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模拟试题
- 格式:pdf
- 大小:200.96 KB
- 文档页数:4
2022考研-心理学心理学导论阶段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涉及到的心理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匹配错误?( ) [单选题] *A. 冯特—构造主义B. 斯金纳—行为主义C. 韦特海默—机能主义(正确答案)D. 马斯洛—人本主义2. 能够确定因果关系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单选题] *A. 观察法B. 实验法(正确答案)C. 测验法D. 个案法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 在单个神经元内,神经信号的电传导是单向的B. 边缘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机体觉醒C. 布洛卡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正确答案)D. 大脑右半球负责语言、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4. 在睡眠的哪个阶段,通常伴有栩栩如生的梦境?( ) [单选题] *A. 非快速眼动阶段B. 快速眼动阶段(正确答案)C. 慢波睡眠阶段D. 浅睡阶段5. 在数学课堂中,突然有一只鸽子从窗外飞进了教室,吸引了小明的注意,这种注意是( ) [单选题] *A. 随意注意B. 随意后注意C. 持续性注意D. 不随意注意(正确答案)6.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反映了以下哪一种感觉现象?( ) [单选题] *A. 感觉适应(正确答案)B. 感觉对比C. 联觉D. 感觉的相互作用7. 夜晚看蓝花会觉得比红花亮,这种现象被称为( )。
[单选题] *A. 反应凝缩B. 闪光融合C. 负后像D. 普肯耶现象(正确答案)8. 下列选项哪一项不属于黑林四色论中提到的三对视素之一?( ) [单选题] *A. 黑—白B. 红—绿C. 蓝—紫(正确答案)D. 黄—蓝9. 当观察者向前运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速度小,这种深度知觉的线索被称为( )。
[单选题] *A. 运动视差B. 运动透视(正确答案)C. 空气透视D. 线条透视10. 听觉、触觉、视觉三种感觉通道,在判断时间精确性方面,哪个最佳?( ) [单选题] *A. 听觉(正确答案)B. 视觉C. 触觉D. 一样好11. 在黑暗的环境中,注视一个静止的亮点,一段时间后亮点似乎在运动的现象,是(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单选题2.多选题3.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以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的是A.记忆B.知觉C.能力D.思维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传统心理学认为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又包含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情绪情感和意志,而个性心理则包含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服从的法则是A.内正外负B.内负外正C.全或无D.双向传导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法则。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服从“全或无”的法则。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学生上完一节音乐课后,很快准备下一节英语课。
这反映的注意品质是A.注意分配B.注意稳定C.注意转移D.注意保持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注意品质的理解和区分。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广度,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注意稳定性,指的是选择对象的注意能稳定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的时间的特性;注意分配,指的是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或对象的能力;注意转移,指的是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学生上完一节音乐课后,很快准备下一节英语课,这是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音乐课转移到英语课,这反映的是注意转移。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下列不是组成屈光系统的眼部结构是A.房水B.晶状体C.视网膜D.玻璃体正确答案:C解析:眼睛的屈光系统由眼球内容物中的晶状体、房水、玻璃体,以及眼球前端的角膜共同组成。
视网膜是眼球的感光部分,其中有感光细胞,由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屈光系统使物像聚焦在视网膜中央凹部位,故C错误。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5.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包括半规管和前庭两部分,当身体作加速或减速的旋转运动时,反应身体旋转运动的器官是A.前庭B.耳蜗C.半规管D.三块听小骨正确答案:C解析:平衡觉也叫静觉,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引起的。
心理学导论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人类行为B. 人类心理活动C. 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D. 动物行为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哪个方面?A. 意识B. 潜意识C. 自我意识D. 社会意识3.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生物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行为心理学D. 物理心理学4.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情绪B. 思维过程C. 动机D. 人际关系5. 以下哪个是经典条件反射的例子?A. 学习骑自行车B. 听到铃声就想到吃饭C. 看到蛇就感到害怕D. 以上都是6. 心理测量学主要研究的是:A. 心理疾病的诊断B. 心理过程的测量C. 心理治疗的方法D. 心理现象的统计7. 以下哪个是自我防御机制?A. 观察学习B. 替代强化C. 否认D. 社会学习8.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9. 以下哪个是认知失调理论的例子?A. 一个人在吸烟的同时担心健康问题B. 一个人在考试中作弊后感到内疚C. 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D. 以上都是10. 以下哪个是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A. 药物治疗B. 认知行为疗法C. 物理治疗D. 营养治疗答案:1. C2. B3. D4. B5. B6. B7. C8. D9. A 10. 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简述心理学的定义和主要研究领域。
2. 描述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和超我理论。
3. 解释什么是心理测量学,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4. 阐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解释其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认知心理学与行为心理学的主要区别,并举例说明。
