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体系培训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7
测量管理体系的培训2018.10.19一.主题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培训二.培训单位中量测量体系认证中心三.培训目的提升计量管理,助力企业发展。
四.主要内容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量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
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
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4.1测量管量体系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4.2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4.3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4.4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4.5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规定的计量要求从产品要求导出。
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这些要求。
要求可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都技能要求。
4.6体系地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
4.6.1外部作用提升市场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竞标时的考核指标。
4.6.2内部作用有效提高测量管理能力,对保证产品质量、环境监测、安全防护保障作用。
测量设备.4.7测量设备测量仪器、实物量具、标准物质、测量系统。
检定是指由法制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组织按照检定规程,通过实验,提供证明来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
校准指校对机器、仪器等,使其准确。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一、测量管理体系由来的三个阶段1、企业计量定、升级阶段2、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阶段3、测量管理体系认证阶段二、测量管理体系的构成1.测量管理体系由以下过程构成:①计量确认过程②测量过程③管理职责过程④资源管理过程⑤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过程;按照10012的要求中心制定测量管理手册和27个程序文件。
2.测量管理体系的构成两个核心过程:①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②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必要的支持过程:③管理职责过程④资源管理过程⑤体系分析和改进过程2.1计量确认过程总要求2.1.1.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计量要求。
2.1.2.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测量设备验证(如果测量设备已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不必重新校准);2.1.3.计量确认程序应当包括验证测量不确定度和(或)测量设备误差在计量要求的允许限以内的方法;2.1.4.测量人员应得到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有关信息,包括所有限制便用和特殊要求。
2.2计量确认过程实施步骤2.2.1建立测量设备一览表(包括:设备基本情况、校准情况、使用情况等):2.2.2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如, ABC分类);2.2.3.导出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如,最大允许误差);2.2.4.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自校或送检)得到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如,示值误差) ;2.2.5.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即验证);2.2.6.在计量要求限之内-计量确认合格-发计量确认合格证书-贴计量确认合格标记-投入使用;2.2.7.在计量要求限之外-计量确认不合格-调修-再校准-再验证;2.2.8.调修后仍不合格的-降级或报报废等处理。
2.3.计量确认过程记录的内容2.3.1.校准结果的记录应当能够证明所有测量的溯源性,而且能够在接近原来的条件下能复现校准结果。
2.3.2.在某些情况下,校准证书或报告中包括验证结果,用于说明设备符合(或不符合)规定要求。
2.3.4.记录可以是手写的、打印的或缩微胶卷,也可以是电磁记忆装置或其它数据媒质。
(培训体系)测量培训讲义合蚌铁路建设测量工程师业务培训班讲义京福客专安徽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北京研究院二○○九年七月目录第一篇坐标系统与数据处理 (1)第一部分高程控制网 (1)(一) 高程基准与高程控制网 (1)(二) 水准测量的质量控制与成果分析 (3)第二部分平面控制网 (7)(一) 位置基准与坐标系 (7)(二) GPS定位与平面控制网布设 (17)(三) 数据质量控制与成果分析 (23)第二篇无砟轨道铁路测量规范 (27)一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特点 (27)二无碴轨道铺设精度 (27)三《暂规》的编制原则和由来 (29)(一)编制原则 (29)(二)主要内容 (30)四《暂规》的重要性 (30)(一)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概念 (30)(二)为什么要制定《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新标准 (31)五传统测量与无碴轨道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比较 (33)(一)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方法 (33)(二)客运专线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特点 (35)六《暂规》的特点 (39)(一)三网合一 (40)(二)平面基础控制网采用GPS B级网 (40)(三)二等水准测量 (41)(四)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精度 (41)(五)CPI、CPII、CPIII建立时机、方法和相互关系 (42)(六)对评估、验收的一些考虑 (43)(七)经济指标情况分析 (43)七《暂规》主要技术标准的宣贯 (44)(一)平面控制测量 (44)(二)高程控制测量 (46)第三篇精测网复测及施工控制网加密 (50)第一部分精测网复测 (50)(一) 一般规定 (50)(二) 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复测 (50)(三) 数据处理 (54)(四) 线路控制网CPⅡGPS复测 (58)(五) 线路控制网CPⅡ导线复测 (58)(六) 高程控制网复测 (61)(七) 提交的测量成果报告 (62)第二部分施工控制网加密 (63)(一) 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63)(二) 平面GPS加密方法与精度要求 (63)(三) 平面控制网导线加密测量实施方案 (65)(四) 外业观测的实施 (67)(五) 高程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 (69)(六) 平面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 (70)(七) 质量保证措施 (72)(八) 精测网施测数据处理和平差方法 (74)第四篇沉降观测实施细则及CPIII测量技术 (77)第一部分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77)(一) 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的总体原则 (77)(二) 路基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80)(三)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88)(四) 隧道基础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96)(五) 过渡段沉降观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98)(六)沉降变形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 (98)第二部分CPIII测量技术 (126)(一) 依据及内容 (126)(二) 无砟轨道CPⅢ控制网测量的时机 (126)(三) CPⅢ控制网测量 (126)(四) CPIII网的维护 (135)第一篇坐标系统与数据处理第一部分高程控制网(一) 高程基准与高程控制网a)大地水准面和大地体任意自然静止的液体表面都构成一个水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