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生化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150.00 KB
- 文档页数:3
细菌生化试验的主要用途细菌生化试验是一种基础科学研究手段,主要用于研究和解析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代谢途径、遗传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细菌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微生物,其研究对于理解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以及人类健康与疾病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细菌生化试验的主要用途。
1. 细菌代谢研究:细菌代谢研究是细菌生化试验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细菌代谢试验,可以了解细菌对不同碳源、氮源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
通过测定细菌在不同代谢途径下的产物生成情况,可以推测细菌利用的代谢途径以及相关的酶系统。
此外,细菌代谢试验还可以研究细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探究不同因素对细菌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2. 细菌酶活性分析:细菌生化试验还可以通过测定细菌酶的活性来研究细菌的特性。
利用研究细菌酶的催化反应过程,可以了解细菌代谢途径中不同酶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例如,利用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分析方法,可以判断细菌是否具有还原亚硝酸的能力,进而推测其可能的氮代谢途径和氮源选择性。
3. 细菌毒性和药敏性研究:细菌生化试验对于研究细菌的毒性和对抗微生物药物的敏感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可以评估抗生素对细菌的杀菌效果,并对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研究。
此外,细菌生化试验还可用于评估不同物质对细菌的毒性作用,如常用消毒剂、药物和化学试剂等。
4. 细菌遗传机制研究:细菌生化试验还可用于研究细菌的遗传机制,如水平基因转移和垂直基因转移等。
通过构建不同的遗传操作,如突变、基因敲除和表达等,可以了解细菌基因对细菌生长、代谢和适应环境的调控作用。
此外,通过分析细菌基因和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还可以探究细菌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和信号传导系统。
5. 细菌生态学研究:细菌生长和代谢的研究对于了解细菌在环境中的角色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细菌生化试验,可以探究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竞争优势。
实验九细菌的生化鉴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的测定方法;2、掌握糖发酵试验、淀粉实验、吲哚实验、M.R.及V. P的原理、方法及相应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3、了解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及其代谢产物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4、掌握以上实验的用途。
二、实验原理各种微生物在代谢类型上表现了很大的差异。
由于细菌特有的单细胞原核生物特性,这种差异就表现得更加明显。
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故不同细菌分解、利用糖类、脂肪类和蛋白类物质的能力不同,它们对物质的代谢谱和分解产物也就不同,细菌的这种代谢特点可供鉴别细菌之用。
用生理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其在菌株的分类鉴定中具有主要意义。
1、糖发酵实验不同的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醇)的酶,因而发酵糖(醇)的能力各不相同。
其产生的代谢产物亦不相同,如有的产酸产气,有的产酸不产气。
酸的产生可利用指示剂来判定。
在配制培养基时预先加入溟甲酚紫[P HS . 2 (黄色)一6 . 8 (紫色)] ,当发酵产酸时,可使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
气体产生可由发酵管中倒置的杜氏小管中有无气泡来证明。
发酵后产生的有机酸:乳酸、醋酸、丙酸等(溴甲酚紫变色范围pH5.2~6.8, pH<5.2黄色,pH>6.8紫色);发酵后产生的气体:甲烷、氢、二氧化碳等(杜氏小管内有气泡,产气漂浮)。
