得AB =2×4=8cm ,利用勾股定理得AC 的长;②当P 在AC 上时,4≤t ≤7,利用同角的三角函数表示高PD 的长,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y 与t 的关系式;③当P 与A 重合时,PQ 最大,如图4,此时t =4,求出PQ 的长;④当P 在AC 上时,ΔPQC 与ΔABC ,列比例式可得t 的值.【详解】解:①由图2可知:t =4时,y =485,∴AB =2×4=8cm ,∵∠A =90°,BC =10cm ,∴AC =6cm ,故①正确;②当P 在AC 上时,如图3,过P 作PD ⊥BC 于D ,此时:6+82=7,∴4≤t ≤7,由题意得:AB +AP =2t ,BQ =t ,∴PC =14-2t ,sin ∠C =PD PC =ABBC,∴PD =4(14-2t )5,∴y =S ΔBPQ =12BQ ∙PD =12t ∙4(14-2t )5=-45t 2+285t ,故②正确;③当P 与A 重合时,PQ 最大,如图4,此时t =4,∴BQ =4,过Q 作GH ⊥AB 于H ,sin ∠B =QH BQ =ACBC,∴QH 4=610,∴QH =125,同理:BH =165,∴AH =8-165=245,∴PQ =AH 2+QH 2=245 2+125 2=1255;∴线段PQ 的长度的最大值为1255,故③不正确;④若ΔPQC 与ΔABC 相似,点P 只有在线段AC 上,分两种情况:PC =14-2t ,QC =10-t ,i )当ΔCPQ ∽ΔCBA ,如图5,则PCCB =CQ AC,∴14-2t 10=10-t6,解得t =-8不合题意.ii )当ΔPQC ∽ΔABC 时,如图6,∴PCAC=QC BC ,t =407;∴若ΔPQC 与ΔABC 相似,则t =407秒,故④正确;其中正确的有:①②④,故选:A .【点睛】本题是动点问题的图象问题,此类问题比较复杂,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三角函数,解题的关键是学会读懂函数图象信息,并构建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相似或三角函数列方程解决问题.题型二:新定义问题4(2023·重庆·中考真题)在多项式x -y -z -m -n (其中x >y >z >m >n )中,对相邻的两个字母间任意添加绝对值符号,添加绝对值符号后仍只有减法运算,然后进行去绝对值运算,称此为“绝对操作”.例如:x -y -|z -m |-n =x -y -z +m -n ,x -y -z -m -n =x -y -z -m +n ,⋯.下列说法:①存在“绝对操作”,使其运算结果与原多项式相等;②不存在“绝对操作”,使其运算结果与原多项式之和为0;③所有的“绝对操作”共有7种不同运算结果.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0 B.1C.2D.3【答案】C【分析】根据给定的定义,举出符合条件的说法①和②.说法③需要对绝对操作分析添加一个和两个绝对值的情况,并将结果进行比较排除相等的结果,汇总得出答案.【详解】解:x -y -z -m -n =x -y -z -m -n ,故说法①正确.若使其运算结果与原多项式之和为0,必须出现-x ,显然无论怎么添加绝对值,都无法使x 的符号为负,故说法②正确.当添加一个绝对值时,共有4种情况,分别是x -y -z -m -n =x -y -z -m -n ;x -y -z -m -n =x -y +z -m -n ;x -y -|z -m |-n =x -y -z +m -n ;x -y -z -m -n =x -y -z -m +n .当添加两个绝对值时,共有3种情况,分别是x -y -z -m -n =x -y -z +m -n ;x -y -z -m -n =x -y -z -m +n ;x -y -z -m -n =x -y +z -m +n .共有7种情况;有两对运算结果相同,故共有5种不同运算结果,故说法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题型,根据多给的定义,举出符合条件的代数式进行情况讨论;需要注意去绝对值时的符号,和所有结果可能的比较.主要考查绝对值计算和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5(2021·广西贺州·中考真题)如M =1,2,x ,我们叫集合M ,其中1,2,x 叫做集合M 的元素.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如x 必然存在),互异性(如x ≠1,x ≠2),无序性(即改变元素的顺序,集合不变).若集合N=x ,1,2 ,我们说M =N .已知集合A =1,0,a ,集合B =1a ,a ,b a ,若A =B ,则b -a 的值是()A.-1 B.0 C.1 D.2【答案】C【分析】根据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对于集合B 的元素通过分析,与A 的元素对应分类讨论即可.【详解】解:∵集合B 的元素1a ,ba,a ,可得,∴a ≠0,∴1a ≠0,ba =0,∴b =0,当1a =1时,a =1,A =1,0,1 ,B =1,1,0 ,不满足互异性,情况不存在,当1a =a 时,a =±1,a =1(舍),a =-1时,A =1,0,-1 ,B =-1,1,0 ,满足题意,此时,b -a =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互异性、确定性、无序性。
2020年全国中考数学压轴题全解全析11、(河北卷)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16,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C 边向点C 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CB 边向点B 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 关于直线PQ 对称的图形是△PDQ .设运动时间为t (秒).(1)设四边形PCQD 的面积为y ,求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2)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 是梯形?(3)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若存在,请估计t 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 ≤1;1<t ≤2;2<t ≤3;3<t ≤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 (1)由题意知 CQ =4t ,PC =12-3t ,∴S △PCQ =t t CQ PC 246212+-=⋅. ∵△PCQ 与△PDQ 关于直线PQ 对称,∴y=2S △PCQ t t 48122+-=. (2)当CQCP CA CB=时,有PQ ∥AB ,而AP 与BQ 不平行,这时四边形PQBA 是梯形, ∵CA =12,CB =16,CQ =4t , CP =12-3t ,∴16412312tt =-,解得t =2. ∴当t =2秒时,四边形PQBA 是梯形.(3)设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延长PD 交BC 于点M ,如图2,若PD ∥AB ,则∠QMD =∠B ,又∵∠QDM =∠C =90°,∴Rt △QMD ∽Rt △ABC ,从而ACQD AB QM =, ∵QD =CQ =4t ,AC =12,AB=20,∴QM =203t . 若PD ∥AB ,则CP CMCA CB=,得20412331216t t t +-=, 解得t =1211. ∴当t =1211秒时,PD ∥AB .(4)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P图2图7D 时间段为:2<t ≤3.[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动态几何问题,考查相似形、图形变换等知识,难度比起2005年河北非课改区的那道压轴题略有降低,但仍保留了足够的区分度,在解第3小题时应当先假设结论存在,再根据已知求解,若出现矛盾,则说明结论不存在,第4小题应该通过画图来判断时间段。
2012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精析(11-20例)11.(2011•江苏盐城)(本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 = - x +7与正比例函数y = 43 x 的图象交于点A ,且与x 轴交于点B .(1)求点A 和点B 的坐标;(2)过点A 作AC ⊥y 轴于点C ,过点B 作直线l ∥y 轴. 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 —C —A 的路线向点A 运动;同时直线l 从点B 出发,以相同速度向左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l 交x 轴于点R ,交线段BA 或线段AO 于点Q .当点P 到达点A 时,点P 和直线l 都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设动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①当t 为何值时,以A 、P 、R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②是否存在以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根据题意,得⎩⎨⎧y =-x +7y=43x,解得 ⎩⎨⎧x =3y =4,∴A (3,4) .令y =-x +7=0,得x =7.∴B (7,0). (2)①当P 在OC 上运动时,0≤t <4.由S △APR =S 梯形COBA -S △ACP -S △PO R -S △ARB =8,得 12(3+7)×4-12×3×(4-t )- 12t(7-t )- 12t ×4=8 整理,得t 2-8t +12=0, 解之得t 1=2,t 2=6(舍) 当P 在CA 上运动,4≤t <7.由S △APR = 12×(7-t ) ×4=8,得t =3(舍)∴当t =2时,以A 、P 、R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②当P 在OC 上运动时,0≤t <4. 此时直线l 交AB 于Q 。
∴AP=(4-t )2+32,AQ=2t ,PQ=7-t当AP =AQ 时, (4-t )2+32=2(4-t )2, 整理得,t 2-8t +7=0. ∴t =1, t =7(舍) 当AP=PQ 时,(4-t )2+32=(7-t )2,整理得,6t =24. ∴t =4(舍去) 当AQ=PQ 时,2(4-t )2=(7-t )2整理得,t 2-2t -17=0 ∴t =1±3 2 (舍) 当P 在CA 上运动时,4≤t <7. 此时直线l 交AO 于Q 。
