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8
文献综述怎么写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文献综述怎么写文献综述怎么写1) 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①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②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③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④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
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国内外文献综述是指对某一特定领域内已经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评述的一种学术研究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和比较,可以全面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在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时,首先需要对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广泛的收集。
国内外期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著等都是搜集文献的重要来源。
其次,需要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整理,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类和总结。
接着,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和评述,可以从理论、方法、实证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根据对文献的综合分析,撰写综述文章或报告,对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其次,国内外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避免重复他人研究的工作,从而提高研究效率。
此外,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者还可以发现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争议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然而,国内外文献综述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国内外文献数量庞大,研究者很难对所有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搜集和分析,因此可能会存在遗漏某些重要文献的情况。
此外,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结果也受到研究者个人能力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总的来说,国内外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然而,在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要注意搜集文献的广泛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要注意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含义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论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就是针对自己论文选题,全面搜集与所选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与该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以及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选择的课题原来有哪些人做过哪些研究,研究的进展程度及结果如何等。
二、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写作文献综述,至少具有以下方面的意义: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掌握专业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还可以弥补以前所学知识的不足。
2.查找文献资料”写好文献综述是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也是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基础的过程。
特别是对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其毕业论文一般均为综述性的形式。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写作文献综述的步骤写作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最后成文。
1.收集和阅读资料。
论文题目确定后,就要围绕题目搜集有关的文献资料。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
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
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第1篇一、什么是文献综述1、文献综述的概念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
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
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2、文献综述的作用文献综述在于高度浓缩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散乱无序的同类文献之成果与存在问题或争论焦点,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使之达到了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程度。
3、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的意义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文献综述的选题与文献资料的搜集(一)选题原则1.结合所学知识选自己专长的或有基础的题目,否则难以写出水平较高的综述。
2.根据所占有文献资料的质和量选题。
3.选题一定要能反映出新的学科矛盾的焦点、新成果、新动向。
4.题目不宜过大、范围不宜过宽。
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二)文献资料的搜集1、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牛顿说过:如果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前人肩上的缘故。
对于创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欢迎参考~一、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或选题虽末最终确定,但至少已确定了比较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
