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3.23 MB
- 文档页数:8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1)概念: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1)影响因素:、以及对其影响最大,其中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估计:存在乐观者、悲观者、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三种观点。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1)空间:一个国家或地区。
(2)概念:(3)实质:的人口数量。
2.实现的保障措施(1)世界: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的平等权利。
(2)各国、各地区:尊重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战略。
1.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适合养活多少人。
()2.人口合理容量的实质是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
()3.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
()4.人口受教育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没有影响。
()5.我国必须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知识点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关于环境承载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环境承载力主要是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来确定地球或某个地区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B.淡水、土地、矿产资源等都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C.环境承载力是无极限的,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D.环境承载力强调生存系统供养人口的自然基础,它表示的是一个警戒值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B.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D.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3.有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也越大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也越小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大小没有影响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1) 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 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①不确定性;(现有资源总数并不确定,比如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及消费水平等不断变化,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②相对确定性(具体时期内,假定制约因素保持不变(如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时,可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估计)(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按土地资源最高容量在16亿左右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如耕地、淡水等。
①人口与可耕地关系──目前我国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1/3。
②人口与淡水关系──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二、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注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①人口合理容量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供养多少人口合适,即适度人口。
②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可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③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如世界人口合理容量为60亿,而环境人口容量为110亿;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7-8亿,而环境人口容量为16以左右。
2、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其发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影响人口合理容量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科技、消费等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2)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和控制人口对世界人口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3)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2、教学难点(1)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情感目标1.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教具准备: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的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讨论法、个案分析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
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
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1.3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二)环境人口容量(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提出)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①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②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③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预读教材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 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指标: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某区域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 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3)三种观点⎩⎪⎨⎪⎧ 乐观者悲观者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温馨提示]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也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因此,资源虽然匮乏,但在科技发展水平高、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的情况下,环境人口容量仍可能较大,如日本。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概念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 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1)影响 战略。
(2)影响人口政策。
(3)影响区域的 发展战略。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现实中的人类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人口 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 问题。
4.实现的保障措施各国、各地区尊重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战略,既保持好,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释疑教材[教材P12思考]1.假设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例如,我国西部水资源缺乏,水资源就成为制约西部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2.会。
人类获取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教材P14活动]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数量少,相对资源数量有限;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开发技术较低,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加重了我国资源的压力;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基数巨大,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尖锐,因此,我国仍然需要继续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3.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4.知道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的三种观点5.理解世界保持人口环境容量的解决措施6.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教学重点】1.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3.探究人口合理容量的现实途径,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树立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难点】1.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当今世界是个“人口爆炸”的时代,2006年2月世界人口达到了65亿,据科学家预测:2020年世界人口将达80亿,2046年将突破100亿。
如此多的人口地球是否可以承受的起。
地球上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请大家根据自己目前所掌握的知识试着来回答。
生:讨论(选3-4位同学来回答并请他们各自的理由)。
师:(点评)每个同学的答案都是有可能的,因为每位同学确定人口数量的依据是不一样的。
那到底能容纳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板书)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二、知识传授师:我们知道地球的面积、空间、资源都是有限的,而我们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它们。
所以地球能养活的人口也是有限的。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在这里引入一个概念“环境承载力”。
什么叫环境承载力呢?生: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师:对了。
但是有同学仍然会感到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
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我们可以从两个部分去理解:一、环境,它主要是指环境的单个要素(如:土地、水、气候、植被等。
)及其组合方式。
二、是承载力,它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具体某事物能承受的某种活动的最大值。
《人口的合理容量》讲义一、人口容量的概念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人口数量一直在变化。
当我们谈论到一个地区或国家能够容纳多少人口时,就涉及到了人口容量的概念。
人口容量,简单来说,就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这就好比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水,是有一个上限的。
我们要清楚,人口容量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
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等等。
二、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都对人口容量有着直接的限制作用。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居住的空间,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如果一个地区的可耕地面积有限,那么能够养活的人口数量也就相对有限。
水资源同样至关重要。
人类的生活、农业灌溉、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在一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人口容量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矿产资源的丰富程度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容量。
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促进工业的发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聚集。
(二)科技发展水平科技的进步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扩大人口容量。
例如,通过农业科技的创新,我们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粮食产量,让有限的土地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先进的节水技术和海水淡化技术能够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量。
科技还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和开发新的资源,比如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为人口的增长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地区的开放程度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越能够与外界进行资源的交流和互补,从而提高人口容量。
开放的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自身缺乏的资源,同时将本地的优势资源输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开放的环境还能够吸引外来的投资和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流入。
(四)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人们对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要求也会影响人口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