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6
结核病防治知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确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日”,以此告诫人们关注结核病,让大众了解肺结核的核心信息。
我国属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结核病患病人数全球第二,仅次于印度。
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估算全国有450万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
每年死于结核病者达13万人,结核菌感染人数达5.5亿人。
流调还显示:农村结核病疫情远远大于城市;青壮年结核病患病和死亡比例高。
一.什么叫结核病?结核病俗称“痨病”,它是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全身各脏器(除头发、指甲外)都可发病,肺结核病占所有结核的80%以上。
二.肺结核是什么性质的传染病?肺结核是由一种叫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
三.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有哪些?1、咳嗽咳痰超过3周;2、咯血;3、发热或胸痛超过3周时,就应该怀疑得了肺结核病,其它常见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
四.肺结核是如何引起的?结核杆菌通过三个途径传播:一是空气—呼吸道传播,当病人大声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就会释放很多含有结核杆菌的细小飞沫,病人一次咳嗽就可以释放3000多个飞沫,用力打喷嚏时飞沫更多,易感者吸入这些带结核杆菌的飞沫,即可被感染。
另外,吐痰传染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
二是食物传染,结核病人用过的餐具、吃剩的食物都有可能传染结核杆菌。
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或乳制品也可以感染牛型结核杆菌。
替结核病人倒痰罐不认真洗手、感染结核病的妇女用嘴咀嚼食物喂婴儿等,这些都是可能导致结核病传播的因素。
三是垂直传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母婴传播。
五.结核病是怎样传染的?它的传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染,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讲话时喷出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健康人吸入肺部造成感染而得结核病。
据统计,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年中平均可传染10人至15人。
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结核病的概念与危害
2.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3.结核病的预防方法
4.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5.结核病的康复与护理
6.我国结核病防治政策及成就
正文
一、结核病的概念与危害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
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二、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当感染者咳嗽、喷嚏或说话时,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传播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感染结核病。
三、结核病的预防方法
1.加强环境卫生,减少感染源。
2.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减少传播风险。
4.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四、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1.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2.治疗: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如利福平、异烟肼等,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规律用药。
五、结核病的康复与护理
1.康复: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休息。
2.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良好的生活照顾,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六、我国结核病防治政策及成就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免费提供抗结核药物、实施结核病防治项目等。
结核病防治知识试题单位: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在我国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中,()报告发病和报告死亡数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前列。
A.肺结核B.细菌性痢疾C.手足口病D.流行性感冒2、诊断耐药结核病以及指导结核病治疗有效手段是()。
A.直接痰涂片检查B.萋---尼氏染色法C.药物敏感性实验D.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实验3、()均为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对象,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是重点管理对象。
A.非活动性肺结核B.活动性肺结核C.痰涂阴者D.未痰检者4、涂阳患者和含有栗粒、空洞的新涂阳患者应采用()的治疗管理方式。
A.全程督导化疗B.强化督导化疗C.全程管理D.自服药5、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
A.3月24日B.4月25日C.5月31日D.10月8日6、耐多药肺结核是指:药敏试验证实结核分枝杆菌同时耐()。
A.异烟肼和链霉素B.异烟肼和乙胺丁醇C.利福平和链霉素D.异烟肼和利福平7、接种卡介苗主要预防的疾病:A.儿童浸润型肺结核 B.成人肺结核 C.儿童肺门淋巴结结核 D.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型肺结核8、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最主要措施:A.发现并治愈传染源 B. 预防用药 C.接种卡介苗 D. 发现肺结核病9、初治肺结核病人治疗前查痰阳性,在治疗满几个月时应再进行查痰:A.1、2、3月各查痰一次 B.2、3、4月各查痰一次 C.2、5、6月各查痰一次 D.2、5、8月各查痰一次10、综合医疗机构发现肺结核病人处理的办法:A.收住院治疗 B. 自行治疗 C.转诊到结核病定点医院诊治 D.转诊到其他非结核病专业机构治疗11、22.肺结核可疑症状的患者首次就诊时应该留几个痰标本进行痰菌检查:A.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12、乡镇卫生院督导医生对正在治疗期间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在强化期和继续期至少要对病人督导的次数为()。
A.4次B.6次C.2次D.813、确诊肺结核病人最重要的检查项目:A.痰结核菌检查 B. 血细胞检查C.尿常规检查 D. 肝、肾功能检查14、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例诊断后,责任报告单位应于()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附件5学校结核病防控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一、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1. 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2.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3. 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4. 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5. 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6. 在医院就诊时,应将自己的真实信息如实告诉医生。
