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美术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7.64 MB
- 文档页数:4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美术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阐述一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并举例说明。
第二题请结合高中美术学科特点,谈谈如何设计一堂以“立体主义绘画”为主题的美术鉴赏课,并说明你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
第三题题目:请谈谈你对“美育”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的实施策略。
第四题题目:学生在美术课上对某位画家的作品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认为该作品没有美感和艺术价值。
作为高中美术教师,你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位画家的作品,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第五题题目:在教学过程中,你如何利用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来丰富你的美术课程?请举例说明。
第六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美术教学,谈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第七题题目:请简述你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美术旅行活动时,如何确保活动的安全性,以及在这种情境下的教学宗旨。
第八题题目: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你如何处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出现的个性化需求和多样化的学习风格?第九题题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资源来辅助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请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第十题题目: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你如何看待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融合?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印象派绘画赏析与创作》内容标准:本课主要针对高中阶段的艺术课程标准,内容涉及美术鉴赏、美术创作与美术与科技等领域。
要求:设计一节《印象派绘画赏析与创作》的美术课教案。
设计要求: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2.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艺术学习的社会性和实用性。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新能力。
4.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时间和资源的安排合理有效。
第二题题目:设计一节高中美术课程,主题为“中国传统壁画艺术”。
第三题题目要求:假设你是一名高中美术老师,现在需要你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准备一堂关于“中国画技法与鉴赏”的课程。
莫奈《日出·印象》教案逐字稿板书:莫奈法国印象派特点:轮廓模糊色彩丰富笔触粗犷注重描绘自然、瞬间地位:开山之作近代艺术史的转折光和色表达主观印象成为了绘画的主流反对了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冲击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教学重点:掌握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会理解、欣赏印象主义,尝试掌握美术术语去分析其他的印象派作品。
教学步骤:新课导入:老师:上了三节课,大家都困了吧?那我们上课之前先来听一首歌。
(播放音乐《红日》)不知道咱们00后的同学是否听过这首歌,哦我听到有同学知道歌名啊。
对,这首歌是李克勤演唱的《红日》。
这是一首非常欢快激昂的歌哈,一种滚滚向前的节奏,听完了是不是觉得振奋了许多?好,我们闲言少叙书归正文。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幅也是跟红日有关的作品,大家请看大屏幕(放映《日出·印象》画作图片)。
新课讲授:老师:同学们都知道这幅画吧?太熟悉了对不对?没错,这就是著名的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
这幅画啊,乍一看好像,技法并不难,美院里面绘画功底好的同学很容易画出这样的效果,对吗?可是这幅画为什么这么出名,在艺术史上有这么高的地位呢?这个问题我们当作一个思考题,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一层一层来解析出答案好吗?大家看看这副日出印象,谈谈给你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或者说第一印象是什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来思考。
(板书)好,第二排靠窗的男同学举手了,请你来分享一下。
嗯,莫奈的画给人的直观感觉是画得很快,什么,像着急去赶火车一样,甚至都没有深入刻画,直白点说就是没画完,对吗?分析得很大胆,连画家绘画当时的那种心态和状态都生动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老师也赞同你的观点。
好的,请坐!对的,当时这幅画问世后,也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其他的古典学院派艺术家以及艺术批评家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感受,他们甚至嘲笑莫奈,这根本就没画完,纯粹就是凭印象画的。
因此当时的主流艺术沙龙是拒绝展出他们这样的作品的,而莫奈呢也不理会,干脆就把这幅画取名为《日出印象》,并和当时一些支持他的少数独立派画家,自己举办了第一次属于自己的展览会。
美术鉴赏梵高作品赏析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Willemvan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出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早年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
