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第六批教学科研(师资博士后)岗位拟聘
- 格式:pdf
- 大小:93.65 KB
- 文档页数:2
农业大学理学院校院二级管理制度(试行)理学院2019 年09月目录理学院领导工作制度 (1)理学院教学管理试行办法 (3)理学院实验教学管理试行办法 (7)理学院科研及社会服务管理试行办法 (10)理学院公共资源使用与管理试行办法 (13)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试行办法 (15)理学院教职工考核和分配试行办法 (18)理学院经费使用与管理试行办法 (22)理学院党风廉政建设试行办法 (24)理学院学术规范管理试行办法 (25)理学院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试行办法 (27)附件1. 理学院教科研人员考核与分配细则 (28)附件2. 理学院实验技术人员考核与分配细则 (37)附件3. 理学院行政管理人员考核与分配细则 (42)附件4. 理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及中层干部年度考核与奖励细则 (45)理学院领导工作制度一、理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完善学院党政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政班子集体领导的作用,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促进我院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农业大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试行)》等文件精神及《农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试行办法》的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院党政联席会议的组织。
原则上由院党委书记、副书记,院长、副院长,院办公室(正、副)主任参加。
根据工作需要,也可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扩大会议,参会人员由院党委书记或院长研究确定其他列席人员。
办公室(正、副)主任负责会议记录、存档工作。
第三条院党政联席会议的主要议事范围。
1、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各项决定。
2、本院的年度工作计划,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经费预算,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实验室建设。
3、党建工作、德育工作、学生培养及招生工作。
4、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人才引进、教师培养等。
5、人事安排与干部任免,人员的奖惩、教职工的各项福利津贴和奖金的发放标准与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
安徽农业大学简介安徽农业大学是安徽省省属重点高校,坐落于“三国故地、包拯家乡”省会合肥市市区,占地3100亩。
学校源于1928年创立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成立农学院,1954年建院,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教职工1400多人,专任教师700多人,其中教授112;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00多人,享受国家和省政府特殊经贴的专家117人次。
学校现设17个学院及研究生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现代农业管理与技术学院,58个本科专业。
现有全日制在校26000多人,其中校本部研究生、本科生18000多人。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以生命学科为特色,农、理、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现有10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
有生物物理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森林保护学、农业经济管理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植物病理学与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茶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农业机械化工程等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有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微生物防治、农产品安全、木材学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农科教结合研究中心。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先后承担了“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项目,以及“948”、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攻关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和其它各类科研课题数千项,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级以上成果奖励200多项。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目录第一章总论 ..............................................41.1项目背景 (4)1.2项目概况 (10)1.3问题与建议 (12)第二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132.1需求分析 (13)2.2建设内容与规模 (16)第三章场址选择 ..........................................203.1场址现状 (20)3.2场址条件 (20)3.3推荐场址方案 (24)第四章图书馆规划及建筑方案 ..............................264.1指导思想与原则 (26)4.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29)4.3建筑设计方案 (31)4.4配套设施 (34)第五章节能节水措施 ......................................445.1 (44)节能措施5.2节水 (46)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486.1编制依据 (48)6.2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48)6.3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48)6.4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496.5环境保护措施 (52)6.6环境保护设施与投资 (57)6.7环境影响评价 (57)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587.1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587.2安全设施 (59)第八章项目管理、机构设置................................608.1组织机构 (60)8.2组织机构 (63)8.3人力资源配置 (63)第九章项目设施进度......................................659.1建设工期 (65)9.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65)9.3 (66)项目实施进度表9.4工程招标 (66)第十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7110.1工程概况 (71)10.2编制依据及说明 (71)10.3投资估算 (72)10.4资金筹措 (72)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7411.1结论 (74)11.2建议 (74)附件:1、建筑方案示意图2、XXX规划及项目区位图、自筹资金证明3.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XXX大学图书馆项目1.1.2 建设地点XXX大学1.1.3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XXX咨询研究院1.1.4 承办单位概况XXX大学是XXX属重点大学。
2022年2月第8期Feb. 2022No.8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的探索——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为例史西志,孙爱丽,张泽明(宁波大学 海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摘 要] 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亮点与趋势,宁波大学紧紧围绕高质量育人这一中心,充分利用研究型高校的科研优势,依托科技成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整合各方优质资源,推进科学研究与教学育人深度融合。
以宁波大学科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探讨在当前情况下综合性大学科教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助力“双一流”建设水平提升。
[关键词] 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基金项目] 2020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动植物检疫虚拟仿真实践”(201902238011);2021年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新农科背景下基于科教、产教融合的实验教学资源开发”(202002241007)[作者简介] 史西志(1979—),男,山东淄博人,博士,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与水产品安全、教学管理与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8-0102-04 [收稿日期] 2021-05-06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已不再只满足单一追求规模的扩大,而是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和内涵式发展,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社会的可持续高速发展需要强劲的内动力,其中高质量的教育是关键因素之一,高质量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对于海洋学院毕业生而言,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也与学生适应社会的程度密切相关,学生动手能力不能只靠课堂教学,须与科研实验室、实习基地以及实训平台等合作获得,这就需要高校调动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走协同育人的路线。
关于印发《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副教授业绩津贴进档条件》的通知各学院、部,校直各单位:《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副教授业绩津贴进档条件》已经2009年5月5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九年五月七日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副教授业绩津贴进档条件一、教授、副教授业绩津贴进档条件(一)教授业绩津贴进档条件教授A档凡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任一项:1.在研的“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863”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的主持人;其他国家各部委计划(含国际合作)项目(自然科学类单项经费在100万元或累计经费15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类单项经费在20万元或累计经费在30万元以上)的主持人;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横向项目经费分别累计在120万元和50万元以上的主持人;2.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者;3.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国家图书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前3名);4.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前2名;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社科一等奖的第一完成人或两项授权发明专利的第一完成人(专利所有权为安徽农业大学,下同);5.通过国家级主要农作物或动物新品种审定并获品种权的第一完成人;6.在SCI、EI、SSCI等收录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国外期刊,SCI影响因子在5以上)或两篇(国外期刊,SCI影响因子累计在5以上)或三篇(国外期刊,不计影响因子)第一作者论文(含通讯作者,下同)。
教授B档凡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任一项:1.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63”计划一般项目、国家各部委计划项目、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其他国家各部委计划(含国际合作)项目(自然科学类经费30万元的子项目、人文社科和教研类经费分别达8万元和5万元的子项目)主持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横向项目经费分别累计达30万元和10万元的主持人;2.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者;3.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以上、国家图书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4.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社科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的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前5名或二等奖前3名;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或社科一等奖前3名;5.在SCI、EI、SSCI(国外期刊,SCI影响因子在2以上)收录的学术刊物或中央机关党报理论版发表第一作者论文一篇或在SCI、EI、SSCI(国外期刊,不计影响因子)收录的学术刊物发表二篇第一作者论文;6.在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发表3篇或ISTP收录两篇第一作者论文,人文社科类教授在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两篇;7.学术专著(不含编著)、译著或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主编;8.获授权的发明专利第一完成人或软件著作权第一完成人或通过省级主要农作物或动物新品种审定并获品种权的第一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