2、M.R.及V.P实验很多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再被分解,产生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的pH 降低到4 . 2 以下,这时若加甲基红指示剂呈现红色。
因甲基红指示剂变色范围是pH4 . 4 (红色)-pH6 . 2 (黄色)。
若某些细菌如产气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但很快将丙酮酸脱梭,转化成醇等物,则培养基的pH 仍在6 . 2 以上,故此时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现黄色。
细菌的生化实验一、糖的发酵培养基:糖培养基PH7.6的蛋白胨水溶液(蛋白胨1%)(氯化钠0.5%)适量糖,1% 1.6%澳甲酚紫酒精溶液0.1% 分装10*100mm小试管,每管3-41^,内置一密闭端向上的发酵管, 10磅10分灭菌。
方法: 用接种环取少量纯培养物接种于培养基中,37摄氏度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一般观察2-3天。
结果: 产酸则培养基由兰紫变黄,用“ + ”表示。
产酸又产气,则培养基变黄,小管内有气泡,用“。
”表示,无变化则培养基仍为兰紫色,管内也无气泡,用“-”表示。
原理: 指示剂澳甲酚紫的指示范围为PH5.2-6.8(黄-紫)。
每一种糖(醇)培养基内只含一种糖(醇)的成分,接种进去的细菌若能发酵这种糖,则可产生乳酸,使PH下降,培养及就由兰紫色变为黄色,如果同时还产生CO2、H2、CH4等气体,则小管内留有气泡,如果不能发酵分解这种糖,则培养及不变色也无气泡。
培养基:蛋白胨水蛋白胨1%氯化钠0.5%蒸馏水适量其中的蛋白胨最好选用含色氨酸较多的多价蛋白胨。
每支小试管分装3-4ml, 10磅10分灭菌。
试剂:(欧立希氏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1g纯乙醇95ml浓盐酸20ml以上物品依次混合溶解方法:接种细菌于培养基中,37摄氏度培养24-48小时后,取出加乙醚约0.7cm厚,塞紧棉塞后摇震,使乙醚与培养物混匀,静置于试管架内数分钟,待乙醚浮至培养基表面,打开棉塞,沿试管壁慢慢加入靛基质试剂4-5滴,不要摇。
结果:乙醚层现红色为阳性,以“ + ”表示,不变者为阴性,以“-”表示。
原理:细菌若有色氨酸酶,就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吲哚)。
靛基质无色,但遇到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则可以生成红色的靛基质,以肉眼可见。
三、甲基红实验:培养及:葡萄糖蛋白胨水(PH7.4)葡萄糖0.5%磷酸氢二钾0.5%蛋白胨0.5%蒸馏水适量加热溶解后,分装小试管,每管3-4ml,10磅10分灭菌试剂:0.1g甲基红溶于300ml95%乙醇中,加蒸馏水至500ml方法:接种细菌于培养液中,37摄氏度培养2-4天,取出加M、R试剂3-4 滴。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2. 掌握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3. 了解生理生化反应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是指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利用各种酶类将底物分解、合成、转化等生物化学过程。
这些反应能够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从而为细菌鉴定提供依据。
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包括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等。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菌种: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2.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V-P试剂、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3. 仪器:酒精灯、接种环、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试管、移液枪、滴管。
四、实验方法1. 糖发酵试验(1)将待鉴定菌种接种于糖发酵培养基中;(2)将培养基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3)观察培养基中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细菌对糖的发酵能力。
2. 吲哚试验(1)将待鉴定菌种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2)加入吲哚试剂,观察培养基中是否产生红色沉淀,判断细菌是否具有色氨酸酶。