2. 论述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并讨论不同心理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结束语:通过本测试题,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心理学导论入学考试练习心理学导论入学考试练习一一、单选题1.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认识过程的是(C)(A)情绪(B)需要(C)想象(D)兴趣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D)(A)维特海默(B)铁钦纳(C)詹姆斯(D)罗杰斯3.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是(A)(A)神经细胞(B)突触(C)大脑皮层(D)反射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是(A)(A)感觉阈限(B)差别阈限(C)最小可觉差(D)感受性5.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C)(A)感觉(B)反应(C)知觉(D)阈限6.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时(A)(A)时间知觉(B)运动知觉(C)空间知觉(D)似动知觉7.平常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两用”,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两用”是(D)(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8.人的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是(C)(A)词语记忆(B)长时记忆(C)记忆(D)记忆表象9.人脑对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B)(A)感觉记忆(B)形象记忆(C)记忆表象(D)想象记忆10.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C)个项目(A)5-7(B)7-9(C)5-9(D)5-1111.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C)(A)前摄抑制(B)遗忘规律(C)倒摄抑制(D)接近律12.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D)(A)概括性(B)直接性(C)抽象性(D)间接性13.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以及(C)(A)创新与保持(B)判断与推理(C)抽象与概括(D)酝酿与辨别14.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的指向性的(A)活动(A)认知操作(B)意志执行(C)情绪控制(D)需要理解15.与基本的需要相关联,常常具有较高的紧张性的基本情绪有快乐、悲哀、恐惧和(C)(A)惊奇(B)警惕(C)愤怒(D)憎恨16.意志与情绪情感的关系表现在一方面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另一方面是(C)(A)情绪可以控制意志行动(B)意志行动以情绪为指标(C)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D)情绪行为是意志行动的基础17.对过分活跃和缺乏自控的人,应注意培养他的(D)(A)果敢性(B)自觉性(C)坚韧性(D)自制力18.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即个体和社会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C)(A)动机(B)兴趣(C)需要(D)表情19.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师(D)(A)需要(B)性格(C)气质(D)动机20.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A)(A)兴趣(B)爱好(C)好奇心(D)动机2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强、平衡、不灵活,与其对应的气质类型是(C)(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22.个体反映环境刺激时的各种内在倾向,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是(A)(A)人格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一般特质23.顺利完成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A)(A)能力(B)智力(C)技能(D)知识24.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而主要依赖于个人先天禀赋的能力是(A)(A)流体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晶体能力25.个体智力的发展不是等速的,一般是(B)(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加速发展(D)减速发展二、判断题1.心理学是从哲学的怀抱中脱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2.应用心理学是以理论研究和应用为目的的心理学分支学科(×)3.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感觉阈限越高,感受性越高(×)4.听觉的适宜刺激是200-200000赫兹的空气震动(×)5.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是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不随意注意(√)6.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人脑中巩固的过程,他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7.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要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但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8.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进行复述才能永久存储(×)9.过度学习达150%是保持的效果最佳(√)10.聚合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其特点是求异和创新(×)11.根据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要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问题解决者应保持较高的唤醒水平(×)12.情感的种类包括了心境、激情和应激(×)13.在表情的研究领域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巴德(×)14.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完全是有一系列的理论推论而来(×)15.意志品质的果断性是指对行动目的的坚持性,并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的经历和毅力(×)16.与意志的自制力品质相反的是冲动性(√)17.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18.根据兴趣所指向的目标,可以把兴趣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19.气质类型具有稳定性,他有好坏优劣之分(×)20.性格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1.霍兰的职业指导理论把人的性格划分为六种: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22.按照能力参与活动的性质可将能力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23.吉尔福特用因素分析法研究智力,承认G因素的存在,坚持智力因素的独立性(×)24.心理测验信度、效度与常模非常重要,因此心理测验必须在内容、施测过程、评分标准和解释上标准化(√)心理学导论入学考试练习二一、单选题1.心理学是研究(D)的科学(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C)心理特征(D)心理现象2.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D)(A)艾宾浩斯(B)韦伯(C)马斯洛(D)冯特3.对来访者提出的心理障碍或要求给以矫正的学科是(C)(A)工业心理学(B)心理测量学(C)临床心理学(D)心理咨询学4.闻到苹果的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5.看见玫瑰花并能够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6.