专题二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考题研究】近几年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中,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频频出现,这类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题意构思精巧,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符合课标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要求。
【解题攻略】在讨论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时,一般都要先分类.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①AB=AC,②BA=BC,③CA=CB三种情况.解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有几何法和代数法,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解题又好又快.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哪些题目适合用几何法呢?如果△ABC的∠A(的余弦值)是确定的,夹∠A的两边AB和AC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那么就用几何法.①如图1,如果AB=AC,直接列方程;②如图2,如果BA=BC,那么;③如图3,如果CA =CB,那么.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罗列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不确定的,而三个顶点的坐标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那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三边长(的平方)就可以罗列出来.【解题类型及其思路】解题类型:动态类型:1.一动点类型问题;2.双动点或多动点类型问题背景类型:1.几何图形背景;2.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背景解题思路: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罗列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①AB=AC,②BA=BC,③CA=CB三种情况.已知腰长画等腰三角形用圆规画圆,已知底边画等腰三角形用刻度尺画垂直平分线.解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有几何法和代数法,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解题又好又快.【典例指引】类型一 【二次函数综合题中根据条件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典例指引1.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交于点A ,点B (1,0),与y 轴交于点C (0,﹣3),点M 是其顶点.(1)求抛物线解析式;(2)第一象限抛物线上有一点D ,满足∠DAB =45°,求点D 的坐标;(3)直线x t = (﹣3<t <﹣1)与x 轴相交于点H .与线段AC ,AM 和抛物线分别相交于点E ,F ,P .证明线段HE ,EF ,FP 总能组成等腰三角形.【举一反三】(2020·江西初三期中)如图①,已知抛物线y =ax 2+bx +3(a ≠0)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3,0),与y 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M ,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CM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若点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 、CE ,求四边形BOCE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 点的坐标.类型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确定点的坐标】典例指引2.(2019·山东初三期末)如图1,已知抛物线2()30y ax bx a =++≠与x 轴交于点(1,0)A 和点(3,0)B -,与y 轴交于点C .(l )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图l ,若点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 CE ,求四边形BOCE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 点的坐标;(3)如图2,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得ACD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举一反三】(2019·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初三期中)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2,0),B (﹣8,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8).(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F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的一点,当△BCF的面积最大时,求出点F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0,m),使得△BFQ为等腰三角形?如果有,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类型三【确定满足等腰三角形的动点的运动时间】典例指引3.(2018济南中考)如图1,抛物线平移后过点A(8,,0)和原点,顶点为B,对称轴与轴相交于点C,与原抛物线相交于点D.(1)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直接写出阴影部分的面积;(2)如图2,直线AB与轴相交于点P,点M为线段OA上一动点,为直角,边MN 与AP相交于点N,设,试探求:①为何值时为等腰三角形;②为何值时线段PN的长度最小,最小长度是多少.【举一反三】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bx+c(a≠0)经过A(﹣1,0)、B(3,0)、C(0,3)三点.点D 从C出发,沿线段CO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O运动,过点D作OC的垂线交BC于点E,作EF∥OC,交抛物线于点F.(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小明在探究点D运动时发现,①当点D与点C重合时,EF长度可看作O;②当点D 与点O重合时,EF长度也可以看作O,于是他猜想:设点D运动到OC中点位置时,当线段EF最长,你认为他猜想是否正确,为什么?(3)连接CF、DF,请直接写出△CDF为等腰三角形时所有t的值.【新题训练】1.(2020·江西初三)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4),直线x=﹣2与x轴相交于点B,连接OA,抛物线y=﹣x2从点O沿OA方向平移,与直线x=﹣2交于点P,顶点M到点A时停止移动.(1)线段OA 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 ;(2)设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M 的横坐标为m ,问:当m 为何值时,线段PA 最长?并求出此时PA 的长.(3)若平移后抛物线交y 轴于点Q ,是否存在点Q 使得△OMQ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018·山东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y ax bx c =++交x 轴于点()4,0A -、()2,0B ,交y 轴于点()0,6C ,在y 轴上有一点()0,2E -,连接AE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点D 为抛物线在x 轴负半轴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DE ∆面积的最大值; (3)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E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016·广西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两点(A 在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为D .(1)请直接写出点A ,C ,D 的坐标;(2)如图(1),在x 轴上找一点E ,使得△CDE 的周长最小,求点E 的坐标;(3)如图(2),F为直线AC上的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F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2019·广东广州市第二中学初三)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B点坐标为(4,3),抛物线y=12-x2+bx+c经过矩形ABCO的顶点B、C,D为BC的中点,直线AD与y轴交于E点,与抛物线y=12-x2+bx+c交于第四象限的F点.(1)求该抛物线解析式与F点坐标;(2)如图,动点P从点C出发,沿线段C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M从点A出发,沿线段AE 1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E运动.过点P作PH⊥OA,垂足为H,连接MP,MH.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①问EP+PH+HF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求出t的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②若△PMH是等腰三角形,求出此时t的值.5.