3. 甲基红试验(1)将待鉴定菌种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2)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培养基中是否产生红色沉淀,判断细菌是否具有产酸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糖发酵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对葡萄糖、乳糖、蔗糖均能发酵,产生红色沉淀;普通变形菌对葡萄糖、乳糖、蔗糖均不能发酵,无红色沉淀;枯草芽孢杆菌对葡萄糖、乳糖、蔗糖均不能发酵,无红色沉淀。
2. 吲哚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在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加入吲哚试剂后,产生红色沉淀,说明这两种细菌具有色氨酸酶;普通变形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在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加入吲哚试剂后,无红色沉淀,说明这两种细菌不具有色氨酸酶。
3. 甲基红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加入甲基红试剂后,产生红色沉淀,说明这两种细菌具有产酸能力;普通变形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加入甲基红试剂后,无红色沉淀,说明这两种细菌不具有产酸能力。
细菌的生化实验一、糖的发酵培养基:糖培养基PH7.6的蛋白胨水溶液(蛋白胨1%)(氯化钠0.5%)适量糖,1%1.6%溴甲酚紫酒精溶液 0.1%分装10*100mm小试管,每管3-4ml,内置一密闭端向上的发酵管,10磅10分灭菌。
方法:用接种环取少量纯培养物接种于培养基中,37摄氏度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一般观察2-3天。
结果:产酸则培养基由兰紫变黄,用“+”表示。
产酸又产气,则培养基变黄,小管内有气泡,用“☉”表示,无变化则培养基仍为兰紫色,管内也无气泡,用“-”表示。
原理:指示剂溴甲酚紫的指示范围为PH5.2-6.8(黄-紫)。
每一种糖(醇)培养基内只含一种糖(醇)的成分,接种进去的细菌若能发酵这种糖,则可产生乳酸,使PH下降,培养及就由兰紫色变为黄色,如果同时还产生CO2、H2、CH4等气体,则小管内留有气泡,如果不能发酵分解这种糖,则培养及不变色也无气泡。
二、靛基质实验培养基:蛋白胨水蛋白胨 1%氯化钠 0.5%蒸馏水适量其中的蛋白胨最好选用含色氨酸较多的多价蛋白胨。
每支小试管分装3-4ml,10磅10分灭菌。
试剂:(欧立希氏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1g纯乙醇 95ml浓盐酸 20ml以上物品依次混合溶解方法:接种细菌于培养基中,37摄氏度培养24-48小时后,取出加乙醚约0.7cm厚,塞紧棉塞后摇震,使乙醚与培养物混匀,静置于试管架内数分钟,待乙醚浮至培养基表面,打开棉塞,沿试管壁慢慢加入靛基质试剂4-5滴,不要摇。
结果:乙醚层现红色为阳性,以“+”表示,不变者为阴性,以“-”表示。
原理:细菌若有色氨酸酶,就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吲哚)。
靛基质无色,但遇到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则可以生成红色的靛基质,以肉眼可见。
三、甲基红实验:培养及:葡萄糖蛋白胨水(PH7.4)葡萄糖 0.5%磷酸氢二钾 0.5%蛋白胨 0.5%蒸馏水适量加热溶解后,分装小试管,每管3-4ml,10磅10分灭菌试剂:0.1g甲基红溶于300ml95%乙醇中,加蒸馏水至500ml方法:接种细菌于培养液中,37摄氏度培养2-4天,取出加M、R试剂3-4滴。
[实验六细菌的生化试验]细菌的生化实验实验六细菌的生化试验目的要求1.通过本试验加深对细菌生化反应原理和意义的理解;2.掌握常规细菌生化试验操作方法。
操作步骤一、糖类发酵(分解)试验原理:细菌含有分解不同蔗糖(醇、苷)类的酶,因而分解各种糖(醇、苷)类的能力也不必一样。
有些细菌分解某些糖(醇、苷)产酸(符号:+)、产气(符号:○),培养基由兰变黄(指示剂溴指示剂麝香草酚兰由兰遇酸福兰县的结果),并有气泡;有些产酸,仅培养基变黄;有些不分解糖类(符号:-),培养基仍为兰色。
(一)适用于需氧菌的方法培养基用邓亨氏(Dunham)蛋白胨水溶液(蛋白胨1g,氯化钠0.5g,水100ml,pH7.6按0.5~1%的比例分别加入各种辣椒),每100ml加入1.2ml的0.2%溴麝香草酚蓝(或用1.6%溴甲酚紫酒精溶液0.1ml)作指示剂。
分装于试管(每一个试管事先都加有一枚倒立的小发酵管),10磅高压灭菌10分钟。
如在培养基中加入琼脂达0.5~0.7%,则成半固体,可省去倒立的小失水管。
0.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配法:溴麝香草酚蓝 0.2g0.1N NaOH 5ml蒸馏水 95ml方法:从琼脂斜面的纯培养物上,用接种环取少量被检细菌接种于糖发酵管培养基中(如为半固体,应穿刺),在37℃培养,一般观察2~3天,观察时用上述符号标记之。
(二)适用于厌氧菌的方法培养基:蛋白胨 20g氯化钠 5g琼脂 1g1.6%硫甲酚紫酒精溶液 1ml糖 10g硫乙醇酸钠 1g蒸馏水 1000ml将胨、盐、硫乙醇酸钠、琼脂和水放于水槽内,加热使融化,再加入所需的糖,调整pH到7.0,加入指示剂,分装试管,在10磅高压灭菌15分钟后,做成高层。
方法将厌氧菌的培养物用穿刺接种法接种于上述培养基的深部,于37℃培养。
结果观察同需氧菌。