他充满幻想、爱走极端,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和失败,最后他投身于绘画,决心“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
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
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
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着名作品-《吃土豆的人》。
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
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
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
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
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
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
在阿尔,凡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
1888年,高更应邀前往。
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
此后,凡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
这位易于激动而富于神经质的艺术家,在其短暂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
他的艺术,是心灵的表现。
他曾说:“作画我并不谋求准确,我要更有力地表现我自己”,他并不关注于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注重表现对事物的感受。
高中《美术鉴赏》测试题及答案(笔试,开卷)(满分:100分时间:45分)姓名:班级:考生号:总分:一、判断题(对的记“√”,错的记“×”,每小题1分,共10分)。
1、美术就是画画。
()2、《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又名《创世纪》。
()3、造型要素包括: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
()4、中国结——这一美好的名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团结、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
()5、抽象绘画没有具体的形象,所以不能表达画家的情感,只是一种随意的形式。
()6、颜色中的三原色包括红、绿、蓝。
()7、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以画虾而著称。
()8、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的途径包括:意象抽象、美术语言、语言方式、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9、对美术作品的批评方法有5种:①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②形式主义批评;③历史批评;④社会学批评;⑤心理学批评。
对于不同的批评和判断角度,有不同的结论,因此,对美术作品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任意的。
()10、野兽派代表作者有毕加索、凡·高。
()二、填空题(答对答全每小题1分,共10分)。
1、美术作品艺术语言的特征是:、。
2、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使用的是构图,使主题人物端庄、稳重。
3、抽象艺术的艺术美主要表现为分析性,其中是艺术美的基本表现。
4、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主要通过和来实现的。
5、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受到、、3个方面的制约。
6、依照美术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可划分为:、、。
7、设计按形式语言可分为:、、等。
8、蒙德里安是抽象的代表人物。
9、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最终来自:。
10、意象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更可以表现艺术家的、和。
三、不定项选择题(请把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选入括号内,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50分。
)1、北宋画家张泽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
A、花鸟画B、风俗画C、山水画D、仕女画2、中国画的三大画科是:()。
A、速写、线描、水彩B、风俗、宫廷、历史C、工笔、写意、水墨D、人物、山水、花鸟3、印象派油画作品《日出·印象》的作品莫奈是:()。
艺术鉴赏: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赏析1. 引言•莫奈(Claude Monet)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重要的印象派画家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对光线、色彩和自然景象的感知而闻名。
2. 莫奈背景•出生于1840年,法国巴黎郊区。
•幼年时期展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并在1859年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在1874年创办并参与第一次印象派展览,此后成为该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3. 印象派艺术风格概述•印象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前卫艺术运动。
•印象派画家追求捕捉瞬间感受,通过快速笔触、明亮色彩和光线效果来表现主题。
•这种风格突破常规绘画形式,注重观察自然和主观体验。
4. 莫奈的绘画技法和主题•莫奈擅长利用快速的、松散的笔触捕捉瞬间感受。
•他注重描绘光线效果和色彩变化,通过色块的运用来创造出亮丽而活泼的画面。
•莫奈主要以自然风景、田园场景和水景为题材。
5. 著名作品赏析5.1 《睡莲》(Water Lilies)•这是莫奈晚年时期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描绘了倒映在池塘里的睡莲,呈现出柔和而模糊的效果。