7. 肺结核患者经过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8. 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
9. 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二、学校结核病防控健康教育知识1. 结核病是如何传染的?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除毛发和牙齿外,人体其他器官系统都可能受到感染而发病,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肺结核占各种类型结核病的80%以上,是结核病的主要类型。
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唱歌、大声说话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可经其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为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飞沫核,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
含菌的飞沫核被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
2. 结核病的传染源来自哪里?结核病的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研究表明,1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平均一年将传染10-15个健康人,在人群密集、拥挤、通风不畅等环境下,将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
3.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哪些?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或血痰,有的人会有低烧、盗汗、胸痛、食欲差、疲乏和消瘦等。
有咳嗽、咳痰2周及以上,咯血或血痰等症状的人,通常叫肺结核可疑症状者。
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时,要想到自己有可能患了结核病,应及时、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4. 诊断肺结核需要进行哪些检查?检查的方法主要有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和胸部影像学检查。
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分为面向所有人群和面向目标人群使用的核心信息。
其中“面向所有人群的核心信息”是通用的核心信息,在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时,在通用核心信息的基础上,可根据目标人群选择相应的面向不同目标人群(政府领导、医务人员、患者、密接、流动人口和教师)使用的核心信息。
一、面向所有人群的核心信息1.肺结核是我国发病、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2.肺结核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3.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
4.咳嗽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5.如果咳嗽、咯痰2周以上,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6.我国在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对肺结核检查治疗的部分项目实行免费政策。
(各地在宣传中应明确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名称和具体免费项目)二、面向目标人群的核心信息(一)面向医务人员的核心信息。
1.对咳嗽、咯痰两周以上的患者要警惕肺结核。
2.发现疑似肺结核病例,依法报告、转诊。
3.要对疑似肺结核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二)面向肺结核患者的核心信息。
1.坚持完成全程规范治疗是治愈肺结核、避免形成耐药的关键。
2.避免肺结核传播是保护家人、关爱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三)面向密切接触者的核心信息。
1.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坚持完成规范治疗。
2.如出现咳嗽、咯痰要及时就诊。
3.注意房间通风和个人防护。
(四)面向流动人口的核心信息。
1.肺结核诊治优惠政策不受户籍限制。
2.患者尽量留在居住地完成全程治疗;如必须离开,要主动告知主管医生。
3.患者返乡或到新的居住地后,要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
(五)面向教师的核心信息。
1.结核病检查是学校常规体检项目之一。
2.教师有义务对学生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并督促咳嗽、咯痰2周以上的学生及时就医。
3.学校依据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的诊断证明,管理学生患者的休学、复学。
基金项目:贵州省卫生厅项目资助(D -311)。
通讯作者:潘贵书(E -mail :pgs@ )。
我国2011年结核病发病总人数为953275名,发病率为71.42/10万,发病率较2010年下降了4.28%,结核病发病人数在各种传染病中位居第2位[1],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点传染病之一,结核病防治工作依然受到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与重视。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了到2015年全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85%的目标,这对中小学生开展结核病健康知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2]。
本课题组于2011年对遵义市大、中、小学生肺结核发病率调查的结果显示,遵义市不同层次学生肺结核发病率明显高于2008年全国和贵州省的学生发病率水平,小学生发病率尤为显著。
近年来,遵义市卫生及疾控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特别针对学校大力开展了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为了解遵义市中小学生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情况,促进中小学生掌握结核病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推动全市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本课题组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对遵义市市区和郊区的部分中小学在校学生开展了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抽样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选择遵义市四年级以上小学、初中、高中在校学生共4862名。
1.2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我国卫生部2011年3月21日公布的“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内容[3],抽取关键项目自行拟定《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在各所学校相关教师的组织与配合下,由事先经过统一训练的调查人员向被调查学生进行讲解填写方法,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从各题备选答案中选择作答,调查人员当场收回问卷。
《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问卷》共包括10个题目,内容分别是:(1)肺结核病是由什么引起的;(2)肺结核病能传染吗;(3)肺结核患者近距离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能传染别人吗;(4)哪些日常习惯可以减少肺结核传播;(5)咳嗽、咳痰多长时间应该考虑可能是得了肺结核病;(6)如果怀疑得了肺结核病最好去哪里看病;(7)假如你的同学得了肺结核病,你会怎么对待;(8)我国有对肺结核检查治疗的优惠政策吗;(9)肺结核诊治优惠政策受户籍限制吗;(10)结核病检查是学校常规体检项目之一吗。
