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施工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775.24 KB
- 文档页数:53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施工及质量控制分析摘要:结合某抽水蓄能电站,对电站地下厂房关键部位的施工措施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施工;质量控制Abstract: in combination with an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underground workshop of power station key parts of construction measures are analyzed,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Keywords: pumped storage power plant; Underground workshop;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1.引言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系统由主厂房、主变洞、母线洞、高压电缆平洞及电缆竖井等洞室组成。
主变洞:主变洞开挖尺寸193.16*11.7*22.0m(长*宽*高),拱顶岩体厚220~270m,主变室地面高程与安装场相同。
主变运输洞:主变运输洞布置在主厂房安装间侧,与主变洞相连,主变运输洞长65.15m。
采用城门洞型开挖断面,开挖尺寸为11.4*10.248(宽*高)。
母线洞:母线洞共6条,采用城门洞型断面,开挖尺寸为8.7*1.6m(宽*高),靠近主厂房10.0m范围母线洞的开挖尺寸为7.2*6.0m(宽*高)。
高压电缆竖井:高压电缆竖井深104.0m,顶部高程84.0m,底部高程-20.0m。
开挖断面为矩形,尺寸1.4*7.9m。
2.关键部位的施工措施2.1主厂房、主变洞顶拱层开挖施工1)在厂房及主变室各层开挖前,必须首先完成相应层的排水廊道及排水孔施工,完善排水系统,尽可能先期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围岩的自稳能力;2)厂房和主变洞的围岩条件较差,根据成熟的施工经验,两大洞室顶拱层的开挖均采用眼睛法施工,即两侧导洞领先,中间预留岩柱,岩柱的开挖滞后两侧导洞30m 的距离。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科技信息部提要:本文回顾了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历程,对电站概况及枢纽布置做了较为详细水蓄能电站2005年获国家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和国家第九届优秀工程勘察金奖,工程蓄能电站勘测设计的许多关键技术,文中概述了这些成果。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竣工后,在电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布置关键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1 概述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是华东地区第一座大型的抽水蓄能电站,安装6台300MW机组,总容量建和在建的单个厂房装机容量最大、水头最高、电站综合效率达到80%以上的抽水蓄能电站。
#机组)已于1998年9月30日投产,2#、4#、5#和3#机组先后于1998年12月底、1999年8月旬及2000年3月上旬投运,最后一台机组于2000年12月发电。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为“八五~九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1980年华东院在规划选点中发现天荒坪站址,1984年开始可行性研究,1987年开始初步设施设计,1994年3月1日主体工程开工,2001年至2003年分别通过了国家规定的防火、环境保护卫生、档案、枢纽、财务审计等六个专项竣工验收(水库移民免验)。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引进外资的项目,采用国际竞争性招标。
外资主外采购及部分土建工程的国际招标。
主要机电设备如水泵水轮机、发电电动机、主阀、计算机500kV GIS高压组合电器设备、500kV高压电缆等均采用国际招标采购。
工程的土建部分除上水为国际招标外,其余均采用国内招标。
电站的建设资金由国家开发银行、华东电力集团公司、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及安徽省坪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过程中施行了新的建设管理体制——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境保护的各项工作在设计阶段、世行评估阶段和施工期,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2005年在中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评选中获国家金质奖,同时亦在程勘察评选中获工程地质勘察国家金质奖。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实习报告1.实习地点: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天荒坪电站雄伟壮观,堪称世纪之作,是我国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同类电站单个厂房装机容量最大、水头最高的一座,也是亚洲最大、名列世界第二的抽水蓄能电站。
它位于安吉县境内。
电站以及独特的山区风貌,优越的地理位置,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享誉海内外。
电站前期准备工作于1992年6月启动,1994年3月1日正式动工,1998年1月第一台机组投产,总工期八年,于2000年12月底全部竣工投产。
天荒坪电站主要设备均从国外引进。
电站枢纽主要包括上水库和下水库、输水系统、中央控制楼和地下厂房等部分组成。
电站下库位于海拔350米的半山腰,是由大坝拦截太湖支流西苕溪而成。
有“两岸青山出平湖”之美称,当地人称“龙潭湖”。
主厂房是电站的心脏。
在天荒坪电站上下水库间的大山中凿有长达22公里的洞室群,大小洞室45个,构成电站主、副厂房区。
整个地下厂房全长200米,宽22米,高47米,6台30万千瓦机组一字排开,构成壮观的地下厂房景观。
电站上水库位于海拔908米的高山之巅,是利用天荒坪和搁天岭两座山峰间的千亩田洼地开挖填筑而成,并有主坝和四座副坝及库岸围筑,整个上水库呈梨形。
平均水深42.2米,库容量885万立方米,呈梨形状,也像一个巨大的运动场,蓄水之后,碧波荡漾,湖面面积达28公顷,是一个昼夜水位高低变幅达29米多的动态湖泊,形似“天池”,具有极大观赏性,成为了安吉生态旅游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由华东调度通信中心负责调度。
电站自1998年投产以来,典型的运行方式是“一抽二发”,即每天早、晚二次发电顶峰,夜间抽水填谷,夏季有时采用“二抽三发”,即根据情况下午适时安排少量机组发电一次,傍晚抽水一次。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自2000年全部建成投产以来,采用新型管理模式,电站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逐年提高,针对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1.实习地点:浙江安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厂2.实习时间:2011年4月11日——2011年4月15日3.实习人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8级全体同学4.实习指导人员:电厂沈斌学校李东新、储荣二、实习内容及目的:1.参观天荒坪水电站上水库和下水库,了解抽水蓄能电站的实际操作方式以及上下水库大坝的监测情况。