•利用色彩变化和流动的笔触,表达出水面上不断变幻的光线与颜色。
5.2 《日落》(Sunset)•这幅画展示了莫奈对日落光线与阴影效果的精准把握。
•渐变的红、黄、橙色调让整个画面散发出温暖宜人的氛围。
•快速笔触形成了逼真而生动的天空和地面。
5.3 《海上的阿尔贝兹庄园》(Cliff Walk at Pourville)•这幅作品展现了莫奈对大海景色的独特观察和描绘。
•快速而微妙的笔触创造出波涛汹涌和远景渐变的效果。
•蓝色与绿色的互动揭示了自然界中不断变化的色彩和光影。
6. 结论•莫奈的作品以其卓越的绘画技法、对光线和色彩效果的敏锐观察,以及对自然景象独特诠释而著称。
•他对印象派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后来艺术家们开启了新的艺术道路。
•通过赏析莫奈的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印象派艺术风格,体验到他带给我们的美感享受与思考。
外国美术作品赏析赏析赏析赏析赏析(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朦胧之美——莫奈的《日出·印象》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是在高中的美术课上,那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这是一幅印象派的画作,给我们浏览了图片。
现在在大学的美术课,我再一次看到这幅油画,跟以前一样我挺喜欢这种朦胧之美,所有的形象都是朦朦胧胧,没有写实的细节。
《日出·印象》是克劳德·莫奈所画的印象派的画作。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光学原理改变了画家对固有色的观念,由此他们开始在艺术上对光与色进行新的探索。
其实在当时,人们还不接受“印象派”这一艺术流派,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曾遭到一位记者地嘲讽说:“这幅作品很粗糙,过于随便,它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还有其他人附和着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
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随之诞生。
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印象派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作。
《日出·印象》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
它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
据了解,克劳德·莫奈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幅《日落》,绘画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画出了水的流动感。
整幅画作主要运用了水蓝色、淡蓝、红色、橙色和黑色。
海水、天空、景物几乎采用了同一色系——蓝色,在轻松、无拘束的笔触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
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
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这种瞬间的感受。
在蓝色为主打的背景色下,淡淡的海上,那些黑色的小船依稀可见,其实仔细去看,中间的那个小船有船夫拿着船桨在撑船预示着船夫已经开始工作,新的一天来临。
日出印象的賞析克劳德·莫奈,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他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
其代表作有《印象·日出》,以下简要分析一下这张画。
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印象·日出”。
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
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有位批评家就借用词画的标题,嘲讽以莫奈位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位“印象主义”,这一画派以此得名19世纪下半叶,光学原理改变了画家对固有色的观念,由此他们开始在艺术上对外光表面的新探索.《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
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
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
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
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
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
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
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
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
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
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
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
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克劳德·莫奈 (1840-1926) 印象画派代表人物莫奈(1840~1926),是印象派的领袖人物。
莫奈《日出印象》赏析印象派:风格特点: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
画家们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
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
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
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两幅画都没有标题。
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只能给人一种印象"。