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的知觉特性是(A)(A)知觉整体性(B)知觉恒常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选择性7.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是(A)(A)随意注意(B)无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8.注意愈集中,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C)愈强(A)正诱导(B)负诱导(C)优势兴奋(D)抑制状态9.有预定识记目的并能运用有效识记方法的识记是(C)(A)意识识记(B)机械识记(C)有意识识记(D)不随意识记10.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暂,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约1秒左右,声像记忆虽超过1秒,但不长于(C)(A)2秒(B)3秒(C)4秒(D)5秒11.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B)(A)冯特(B)艾宾浩斯(C)高尔顿(D)马赫12.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B)(A)概念(B)思维(C)想象(D)语言13.学生能够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C)(A)再现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14.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成分是(A)(A)概念(B)词汇(C)经验(D)问题15.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称为(D)(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绪16.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是(B)(A)情绪(B)意志(C)思维(D)知觉17.“我行我素”和“固执己见”是和意志的(C)品质相反的表现(A)果敢性(B)自觉性(C)坚韧性(D)自制力18.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B)(A)气质(B)个性倾向性(C)能力(D)性格19.当归属与爱的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时(D)(A)自我实现需要(B)认知需要(C)审美需要(D)尊重需要20.兴趣对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的兴趣品质是(C)(A)兴趣中心(B)兴趣稳定性(C)兴趣效能(D)兴趣转移21.认为力比多流动的方向决定人的气质类型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心理学家是(C)(A)弗洛伊德(B)马斯洛(C)荣格(D)华生22.人们在各种认识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的性格特征是(C)(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认知特征(D)性格的情绪特征23.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因素是(A)(A)父母对子的教养态度(B)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C)家庭结构(D)出生顺序24.与一个人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的能力,他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的能力是(A)(A)晶体能力(B)模仿能力(C)流体能力(D)认知能力25.解释智力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是(A)(A)常模(B)信度(C)效度(D)因变量二、判断题1.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2.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异常的类别表现及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3.言语运动中枢在左半球额下回近外侧裂部位(√)4.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是按照真动知觉原理制作而成的(×)5.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极其重要,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过程(×)6.如果没有注意的转移,也就难以保持注意的稳定(√)7.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保持在人脑中的感知过程的事物形象的映像(√)8.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的记忆是短时记忆(×)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揭示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10.思维的概括性就是指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11.概念的学习和掌握受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12.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过程而言是一种监测系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13.在一种主要表情动作中面部表情起着主要作用,而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则没有多少作用(×)14.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中脑(×)15.意志行动计划性特征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16.意志对认识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但没有意志努力,认识过程也可以深入和持久(×)17.个性倾向性是以兴趣为基础的动力系统(×)18.交往动机指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动机(√)19.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和指向性(×)20.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与性格相比较,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快和容易(×)21.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认识活动的特点与风格(√)22.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23.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24.智力测验由20世纪初的法国学者斯坦福所创(×)25.在全人口中,智力分布基本上成常态分布:两头大中间小(×)心理学导论入学考试练习三一、单选题2.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认识过程的是(C)(A)情绪(B)需要(C)想象(D)兴趣3.普通(基础)心理学是研究(B)的科学(A)生理机制(B)心理规律(C)种系发展(D)心理发生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D)(A)维特海默(B)铁钦纳(C)詹姆斯(D)罗杰斯5.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心理行为进行系统观察,经过分析获得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是(C)(A)实验法(B)测验法(C)观察法(D)调查法6.听觉中枢在(B)(A)枕叶(B)颞叶(C)额叶(D)顶叶7.闻到苹果的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8.由机体内部的刺激引起、反映有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是(A)(A)内部感觉(B)肤觉(C)味觉(D)嗅觉9.看见玫瑰花并能够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10.