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学与光谱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3.61 MB
- 文档页数:19
《光谱学与光谱技术》课程总结第一章 氢原子光谱的基础1. 氢原子的旧量子理论是由玻尔创立的,玻尔并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2. 在光谱学中波数定义为波长的倒数,即 。
3光谱图强度曲线中横坐标可用波长表示,也可用波数表示,还可用频率表示。
4. 当原子被激发到电离限之下时其光谱线为分立谱;当原子被激发到接近或高于电离限的位置时其光谱线为连续谱。
原子光谱是原子的结构的体现。
5. 针对H 原子的Pfund 系光谱, 22115R n ν⎛⎫=- ⎪⎝⎭H , R H =109677.6cm -1 为已知常数。
请计算该线系的最长波长和最短波长。
221115R n νλ⎛⎫==- ⎪⎝⎭H n =6, 22115R n ⎛⎫- ⎪⎝⎭H 最小,λ最大 n →∞,221115R n νλ⎛⎫==- ⎪⎝⎭H 最大,λ最短 6. 激光作为光谱学研究的光源有优势(1)单色性好:普通光源发射的光包含各种不相同的频率,含有多种颜色;而激光发射的光频宽极窄, 是最好的单色光源。
(2)相干性好:由于激光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具有很好的相干性;而普通光 源的光由自发辐射产生是非相干光。
(3)方向性好:激光束的发散角很小,几乎是一平行的光线,便于调整光路;而普 通光源发出的光是发散的,不便于调整光路。
(4)高亮度:激光的亮度可比普通光源高出1012-1019倍,便于做各种实验。
7. 使H 原子解除简并的两种效应及其异同。
部分解除简并是由相对论(速度)效应和LS 耦合(自旋与轨道作用)作用共同导致的,要想完全解除简并, 则需加磁场(与原子磁矩相互作用产生附加能导致 1λ能级的分裂)或电场(与平均电偶极矩作用产生附加能导致能级的分裂)。
因为关于磁量子数m的(2j+1)度的简并依然存在。
m=j, j-1,……-j第二章碱金属原子光谱基础1. 碱金属原子包括6种元素:Li(3)、Na(11)、K(19)、Rb(37)铷、Cs(55)铯、Fr(87钫)2.类碱离子:原子实外具有与碱金属原子同样数目的电子的那些离子。
光谱学和光谱学技术
光谱学是研究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它涉及到光的产生、传播、吸收、散射和发射等过程。
光谱学通过对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获取质的结构、组成、性质等。
光谱学技术是应用光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和分析的一系列技术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光谱学技术:
1. 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吸收或反射特性,来研究物质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2. 红外光谱(IR):通过测量物质在红外光波段的吸收特性,来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振动情况。
3. 核磁共振光谱(NMR):通过测量物质在强磁场中核自旋的共振吸收信号,来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
4. 荧光光谱:通过激发物质并测量其发射的荧光光谱,来研究物质的能级结构和发光性质。
5. 质谱(Mass Spectrometry):通过将物质分子转化为离子,并测量其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6. 拉曼光谱:通过测量物质散射光中的拉曼散射光谱,来研究物质的分子振动和晶格结构。
这些光谱学技术在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用于物质的鉴定、分析、结构表征等方面。
它们提供了一种非常有力的手段,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光学光谱学
光学光谱学是一门研究物质与光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通过测量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物质的特征信息。
光学光谱学研究的光谱涉及到的光包括整个电磁谱范围内的辐射,包括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等。
光学光谱学研究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甚至是等离子体等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光学光谱学通过测量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可以得到物质的各种性质和特征。
其中常见的光谱包括吸收光谱、发射光谱、拉曼光谱等。
吸收光谱是通过测量物质对入射光的吸收程度来研究物质的特性。
通过分析吸收光谱,可以得到物质的能级结构、分子组成、化学键等信息。
发射光谱则是测量物质在受激发后发出的光的特性,从而得到物质的能级结构和能级跃迁等信息。
拉曼光谱则是通过测量物质散射光的频移来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光学光谱学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材料科学中,可以通过光学光谱学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在化学分析中,可以使用吸收光谱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浓度;在生物医学中,光学光谱学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生理过程。
总之,光学光谱学是一门重要的研究物质与光相互作用的学科,
通过光谱分析可以获得物质的各种性质和特征,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学领域和技术领域。
光谱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光谱学是一种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结构的科学方法。
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生物医学研究。
光谱学可以通过分析分子的吸收、发射或散射光谱来研究分子的结构、组成和运动。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诊断、监测和治疗等方面。
光谱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1. 红外光谱学红外光谱学是通过分析分子的振动来研究分子的结构和组成的。
它可以帮助确定生物分子中的化学结构、功能和代谢物等。
例如,在肿瘤诊断中,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鉴定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从而识别和定量肿瘤组织的类型和程度。
2. 紫外光谱学紫外光谱学是通过分析分子的电子跃迁来研究分子的结构和组成的。
它可以帮助研究生物分子的吸收、发射和荧光等性质。
例如,紫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的浓度、稳定性和结构等。
3. 核磁共振光谱学核磁共振光谱学是通过分析分子中的核磁共振信号来研究分子的结构和组成的。
它可以帮助确定生物分子中的原子和分子的位置、环境和状态等。
例如,在代谢研究中,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监测生物分子的代谢过程,从而识别和定量不同生物分子的代谢产物和反应条件。
4. 激光光谱学激光光谱学是通过分析分子与激光交互作用的光谱来研究分子的结构和组成的。
它可以帮助研究生物分子的光学性质、荧光、拉曼等。
例如,在分子识别和成像中,激光光谱技术可以用于定位和识别植物细胞中的荧光基团、色素和成分等。