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
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
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
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
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
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
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
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
该画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 它标志着印象派绘画的产生。
迅速成为一个风靡全球,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画派。
它强调自然界的光和色,把光与色的变化作为绘画的主流。
莫奈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外光技法进行绘画的印象派大师。
幼儿园美术教育专题:认识莫奈的《睡莲》与印象主义艺术风格探析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期兴起于法国的一种艺术风格,它以捕捉光线、色彩和形态的瞬间变化为特点,强调对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的真实观察和表现。
著名的印象派画家莫奈(Claude Monet)是印象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睡莲》是印象主义艺术的杰作之一,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艺术作品之一。
一、了解莫奈的《睡莲》1.《睡莲》的创作背景莫奈在1900年至1926年间创作了大约250幅关于睡莲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他在吉维尼花园的睡莲池中创作的。
莫奈在晚年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这个题材上,希望能够通过自然的光影、水波和植物的变化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2.《睡莲》的艺术特点《睡莲》以其淡雅、柔和、富有诗意的色彩和笔触而著称。
莫奈通过怡人的色彩和模糊的轮廓,表现出了一种模糊的、不确定的、多变的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作品中呈现出的水波纹、倒影和植物的变化,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变幻的魅力,给人一种超脱于物质的感觉。
二、探析印象主义艺术风格1.光影和色彩的捕捉印象主义画家注重对光线和色彩的瞬间变化的捕捉,他们善于利用斑斓的色彩和流动的光影来表现自然景物的变幻和美感。
在《睡莲》中,莫奈运用了许多不同的色彩,以表现水面上光影的反射,展现出了一幅光影斑驳、五彩斑斓的画面。
2.自然和情感的表达印象主义画家通过对自然和日常生活的真实观察和表现,表达出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情感的体验。
莫奈在《睡莲》中通过对睡莲和水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三、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启发与引导1.通过简单的色彩和形态启发幼儿园美术教育可以通过《睡莲》的简单色彩和形态,引发幼儿对自然和艺术的兴趣。
老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涂鸦的方式,感受莫奈的画作所表现出的美好。
2.通过赏析激发感受和想象幼儿园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观赏《睡莲》,激发他们对自然的感受和想象,以及对艺术的热爱和探索的欲望。
西方美术作品赏析西方美术作品赏析西方美术作品是世界美术史上的瑰宝,其多样化的风格和丰富的主题让人沉浸其中。
本文将以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一些西方美术作品的赏析,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灵感和启发。
1. 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后的晚餐》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
这幅巨大的壁画描绘了耶稣与十二使徒的最后晚餐场景,展现了典型的文艺复兴艺术风格。
作品中,达·芬奇运用精确的透视法和光影效果,使人物栩栩如生。
此外,他捕捉到了人物的情感和表情,为作品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最后的晚餐》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艺术作品,还承载着宗教和哲学的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和信仰的思考。
2. 波普艺术的《美国旗帜》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常常以大众文化的符号为主题。
其中,《美国旗帜》是沃霍尔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幅作品以多个画布组合而成,用鲜艳的颜色和明确的线条描绘了美国国旗。
通过对国旗的再现,沃霍尔探讨了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的影响。
作品既让我们反思了美国的价值观和民族身份,也引发了对艺术与商业的关系的思考。
3. 后印象派的《水上睡莲》克劳德·莫奈是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他的作品以自然景色为题材。
《水上睡莲》是莫奈的系列作品之一,他通过对水面和荷花的描绘,呈现出了丰富的色彩和光影效果。
作品中的色块和笔触的运用,表现了光线的变化和空气的流动,创造出了一种模糊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莫奈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周围的环境,并欣赏其中的细节和美感。
通过赏析这些西方美术作品,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指导意义。
首先,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和风格多种多样,每个时期和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同的艺术技巧和创作思路。
