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文化内涵》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03.46 KB
- 文档页数:17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目录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哲学思想•中国文学艺术•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中国饮食文化01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文化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传承性、变异性、共享性和象征性等特点。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同时也保持着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它认为人类和自然是一体的,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仁爱思想中国文化强调仁爱思想,即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热爱和平,这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它主张在处理事物时要保持适度、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和谐。
礼制精神中国文化注重礼制精神,即尊重传统、注重礼仪、讲究规矩,体现了一种对秩序和规范的尊重和维护。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02CATALOGUE中国语言文字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传说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结构与特点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发展阶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以及汉字的表意性质03020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语的特点声调语言,音节清晰,词汇丰富,语法灵活汉语的传播与影响对周边国家语言文字的影响,以及汉语国际推广的现状与趋势汉语的魅力表达细腻,音韵和谐,文化底蕴深厚汉语的特点与魅力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中国方言的概况七大方言区及其特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丰富性及其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价值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贡献03CATALOGUE中国哲学思想儒家思想概述0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浅谈汉字的文化内涵根据汉字的结构,可以发现汉民族的许多文化特征。
国学大师陈寅恪说: “依照今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个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可见,汉字作为记录汉民族语言工具的同时,又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的载体,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下面谈谈汉字的文化内涵。
一,汉字体现了汉民族的社会生活汉字是原于绘图显意的形义文字。
分析每一个汉字的结构,就会发现其中蕴藏着很深的造字理据,从中可以窥视当时社会的原形。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说明古代人在以形显义,创造汉字时,总是取自己最熟悉,最切近的形体。
现在与钱币有联系的字,像财、货、贡、贫、赈、费、贾、赠、贪、贷、赊、贿、赂等。
这些汉字的部首都是“贝”。
古代时的“贝”相当于现在的钱,所以这些汉字都与货币有联系。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
”可见中国的古代时期曾经用贝壳当作交易的媒介物。
到了周代人们开始把“布”、“泉”作为货币使用,“布”本来是一种麻布,但到了周代就有货币的功能了。
《诗经,卫风?氓》里就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的诗句,其中的“布”是古代的货币,而“贸”是“交易”的意思。
到了秦代,“贝”就不用作货币了,开始出现了“钱”。
“钱”是一种金属制成的农具,后来因为用它可以获得钱财,又假借“泉”的音而成了货币。
由“贝”构成的汉字,既表明了它们与财富有联系,又无声地展现了古代货币一幕幕的演变史。
现在与祭祀有联系的汉字,像祝、福、神、禅、祖、祠、稷、祉、禳等。
“丰”做部首可写成“示”。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
”说明“示”表示日、月、星从天垂下,人们可以通过它来观天象、察神事。
甲骨文的象形字“示”,解释为古人崇拜的木柱或石柱。
我们知道古人相信自然界的一切是由神来主宰的,他们有可能把某一件事物当作崇拜的对象,“木石崇拜”就是古人崇拜神灵的一种现象。
我国云南的怒族崇拜树木,每年桃花开放时举行一次活动,寨子附近的树林被封为神林,不得随意砍伐;彝族的一些支系把松树和梨树视为本民族的始祖。
汉字的文化内涵与汉字教学汉字是汉民族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有机成分,我们探究汉字字形的构字理据,可以发现汉民族诸多的文化特征。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汉字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就是研究探讨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近年来,不少人主张将汉字文化融入汉字教学之中。
因此,本文就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将汉字文化有机地融入汉字教学之中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汉字的文化内涵(一)、汉字体现了汉民族的社会生活汉字是起源于绘图构形显意的形义文字。
深入到每一个汉字的构成过程中去,就会发现其中都蕴藏着很深的造字理据,从中可以窥探当时的社会原形。
在汉字的构形中有一句名言:“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许慎《说文解字?序》),说明了先人在以形来象义时,总是取自己最熟悉最近切的形体。
现在和钱币有关的字,像财、货、贡、贫、赈、费、贾、赠、贪、贷、赊、贿赂之类都属贝部。
贝不过是一种贝壳,为什么可以用它来表示钱币的含义呢?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解释说:“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
至秦废贝行钱。
”可见中国古代曾经用贝壳当作交易的媒介物,到了周代,人们开始把“布”、“泉”也作为“货币”使用了。
“布”本来是一种麻布,至周而有货币的功能,并与“泉”有了分工:“其藏日泉,其行日布,取名于水泉”。
但此时,“贝”也仍作为货币的一种,即许慎所言“周始有泉,而不废贝也”。
到了秦代,“贝”就开始不作货币用了,这时开始出现了“钱”。
“钱”的本义是一种金属制成的农具,后来它获得“钱财”又是因假借“泉”之音而成。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这种货币演变清楚地反映在汉字中,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文字的形体上还保存着它的蜕形。
因此,现代表示财富的字大都仍是从“贝”。
汉字就犹如一块块化石,在它们的身上凝聚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
“贝”、“布”、“钱”及用它们来构成的一串串汉字,无声却有力地告诉我们古代货币的一幕幕演变史。
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导言: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表达的技巧,更是传授文字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成语的故事、古文名篇的解读以及文言文的魅力等方面,探讨文字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这些古老的文字记录了人类最早的思想和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为现代汉字,每个字形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例如,汉字“人”字的字形就像是两个人相互依靠,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价值观。
二、成语的故事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它们不仅仅是一组词语的组合,更是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每个成语背后都有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例如,成语“井底之蛙”源于《庄子》,讲述了一个蛙儿生活在井底,对外界一无所知的故事。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见识短浅的人,让学生明白要拓宽自己的视野,不要固步自封。
三、古文名篇的解读古文名篇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通过解读这些经典的古文,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文化。
例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表达了古人对于学习的重视和坚持的态度。
通过解读这些古文名篇,学生可以领悟到古人的智慧和品德,同时也可以借鉴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四、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尽管现代汉语已经发展成为口语为主的语言形式,但文言文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用词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培养对于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同时,文言文也是了解古代文化的一扇窗口,通过阅读文言文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
结语: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远,通过教学课件的方式,我们可以将这些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通过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成语的故事、古文名篇的解读以及文言文的魅力等方面的讲解,我们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文字背后的文化世界,激发他们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