总的来说,光谱学是一种非常有用和广泛应用的科学方法,它提供了一种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有效手段。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扩大,光谱学将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超快激光光谱学的原理与技术超快激光光谱学(Ultrafast Laser Spectroscopy)是一种利用超快激光技术来研究物质的光学和电子过程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测量物质对短脉冲激光的响应来获得信息,可以提供非常高的时间分辨率以及精确的光谱特性。
本文将介绍超快激光光谱学的原理和常用的技术。
超快激光的原理主要基于激光脉冲的特性。
超快激光是指激光脉冲的时间尺度在飞秒(10^-15秒)或皮秒(10^-12秒)级别,这使得我们能够观察和研究材料中发生的非常快的过程。
超快激光通常由飞秒激光器产生,其光谱范围可以覆盖从紫外到红外的波长。
超快激光光谱学的核心技术是时间分辨光谱测量。
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脉冲延迟线来控制两个光束之间的时间差,并利用这个时间差来研究样品对光的响应。
这种方法称为傅里叶变换光学相干光谱学(FT-CARS)。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常将样品暴露在一个脉冲激光束中,并在另一个激光束中引入一个延迟。
然后,通过探测两束光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测量样品中的光谱特征。
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FTIR):通过将样品暴露在一个连续的宽带红外光源下,并测量样品在不同频率上的吸收或散射,来获得材料的红外光谱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非常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并且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振动和转动运动。
2. 顺应性光谱学(Transient Absorption Spectroscopy):通过测量材料对短脉冲激光的吸收或透射来研究光吸收过程。
当样品吸收光子并进入激发态时,会出现吸收峰或谱线。
通过测量光线通过样品前后的强度差异,可以获得激发态的寿命、能级结构和激发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信息。
3. 闪烁光谱学(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测量样品在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所发射的荧光光谱。
该方法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激发态寿命、荧光发射强度以及能级结构。
常用的技术包括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法(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和荧光相关光谱学(Fluorescenc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各种光谱技术及其应用光谱技术是一种研究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工具,它通过分析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光谱信号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光谱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光谱技术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一种常见的光谱技术,它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来分析物质的特性。
UV-Vis光谱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环境监测、生物化学等领域。
例如,可以通过UV-Vis光谱来测定物质的浓度、了解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监测水体中的污染物等。
2. 红外光谱(IR)红外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在红外辐射下吸收、散射或透射光的强度变化来研究物质结构和成分的技术。
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药物研发、材料分析等领域。
例如,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分析药物的含量、研究材料的结构等。
3. 核磁共振(NMR)核磁共振是一种通过测量核磁共振现象来研究物质结构和动力学的技术。
在核磁共振光谱中,物质中的原子核在外加磁场和射频场的作用下发生共振,从而产生一系列特征峰。
核磁共振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核磁共振光谱可以用于识别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药物的纯度、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等。
4. 荧光光谱荧光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在受激发光照射下发射的荧光光强度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结构的技术。
荧光光谱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例如,荧光光谱可以用于检测生物标记物、分析环境污染物、研究荧光染料的性质等。
5. 质谱(MS)质谱是一种通过分析物质的离子化状态和质量-电荷比来研究物质的成分和结构的技术。
质谱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药物研发、环境监测等领域。
例如,质谱可以用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分析药物的代谢产物、检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等。
6. 拉曼光谱拉曼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在受激发光照射下发生拉曼散射光的强度和频率变化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成分的技术。
生物物理学中的光谱技术分析在生物物理学中,光谱技术是广泛应用的工具之一。
它可以用来分析生物分子的结构、动力学和相互作用等信息,进而为生物体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生物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光谱技术,包括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并探讨其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一、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利用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和散射来研究物质结构和成分的技术。
在生物领域中,红外光谱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的结构分析和催化酶活性的研究等方面。
以蛋白质为例,蛋白质的红外吸收峰可以提供其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等)和氨基酸的结合状态等信息。
此外,红外光谱还可以测量酶催化反应中产生的化学键的变化,从而揭示其催化机理。
二、荧光光谱荧光光谱是利用物质发生荧光现象时发射的荧光信号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的技术。
在生物领域中,荧光光谱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细胞和药物等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研究。
以蛋白质为例,荧光光谱可以反映蛋白质整体构象的变化,如受体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此外,荧光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折叠状态、稳定性和配体的结合亲和力等。