其次,艺术作品常常在审美层面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思考,激发我们对社会、文化和人生的思考。
艺术不仅是美的享受,也是一种启迪和引导,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世界的本质和意义。
美术鉴赏莫奈赏析
莫奈(Claude Monet)是19世纪末期的法国印象派画家,被誉为现代绘画的先驱之一。
他以在光影变幻中捕捉自然景色而闻名,作品也充满了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莫奈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睡莲》,它是他晚年创作的一系列以睡莲为主题的作品之一。
这些作品以水中倒影和浮动的植物为特点,通过模糊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创造出一幅幅迷人的景象。
莫奈将自然中的细节进行简化和抽象,使观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的温暖与宁静。
莫奈的另一个重要作品是《日出》,这幅画描绘了法国著名景点哈维港的日出景色。
莫奈运用快速而粗糙的笔触,捕捉了日出时分的光影变化,并以浓烈的色彩表现了海洋与天空的交汇之美。
这幅作品强调了光线对于视觉和情感的作用,令观者仿佛亲身置身于这个美丽的场景中。
除了自然景观,莫奈也经常描绘城市风景。
例如,他最著名的城市系列作品之一是《莱茵河上的伊兴》。
这幅画以伊兴河上的悬索桥为背景,展现了城市经济繁荣和现代科技的奇迹。
莫奈以明亮的色彩和充满活力的笔触,表现了城市景观中的生机和活力。
莫奈的绘画风格独特而富有实验性,他的作品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光影、色彩和氛围的探索,莫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将自然和情感深度融合,使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所描绘的景象和情绪。
总而言之,莫奈的作品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创作使绘画不再局限于纯粹的客观描绘,而是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点融入到作品中。
通过运用模糊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莫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感受。
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鉴赏》期末考试试题(B)科目:美术鉴赏班级:03—8、9、10、11 02—8、9学号:姓名:班级: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15分)1、美术欣赏的意义在于使美术的认识功能、 C 、审美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A、育人功能B、教学功能C、教育功能D、欣赏功能2、美术品类的艺术形态,其共同的艺术特征是( A )、空间性、材料性和静态性。
A、造型性、视觉性B、形状性、视觉性C、造型性、透视性D、立体性、透视性3、瓷器分为青瓷、黑瓷、白瓷、( C )、玉兰瓷、鲁玉瓷。
A、绿瓷、蓝B、玉灰瓷、玉石瓷C、骨灰瓷、滑石瓷D、粗瓷、细瓷4、美术欣赏的特点主要有历时性和 C 两种。
A、再生性B、再认识性C、再创造性D、再创新性5、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见于法国( A )画家们的作品。
A、野兽派B、立体派C、超现实主义D、抽象主义6、陶器分为细陶、( A )、紫砂陶。
A、粗陶B、精陶C、大陶D、彩陶7、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作品是( A )。
A、《游春图》B、《溪山行旅图》C、《千里江山图》D、《早春图》8、美术的品类按社会功能分,有纯美术和( B )两大类。
A、抽象美术B、实用美术C、设计美术D、具象美术9、真正的服装美是指穿者与衣服配合之下产生的( A )。
A、整体美B、视觉美C、效果美D、服饰美10、山水画的审美特征表现为( D )。
A、意象B、情景C、形象D、意境11、印象派画家只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使瞬间( C )成为永恒。
A、想象B、景物C、印象D、艺术12、《维摩诘经变》是( C )的杰作。
A、不求形似求神似B、以神写形C、以形写神D、不求神似求形似13、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有形式欣赏法、内容欣赏法和 D 。
A、对比欣赏法B、比喻欣赏法C、对照欣赏法D、比较欣赏法14、中国画中,与人的精神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的人物画主要有( C )方面内容的中国画。
世界十大名画之一日出印象的作品赏析(天文学家告诉你)莫奈的这幅《印象‧日出Impression,soleillevant》是「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它撷取了在勒阿弗尔港LeHavre晨雾中日出那一瞬间的风景。
这幅画的特征是尝试分割笔触的新技法,不像以往混合颜料、涂上固有的颜色,而是以笔触为单位,藉由一笔一笔画上自由的色彩,来呈现对光影变化和空气晃动那一瞬间的印象。
1874年4月15日到5月15日,莫奈和雷诺瓦、塞尚等多位画家一同举办了「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并发表了这件作品。
但在画面留下笔触的这项革新技法,不为当时的主流美术界接受。
艺术家路易‧勒华LouisLeroy曾刻薄地评论此作品:“刚开始制作的壁纸都比这幅海景完成度要高”,并戏称这个团体是「印象派」。
大家都知道世人后来对印象派的评价完全改观,而曾经的蔑称也成为了画派的代名词。
1872年莫奈回到故乡勒阿弗尔,绘制了六幅描绘勒阿弗尔港的作品,分别描绘不同时间段的勒阿弗尔港口景色,《印象·日出》为其中一幅。
他曾经写道作画的心路历程:“我送去我在勒哈弗尔的一件作品,创作这幅画时,我从窗口望出去,太阳隐在薄雾中。
在前景上,船的桅杆指向天空‧‧人们问我它的标题以便编入目录。
很难说得土是勒哈弗尔的风景,就写「印象」吧!我回答说。
他们称它为印象派,玩笑就此开场了。
”这幅画虽是印象派的代表作,其实从以前就浮现极大的疑问─也就是说它描写的不是日出,而是夕阳。
取名为「日出」的,应该是别件作品。
实际上,加上关于绘制年份的争议、太阳的位置和方位也让人觉得有可能是夕阳。
到底是「日出」还是「夕阳」,这幅画给人的印象将大不相同。
2014年9月,这个疑问终于有了答案。
根据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天文学者唐纳德奥尔森DonaldOlson教授的调查,公开了画中所描绘情景的日期和时间。
奥尔森教授首先弄清作画位置,他参考和制作这幅画几乎同一时期的当地地图和照片,找出莫内画这幅画的旅馆和房间,进而查出是东南方向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