(2019·湖南中考模拟)如图,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与y轴交于点C(0,3),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B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3)有一个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在AB上向点B运动,另一个点N从点D与点M同时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运动,当点M到达点B 时,点M、N同时停止运动,问点M、N运动到何处时,△MNB面积最大,试求出最大面积.6.(2018·山东中考模拟)如图,抛物线y=﹣x2+mx+n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2).(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CD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E时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CDBF的最大面积及此时E点的坐标.7.(2019·山东中考模拟)已知:如图,抛物线y=ax2+bx+c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0,6),B(6,0),C(﹣2,0),点P是线段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B 的面积有最大值?(3)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线段AB 于点D ,再过点P 做PE ∥x 轴交抛物线于点E ,连结DE ,请问是否存在点P 使△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8.(2018·广东中考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二次函数24y ax bx =+-(0a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2,0)、B (8,0)两点,与y 轴交于点B ,其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1,连结BC ,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CDE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若点P (m ,n )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其中m >0,n <0),连结PB ,PD ,BD ,求△BDP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9.(2019·四川中考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 =﹣x 2+bx +c (c >0)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且OB =OC =3,顶点为M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点P 为线段BM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PQ ,垂足为Q ,若OQ =m ,四边形ACPQ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m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m 的取值范围;(3)探索:线段BM 上是否存在点N ,使△NMC 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N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2019·甘肃中考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相交于A (﹣1,0),B (3,0)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0,﹣3).(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P 是第四象限内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PH ⊥x 轴于点H ,与BC 交于点M ,连接PC .①求线段PM 的最大值;②当△PCM 是以PM 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11.(2019·安徽中考模拟)如图,已知直线1y x =+与抛物线2y ax 2x c =++相交于点()1,0A -和点()2,B m 两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P是位于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PAB∆的面积S最大时,求此时PAB∆的面积S及点P的坐标;(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QAB∆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Q点的坐标(不用说理);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2018·江苏中考模拟)(2017南宁,第26题,10分)如图,已知抛物线2239y ax ax a=--与坐标轴交于A,B,C三点,其中C(0,3),∠BAC的平分线AE交y轴于点D,交BC于点E,过点D的直线l与射线AC,AB分别交于点M,N.(1)直接写出a的值、点A的坐标及抛物线的对称轴;(2)点P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一动点,若△PAD为等腰三角形,求出点P的坐标;(3)证明:当直线l绕点D旋转时,11AM AN+均为定值,并求出该定值.13.(2019·重庆中考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与y轴负半轴交于C点,与x轴交于A、B两点,其中B点的坐标为(3,0),且OB=OC.(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G(2,y)是该抛物线上一点,点P是直线AG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PG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APG的最大面积.(3)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该抛物线交于M、N两点(其中点M在点N的右侧),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2019·辽宁中考模拟)抛物线y=ax2+bx﹣3(a≠0)与直线y=kx+c(k≠0)相交于A(﹣1,0)、B(2,﹣3)两点,且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出C、D两点的坐标(3)在第四象限抛物线上有一点P,若△P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出点P的坐标.15.(2020·浙江初三期末)如图,抛物线y=﹣12x2+2x+6交x轴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交y轴于点C,顶点为D,对称轴分別交x轴、线段AC于点E、F.(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点A 的坐标; (2)连结AD ,CD ,求△ACD 的面积;(3)设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线段DE 匀速向终点E 运动,取△ACD 一边的两端点和点P ,若以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P 为顶角顶点,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 16.(2020·湖北初三期末)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4,4),B (5,0)和原点O ,P 为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D (m ,0),并与直线OA 相较于点C .(1)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当点P 在直线OA 的上方时,求线段PC 的最大值;(3)当点P 在直线OA 的上方时,是否存在一点P ,使射线OP 平分∠AOy ,若存在,请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当m >0时,探索是否存在点P ,使得△PCO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2019·吉林初三)如图1,抛物线与y =﹣211433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AC 、BC ,点D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AD =CA ,连接CD .(1)如图2,点P 是直线BC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在线段BC 上有一动点Q ,连接PC 、PD 、PQ ,当△PCD 面积最大时,求PQ +1010CQ 的最小值; (2)将过点D 的直线绕点D 旋转,设旋转中的直线l 分别与直线AC 、直线CO 交于点M 、N ,当△CMN 为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CM 的长.18.(2020·江苏初三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y x mx n =-++与x 轴交于点A ,B ( A 在B 的左侧)(1)如图1,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3,4x AB =-= .①点A 的坐标为( , ),点B 的坐标为( , ); ②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2,将(1)中的抛物线向右平移若干个单位,再向下平移若干个单位,使平移后的抛物线经过点O ,且与x 正半轴交于点C ,记平移后的抛物线顶点为P ,若OC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专题二 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考题研究】近几年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中,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频频出现,这类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题意构思精巧,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符合课标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要求。