2.参观地下发电厂房,了解抽水蓄能电站的概况、发电原理和机组工作情况等。
3.了解电厂生产的安全规则以及电厂为安全、经济、长期发供电而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三、实习过程:2011年4月11日上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全体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南京出发,乘校车开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进行为期5天的实践体验活动。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中午我们抵达了公司旁边的大洋酒店。
4月11日下午:我们到酒店安顿好后,就去公司的会议厅集中,听抽水蓄能电站基建管理的讲座并观看有关的视频介绍。
听完讲座我们对抽水蓄能电站有了大致的了解。
抽水蓄能电站,顾名思义既能抽水又能发电的水电站。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具有几大特性:它既是发电厂,又是用户,它的填谷作用是其它任何类型发电厂所没有的;它启动迅速,运行灵活、可靠,除调峰填谷外,还适合承担调频、调相、事故备用等任务。
目前,中国已建的抽水蓄能电站在各自的电网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电网总体燃料得以节省,降低了电网成本,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境内,直线距离至杭州57 km,至上海175 km,至南京180 km 。
抽水蓄能电站装有可以兼做水泵和水轮机的抽蓄机组,在电力系统低谷负荷时利用系统多余电能由机组把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储存,在电力系统尖峰负荷时将上水库的水放下由机组发电的。
以两回 500 kV 出线 34 km 输电线路接入华东电网 500 kV 瓶窑变电所,输电线路短、且接近华东电网的负荷中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电站安装6台300 MW可逆式抽水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00 MW,年发电量30.14亿kw·h,抽水电量(填谷电量)41.04亿kw·h,为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设计综合效率为0.74。
天荒坪第二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1 项目概况天荒坪第二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浒溪上游一支流山河港的中游,其下水库坝址位于已建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下游,两坝址相距2.2km。
上水库坝址位于山河港右岸横坑坞支沟,与天一上库隔溪相望。
上、下水库高差710m,水平距离约2200m,距高比为3.1。
电站距安吉县城约25km。
工程地理位置见下图。
本电站装机规模2100MW,为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
工程建成后将作为华东电网主力调峰电源之一,为系统承担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紧急事故备用电源等任务,从而缓解系统严重的调峰矛盾,改善系统火电、核电机组运行状况,提高系统的供电质量,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证。
工程由上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开关站等组成。
上水库正常蓄水位976.00m,相应库容1046万m3,坝高103m;下水库正常蓄水位243.00m,相应库容1400万m3,坝高100m。
输水系统中引水系统采用两洞六机布置,引水隧洞共两条,洞径6.8m,输水系统长2794.750~2906.909m。
厂房布置在输水洞线中部,安装6台350MW的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100MW,年均发电量1050亿kW·h,年均抽水电量1400亿kW·h。
本工程建设征地不涉及搬迁人口,需生产安置人口312人,拟采用保障金制度和劳动力转移方式由政府进行统一安置。
工程建设共需征地3846亩,其中水库淹没土地665亩、永久占地2721亩、临时占地460亩。
工程弃渣约412.00万m3(松方)。
施工平均人数约2500人,高峰人数3000人,总工日787万工日。
工程总工期75个月,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57个月,总投资约60.99亿元(预可阶段)。
2工程合理性根据分析,天二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风景名胜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是协调的,与华东电力系统发展规划、湖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天荒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天荒坪旅游区总体规划和天荒坪镇城镇总体规划等均相符。
抽水蓄能电站进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一
种高效的能源调峰技术备受关注。
在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成就。
以下是对抽水蓄能电站进展工作的总结。
首先,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国在多个地区建设了一批抽水蓄
能电站项目,其中包括了川藏抽水蓄能电站、湖北抽水蓄能电站等。
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地区的能源供应能力,还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抽水蓄能电站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
在建设过程中,我国抽水蓄能电站
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了水泵储能技术、水轮发电技术等,不断提高了电站的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还在储能设备、控制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的研发和改进,为电站的长期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再者,抽水蓄能电站的环保效益凸显。
相比传统的火电厂,抽水蓄能电站具有
零排放、低碳环保等优势,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同时,通过有效的能源调峰和储能,抽水蓄能电站还可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提供了重要支撑。
最后,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在运行管理、技术创新、政策支
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合作,推动抽水蓄能电站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调峰技术,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
成就。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抽水蓄能电站的健康发展,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运营特点概要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天荒坪镇,是中国重点水电站之一。