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1、标题。
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若选题尚未最终确定,也可以以研究方向为名)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4、总结。
对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研究趋势及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
此部分应着重点明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已有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或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与尚存的研究空间(本课题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环节)。
5、参考文献。
要求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0种,并按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将作者名、文献名、文献出处、时间等信息全面标示出来。
二、格式要求:1、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2、打印格式:纸型—a4;单面打印;字号: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作者及单位名—宋体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行间距:1.5倍距离;字符距离:标准。
页码设置:居中。
3、排版格式:(示例)××××××××(选题)文献综述*班级作者指导老师××××××(正文)。
文献综述的步骤
文献综述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阅读、分析和综合,以达到全面、客观、深入地了解某个问题的目的。
文献综述的步骤如下:
1.明确问题和研究目的。
确定需要查找的文献范围和检索关键词。
2.收集文献。
通过图书馆、期刊数据库等途径收集相关文献,注意筛选文献的来源和质量。
3.筛选文献。
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初步筛选,去掉与研究问题无关或者质量较差的文献。
4.阅读文献。
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深入阅读,并进行摘录和分析,提取文献中关键信息和结论。
5.整理文献。
把筛选、阅读、分析的文献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便于后续的研究和撰写。
6.撰写文献综述。
按照学术规范和格式,对整理好的文献信息进行综合性的撰写和表述。
文献综述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
国内外大多数医学期刊都辟有综述栏目。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
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主体,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名,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
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
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中国计量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学生姓名:罗芳学号:0900604110专业:环境工程班级:09环境1班设计(论文)题目:木质素对多环芳烃的吸附性能研究指导教师:张明二级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2013年03月12日1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目前,我国已有75%的江河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煤炭等能源物质的燃烧对大气环境也造成了影响,全国范围内酸雨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城市垃圾的增加也使得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PX项目”事件、“PM2.5”事件、“全国各大城市出现雾霾”事件,这些大型环境污染事件都说明了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环境污染治理也成为了当今社会所要克服的一大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环境问题的出现源于污染物质的过度排放,污染物被排放后就会在环境中发生迁移。
污染物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所引起的污染物的富集、扩散和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常伴随着形态的转化。
如通过废气、废渣、废液的排放,农药的施用以及汞矿床的扩散等各种途径进入水环境的汞,会富集于沉积物中。
污染物迁移的方式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和生物迁移。
机械迁移就是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机械运动,如随水流、气流的运动和扩散,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等。
物理-化学迁移是指溶解挥发作用、氧化还原作用、络合作用、吸附-脱附作用,化学分解等作用所实现的迁移。
生物迁移是指污染物通过有机体的摄取、新陈代谢、生育、死亡等生理过程实现的迁移。
在所有的污染物的迁移方式中,吸附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污染物在从大气到土壤中的富集、从水体到土壤的富集等都伴随着吸附作用。
因此,吸附也被当作是一种有效地转移污染物的方法广泛地用于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去除。
如图1:图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吸附过程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吸附剂的性能。
常见的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膨润土、沸石等。
这些吸附剂被广泛地用于污染物的吸附,但是价格比较昂贵[1,2]。
纤维素和木质素是构成植物基本骨架的主要成分,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天然有机原料。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纤维素高达1000亿以上,木质素的产量也达到1500亿吨,其中包括制浆造纸工业产生的约5000万吨[17]。
大量的研究表明,天然高分子材料纤维素和木质素对环境中大多数污染物都具有吸附作用,包括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某些阴离子等。
另外,某些膳食纤维在被人类及动物体摄入后,也会对其体内的有机污染物等发生吸附作用。
因此,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存在会对污染物在环境或生物体中的迁移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
为有效减少环境中或动物体中的污染物的含量,纤维素和木质素作为天然吸附材料被当作一个研究的热点。
2研究现状2.1吸附的定义当流体与多孔固体接触时, 流体中某一组分或多个组分在固体表面处产生积蓄的现象称为吸附。
吸附也指物质(主要是固体物质)表面吸住周围介质(液体或气体)中的分子或离子的现象[3]。