学校结核病防控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一、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1.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2.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3.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4.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5.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6.在医院就诊时,应将自己的真实信息如实告诉医生。
7.肺结核患者经过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8.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
9.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二、学校结核病防控健康教育知识1.结核病是如何传染的?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除毛发和牙齿外,人体其他器官系统都可能受到感染而发病,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肺结核占各种类型结核病的80%以上,是结核病的主要类型。
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唱歌、大声说话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可经其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为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飞沫核,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
含菌的飞沫核被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
2.结核病的传染源来自哪里?结核病的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研究表明,1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平均一年将传染10~15个健康人,在人群密集、拥挤、通风不畅等环境下,将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
3.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哪些?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或血痰,有的人会有低烧、盗汗、胸痛、食欲差、疲乏和消瘦等。
有咳嗽、咳痰2周及以上,咯血或血痰等症状的人,通常叫肺结核可疑症状者。
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时,要想到自己有可能患了结核病,应及时、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4.诊断肺结核需要进行哪些检查?检查的方法主要有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和胸部影像学检查。
肺结核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可侵袭多种脏器,以肺多见。
肺结核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如下:一、肺结核是我国发病、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二、肺结核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三、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
四、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患者要警惕肺结核。
五、坚持完成全程规范治疗是治愈肺结核、避免形成耐药的关键。
六、对于肺结核密切接触者要注意通风和个人防护。
七、教师有义务对学生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并督促咳嗽、咳痰两周以上的学生及时就医。
八、肺结核是我国依法防治的重大疾病。
九、及时为出生24小时以内的新生儿注射卡介苗。
十、结核病患者应到定点专业机构接受治疗。
肺结核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释义:一、肺结核是我国发病、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肺结核是由结核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每天有3600人发生肺结核,每天有360人因肺结核死亡。
二、肺结核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肺结核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进行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咳嗽不对人,注意用手、纸巾遮挡飞沫。
三、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
勤洗手,多通风,阻断传播途径,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强身健体,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防御力,预防肺结核。
四、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患者要警惕肺结核。
肺结核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咳嗽、咳痰、甚至咯血,当个人咳嗽咳痰超过两周应当警惕肺结核的可能,并及时就诊。
医护人员也应当警惕,并给与病人相应检查。
五、坚持完成全程规范治疗是治愈肺结核、避免形成耐药的关键。
全程按医嘱完成规范肺结核的治疗,避免因间断服药或过量服药造成耐药,更应避免擅自停药而造成病情反复。
六、对于肺结核密切接触者要注意通风和个人防护。
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如病人家属或者医护人员应当注意房间通风,在与患者接触期间应当注意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等。
七、教师有义务对学生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并督促咳嗽、咳痰两周以上的学生及时就医。
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一、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1.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
2.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
3.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1.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
2.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3.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4.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三、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1.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医院看病。
2.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3.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县(区、旗)、地市、省(区、市)等区域均设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四、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1.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2.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3.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4.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5.肺结核可防可治。