微专题2 方法技巧(二)作垂直构全等典例精讲【例】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BC 边上,BE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且BC =2AE . 求证:∠DAB =∠AB D .典例精练核心方法1 遇角平分线→作垂线构直角三角形1.(2020原创题)如图,在Rt △ABC 中,∠C =90°,F ,D 分别在边AC ,AB 上,∠BFC =∠BFD ,DE ⊥BC ,垂足为E ,若DE =BC ,求证:DF =BE +CF .E DC B AF C A D EB核心方法2 45°→作垂线→构等腰直角三角形2.(2020襄阳)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AC ,点D 在边BC 上,DE ⊥DA 且DE =DA ,连接CE .请探究∠ACE 的度数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核心方法3 遇等腰→作底边上的高3.如图,在△ABC 中,AB =AC ,∠A =40°,点D 是AB 边上一点,∠ACD =20°,探究BC 与AD 之间的数量关系。
AB CD E AB DC微专题2 方法技巧(二)作垂直构全等典例精讲【例】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BC 边上,BE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且BC =2AE . 求证:∠DAB =∠AB D .【思路分析】过点A 作AF ⊥BC 于点F ,将BC =2AE 转化为BF =AE 即可.【解答】过点A 作AF ⊥BC 于点F ,易证Rt △ABE ≌Rt △BAF (HL ).∴∠DAB =∠AB D .【方法总结】1.遇等腰,作底边上的高,构全等;2.遇45°,作垂线,造等腰直角三角形,构全等;3.遇角平分线,作垂线,构全等.典例精练核心方法1 遇角平分线→作垂线构直角三角形1.(2020原创题)如图,在Rt △ABC 中,∠C =90°,F ,D 分别在边AC ,AB 上,∠BFC =∠BFD ,DE ⊥BC ,垂足为E ,若DE =BC ,求证:DF =BE +CF .解:过点B 作BM ⊥DF ,垂足为M ,∵∠C =90°,∠BFC =∠BFD ,∴BM =B C .∵BC =DE ,∴DE =BC =BM .∵BF =BF ,BD =BD ,∴Rt △BFC ≌Rt △BFM ,Rt △BED ≌Rt △DM B .∴BE =DM ,CF =MF .∴DF =DM +MF =BE +CF .核心方法2 45°→作垂线→构等腰直角三角形2.(2020襄阳)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AC ,点D 在边BC 上,DE ⊥DA 且DE =DA ,连接CE .请探究∠ACE 的度数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E DC B AF ABC D E F C A D E BM BED A C F解:∠ACE =90°.理由如下:过点D 作DN ⊥BC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N .易证∠NDA =∠CDE ,∠N =∠ACB =45°,ND =CD ,又DE =0A ,∴△DNA ≌△DCE .∴∠DCE =∠N =45°.∴∠ACE =∠ACB +∠DCE =90°.核心方法3 遇等腰→作底边上的高3.如图,在△ABC 中,AB =AC ,∠A =40°,点D 是AB 边上一点,∠ACD =20°,探究BC 与AD 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4(0)3y x b b =-+>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10AB =.(1)如图1,求b 的值;(2)如图2,经过点B 的直线(4)(40)y n x b n =++-<<与直线y nx =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R ,//CD OA ,交AB 于点D ,设线段CD 长为d ,求d 与n 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F 在第四象限,CF 交OA 于点E ,45AEF ∠=︒,点P 在第一象限,PH OA ⊥,点N 在x 轴上,点M 在PH 上,MN 交PE 于点G ,PH EN =,过点E 作EQ CF ⊥,交PH 于点Q , 32==EQ EF PM ,∠=∠OBR HNM ,BC CR =,点G 的坐标为1927,55⎛⎫ ⎪⎝⎭,连接FN ,求EFN 的面积.2.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2,0C .直线26y x =+与x 轴交于点A ,交y 轴于点B .过C 点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为E ,交y 轴于点D . (1)求直线CD 的解析式;(2)点G 为y 轴负半轴上一点,连接EG ,过点E 作EH EG ⊥交x 轴于点H .设点G 的坐标为()0,t ,线段AH 的长为d .求d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过点C 作x 轴的垂线,过点G 作y 轴的垂线,两线交于点M ,过点H 作HN GM ⊥于点N ,交直线CD 于点K ,连接MK ,若MK 平分NMB ∠,求t 的值.3.如图1,抛物线2(0)y ax bx c a =++≠的顶点为C (1,4),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D ,其中点B 的坐标为(3,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2,点E 是BD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AE 交DB 于点F ,若AF=2EF ,求出点E 的坐标.(3)如图3,点M 的坐标为(32,0),点P 是对称轴左侧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MP ,将MP 沿MD 折叠,若点P 恰好落在抛物线的对称轴CE 上,请求出点P 的横坐标.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AD//BC,AD=16,BC=21,CD=13.(1)求直线AD和BC之间的距离;(2)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A出发,在线段AD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点P、Q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D 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试求当t为何值时,以P、Q、D、C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PQD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相应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AB∥CD,定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平行线AB,CD之间有一动点P.(1)如图1,当P点在EF的左侧时,∠AEP,∠EPF,∠PFC满足数量关系为,如图2,当P点在EF的右侧时,∠AEP,∠EPF,∠PFC满足数量关系为.(2)如图3,当∠EPF=90°,F P平分∠EFC时,求证:EP平分∠AEF;(3)如图4,QE,QF分别平分∠PEB和∠PFD,且点P在EF左侧.①若∠EPF=60°,则∠EQF=.②猜想∠EPF与∠EQ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6.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与这条边的比值是3:5,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准黄金”三角形,这条边就叫做这个三角形的“金底”.(概念感知)(1)如图1,在ABC 中,12AC =,10BC =,30ACB ∠=︒,试判断ABC 是否是“准黄金”三角形,请说明理由.(问题探究)(2)如图2,ABC 是“准黄金”三角形,BC 是“金底”,把ABC 沿BC 翻折得到DBC △,连AB 接AD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若点C 恰好是ABD △的重心,求AB BC的值.(拓展提升) (3)如图3,12l l //,且直线1l 与2l 之间的距离为3,“准黄金”ABC 的“金底”BC 在直线2l 上,点A 在直线1l 上.10AB BC =,若ABC ∠是钝角,将AB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090αα︒<<︒得到A B C '',线段A C '交1l 于点D .①当30α=︒时,则CD =_________;②如图4,当点B 落在直线1l 上时,求AD CD 的值.7.如图①,四边形ABCD 中,//,90AB CD ADC ∠=︒.(1)动点M 从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路线A B C D →→→运动到点D 停止,设运动时间为a ,AMD ∆的面积为,S S 关于a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求AD CD 、的长.(2)如图③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路线A D C →→运动到点C 停止,同时,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沿路线C D A →→运动到点A 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当Q 点运动到AD 边上时,连接CP CQ PQ 、、,当CPQ ∆的面积为8时,求t 的值.8.