该电站采用了先进的抽水蓄能技术,具有独特的运营特点,本文将对其进行概要介绍。
1. 电站介绍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是一座大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2400兆瓦。
该电站由上、下两座水电站组成,其中,下游电站建设于20世纪70年代,为混凝土重力坝式电站,装机容量为1200兆瓦;上游电站建于21世纪,为地下厂房式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也为1200兆瓦。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工艺流程是:上游电站在低电价时段利用电力驱动抽水机将水从下游电站的水库抽到上游水库,以储存电能;在高电价时段,上游电站将储存的水再次放回下游水库,通过水轮机发电,以实现调峰和储能。
2. 运营特点2.1 大规模储能采用抽水蓄能技术的天荒坪电站不仅可以发挥水电站的常规发电功能,同时还可以实现大规模储能。
电站装有4个抽水水泵机组,每组机组的最大出力均为400兆瓦,总共可以储存6小时左右的电能。
这种大规模储能技术不仅能够保证电网的稳定性,也可以应对电力峰谷差价,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2 多元化发电电站的另一项优势是可以实现多元化发电。
根据电力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电站可以灵活地调整发电策略,实现不同类别、不同功率级别的电力生产。
同时,电站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清洁能源发电厂商合作,实现能源互补和联合发电。
2.3 强大的调峰能力电网负荷波动时,电站可以快速响应并进行调峰。
抽水蓄能技术的快速启动和停止能力使得电站能够快速调整发电功率,实现平衡电网负荷的效果。
通过储存峰谷电能,电站还能够实现高负荷运行,保障电网的稳定性。
2.4 节能环保相比于传统燃煤火电站,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具有更好的节能环保性。
抽水蓄能技术使得电站能够灵活地调整发电策略,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也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保护了环境。
电站的建设还充分保留了自然环境和风景,确保了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十年设备改造综述李浩良 吕 峰 林肖男(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摘 要] 本文总结了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运行十年来设备改造的成果,对十年中设备运行发现的问题、改造的原因和方法以及改造的结果作了系统的介绍。
[关键词] 天荒坪电站 设备改造天荒坪电站自1998年9月首台机组投产以来已过去十年多了,而这十年也正是我国抽水蓄能发展最快的十年。
天荒坪作为国内首批建设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其设备运行情况和设备改造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本文介绍天荒坪电站十年来设备运行的基本情况,对较为典型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运行设备改造的原因、方法和结果,同时也指出了目前设备中尚存在的问题。
1 设备运行的基本情况1.1 电站运行的基本特点天荒坪电站自投产以来,其基本的运行方式是调峰填谷。
在一般情况下,电站每天早晚二次发电顶峰,夜间抽水填谷。
在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积极配合调度运行方式的安排,采用增加下午峰荷发电以及腰荷抽水等特殊手段,来缓解用电紧张的局面。
图1为天荒坪电站典型的日负荷曲线。
图1 天荒坪电站典型的日负荷曲线在天荒坪电站投产运行的十年间,尽管华东电网容量不断增大,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华东电网曾多次出现电能短缺现象,峰谷差也越来越大,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对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使天荒坪电站多年来的发电利用小时和发电量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机组启动频繁。
从2000年1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电站已累计完成发电量191.99亿KWH,抽水电量239.05亿年KWH (图2);发电工况运行24662次,累计65591小时;抽水工况运行11547次,累计72999小时,其他工况运行11847次,累计3890小时(具体数据见表1)。
其中2001-2007年6台机组全部投产以来的多年平均发电量为24.15亿KWH;每台机组平均年运行时间为3130小时,其中发电运行约1437小时,抽水运行约1606小时,抽水调相约87小时,机组年平均启动次数为5964次,每台机组平均每天运行约8.6小时,是目前国内已投产抽水蓄能电站发电量和利用小时数最多、发挥作用最充分的电站之一。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施工方法及案例分析
在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时,地下厂房的施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程环节。
本文将深入探讨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施工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地下厂房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地质勘察、场地平整、材料准备等。
地质勘察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基础,而场地平整则为后续施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施工工艺及流程
地下厂房开挖
地下厂房的开挖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通常采用机械开挖的方式,确保开挖精准、高效。
要注意地下水的排水处理,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水患。
基础浇筑
地下厂房的基础浇筑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基础的牢固稳定。
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浇筑质量,确保基础结构的稳固性。
结构施工
地下厂房的结构施工包括墙体、柱子、梁的搭建等工序。
施工过程中要注重施工质量,保证结构的坚固耐用。
案例分析
以某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施工为例,通过严格执行施工流程,精心组织施工作业,最终取得了施工成功的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施工团队充分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确保了施工质量和进度,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后续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施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需要精心策划和严格执行。