个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立体、方位等的知觉是(D)(A)形状知觉(B)深度知觉(C)方位知觉(D)空间知觉11.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把某些刺激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知觉特征是(C)(A)恒常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整体性12.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是(A)(A)随意注意(B)无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13.注意愈集中,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C)愈强(A)正诱导(B)负诱导(C)优势兴奋(D)抑制状态14.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的知识与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项目产生影响的记忆是(B)(A)外显记忆(B)内隐记忆(C)陈述记忆(D)程序记忆15.开卷考试时的记忆活动是(D)(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16.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特点,它是介于感知和(B)的中间环节、过渡阶段。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练习题(第一章)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从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人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区分出、和。
2.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如写字、看电视等,称为;另一类是如知觉、注意、欲望、意愿等。
3.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三个基本特征上。
4.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在探寻心理与行为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都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
可以把这些方法大致分为,,三大类。
二、选择题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A.选题和提出假说B.设计研究方案C.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 D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设2.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范围很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描述心理事件B.揭示心理规律C.探明心理结构D.确定心理机能3.下列哪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属于描述研究()。
A.自然观察法B.调查法C.个案法D.实验法4.变量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
心理学研究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它都要涉及()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A.刺激变量B.中介变量C.反应变量D.机体变量5.相关法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从相关系数可以了解到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
A.变量的因果关系B.负相关C.相关的强度D.正相关三、名词解释1.认知过程2.意志过程3.心理状态4.心理特征5.心理结构四、简答题1. 什么是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2. 什么是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的原则?3. 什么是刺激变量,它有哪些形式?4. 什么是机体变量,它有哪些特征?5. 什么是实验法?五、分析题1. 采用自然观察法研究心理学问题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2. 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可分为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两种方式,他们各有什么优缺点?3. 分析相关与因果之间的关系。
4. 在心理学中,相关研究与实验法在试图建立变量之间关系的问题上有什么不同?5. 分析实验法的优缺点。
心理学导论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心理现象和行为B. 物理现象C. 社会现象D. 生物现象答案:A2. 弗洛伊德是以下哪个心理学派别的创始人?A. 行为主义B. 认知心理学C. 精神分析学D. 人本主义心理学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生物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神经心理学D. 化学心理学答案:D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费斯汀格D. 罗杰斯答案:C5. 以下哪个是学习理论中的经典条件作用?A. 观察学习B. 操作性条件作用C. 经典条件作用D. 社会学习答案:C二、填空题6. 心理学的四大领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应用心理学。
答案: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7. 心理测量学是研究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科学。
答案:心理测试,心理评估8.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自我实现,个人成长9.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_________、_________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答案:感知,注意,记忆10.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可以通过_________来预测和控制行为。
答案:观察行为三、简答题11. 简述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型。
答案: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相关研究法等。
12. 描述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结构组成。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追求快乐原则;自我在现实原则下调节本我和超我;超我是道德和规范的代表。
四、论述题13. 论述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区别。
答案: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焦点和方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关注可观察的行为,认为心理学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研究,而忽视了内部心理过程。