三、紫外光谱紫外光谱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和散射来研究物质结构和成分的技术。
在生物领域中,紫外光谱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核酸和细胞等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研究。
以蛋白质为例,蛋白质的紫外吸收峰可以用来确定其三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等)和含量等信息。
此外,紫外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热稳定性、强度和原位折叠等。
四、拉曼光谱拉曼光谱是利用物质散射入射光而发生的拉曼散射效应来研究物质结构和成分的技术。
在生物领域中,拉曼光谱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核酸和细胞等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研究。
以蛋白质为例,拉曼光谱可以用来分析其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等)和氨基酸的结合状态等信息。
此外,拉曼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折叠状态和分子作用力等。
总结综合来说,光谱技术是生物物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光谱学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分析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验需要。
因此,光谱学技术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应运而生。
光谱学技术是指通过光的吸收、反射、散射或发射等现象来探测物质的性质和组成的一种物理测量方法。
本文将探讨光谱学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1.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指通过样品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得出其化学组成的一种分析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分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子热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其中,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检出限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土壤、环境、食品等多个领域的分析实验。
2. 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是一种将物质溶液或固体样品通过紫外光、可见光进行透射或反射来分析物质的一种方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广泛用于生物分析,如对生物分子中不同基团的剖析,酶活性的测定等。
同时,紫外可见光谱法也可用于食品领域中的色素定量检测,如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橙色饮料中的柠檬黄色素等。
3.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指利用样品对特定频率的红外光吸收的差异,来分析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红外光谱法可应用于无机物、有机物的分析和检测等。
例如,可用于检测连个烯醇化合物、醛、酮、酸、硫醇等,还可用于石油沥青、制药、食品等领域中。
4. 质谱法质谱法是利用化合物分子的质量特性推测出其分子式和结构的方法。
质谱法在分析化学中广泛应用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质谱联用技术等多个领域中。
在实际应用中,质谱法可以对无机物、有机物、生物分子等多种化合物进行分析检测,例如气体中的各种气体、石油化合物等。
总之,光谱学技术在分析化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光谱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分析精度和准确性,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分析效率。
未来,随着光谱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将在分析化学的领域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光学光谱学中的红外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是光学光谱学中一项重要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
本文将对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以及应用进行介绍。
一、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红外光谱技术是利用物质在红外辐射下吸收、散射和透射的特性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红外辐射的波长范围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通常以波长单位为cm^-1进行表示。
这种辐射具有穿透性,可以穿过许多物质并被吸收,因此能够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
红外光谱仪主要由光源、样品室、光学系统、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光源通常采用红外光源,如红外线灯或红外线激光器。
样品室用于放置样品并调节光路,在通常情况下,样品室需要保持真空或者由干燥无氧气氛填充。
光学系统用于将入射的红外光聚焦到样品上,并收集经过样品后的光信号。
检测器负责将收集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在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化学应用方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物质的化学结构以及化学反应的机理。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我们可以判断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类型和位置,进而确定其结构。
此外,红外光谱还可用于鉴定和定量分析样品中的有机或无机成分。
物理应用方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固体材料的晶体结构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红外光谱,可以研究材料的热性质和相变过程。
另外,红外光谱技术还可应用于表面科学研究,如表面吸附现象的研究以及薄膜的制备和表征等。
生物应用方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二级结构和构象变化。
此外,红外光谱还可用于研究细胞、组织和体液等生物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组成。
三、红外光谱技术的进展与挑战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光谱技术在分析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拓展。
例如,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应用于农业、食品和医药等行业,实现了对大规模样品的快速检测和分析。