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法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可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在未来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为清洁能源的发展贡献力量。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施工的关键在于严谨的工艺和丰富的经验,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成功落成。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应对抽水蓄能电站在现代电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调节电力负荷、提升系统稳定性和实现能量储存方面。
它的地下工程施工则往往蕴含了多种复杂的风险。
在分析与应对这些风险时,既要从技术层面出发,也需要结合实际操作中的经验与教训。
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地质条件的多样性成为了风险识别的第一步。
不同地区的土壤、岩石情况可能对施工进度和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
在典型情况下,地质勘探不足可能导致误判,进而引发塌方、涌水等次生灾害。
因此,提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采用精确的地质监测手段,为后续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是避免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
施工过程中,环境变化同样不可忽视。
自然灾害如暴雨、地震等,可能瞬间改变地下工程的施工环境。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在项目规划中纳入应急预案,从而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迅速应对。
例如,针对可能的洪水,可以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以降低积水对施工的影响。
设备和人员的安全管理同样是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
地下施工环境狭窄、通风不良,常常会给工人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施工单位需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其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
加强对人员的安全培训,提升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能极大地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频率。
施工期间,进度与成本的控制亦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
在大型地下工程中,进度延误往往会使项目成本飞涨。
因此,合理的施工计划、完善的资源配置及灵活的应变机制,都是确保工程按期交付的重要保障。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BIM(建筑信息模型)等,可以实现对施工的动态监测和管理,提高整体施工的效率。
施工区域的水文条件对于地下电站的工程质量也存在直接影响。
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地下施工的安全性下降,同时对施工后的机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为避免水文风险,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水文勘测,设置必要的监测装置,实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确保在关键阶段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
合理的施工计划可以避免在雨季等水文条件恶劣时进行高风险作业。
抽水蓄能电站下库的施工与质量控制抽水蓄能电站因其高效的能量储存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主导的今天。
下库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施工与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下库的施工包含多个步骤,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以确保最终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从设计阶段到实际施工,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是每一项目成功的基石。
在设计阶段,需对地质条件进行详尽的勘察。
岩土工程测试、地形测量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该阶段得到的数据将直接影响后续的施工工艺与材料选择。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需特别注意排水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不受影响。
当设计方案定下后,开始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队伍的选择、施工机械的配置,以及相关材料的采购都是需要提前安排的内容。
施工单位应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信誉,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下库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是关键环节。
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必须分层进行,每层的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并采取合适的振动措施以消除气泡,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
作为下库底部的防渗层,同样需要高标准的施工技术。
防渗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温度变化及水位波动等因素。
确保防渗层的完好不仅关乎水库的正常运作,也关系到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实施有效的监测系统,如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等,便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每道工序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包括混凝土强度测试及接缝部位的防渗检验等。
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损检测技术,有效提高了质量控制的精确度。
管控施工质量,还需定期举办技术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与技能。
不断更新的技术和规范需要施工人员及时学习与适应,从而提升整体施工水平。
另外,环保措施的落实也不容忽视。
在施工过程中,不产生粉尘、噪音和污染物是建设方的基本责任。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进行高噪音作业,可以减轻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对施工废弃物的管理应符合环保法规,进行合理的处理与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