心理学导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心理现象B. 生物现象C. 社会现象D. 文化现象答案:A2. 心理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A. 可重复性B. 可预测性C. 可解释性D. 可操作性答案:A3. 以下哪个理论不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A. 经典条件作用B. 操作条件作用C. 精神分析理论D. 认知行为理论答案:C4.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可验证性原则D. 主观性原则答案:D5. 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包括哪些?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所有以上答案:D6.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A. 注意B. 记忆C. 情绪D. 动机答案:C7.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关注哪个方面?A. 意识层面的心理过程B. 潜意识层面的心理过程C. 社会文化对个体的影响D. 认知过程对行为的影响答案:B8. 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尊重个体B. 保密原则C. 利益最大化D. 避免伤害答案:C9. 以下哪个理论是由卡尔·罗杰斯提出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人本主义理论C. 精神分析理论D. 认知理论答案:B10. 心理学研究中,哪个变量是被操纵的?A. 自变量B. 因变量C. 无关变量D. 调节变量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包括哪些?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临床心理学D. 所有以上答案:D1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教育因素D. 所有以上答案:D13.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相关分析D. 所有以上答案:D14.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实验设计?A. 单盲实验B. 双盲实验C. 交叉设计D. 所有以上答案:D15.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A. 样本偏差B. 实验者效应C. 统计显著性问题D. 所有以上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心理学导论的题目心理学导论习题一、单选1、以下关于心理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说话中,正确的一项是()A.冯特、费希纳认为应该研究心理的结构和功能B.弗洛伊德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C.格式塔心理学者们刚主要关注知觉、思维的结构D.班杜拉认为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2、当需要对人们的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一般采用()A.测验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3、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A 认知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构造心理学D 神经心理学4、俗话说:“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吃蜜蜜不甜。
”这说明心理对行为具有()作用。
A.决定B.依存C.能动D.调节5、华生认为心理学只应该把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与下列关于心理学研究的特点最为吻合的是()。
A.心理学是基于事实的、系统的观察B.心理学是与社会历史背景分不开的C.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行为D.人类的经验世界是高度主观的6、人本主义心理学十分重视()A.人类做选择的能力 B、将复杂的行为分解为基本的单元C、环境的力量是如何控制人的行为的D、人的本能倾向是如何控制人的行为的7、下列属于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是()A、观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个案法8、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理特征的是()A、能力B、气质C、意志D、性格9、机能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A、外显行为B、意识活动C、意识经验D、认知过程10、实验者在实验中要排除的条件,以避免实验结构受其影响的变量称为()A、独立变量B、依从变量C、无关变量D、控制变量11、在下列相关系数中,表示相关程度最小的相关系数是()A、+1.00C、+0.24D、-0.9312、张教授对毕业班学生婚前性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该项研究的目的是()A、解释B、控制C、陈述D、预测13、《论灵魂》描述了人们对心理本质最古老的认识,其作者是( )A 、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笛卡尔 D、苏格拉底14、斯佩里所做的“割裂脑”实验证明了()A.右利手的人的左半球能形成经典条件反射,右半球能形成操作条件反射B.右利手的人的左半球能形成操作条件反射,右半球能形成经典条件反射C.对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功能占优势D.对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右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左半球空间知觉功能占优势15、大脑皮层下最重要的感觉冲动转换站是()A下丘脑 B脑干 C中脑 D丘脑16、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是()A、电传导B、化学传导C、反射D、神经回路17、从脑和脊髓出发,广泛地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主管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的神经是()B、脑神经C、植物性神经D、周围神经18、小孩在临睡前会出现吵闹现象,即所谓“闹觉”。
心理学导论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最佳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1 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正确答案)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B、人本心理学(正确答案)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3 主张抛开意识,探索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系的心理学派别是()A、行为主义(正确答案)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机能主义心理学4 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派别是()A、人本心理学B、认知心理学C、结构主义心理学D、格式塔心理学(正确答案)5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人的认知活动,引领这一新趋向的是()A、神经心理学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正确答案)D、生理心理学6 下列心理学派与其代表人物,正确匹配的是()A、机能主义——冯特B.格式塔——铁钦纳C、人本主义——罗杰斯(正确答案)D、构造主义——詹姆斯7 电风扇高速转动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扇一扇的叶片,而是一个整体的圆盘在旋转,这种现象反映的是()A、视觉掩蔽B、视觉适应C、运动后效D、闪光融合(正确答案)8 右图所示的是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但a线段显得比b线段长,这种现象是()A、缪斯—莱耶错觉(正确答案)B、贾斯特夫错觉C、波根多夫错觉D、多尔波也夫错觉9 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注视一根点燃的熏香,开始你会看到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了一会儿,你会觉得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种现象是()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C、自主运动(正确答案)D、运动后效10 格列高里(R.L.Gregory)认为,人们除了依靠网像运动系统获得关于物体运动的信息以外,还依靠()A、特征觉察系统B、外周神经系统C、自主神经系统D、头-眼运动系统(正确答案)11 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棒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正确答案)B、棒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具有较高敏感性C、锥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D、锥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12 “马赫带”反映的感觉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补偿C、感觉融合D、感觉对比(正确答案)13 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方式是()A、视觉编码B.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正确答案)D.形象编码14 一个病人听觉器官正常,但不能理解口语,该患者受伤的脑区域是()A、布洛卡区B、威尼尔克区(正确答案)C、艾克斯区D、运动区14 补笔测验通常用来研究()A、前瞻记忆B、内隐记忆(正确答案)C、外显记忆D、元记忆16 加工水平效应的研究表明:最初知觉的加工水平越深,对经验的记忆越好。