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a ,60ABC ∠=︒,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E ,AF CD ⊥,垂足为F .(1)连接EF ,用等式表示线段EF 与E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连接BF ,过点A 作AK BF ⊥,垂足为K ,求BK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3)延长线段CB 到G ,延长线段DC 到H ,且BG CH =,连接AG ,GH ,AH . ①判断AGH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②若12,(33)2ADH a S ==+,求sin GAB ∠的值.9.∠MON=90°,点A ,B 分别在OM 、ON 上运动(不与点O 重合).(1)如图①,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的平分线,随着点A 、点B 的运动,∠AEB= °(2)如图②,若BC 是∠ABN 的平分线,BC 的反向延长线与∠OAB 的平分线交于点D ①若∠BAO=60°,则∠D= °.②随着点A ,B 的运动,∠D 的大小会变吗?如果不会,求∠D 的度数;如果会,请说明理由.(3)如图③,延长MO 至Q ,延长BA 至G ,已知∠BAO ,∠OAG 的平分线与∠BOQ 的平分线及其延长线相交于点E 、F ,在△AEF 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求∠ABO 的度数.10.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任意点()P x y ,,如果满足x y a += (x ≥0,a 为常数),那么我们称这样的点叫做“特征点”.(1)当2≤a ≤3时,①在点(1,2),(1,3),(2.5,0)A B C 中,满足此条件的特征点为__________________;②⊙W 的圆心为(,0)W m ,半径为1,如果⊙W 上始终存在满足条件的特征点,请画出示意图,并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2)已知函数()10Z x x x=+>,请利用特征点求出该函数的最小值.11.问题背景:如图(1),ABC 内接于O ,过点A 作O 的切线l ,在l 上任取一个不同于点A 的点P ,连接PB PC 、,比较BPC ∠与BAC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问题解决:如图(2),A (0,2)、B (0,4),在x 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cos APB ∠最小?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拓展应用:如图(3),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CD ⊥于D ,E 是AB 上一点,AE AD =,P 是DE 右侧四边形ABCD 内一点,若8AB =,11CD =,tan 2C =,9DEP S =,求sin APB ∠的最大值.12.注意: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解答本题的第(Ⅱ)问,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你可以依照这个方法按要求完成本题的解答,也可以选用其他方法,按照解答题的一般要求进行解答即可.如图,将一个矩形纸片ABCD ,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0A ,()4,0B ,()0,3D ,M 是边CD 上一点,将ADM 沿直线AM 折叠,得到ANM .(Ⅰ)当AN 平分MAB ∠时,求DAM ∠的度数和点M 的坐标;(Ⅱ)连接BN ,当1DM =时,求ABN 的面积;(Ⅲ)当射线BN 交线段CD 于点F 时,求DF 的最大值.(直接写出答案) 在研究第(Ⅱ)问时,师生有如下对话:师: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加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寻找方程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小明:我是这样想的,延长MN 与x 轴交于P 点,于是出现了Rt NAP △.小雨:我和你想的不一样,我过点N 作y 轴的平行线,出现了两个Rt NAP △.13.如图,在等边△ABC 中,AB =BC =AC =6cm ,点P 从点B 出发,沿B →C 方向以1.5cm/s 的速度运动到点C 停止,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沿A →B 方向以1cm/s 的速度运动,当点P 停止运动时,点Q 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 ,过点P 作BC 的垂线,过点Q 作BC 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M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x (s ),△MPQ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cm 2)(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的图形).(1)当x =(s )时,PQ ⊥BC ;(2)当点M 落在AC 边上时,x = (s );(3)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14.新定义,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①111222a x b y c a x b y c +=⎧⎨+=⎩的解是00x x y y =⎧⎨=⎩,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②111222e x f y d e x f y d +=⎧⎨+=⎩的解是11x x y y =⎧⎨=⎩,且满足1000.1x x x -≤,1000.1y y y -≤,则称方程组②的解是方程组①的模糊解.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22104x y m x y m +=+⎧⎨-=+⎩的解是方程组10310x y x y +=⎧⎨+=-⎩的模糊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AB 是O 直径,,C D 分别是上下半圆上一点,且弧BC =弧BD ,连接,AC BC ,连接CD 交AB 于E ,(1)如图(1)求证:90AEC ∠=︒;(2)如图(2)F 是弧AD 一点,点,M N 分别是弧AC 和弧FD 的中点,连接FD ,连接MN 分别交AC ,FD 于,P Q 两点,求证:MPC NQD ∠=∠(3)如图(3)在(2)问条件下,MN 交AB 于G ,交BF 于L ,过点G 作GH MN ⊥交AF 于H ,连接BH ,若,6,BG HF AG ABH ==∆的面积等于8,求线段MN 的长度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 的顶点,A D 在坐标轴上,两点的坐标分别是点()0,,A m 点(),0,D m 且m 满足:322m m -+62=边AB 与x 轴交于点,E 点F 是边AD 上一动点,连接FB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P 点,H 且FD BE =.(1)求m 的值;(2)若45,APF ∠=︒求证:AHF HFA ∠=∠;(3)若点F 的纵坐标为,n 则线段HF 的长为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17.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过点(6,0)A -,(2,0)B ,(0,3)C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H 是该抛物线第三象限的任意一点,求四边形OCHA 的最大面积;(3)若点Q 在y 轴上,点G 为该抛物线的顶点,且45GQA ∠=︒,求点Q 的坐标.18.如图,在⊙O 中,直径AB =10,tanA 3 (1)求弦AC 的长;(2)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且AB =kBD ,连接CD ,若CD 与⊙O 相切,求k 的值; (3)若动点P 以3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AB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Q 以32cm/s 的速度从B 点出发沿BC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0<t <103),连结PQ .当t 为何值时,△BPQ为Rt△?19.如图1,以AB为直径作⊙O,点C是直径AB上方半圆上的一点,连结AC,BC,过点C作∠ACB的平分线交⊙O于点D,过点D作AB的平行线交CB的延长线于点E.(1)如图1,连结AD,求证:∠ADC=∠DEC.(2)若⊙O的半径为5,求CA•CE的最大值.(3)如图2,连结AE,设tan∠ABC=x,tan∠AEC=y,①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②若CBBE=45,求y的值.20.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矩形OACB的顶点A、B分别在x轴和y轴上,已知OA=5,OB=3,点D的坐标是(0,1),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BCA的方向运动,当点P与点A重合时,运动停止,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点P运动到与点C重合时,求直线DP的函数解析式;(2)求△OPD的面积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对应t的取值范围;(3)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些位置使△ADP是不以DP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操作发现)如图1,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先将三角板的90︒角与ACB ∠重合,再将三角板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大于0︒且小于45︒),旋转后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AB 交于点D .在三角板另一直角边上取一点F ,使CF CD =,线段AB 上取点E ,使45DCE ∠=︒,连接AF ,EF .