光谱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光谱技术是一种常用于分析化学的方法,在冶金、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利用物质吸收、散射、发射、散弹等能力与光的相互作用,通过对其所产生的谱线信息进行识别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物质的快速、非破坏性、高灵敏度的检测和分析。
一、荧光光谱技术荧光光谱技术是一种利用物质吸收或激发光而发射的荧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这种技术在药物研发、环境监测、食品质量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和分析中,利用荧光光谱可以检测不同添加剂的含量以及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红外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测量物质分子振动状态的方法。
原理是当物质分子受到红外辐射时,会引起分子振动和转动。
这些振动和转动可以通过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和识别。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材料科学、医药研发、环境分析等领域。
例如,在新药的研发与工艺控制中,利用红外光谱可以鉴定药物的结构和纯度。
三、紫外光谱技术紫外光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发光材料、有机物污染物的检测、医药研发等领域。
它基于分子电子跃迁的现象,在特定波长范围内被辐照时,会吸收紫外线而发生其电子构型的变化。
这种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可以用于药物纯度的检测、化学成分的分析和电子结构的研究等领域。
四、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通过质量和电荷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技术。
它通过对分子离子的质量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其化学成分。
质谱技术可以应用在食品质量控制、环境分析、生物医学和工业等领域。
例如,在医学领域中,利用质谱技术可以进行药物代谢产物的分析、病理状态的检测和分子结构分析等。
五、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中的检测技术。
它利用原子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率与其浓度成正比的关系,进行质量分析和定量分析。
这种技术可以应用在水质检测、金属和无机化合物的检测以及化学元素分析等领域。
例如,用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可以分析出蔬菜、水果中的重金属含量和污水处理中的污染物质浓度。
光谱技术在化学分析中的作用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光谱技术在化学分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化学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光谱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化学分析中的作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阐述光谱技术在化学分析中的作用和发展。
一、光谱技术的定义与分类光谱技术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的化学方法,它能够通过分析物质与电磁波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推测出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分子结构、物理性质等信息。
光谱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现代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光谱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根据电磁波的频率范围不同,光谱技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质谱等。
每种光谱技术都有其独特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二、光谱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太阳光谱研究到现代各种先进光谱仪器的应用,光谱技术已经发展了几百年。
其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与电子学的崛起,推动了光谱学急剧的进展。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应用逐渐扩大。
1940年代后期,原子吸收光谱和分子荧光光谱开始得到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一系列质谱仪器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质谱技术的发展。
此外,核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等新型光谱技术的引入也推动了光谱学的研究和应用。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光谱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使其更加精细化、高效化、自动化。
三、光谱技术在化学分析中的作用1、化学成分的分析光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成分的分析和检测。
通过红外光谱、质谱等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物质中所含的元素、化合物、有机物等。
这种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普通材料,还可以用于生物大分子、天然产物等复杂化合物的分析和鉴别。
2、物质结构的研究光谱技术可以用于物质分子结构的研究。
通过拉曼光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可以研究分子的结构、构型、分子间相互作用等信息,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药学等领域。
3、质量的解析光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质量的解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光谱学是研究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观察和分析物质产生的光谱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光谱分析则是利用光谱学原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光谱仪器和光谱分析的应用。
一、光谱学基本原理光谱学研究的对象是光,而光是由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组成的。
当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物质会吸收、发射或散射特定波长的光。
光谱学通过观察和记录这些光的变化来揭示物质的性质。
光谱学可以分为吸收光谱学和发射光谱学两种类型。
吸收光谱学研究物质吸收光的现象,常见的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
发射光谱学研究物质在受激后发射光的现象,常见的是原子发射光谱和分子荧光光谱。
二、常见的光谱仪器光谱分析需要使用各种光谱仪器来进行实验和数据采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光谱仪器:1. 分光器:分光器是光谱仪中最基本的部件,用于将混合的光分散成不同波长的光谱。
常见的分光器有棱镜分光器和光栅分光器,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分光器。