二、V-P试验(二乙酰试验)原理:某些细菌能从葡萄糖→丙酮酸→乙酰甲基甲醇(Acetymethyl carbinol)→2,3-丁烯二醇(2,3-bytaylene cylycol),在有碱阿提斯鲁夫尔谷存在时氧化成二乙酰,后者和胨中的胍基化合物起作用,会带来粉红色的化合物。
1. 葡萄糖酸盐试验1)原理:某些细菌可氧化葡萄糖酸钾,生成α-酮基葡萄糖酸。
α-酮基葡萄糖酸是一种还原性物质,可与班氏试剂起反应,出现棕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2)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葡萄糖酸盐培养基中(1ml),置35℃孵育48h,加入班氏试剂1ml,于水浴中煮沸10min并迅速冷却,观察结果。
(3)结果:出现黄到砖红色沉淀为阳性。
不变或仍为蓝色为阴性。
(4)应用:主要用于假单胞菌的鉴定和肠杆菌科菌分群。
帮助属间鉴别、种间鉴别和沙雷菌属菌种的鉴定。
取待检菌大量接种培养基,35 ℃培养24-48h ,加斑氏试剂1ml,充分混匀,隔水加热煮沸10min ,观察结果。
产生黄-橙色沉淀为阳性,蓝色沉淀为阴性(5)质量控制肺炎克雷伯菌A TCC 27236阳性;大肠埃希菌A TCC 25922 阴性2 粘液酸利用试验培养基用于无动力不产气不发酵乳糖的大肠埃希菌与志贺菌属的鉴别。
前者多数为阳性,后者均为阴性取试验菌株18-24h 肉汤培养物1 环接种培养基。
35 ℃孵育1-2 周,每天观察结果。
培养基呈黄色为阳性表明细菌能利用粘液酸盐;若培养基不变色则为阴性[质量控制]大肠埃希菌A TCC 25922 阳性;痢疾志贺I 型A TCC 13313阴性3. 醋酸钠利用试验(1)原理:细菌利用铵盐作为唯一氮源,同时,利用醋酸盐作为唯一碳源时,可在醋酸盐培养上生长,分解醋酸盐生成碳酸钠,使培养基变为碱性。
(2)方法:将被检菌接种于醋酸盐培养基中,置35℃孵育2~7d,逐日观察结果。
(3)结果:培养基上有细菌生长,并变为蓝色为阳性。
(4)应用:主要用于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属的鉴别,前者为阳性,而后者为阴性。
4. 葡葡糖铵培养基(1)成分:氯化钠5g硫酸镁(MgSO4•7H2O)0.2g磷酸二氢铵1g 磷酸氢二钾1g葡萄糖2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0.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40ml pH6.8(2)制法:先将盐类和糖溶解于水内,校正pH,再加琼脂,加热溶化,然后加入指示剂,混合均匀后分装试管,121℃高压灭菌15min,放成斜面。
细菌的生化试验
目的要求了解细菌生化试验的原理、方法及在细菌鉴定中的意义。
仪器及材料温箱、接种环、酒精灯、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醋酸铅蛋白胨水培养基、柠檬酸盐琼脂斜面培养基、MR试剂、VP试剂、靛基质试剂、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沙门氏菌的24h纯培养物等。
方法与步骤
细菌的生化试验,就是通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分析细菌的代谢产物来鉴别细菌的试验。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生化试验。
只有纯培养的细菌才能用来做生化试验。
1.糖发酵试验将细菌无菌操作接种于糖发酵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48h,结果:只产酸(+),产酸产气(⊕),不发酵(-)。
2.甲基红(MR)试验与维-培(VP)试验取菌接种于2支含0.5%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7℃温箱培养4d,分别作甲基红和维-培试验。
(1)甲基红试验取上述培养基一支,加入甲基红试剂(甲基红0.1g溶于95%酒精300ml中)5~6滴,液体呈红色者为阳性,黄色者为阴性,橙色者为可疑。
(2)维-培试验取上述培养基一支,先加维-培甲液(6%α-甲萘酚酒精溶液)3ml,再加入维-培乙液(40%氢氧化钾水溶液)1ml,混和后静置于试管架内观察2~4h,凡液体呈红色者为阳性,不变色者为阴性。
3.靛基质试验有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吲哚),遇相应试剂而呈红色。
试验时,取菌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7℃培养2~3d;于培养基中加入戊二醇或二甲苯2~3ml,摇均,静置片刻后,沿试管壁加入靛基质试剂(配法: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1.0g,95%酒精95ml溶解后,再加浓盐酸50ml)2ml,若能形成玫瑰靛基质而呈红色,则为阳性反应,不变色为阴性反应。
4.H
S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等产生硫化氢,硫化
2
氢遇醋酸铅或硫酸亚铁则形成黑色的硫化铅或硫化亚铁。
用接种针取菌穿刺于含有醋酸铅或硫酸亚铁的琼脂培养基中,37℃培养4d,凡沿穿刺线或穿刺线周围呈黑色者为阳性,不变色者为阴性。
5.三糖铁试验三糖:葡萄糖、蔗糖、乳糖 = 1:10:10;铁为FeSO
4
S。
大肠杆菌:产酸多,不能产生H
2
沙门氏菌:产酸少,能产生H
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