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合理容量_新人教版必修2 - 1
- 格式:doc
- 大小:975.00 KB
- 文档页数:11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主要说明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说明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和相对稳定的双重性。
指出我国必须谋求合理人口的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整体的知识结构上看,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人口合理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可以说本节在全章节中起到总结本单元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教材由“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最大值)、“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最佳值)这样两个标题的对比,可以很好地揭示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
显然,最佳值小于最大值。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典例导悟】【典例1】(2010·沈阳模拟)人口问题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人、10 000人、6 000人、4 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8 000人B.10 000人C.4 500~6 000人D.4 500人(2)本世纪初我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a<b<cB.c<b<aC.b<a<cD.a<c<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第(1)题,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是由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的那种要素决定的。
第(2)题,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为供养我国人口的极限值,显然我国的人口数量还没有达到这个数值,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现在我国的人口数量已经大于这个数值。
【参考答案】(1)D(2)C【变式训练】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1-17,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图示反映了()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规模和生活质量的关系及读图能力。
第(1)题,图中横坐标中的“最佳人口规模”即人口合理容量;P和P′为其中两个值,即为两种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两种人口合理容量。
第(2)题,当人口规模超过最佳人口规模的时候,人口再增长时生活质量会下降;而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的时候,人口再增长时生活质量会相对提高。
答案:(1)A (2)D【典例2】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___________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4)图中D表示__________,目前对地球上D的估计,有三种学说,即说______、_________说和________的学说。
(5)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解题时要明确以下几方面:(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
(2)正确分析所示的关系图,图D为环境人口容量,A、B、C为制约因素。
(3)我国的人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1)资源(2)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人口容量(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4)环境人口容量悲观乐观介于悲观与乐观之间(5)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但劳动力要成为人才需要通过发展我国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
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
但人口多也会带来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只有发展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学业达标训练】1.关于环境承载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环境承载力主要是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来确定地球或某个地区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B.淡水、土地、矿产资源等都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C.环境承载力是无极限的,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D.环境承载力强调生存系统供养人口的自然基础,它表示的是一个警戒值【解析】选C。
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或国家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一旦超过这个限量,则会使原有的人口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
环境承载力强调自然对人口容量的影响。
尽管科技水平提高会使人们获取资源的能力提高,但资源的数量终归有限,故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B.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D.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解析】选D。
本题主要是让我们注意人口的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A选项指的是人口的合理容量。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而不是科技发展水平。
3.有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也越大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也越小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大小没有影响【解析】选A。
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最大。
显而易见,资源越丰富,科技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另外,社会分配制度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影响,如由于分配不均的关系,一个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要小于按全国人均消费水平所计算的环境人口容量。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如图1-19,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5.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适宜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解析】4选B,5选C。
第4题,木桶容量在木板高度一定的前提下是一定的。
同样,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也具有相对确定性。
第5题,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生产能力越发达,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越强。
日本、荷兰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所以具有较高的人口合理容量。
6.(2010·宣武区高一检测)关于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只需考虑人口的物质消费水平即可B.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与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C.人口平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也高D.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无法估计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解析】选B。
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得知,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与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并且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虽然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但在一定时期,可对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计。
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据此回答7、8题。
7.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A.青藏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解析】7选B,8选D。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有区别,但两者也有正相关的关系。
中国西部环境人口容量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
相反,我国东部环境人口容量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
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
从我国目前实际人口数量看,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人口数量均已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
若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会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
9.我国是世界目前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发展与环境容量之间矛盾尖锐。
下列关于目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口总量大、增长快B.资源总量大,人均量少C.经济发展速度快,对资源需求量大D.每年净增人口多,对环境压力大【解析】选A。
目前我国人口总量大,资源总量大,经济发展速度快,对资源需求量大,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人口增长速度并不高,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对环境压力较大。
10.读漫画图1-20,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2)此图反映了______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它和环境人口容量有何关系?除此之外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还有哪些?它们与环境人口容又有怎样的关系?【解析】本题侧重对知识理解和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由漫画可知:①人口在增多;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减少;③人口与资源的平衡受到破坏,人地矛盾逐渐激化。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环境人口容量的内涵。
答案:(1)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适度的人口,一旦超过,资源和人口平衡就会被打破,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资源呈正相关。
科技水平,呈正相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11.读曲线统计图1-21,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所示的人地关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人口数量、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粮食产量四者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图中反映的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4)此统计图对人地关系发展趋势的预测忽略了()A.人口增长率对环境、资源的影响B.人口素质对环境、资源的影响C.资源的有限性D.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解析】由图示可知以下主要解题信息:①人口数量和资源消耗呈正相关;②粮食产量先增多而后减少;③环境质量与人口数量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