心理学导论》题库1.有时人在暴怒时拍案而起,暴跳如雷,这是属于()。
心境激情(正确答案)热情应激2.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7±2个组(正确答案)8±2个组块9±2个组块10±2个组块3.看过名著《三国演义》的人,在头脑中都可以形成张飞的形象,这是再造想象(正确答案)创造想象幻想表象4.事先有预定目的,并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称之为有意识记(正确答案)无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5.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先快后慢(正确答案)先慢后快时快时慢均匀递减6.无论光线如何变幻,我们总是把国旗知觉为红色的,这是知觉的恒常性(正确答案)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7.教师用红色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正确答案)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8.保持时间极为短暂,一般在几秒钟以内的记忆为瞬时记忆(正确答案)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无意识记9.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谢切诺夫罗杰斯华生(正确答案)弗洛伊德10.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段病情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间接性(正确答案)直接性广阔性创造性11.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实验室实验法(正确答案)观察法问卷法自然实验法12.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观察法实验室实验法调查法自然实验法(正确答案)13.使用特定的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哪种方法()观察法测验法(正确答案)实验法问卷调查法14.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反映了注意的哪种功能?()调节维持集中性选择(正确答案)15.司机开车时眼、耳、手、脑并用是注意的()。
分散转移分配(正确答案)范围16.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
《心理学导论》测试题1、重度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属于()A.焦虑障碍B.心境障碍(正确答案)C.人格障碍D.精神分裂症2、以下关于心境障碍的描述错误的是()A. 心境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情绪的极端化B.两种基本类型是重度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C. 重度抑郁障碍患者会毫无缘由地陷入极度不快中,但不会丧失价值感(正确答案)D. 双相障碍患者在抑郁状态和极度亢奋状态之间转换3、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明知没有必要却控制不住自己,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A. 恐怖症B. 广泛性焦虑障碍C. 抑郁症D. 强迫症(正确答案)4、以下关于抑郁的事实,错误的是()A. 伴随抑郁可能发生认知和行为的变化B. 抑郁的普遍性暗示着病因的普遍性C. 男性患重度抑郁的危险是女性的两倍(正确答案)D. 抑郁患病的性别差异出现在青少年期5、下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主要表现为个体有难以解释的持久紧张与不安(正确答案)B. 表现为个体体验到突发的、强烈的恐惧感C. 表现为个体对特定物体或环境的非理性惧怕D. 人们经历严重威胁、不可控事件数周后表现出的挥之不去的记忆、噩梦和其他症状6、PTSD是指()A. 创伤后应激障碍(正确答案)B. 急性应激障碍C. 抑郁症D. 强迫症7、强迫观念属于()A. 记忆障碍B. 知觉障碍C. 智能障碍D. 思维障碍(正确答案)8、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出现幻觉,请问幻觉属于()A. 记忆障碍B. 知觉障碍(正确答案)C. 智能障碍D. 思维障碍9、下列属于应激源的有()A. 学业压力(正确答案)B. 心理刺激(正确答案)C. 疾病(正确答案)D. 人际关系紧张(正确答案)10、下列关于创伤和成瘾说法正确的是()A. 创伤会导致一些列的压力症状,它只会带给我们伤痛B. 创伤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障碍与成瘾行为,创伤患者会感到内疚和焦虑(正确答案)C. 创伤具有噩梦、回避、恐惧等表现形式,但不包括对痛苦往事的重现D. 创伤与成瘾行为是相辅相成的,创伤一定会导致成瘾行为11、有关焦虑障碍的描述正确的是()A.焦虑不属于健康人日常生活体验的组成部分B.只有当焦虑给人带来持久的痛苦或出现试图缓解它的不适应行为时,才被看做是一种心理障碍(正确答案)C.恐怖症个体的焦虑会上升为周期性的高度紧张事件D.惊恐障碍表现为个体缓慢长期的对特定物体或环境的不合理害怕12、下列关于精神分裂症说法错误的是()A. 精神分离症患者会表现出思维混乱、与所处环境不符合的情绪或行为B. 精神分离症涉及与现实分离的状况,通常会对个体的正常生活造成损伤C. 精神分离症与多重人格障碍有关,是一种与现实分离的心理障碍(正确答案)D.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沟通十分困难,因为患者的思维和话语没有条理。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简答题 2. 论述题 3. 单项选择题 4. 多项选择题1.请简述认知心理学流派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代表人物:皮亚杰(早期认知心理学的代表)、奈瑟、纽维尔、西蒙等。
主要观点: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认知过程)。
它将人与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的系统和计算机一样,知识的获得也是一个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这三种是认知心理学的特色研究方法,其研究方法也包括一般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如实验法。
评价: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使得科学家们相信,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点,在新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导论2.简述冯特对心理学发展做的贡献。
正确答案:(1)冯特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1 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
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冯特最大的贡献。
(2)冯特是实验心理学的创立者,也是发展与促进者。
他认为心理学的方法只能是实验性的自我观察或内省。
冯特用这种方法研究了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过程,提出了统觉学说,还根据内省观察提出了情感三维说。