2. 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可以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常用于测量光的强度。
它对各种波长的光都有不同的响应,因此可以用于光谱分析。
3. 光谱仪:光谱仪是进行定量光谱分析的主要仪器。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有可见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等。
4. 红外光谱仪:用于红外光谱分析的仪器,可用于确定物质的结构和成分。
红外光谱仪常用于化学、生物、药学等领域的研究。
三、光谱分析的应用光谱分析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光谱分析应用:1. 化学分析:光谱分析可以用于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例如,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确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从而实现化学分析。
2. 材料表征:光谱分析可以帮助研究员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组成。
通过比较样品的红外光谱,可以确定材料的结构和成分。
3. 医学诊断:光谱分析在医学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红外光谱可以用于检测疾病标志物,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光谱『spectrum』光谱是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被色散开的单色光按波长(或频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图案,全称为光学频谱。
光谱中最大的一部分可见光谱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见的一部分,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电磁辐射被称作可见光。
光谱并没有包含人类大脑视觉所能区别的所有颜色,譬如褐色和粉红色。
光波是由原子内部运动的电子产生的.各种物质的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它们发射的光波也不同.研究不同物质的发光和吸收光的情况,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光谱学.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光谱的知识.分光镜观察光谱要用分光镜,这里我们先讲一下分光镜的构造原理.图6-18是分光镜的构造原理示意图.它是由平行光管A、三棱镜P和望远镜筒B组成的.平行光管A 的前方有一个宽度可以调节的狭缝S,它位于透镜L1的焦平面①处.从狭缝射入的光线经透镜L1折射后,变成平行光线射到三棱镜P上.不同颜色的光经过三棱镜沿不同的折射方向射出,并在透镜L2后方的焦平面MN上分别会聚成不同颜色的像(谱线).通过望远镜筒B的目镜L3,就看到了放大的光谱像.如果在MN那里放上照相底片,就可以摄下光谱的像.具有这种装置的光谱仪器叫做摄谱仪.种类发射光谱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发射光谱有两种类型:连续光谱[1]和明线光谱.连续分布的包含有从红光到紫光各种色光的光谱叫做连续光谱(彩图6).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例如电灯丝发出的光、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叫做明线光谱(彩图7).明线光谱中的亮线叫做谱线,各条谱线对应于不同波长的光.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谱.明线光谱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所以也叫原子光谱.观察气体的原子光谱,可以使用光谱管(图6-19),它是一支中间比较细的封闭的玻璃管,里面装有低压气体,管的两端有两个电极.把两个电极接到高压电源上,管里稀薄气体发生辉光放电,产生一定颜色的光.观察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原子光谱,可以把它们放到煤气灯的火焰或电弧中去烧,使它们气化后发光,就可以从分光镜中看到它们的明线光谱.实验证明,原子不同,发射的明线光谱也不同,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定的明线光谱.彩图7就是几种元素的明线光谱.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叫做原子的特征谱线.利用原子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别物质和研究原子的结构.吸收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叫做吸收光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简介《光谱学与光谱分析》(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光学学会主办,由钢铁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联合承办的学术性刊物。
刊登主要内容:激光光谱测量、红外、拉曼、紫外、可见光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激光显微光谱、光谱化学分析、国内外光谱化学分析最新进展、开创性研究论文、学科发展前沿和最新进展、综合评述、研究简报、问题讨论、书刊评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适用于冶金、地质、机械、环境保护、国防、天文、医药、农林、化学化工、商检等各领域的科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制造厂家、从事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的研究人员、高校有关专业的师生、管理干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自1981年创刊发来,不断发展壮大,现已经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地位的学术性刊物:★首批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首批成为“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期刊★首批成为万方数据库源期刊★首批成为清华大学同方数据库源期刊★1988年首批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收录★1988年首批成为中国自然科学物理类、化学类核心期刊★1988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1990年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1992年首批成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源期刊★1996年荣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7年首批成为中国科协择优支持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1998年被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1998年被美国医学在线(MEDLINE)收录★1999年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2000年被荷兰Elsevier的Scopus数据库收录★2008年被中国科协评为“精品科技期刊”★2011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2年被中国知网评为“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根据国家科技部信息研究所发布信息,中国科技期刊物理类影响因子及引文量《光谱学与光谱分析》都居前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