(1)请求出EAF ∠的度数?(2)DE 与EF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类比探究)如图2,ABC ∆为等边三角形,先将三角板中的60︒角与ACB ∠重合,再将三角板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大于0︒且小于30).旋转后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AB 交于点D .在三角板斜边上取一点F ,使CF CD =,线段AB 上取点E ,使30DCE ∠=︒,连接AF ,EF .(3)直接写出EAF ∠=_________度;(4)若1AE =,2BD =,求线段DE 的长度.22.如图,二次函数23y x x m =-++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4,0)B ,另一个交点为A ,且与y 轴相交于C 点(1)则m =_________;C 点坐标为___________;(2)在直线BC 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它与B ,C 两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此时M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3)P 为抛物线上一点,它关于直线BC 的对称点为Q①当四边形PBQC 为菱形时,求点P 的坐标;②点P 的横坐标为(04)t t <<,当t =________时,四边形PBQC 的面积最大.23.综合与探究:如图1,抛物线24832999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顶点为D ,P 为对称轴右侧抛物线的一个动点,直线AD 与y 轴于点C ,过点P 作//PF AD ,交x 轴于点F .(1)求直线AD 的函数表达式及点C 的坐标;(2)如图2,当//PC x 轴时,将AO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 轴的正方向平移,当点C 与点P 重合时停止平移.设平移t 秒时,在平移过程中AOC ∆与四边形AFP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3)如图3,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D 于点E ,直线DF 与PE 交于点M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①当3DM MF =时,求m 的值;②试探究点P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值m ,使四边形AFPE 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1)探究发现数学活动课上,小明说“若直线21y x =-向左平移3个单位,你能求平移后所得直线所对应函数表达式吗?”经过一番讨论,小组成员展示了他们的解答过程:在直线21y x =-上任取点()01A -,, 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31,'--A 设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直线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2y x n =+.因为2y x n =+过点()31,'--A , 所以61n -+=-,所以5n =,填空:所以平移后所得直线所对应函数表达式为(2)类比运用已知直线21y x =-,求它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3)拓展运用将直线21y x =-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请直接写出:旋转后所得直线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25.小明研究了这样一道几何题:如图1,在ABC 中,把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0180a a ︒<<︒得到AB ',把A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β得到AC ',连接B C ''.当180a β+=︒时,请问AB C ''△边B C ''上的中线AD 与BC 的数量关系是什么?以下是他的研究过程:特例验证:(1)①如图2,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猜想AD 与BC 的数量关系为AD =_______BC ;②如图3,当90BAC ∠=︒,8BC =时,则AD 长为________. 猜想论证:(2)在图1中,当ABC 为任意三角形时,猜想AD 与BC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拓展应用:(3)如图4,在四边形ABCD ,90C ∠=︒,120A B ∠+∠=︒,3BC =6CD =,3DA =P ,使PDC △与PAB △之间满足小明探究的问题中的边角关系?若存在,请画出点P 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需要说明)并直接写出PDC △的边DC 上的中线PQ 的长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中考数学压轴题1.B解析:(1)8b =;(2)382d n =+;(3)92EFN S =△ 【解析】【分析】(1)先用b 表示出点B 和点A 的坐标,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出b 的值; (2)联立直线BC 的解析式和直线AB 的解析式即可用n 表示出点C 的坐标,从而求出点D 的坐标,从而求出d 与n 的函数关系式;(3)过点C 作CS ⊥x 轴于S ,过点F 作FT ⊥x 轴于T ,过点G 作GD ⊥y 轴于D ,MN 与y 轴交于点I ,根据相似三角形判定可得△RSC ∽△ROB ,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OR 和CS ,然后根据等角的锐角三角函数相等求出ON ,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NE ,然后结合已知条件和等角的锐角三角函数相等求出TF ,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1)当x=0时,y=b ;当y=0时,x=34b∴点B 的坐标为(0,b ),点A 的坐标为(34b ,0) ∴OB=b ,OA=34b 根据勾股定理OB 2+OA 2=AB 2b 2+(34b )2=102 解得:b=8或-8(不符合已知条件,舍去)∴b=8(2)直线BC 的解析式为(4)8=++y n x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483y x =-+ 联立(4)8y n x y nx =++⎧⎨=⎩解得:22x y n =-⎧⎨=-⎩∴点C 的坐标为(-2,-2n )∵//CD OA∴点D 的纵坐标为-2n将y=-2n 代入483y x =-+中,解得:x=362+n ∴点D 的坐标为36,22⎛⎫+- ⎪⎝⎭n n ∴线段CD 长d =362+n -(-2)=382+n (3)过点C 作CS ⊥x 轴于S ,过点F 作FT ⊥x 轴于T ,过点G 作GD ⊥y 轴于D ,MN 与y 轴交于点I∴OD=275,GD=195由(2)知点C 坐标为(-2,-2n )∴CS=-2n ,OS=2∵BC CR =,CS ∥y 轴∴RB=2RC ,△RSC ∽△ROB ∴12===CS RS RC OB OR RB 即22182--==n OR OR 解得:n=-2,OR=4∴CS=4∵∠=∠OBR HNM ,GD ∥x 轴∴∠=∠OBR HNM =∠DGI∴tan tan ∠=∠OBR HNM =tan ∠DGI ∴==OR OI ID OB ON GD即48927515-==ID ID ON解得:1910,7==ID ON ∵45AEF ∠=︒∴∠CES=∠AEF=45°,∠QEH=∠QEF -∠AEF=45°∴△CES 、△EFT 和△EHQ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S=SE=4,ET=TF=2EF , EH=HQ ,设EH=HQ=a ,则∴EN=ON +OE=ON +SE -OS=9∵3==EQ EF ,PH EN = ∴,PM=a ,PH=9, ∴NH=EN +EH=9+a ,MH=PH -PM=9-a ∴tan ∠HNM =12==MH OI NH ON ∴9192-=+a a 解得:a=3∴EF=33⨯=∴TF=12=∴S△EFN =12EN·TF=12×9×1=92【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题型,此题难度较大,掌握勾股定理、联立方程求交点坐标、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C解析:(1)112y x=-+;(2)1d t=-+;(3)64215t-=【解析】【分析】(1)根据互相垂直两直线斜率积为-1,设出直线CE的解析式,再将点C坐标代入即可求解;(2)过点E作EM⊥y轴于点M,过点E作EN x⊥轴于点N,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证EDM≌EAN,ENH≌EMG,得到AN=DM,HN=GM,进而得到AH DG=,再根据CE解析式求出D点坐标,即可找出d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过点B作BT CM⊥于点T,在直线BT上截取TL NK=,证四边形BGMT与四边形HNMC均为矩形,得MN MT=,再进一步证明ENH≌EMG,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角度计算,得出△BML为等腰三角形且BM BL=,再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BM,最后在Rt△BMG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等式,求出t的值.【详解】解:(1)∵CE⊥AB,∴设直线CE的解析式为:12y x c=-+,把点C(2,0)代入上述解析式,得1c=,∴直线CD的解析式为:112y x=-+;(2)过点E作EM⊥y轴于点M,过点E作EN x⊥轴于点N,令26112y xy x=+⎧⎪⎨=-+⎪⎩,解得22x y =-⎧⎨=⎩, ∴()2,2E -,易证EDM ≌EAN ,ENH ≌EMG ,∴AN =DM ,HN =GM ,∴AH DG =,由直线CE 的解析式112y x =-+,可求点D (0,1) ∴DG =1—t ,∴1d t =-+;(3)过点B 作BT CM ⊥于点T ,在直线BT 上截取TL NK =,易证四边形BGMT 与四边形HNMC 均为矩形,由(2)问可知1t AH GD ==-,则6t HC =-∴6t BG MT ==-,∴MN MT =,∵90KNM LTM ∠=∠=︒,∴ENH ≌EMG ,∴L NKM ∠=∠,设KMN α∠=,则KMB KMN α∠=∠=,∴90NKM α∠=︒-,∴90NKM L α∠=∠=︒-, ∵//BL MN ,∴2MBL BMN α∠=∠=,∴18090BML MBL L α∠=︒-∠-∠=︒-,∴BM BL =,∵1tan 2KCH ∠=, ∴11322KH CH t ==-,∴133322KN KH HN t t t TL =+=--=-=, ∴352BL BT TL t BM =+=-=, 在Rt BMG △中, 222BM BG GM =+,解得65t +=(不合题意舍去)或65t -=故,65t -=. 