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位置》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16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等平面图形及其性质。
2.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3. 图形与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与测量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讲解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通过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图形与测量- 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等-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2.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难点: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推荐一些趣味性、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2课时说课稿(1)》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图形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为初中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大量关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对一些概念理解不深,对图形的性质和运用掌握不牢固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及其运用。
2.难点: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以及图形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形的变化和性质,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测他们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程度。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分享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强调图形性质的重要性。
5.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三)》课堂笔记一、知识点梳理1. 平面图形(1)性质: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均为180°。
(2)分类:① 按边分类:三角形(三条边)、四边形(四条边)、五边形(五条边)、六边形(六条边)。
②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正方形。
2. 角的度量(1)度、分、秒:1度=60分,1分=60秒。
(2)量角器:用于测量角的大小。
3. 长度单位(1)米、分米、厘米、毫米。
(2)换算: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4. 面积单位(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换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5. 体积单位(1)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6. 圆的周长与直径(1)周长:C=2πr(r为半径)。
(2)直径:D=2r。
(3)圆的面积:A=πr²。
7. 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2)表示方法: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8. 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由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组成。
(2)坐标点:用(x,y)表示。
二、重点难点解析1.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即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这个关系可以通过公式C=πd(d为直径)来表示。
2. 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尺用于将图上的距离转换为实际距离。
例如,一幅地图上的距离为5厘米,比例尺为1:100000,则实际距离为5厘米×100000=500000厘米=5000米。
3. 坐标系的绘制与坐标点的确定坐标系是由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组成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坐标系中,每个点都可以用一对数字来表示,这对数字称为坐标点。
例如,点A的坐标为(2,3),表示点A在横轴上的位置为2,纵轴上的位置为3。
三、课堂练习1. 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A. 正方形B. 圆形C. 三角形D. 四边形答案:B(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答案:60平方厘米2. 填空题(1)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半径是______厘米。
2023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总复习可下载打印(附答案)_小学试卷2023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总复习可下载打印(附答案)一、选择题(16分)1.计算鱼缸能装水多少升,是求鱼缸的()。
A.表面积B.棱长总和C.体积D.容积2.营养学家建议:儿童每天水的摄入量应不少于1500mL。
要达到这个要求,小明每天用底面直径6cm,高10cm的圆柱形水杯喝水,至少喝水()杯。
A.4 B.5 C.6 D.73.两个圆柱形容器内原来的水面高度都是6cm。
它们的底面直径都是10cm。
①号容器内放入一个小球后,水面高度为10cm。
②号容器内放入一个小球和一个大球,水面高度为16cm。
两个容器内的小球完全相同,水也均未溢出,小球的体积与大球的体积的比是()。
A.5∶8 B.2∶5 C.2∶3 D.5∶124.制作一个无盖的圆柱形容器,应该选择()。
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5.下面各图中,()是不正确的。
6.如图是由7个立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右面观察到的图形是()。
7.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比是2∶3∶1,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
A.钝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8.如图,甲与乙的周长相比,()。
A.甲的周长>乙的周长B.甲的周长<乙的周长C.甲的周长=乙的周长D.无法比较二、填空题(26分)9.如图,有两个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把其中一个正方形的顶点固定在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点上。
旋转其中一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将一个长方体的高增加3厘米后变成一个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比原来增加84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1.在一幅比例尺为1∶300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三角形菜地的底是20厘米,高15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 )公顷。
12.一顶帽子,上面是直径2dm,高1dm的圆柱形(有帽顶),帽檐部分是一个宽1dm的圆环,做这顶帽子,至少要用( )的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