冯特又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主张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将意识分解为三个元素。
(3)冯特促进了心理学在全球的发展,建立了国际心理学队伍。
(知名门徒:安吉尔、卡特尔、闵斯特伯格、铁钦纳、蔡元培等。
) (4)冯特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学现象,这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导论3.简述构造主义心理学及对它的评价。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有人思想很深刻,但经常感到很难表达出来,这是因为内部语言的( )造成了由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化的困难。
A.隐蔽性B.简略性C.快速性D.开展性正确答案:B解析:内部语言特点:隐蔽性与简略性。
隐蔽性是指内部语言是不出声的语言;简略性是指内部语言比对话语言更简略,甚至可以用一个熟悉的词或词组来代替一个完整的句子,它不是一种直接用于交际的语言。
在心理学统考中,言语和语言两个词可以通用。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毕业生择业时,面对多个各有利弊的工作机会,是哪种冲突的表现?( )。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正确答案:D解析:面临多项选择,每一项都有利有弊,这就是多重趋避式冲突。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大脑机能整体说认为( )。
A.大脑皮层的各部位依据其重要程度对学习的作用不等B.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皮层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正比C.大脑皮层的各部位对学习的作用均等D.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皮层受损伤的面积无关正确答案:C解析:整体说由弗罗伦斯提出,他认为不存在皮层功能的定位,功能的丧失与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与具体部位无关,因此A、D两项错误。
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皮层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反比,因此B项错误。
C项所描述的是拉什利提出的均势原理。
拉什利提出了两个原理:①均势原理,即大脑皮层各个不同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②总体活动原理,即就学习和记忆而言,大脑以一个整体进行活动,学习和记忆的效率与大脑皮层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比例,而与受损伤的部位无关。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两个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相等,则距离远的物体看上去( )。
A.更大B.更小C.一样大D.无法判断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大小一距离不变假设,物体大小=视网膜成像大小×距离。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题 4.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可以用( )来解释。
A.视觉对比B.侧抑制C.明暗对比D.视觉适应正确答案:B解析:由于相邻细胞间存在侧抑制的现象,来自暗明交界处亮区一侧的抑制大于来自暗区一侧的抑制,因而暗区的边界显得更暗,同样道理可以解释亮区。
这种重要的视觉现象为马赫带。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下列有关听觉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A.频率理论强调基底膜不同部位的神经纤维的长度对辨别音调的作用B.共鸣理论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 Hz时,听神经的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C.行波理论认为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人耳因而得以实现对不同频率的分析D.神经齐射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震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正确答案:C解析:选项A是对共鸣理论的描述;选项B是对神经齐射理论的描述;选项D是对频率理论的描述。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关于味觉和嗅觉的相似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各有四种基本的味觉或嗅觉B.神经冲动都通过丘脑才到达皮层C.感受到的都是可溶于液体的化学刺激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C解析:此处考点是对味觉和嗅觉的认识。
味觉有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道,但是嗅觉很难分类。
嗅觉是唯一一种并不需要通过丘脑到达大脑皮层的感觉。
嗅觉是一种远感,即是说它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
相比之下,味觉是一种近感,但是两者感受到的都是溶于液体的化学刺激。
此题也可用排除法。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4.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单项选择题1.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只把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与下列关于心理学研究的特点最为吻合的是( )。
A.心理学研究是基于事实的、系统的观察B.心理学与社会历史背景分不开C.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行为D.人类的经验世界是高度主观的正确答案:A解析: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环境的强化而来的,忽略甚至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华生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用实验的方法,反对内省法。
在华生看来,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无法对它进行客观的研究,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的事件,即行为。
行为主义虽然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但是它所研究的环境是简单的、当前的一些刺激、强化物等,而B项提到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指文化因素,这并不是行为主义所考虑的范畴,所以不选。
行为主义只强调环境的作用而否认遗传的作用,故也不选C。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采用脑毁损技术用白鼠进行了一系列走迷宫实验的是( )。
A.弗罗伦斯B.潘菲尔德C.拉什利D.波伊劳德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大脑功能整体说的理解和掌握。
19世纪中叶,弗罗伦斯采用局部毁损法,切除动物脑的一部分,发现切除皮层引起的功能丧失会在以后被其他脑区代替。
20世纪初,拉什利采用脑毁损技术用白鼠进行了一系列走迷宫实验。
结果发现,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皮层受损面积的大小成反比,而与受到损伤的部位无关,从而提出了整体说。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下列对大脑机能的定位说描述正确的是( )。
A.真正的定位说始于对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B.定位说主要采用电刺激法C.定位说只是颅相学的延续D.定位说缺少科学依据正确答案:A解析:真正的定位说始于波伊劳德、布洛卡、威尔尼克对失语症病人的研究,其他选项都是片面的。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黑暗”感觉是指( )。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简答题 2. 单项选择题 3. 多项选择题1.简述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