【点睛】本题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一次函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等,利用已知条件求相等交,相等线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E解析:(1)2y x 2x 3=-++;(2)E (2,3)或(1,4);(3)P 点横坐标为【解析】【分析】(1) 抛物线2(0)y ax bx c a =++≠的顶点为C (1,4),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4y a x =-+,由抛物线过点B,(3,0),即可求出a 的值,即可求得解析式; (2)过点E 、F 分别作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点M 、N ,设点E 的坐标为()2,23x xx -++,求出A 、D 点的坐标,得到OM=x ,则AM=x+1,由AF=2EF 得到22(1)33x AN AM +==,从而推出点F 的坐标21210(,)3333x x --+,由23FN EM =,列出关于x 的方程求解即可;(3)先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DM 的解析式为y=-2x+3,过点P 作PT ∥y 轴交直线DM 于点T ,过点F 作直线GH ⊥y 轴交PT 于点G ,交直线CE 于点H.证明△FGP ≌△FHQ ,得到FG=FH ,PT=45GH.设点P (m ,-m²+2m+3),则T (m ,-2m+3),则PT=m²-4m ,GH=1-m , 可得m²-4m=45(1-m ),解方程即可. 【详解】(1)∵抛物线的顶点为C (1,4),∴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4y a x =-+,∵抛物线过点B,(3,0),∴20(31)4a =-+,解得a=-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4y x =--+,即2y x 2x 3=-++;(2)如图,过点E 、F 分别作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点M 、N ,设点E 的坐标为()2,23x x x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y x 2x 3=-++,当y=0时,2023x x =-++,解得x=-1或x=3,∴A (-1.0),∴点D (0,3),∴过点BD 的直线解析式为3y x =-+,点F 在直线BD 上,则OM=x ,AM=x+1, ∴22(1)33x AN AM +==, ∴2(1)2111333x x ON AN +=-=-=-, ∴21210(,)3333x x F --+, ∴2210332233FN EM x x x +--++==, 解得x=1或x=2, ∴点E 的坐标为(2,3)或(1,4);(3)设直线DM 的解析式为y=kx+b ,过点D (0,3),M (32,0), 可得,3023k b b ⎧+=⎪⎨⎪=⎩,解得k=-2,b=3,∴直线DM的解析式为y=-2x+3,∴32OM=,3OD=,∴tan∠DMO=2,如图,过点P作PT∥y轴交直线DM于点T,过点F作直线GH⊥y轴交PT于点G,交直线CE于点H.∵PQ⊥MT,∴∠TFG=∠TPF,∴TG=2GF,GF=2PG,∴PT=25 GF,∵PF=QF,∴△FGP≌△FHQ,∴FG=FH,∴PT=45 GH.设点P(m,-m²+2m+3),则T(m,-2m+3),∴PT=m²-4m,GH=1-m,∴m²-4m=45(1-m),解得:111201m-=211201m+=(不合题意,舍去),∴点P的横坐标为112018-.【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综合题、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轴对称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有一定难度.4.A解析:(1)12;(2)5s或373s;(3)163s或685s或72s【解析】【分析】(1)AD与BC之间的距离即AB的长,如下图,过点D作BC的垂线,交BC于点E,在RtDEC中可求得DE的长,即AB的长,即AD与BC间的距离;(2)四边形QDCP为平行四边形,只需QD=CP即可;(3)存在3大类情况,情况一:QP=PD,情况二:PD=QD,情况三:QP=QD,而每大类中,点P存在2种情况,一种为点P还未到达点C,另一种为点P从点C处返回.【详解】(1)如下图,过点D作BC的垂线,交BC于点E∵∠B=90°,AD∥BC∴AB⊥BC,AB⊥AD∴AB的长即为AD与BC之间的距离∵AD=16,BC=21,∴EC=5∵DC=13∴在Rt DEC中,DE=12同理,DE的长也是AD与BC之间的距离∴AD与BC之间的距离为12(2)∵AD∥BC∴只需QD=PC,则四边形QDCP是平行四边形QD=16-t,PC=21-2t或PC=2t-21∴16-t=21-2t或16-t=2t-21解得:t=5s或t=37 3s(3)情况一:QP=PD图形如下,过点P作AD的垂线,交AD于点F∵PQ=PD,PF⊥QD,∴QF=FD∵AF ∥BP ,AB ∥FP ,∠B=90°∴四边形ABPF 是矩形,∴AF=BP由题意得:AQ=t ,则QD=16-t ,QF=8-2t ,AF=8+2t BP=2t 或BP=21-(2t -21)=42-2t∵AF=BP∴8+2t =2t 或8+2t =42-2t 解得:t=163或t=685情况二:PD=QD ,图形如下,过点P 作AD 的垂线,交AD 于点F同理QD=16-t ,PF=AB=12BP=2t 或21-(2t -21)=42-2t则FD=AD -AF=AD -BP=16-2t 或FD=16-(42-2t)=2t -26∴在Rt PFD 中,()22212162PD t =+-或()22212226PD t =+-∵PD=QD ,∴22PD QD =∴()()22216t 12162t =+--或()()22216t 12226t =+--解得:2个方程都无解情况三:QP=QD ,图形如下,过点P 作AD 的垂线,交AD 于点F同理:QD=16-t ,FP=12BP=2t 或BP=42-2tQF=AF -AQ=BP -AQ=2t -t=t 或QF=42-2t -t=42-3t在Rt QFP 中,22212PQ t =+或()22212423PQ t =+- ∵PQ=QD ,∴22PQ QD =∴()22216t 12t =+-或()()22216t 12423t =+--第一个方程解得:t=72,第二个方程解得:无解 综上得:t=163或685或72 【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用到了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根据点Q 运动的轨迹,得出BP 的长度. 5.E解析:(1)∠EPF=∠AEP+∠PFC,∠AEP+∠EPF+∠PFC=360°;(2)见解析;(3)①150°,∠EQF=180°-12∠EPF 【解析】【分析】(1)如下图,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推导出角度关系;(2)如下图,根据(1)的结论,可得∠AEP+∠PFC=∠EPF=90°,利用△EPF 内角和为180°可推导得出∠PEF+∠PFE=90°,从而得出∠PEF=∠AEP ;(3)①根据(1)的结论知:∠AEP+∠PFC=∠EPF=60°,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EQ+∠PFQ=150°,最后在四边形EPFQ 中得出结论;②根据(1)的结论知:∠AEP+∠PFC=∠EPF°,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EQ+∠PFQ=180°-1EPF 2∠,最后在四边形EPFQ 中得出结论. 【详解】(1)如下图,过点P 作PQ ∥AB∵PQ ∥AB ,AB ∥CD ,∴PQ ∥CD∴∠AEP=∠EPQ ,∠QPF=∠PFC又∵∠EPF=∠EPQ+∠QPF∴∠EPF=∠AEP+∠PFC如下图,过点P 作PQ ∥AB同理,AB ∥QP ∥CD∴∠AEP+∠QPE=180°,∠QPF+∠PFC=180°∴∠AEP+∠EPF+∠PFC=∠AEP+∠EPQ+∠QPF+∠PFC=360°(2)根据(1)的结论知:∠AEP+∠PFC=∠EPF=90°∵PF 是∠CFE 的角平分线,∴∠PFC=∠PFE在△PEF 中,∵∠EPF=90°,∴∠PEF+∠PFE=90°∴∠PEF+∠PFE=∠AEP+∠PFC∴∠PEF=∠AEP ,∴PE 是∠AEF 的角平分线(3)①根据(1)的结论知:∠AEP+∠PFC=∠EPF=60°∴∠BEP+∠PFD=180°-∠AEP+180°-∠PFC=300°∵EQ 、QF 分别是∠PEB 和∠PFD 的角平分线∴∠PEQ=QEB ,∠PFQ=∠QFD∴∠PEQ+∠PFQ=150°在四边形PEQF 中,∠EQF=360°-∠EPF -(∠PEQ+∠PFQ)=360°-60°-150°=150° ②根据(1)的结论知:∠AEP+∠PFC=∠EPF∴∠BEP+∠PFD=180°-∠AEP+180°-∠PFC=360°-∠EPF∵EQ 、QF 分别是∠PEB 和∠PFD 的角平分线∴∠PEQ=∠QEB ,∠PFQ=∠QFD∴∠PEQ+∠PFQ=()1360EPF 2∠︒-=180°-1EPF 2∠ ∴在四边形PEQF 中: ∠EQF=360°-∠EPF -(∠PEQ+∠PFQ)=360°-EPF ∠-(180°-1EPF 2∠)=180°-1EPF 2∠ 【点睛】本题考查“M ”型模型,解题关键在过两条平行线中间的点作已知平行线的平行线,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角度转化可推导结论.6.A解析:(1)ABC 是“准黄金”三角形,理由见解析;(2)329AB BC =3)①12561535AD CD =. 