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五、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1.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
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
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分为面向所有人群和面向目标人群使用的核心信息。
其中“面向所有人群的核心信息”是通用的核心信息,在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时,在通用核心信息的基础上,可根据目标人群选择相应的面向不同目标人群(政府领导、医务人员、患者、密接、流动人口和教师)使用的核心信息。
一、面向所有人群的核心信息
1.肺结核是我国发病、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2.肺结核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3.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
4.咳嗽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5.如果咳嗽、咯痰2周以上,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6.我国在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对肺结核检查治疗的部分项目实行免费政策。
(各地在宣传中应明确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名称和具体免费项目)
二、面向目标人群的核心信息
(一)面向医务人员的核心信息。
1.对咳嗽、咯痰两周以上的患者要警惕肺结核。
2.发现疑似肺结核病例,依法报告、转诊。
3.要对疑似肺结核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二)面向肺结核患者的核心信息。
1.坚持完成全程规范治疗是治愈肺结核、避免形成耐药的关键。
2.避免肺结核传播是保护家人、关爱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三)面向密切接触者的核心信息。
1.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坚持完成规范治疗。
2.如出现咳嗽、咯痰要及时就诊。
3.注意房间通风和个人防护。
(四)面向流动人口的核心信息。
1.肺结核诊治优惠政策不受户籍限制。
2.患者尽量留在居住地完成全程治疗;如必须离开,要主动告知主管医生。
3.患者返乡或到新的居住地后,要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
(五)面向教师的核心信息。
1.结核病检查是学校常规体检项目之一。
2.教师有义务对学生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并督促咳嗽、咯痰2周以上的学生及时就医。
3.学校依据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的诊断证明,管理学生患者的休学、复学。
卫生部介绍全国肺结核疫情现状
2011年3月21日下午,卫生部召开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全国肺结核疫情现状。
结核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
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
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形成了“政府领导、各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格局。
各级政府积极履行承诺,不断加大防治经费投入,中央财政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从2001年的4000万元逐渐增加到2010年的5.6亿元左右,地方财政投入从2001年的725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4亿元左右。
十年间,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肺结核免费诊治和防治激励政策,保证了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质量。
2005年以来,全国以县为单位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始终保持在100%。
2001-2010年,全国共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828万例。
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450万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治愈率达到90%以上。
为评价《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实施效果,掌握全国结核病的流行状况,科学制订“十二五”结核病防治规划,卫生部于2010年4月-7月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工作。
调查包括肺结核患病率、肺结核耐药率、公众肺结核知识知晓率以及社会经济情况等4个方面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与2000年相比,全国肺结核患病率继续呈现下降趋势,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15岁及以上人群肺结核的患病率由2000年的466/10万降至2010年的459/1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下降尤为明显,由2000年的169/10万下降到66/10万,十年降幅约为61%,年递降率约为9%。
然而,本次调查也反映出目前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肺结核疫情地区间差异显著。
西部地区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约为中部地区的1.7倍和东部地区的2.4倍;农村地区患病率约为城镇地区的1.6倍。
二是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率为6.8%,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十分严重。
三是肺结核患者中有症状者就诊比例仅为47%,患者重视程度不够。
四是已经发现的患者规则服药率仅为59%,服药依从性有待提高。
五是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仅为57%,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发病规律和流行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其危害将持续存在。
当前,我国结核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耐多药结核病的危害日益凸显,结核病/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的防治工作亟待拓展,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治疗管理难度加大,现行防治服务体系和防治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防
治工作的需求。
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十二五期间,卫生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积极落实《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不断健全我国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切实落实各项结核病防治措施,完善保障政策,加强防治队伍建设,提高防治服务质量,为有效遏制我国结核病的流行做出新的贡献。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11年3月21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