正确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他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品三个维度去考虑。
智力的第一个维度是操作,即智力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5个因素;第二个维度是内容,即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图形、符号、语义、行为4个因素;第三个维度是产品,即智力活动的结果,包括单元、门类、关系、系统、转换、蕴含6个因素。
把这3个变项组合起来,会得到4×5×6=120种不同的智力因素。
吉尔福特把这些构想设计成立方体模型,共有120个立体方块,每一立方块代表一种独特的智力因素。
吉尔福特将智力加工内容维度中的图形分为视觉和听觉两部分,智力因素为150种。
之后他又将智力活动过程中的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部分。
至此,将智力分为180种元素。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当前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智力理论。
它把以前曾被从智力概念中忽略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联系起来;还将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相对应。
它对我们认识智力结构的复杂性,把握各智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启发我们对智力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都具有积极意义。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导论2.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是。
正确答案: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遗传的作用(血缘关系近的人在智力的发展水平上确实有接近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
(2)环境和教育(产前环境,早期经验,学校教育)。
(3)实践活动的影响(王充,施用累能: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科用累能:从事不同的活动积累不同的能力)。
(4)主观能动性(刻苦努力,积极向上,有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力就能得到发展,依赖于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5)依赖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具体是多少,还不知道,但是缺一不可。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多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题 3. 简答题 4.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1.在下列选项中,符合人对时间估计规律的有( )。
A.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时间短估B.在期待中,时间长估C.在积极情绪下,时间短估D.活动内容枯燥,回忆时间长估正确答案:A,B,C解析: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在回忆往事时,情况相反: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就觉得时间长;经历越简单,就觉得时间短。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知觉正确答案: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有组织、有规律的过程并且具有某些特别的属性,即组织性、恒常性、惯性等,它们保证了人对事物认识的相对可靠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知觉受到情境、个人及社会因素等影响。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导论3.主观轮廓正确答案:把不完整的图形看成完整图形的知觉过程叫封闭性,由此产生的图形轮廓叫主观轮廓。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导论4.知觉的恒常性正确答案: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认识,而不随知觉条件或感觉映象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知觉的这一特性叫作知觉的恒常性。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导论5.知觉定势正确答案:知觉定势又称心向,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的特殊准备状态。
具体地说,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受到前面曾从事的活动的影响,倾向于带有前面活动的特点。
当这种影响发生在知觉过程中时,产生的就是知觉定势。
可由早先的经验造成,也可以由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等产生。
其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两面。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导论6.请举例说明知觉的恒常性及其影响因素。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多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题 3. 简答题 4.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1.大脑两半球的单侧化优势中,右半球主要负责( )。
A.空间关系B.数学C.阅读D.情绪正确答案:A,D解析:语言功能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和逻辑思维。
右半球主要负责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
A.脊髓B.植物性神经C.脑神经D.脊神经正确答案:B,C,D解析: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以下哪些生活习惯会损伤大脑?( )A.不吃早餐B.滴酒不沾C.蒙头睡觉D.不愿动脑正确答案:A,C,D解析:不愿动脑,会加速大脑退化。
“滴酒不沾”不会损害大脑。
选ACD,可参见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神经元正确答案: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既是结构单位也是功能单位,它不同于身体细胞的功能主要在于它可被输入的刺激所激活,引起神经冲动,进行冲动传导。
其构造上基本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就其功能和分布不同可分为传入,传出和联合三种神经元。
神经元内的传导方式是电传导,而神经元之间是化学传导。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导论5.极化现象正确答案:极化现象是神经传导的电化学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当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钾离子的浓度在膜内比膜外大30倍,而钠离子的浓度膜外比膜内大10倍。
为维持它们的浓度,膜内外电位差允许钾离子透入膜内,而不允许钠离子渗入。
于是形成了膜内负电荷、膜外正电荷的电位差。
这就是膜的极化现象。
这种电位被称为静息电位。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导论6.动作电位正确答案:经过去极化过程,神经元便由相对的静息状态进入活动状态,神经受到刺激,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人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