【解析】【分析】(1)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先求出AD 的长度,然后得到61035AD BC ==,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题意,由“金底”的定义得:3:5AE BC =,设3AE k =,5BC k =,由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度,根据比值即可求出AB BC的值; (3)①作AE ⊥BC 于E ,DF ⊥AC 于F ,先求出AC 的长度,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F=2DF ,由解直角三角形,得到3CF DF =,则(23)35AC x =+=,即可求出DF 的长度,然后得到CD 的长度;②由①可知,得到CE 和AC 的长度,分别过点B ',D 作B G BC '⊥,DF AC ⊥,垂足分别为点G ,F ,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到DF AF AE EC=,然后求出CD 和AD 的长度,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ABC 是“准黄金”三角形.理由:如图,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12AC =,30ACB ∠=︒, ∴162AD AC ==. ∴:6:103:5AD BC ==. ∴ABC 是“准黄金”三角形.(2)∵点A ,D 关于BC 对称,∴BE AD ⊥,AE ED =.∵ABC 是“准黄金”三角形,BC 是“金底”,∴:3:5AE BC =.不防设3AE k =,5BC k =,∵点C 为ABD △的重心,∴:2:1BC CE =.∴52k CE =,152k BE =. ∴2215329(3)22k AB k k ⎛⎫=+= ⎪⎝⎭.∴329329:5210AB k k BC ==. (3)①作AE ⊥BC 于E ,DF ⊥AC 于F ,如图:由题意得AE=3, ∵35AE BC =, ∴BC=5, ∵10AB BC =, ∴10AB ,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22(10)31BE =-=,∴156EC =+=, ∴223635AC =+=∵∠AEC=∠DFA=90°,∠ACE=∠DAF ,∴△ACE ∽△DAF , ∴3126AE E D C F AF ===, 设DF x =,则2AF x =,∵∠ACD=30°, ∴3CF x =, ∴(23)35AC x ==解得:65315DF x == ∴2125615CD DF == ②如图,过点A 作AE BC ⊥于点E ,则3AE =.∵ABC 是“准黄金”三角形,BC 是“金底”,∴:3:5AE BC =.∴5BC =.∵10AB BC =,∴10AB. ∴221BE AB AE =-=.∴6CE BE BC =+=,2236935AC CE AE =+=+=.分别过点B ',D 作B G BC '⊥,DF AC ⊥,垂足分别为点G ,F ,∴90B GC DFC '∠=∠=︒,3B G '=,5C B B C '==,则CG 4=.∵GCB FCD α'∠=∠=,∴AEC DFA ∽△△.∴::::3:4:5DF FC CD B G GC CB ''==. ∴设3DF k =,4FC k =,5CD k =.∵12l l //,∴ACE CAD ∠=∠,且90AEC AFD ∠=∠=︒.∴AEC DFA ∽△△.∴DF AF AE EC =. ∴335436k k =,解得3510k =. ∴3552CD k ==,2222959595102AF DF AD ⎛⎫⎛⎫+=+= ⎪ ⎪ ⎪ ⎪⎝⎭⎝⎭=. ∴93525355AD CD ===. 【点睛】本题属于相似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重心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旋转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依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解答.7.C解析:(1)12,16AD CD ==;(2)277和297. 【解析】【分析】 (1)根据题意由函数图象可知动点M 从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C 到D 耗时16秒求出CD ,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AD 即可;(2)由题意可知只能有P 和Q 点都在AD 边上,此时分当P 在Q 上方时以及当P 在Q 下方时两种情况运用数形结合思维进行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1)由函数图象可知动点M 从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C 到D 耗时36-20=16秒,即CD=16,而此时AMD ∆的面积为96,又因为90ADC ∠=︒, 即有11169622CD AD AD =⨯=,解得12AD =. 所以12,16AD CD ==. (2)由题意可知Q 运动到点A 停止的时间为285,而P 运动到点D 停止的时间为6, 所以只能有P 和Q 点都在AD 边上,此时以PQ 为底边,CD 为高,设运动时间为t ,则AP=2t ,QD=5t-16,(162855t ≤<), ①当P 在Q 上方时,则有PQ=AD-AP-QD= 122516287t t t --+=-, 可知CPQ ∆的面积为8时即11(287)16822PQ CD t =⨯-⨯=,解得277t =(满足条件);②当P 在Q 下方时,则有PQ=QD-(AD-AP )= 516(122)728t t t ---=-,可知CPQ ∆的面积为8时即11(728)16822PQ CD t =⨯-⨯=,解得297t =(满足条件). 所以当CPQ ∆的面积为8时,t 的值为277和297. 【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动点问题和一次函数结合,熟练掌握四边形动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一次函数图象的相关性质,运用数形结合思维分析是解题的关键.8.E解析:(1)EF =,见解析;(2)BK =;(3)①AGH 是等边三角形,见解析;②14【解析】【分析】(1)连接EF ,AC ,由菱形的性质,可证Rt AEB Rt AFD ∆≅∆,然后得到AEF ∆为等边三角形,由解直角三角形得到3AE EC =,即可得到答案;(2)由菱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F 的长度,然后得到BF 的长度,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 BK FB BA=,即可求出答案; (3)①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先证明ABG ACH ≅,然后得到AG AH =,然后得到60BAH GAB GAH ︒∠+∠=∠=,即可得到答案;②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31DH =+,然后得到AH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再由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3EF EC =;理由:∵四边形ABCD 是菱形,60ABC ∠=︒,,60,//AB AD BC ABC ADC AD BC ︒∴==∠=∠=,120BAD ︒∴∠=,∵AE BC ⊥,垂足为E ,AF CD ⊥,垂足为F ,90AEB AFD ︒∴∠=∠=Rt AEB Rt AFD ∴∆≅∆,,30AE AF BAE DAF ∴=∠=∠=︒,60EAF ∴∠=︒,AEF ∴∆为等边三角形,EF AE ∴=.连接AC ,1602BAC BAD ︒∴∠=∠= 30EAC ︒∴∠= 在Rt AEC ∆中,tan EC EAC AE ∠=3AE EC ∴=,3EF EC ∴=(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60,ABC AB a ︒∠==, ACD ∴是等边三角形,//,,60AB CD AD CD a ADC ︒==∠=. AF CD ⊥,垂足为F , 1,902CF DF a BAF AFD ︒∴==∠=∠= 在Rt ADF 中,sin AF ADF AD ∠=, 23AF a ∴=在Rt ABF 中,22BF AB AF =+, 7BF a ∴= AK BF ⊥,垂足为K ,90AKB FAB ︒∴∠=∠=ABK FBA ∠=∠~Rt AKB Rt FAB ∴∆∆,AB BK FB BA∴=, 27BK a ∴=, (3)如图:①AGH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连接AC .,60AB BC ABC ︒=∠=,ABC ∴为等边三角形,,60AB AC ABC ACB ︒∴=∠=∠=,120ABG ︒∴∠=.//AB CD ,60BCH ABC ︒∴∠=∠=,120ACH ︒∴∠=ABG ACH ∴∠=∠,又BG CH =,ABG ACH ∴≅,,AG AH GAB HAC ∴=∠=∠.60BAH HAC BAC ︒∠+∠=∠=,60BAH GAB GAH ︒∴∠+∠=∠=,AGH ∴为等边三角形;②ADC 为等边三角形,2,1AD DC AC CF DF ∴=====,AF ∴=.1(32ADH S =, 11(322DH ∴⨯=,1DH ∴=1CH DH CD ∴=-=,HF DH DF =-=AF HF ∴=,AH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AHF ︒∴∠=.过点C 作CM AH ⊥,垂足为M .在Rt CMH 中,sin CM CHM CH∠=, 12CM ∴=, 在Rt AMC 中,sin CM MAC AC ∠=, 1sin 4MAC ∴∠=. 又GAB HAC ∠=∠, 1sin sin 4GAB HAC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定理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进行解题.9.A解析:(1)135°;(2)①45°,②不发生变化,45°;(3)60°或45°【解析】【分析】(1)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角互余、角平分线性质即可求解;(2)①利用对顶角相等、两角互余、两角互补、角平分线性质即可求解;②证明和推理过程同①的求解过程;(3)由(2)的证明求解思路,不难得出EAF ∠=90°,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所以不确定是哪个角是哪个角的三倍,所以需要分情况讨论;值得注意的是,∠MON=90°,所以求解出的∠ABO 一定要小于90°,注意解得取舍.【详解】(1)()11801802118090180451352AEB EBA BAE OBA BAO ∠=︒-∠-∠=︒-∠+∠=︒-⨯︒=︒-︒=︒(2)①如图所示AD 与BO 交于点E ,()9060301180307521909030602180180756045OBA DBO NBC DEB OEA OAB D DBE DEB ∠=︒-︒=︒∠=∠=︒-︒=︒∠=∠=︒-∠=︒-︒=︒∠=︒-∠-∠=︒-︒-︒=︒②∠D 的度数不随A 、B 的移动而发生变化设BAD α∠=,因为AD 平分∠BAO ,所以2BAO α∠=,因为∠AOB=90°,所以180902ABN ABO AOB BAO 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