吸附属于一种传质过程,物质内部的分子和周围分子有互相吸引的引力,但物质表面的分子,相对物质外部的作用力没有充分发挥,所以液体或固体物质的表面可以吸附其他的液体或气体,在表面面积很大的情况下,这种吸附力能产生很大的作用。
吸附物:在固体表面积蓄的组分称为吸附物或吸附质。
吸附剂:多孔固体称为吸附剂。
2.2吸附的作用吸附在环境保护和化工方面有很多应用,主要用于净化废气、回收溶剂(特别适用于腐蚀性的氯化烃类化合物、反应性溶剂和低沸点溶剂)和脱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
吸附法凭借着处理效果好、回收利用率高以及吸附剂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在环境污染物的处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脱色、除臭味、脱除重金属、除去各种溶解性有机物等。
在处理流程中,吸附法可作为离子交换、膜分离等方法的预处理,以去除有机物、胶体及余氯等,也可作为二级处理后的深度处理手段,以便保证回用水质量[4]。
吸附法具有适应范围广,处理效果好、可回收有用物料及吸附剂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因此,它在水处理和大气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2.3吸附剂及其吸附机理吸附剂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和大气等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去除。
目前研究的比较多的吸附剂有无机吸附剂天然沸石、膨润土等,有机吸附材料有纤维素、木质素等,有机改性吸附剂有有机沸石、有机膨润土等。
2.3.1无机吸附剂(1)天然沸石天然沸石作为一族含水铝硅酸盐矿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其次是Al2O3、Fe2O3、CaO、MgO 和Na2O等。
它具有较大的内表面积(400~800 m2/g),内部有可交换的碱、碱土金属阳离子和中性水分子,因此具有强大的扩散力和良好的吸附性能。
目前也被广泛用于吸附去除水体中的金属离子、无机和有机污染物[5]。
潘嘉芬[6]等对沸石吸附重金属离子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沸石对铅离子的吸附显示出“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吸附动力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596),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
沸石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主要取决于有机分子的极性和大小,极性大的分子更容易被吸附,随着分子直径的增大,被吸附进入空穴的机会就会减小[7]。
利用沸石吸附污染物的成本低,效果好,但是其缺点是使其再生的工艺较复杂,再生成本较高。
(2)膨润土膨润土是一种天然非金属矿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及东南沿海。
膨润土是以蒙脱石为主的含水粘土矿,蒙脱石的含量一般在65%以上,所以蒙脱石的性质基本决定了膨润土的性质。
蒙脱石的结构是由两层硅氧四面体夹一层铝氧八面体的2∶1型晶体结构。
在八面体和四面体中,高价铝离子和硅离子可被其他低价阳离子置换。
这种置换使蒙脱石带负电,具有吸附某些阳离子的能力[8]。
又因为蒙脱石具有较大的内表面积,使其具有更高的吸附能力。
国外早期的研究就表明,蒙脱石具有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能力,且离子强度、络合剂、pH值都是影响吸附的因素。
杨萃娜[9]等对膨润土吸附废水中的Cu2+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发现pH值、初始离子浓度和吸附剂用量都对吸附有影响。
在pH值低时,主要是H+和Cu2+竞争吸附位,pH在3~7时,吸附机制是离子交换过程。
在pH大于8.3时,铜离子在膨润土颗粒表面形成氢养化铜的吸附或沉淀。
膨润土虽然对金属离子有很好的吸附能力,但是因为它的亲水性导致其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不是很好。
2.3.2有机改性无机吸附剂(1)有机改性沸石天然沸石因其良好的吸附性能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污染物的处理中,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经有机改性后的沸石的吸附性能明显比天然沸石有所提高。
沈红[10]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有机改性沸石吸附有机污染物(菲,蒽)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PAHs在有机改性沸石上的吸附行为符合单分子层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
PAHs在有机改性沸石上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
蒽和菲在有机改性膨润土上的吸附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吸附量越少。
袁凤英[11,12]等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N-N-二甲基十二烷基甜菜碱复配的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天然沸石改性,研究了改性沸石对重铬酸钾和苯酚的吸附,结果表明,30min时就达到了吸附平衡,去除率达到了90%以上。
与天然沸石相比,吸附效果显著增加,因此改性沸石吸附剂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但是成本控制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有机膨润土膨润土在环境污染物的吸附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硅氧结构本身呈负电荷,导致天然膨润土不能对水中阴离子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去除,并由于其硅氧架构具有亲水性影响了其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
为不限制膨润土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常对膨润土进行有机改性,其目的在于能提高其吸附有机污染物的能力[13]。
有机改性膨润土主要是用有机分子、离子、聚合物以离子交换吸附和物理吸附两种方式和膨润土结合成复合材料。
这类膨润土一般具有亲油性,能更好地吸附有机物。
膨润土因其改性剂的不同,吸附机理也不相同。
Wang等人用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对膨润土改性,来吸附苯酚和硝基苯,此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通过增大比表面积提高吸附能力[14]。
Li等人用聚合阳离子改性膨润土吸附非离子染料和阴离子染料,发现此结果属于化学吸附,在静电平衡作用下,吸附能力增强[15]。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对有机物的吸附等温一般符合Langmuir或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16]。
膨润土有机改性后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改性工艺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和成本。
2.3.3有机吸附剂(1)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中最重要的骨架成分,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它来源于棉花、木材、亚麻、秸秆等植物[17]。
纤维素是一种纤维状多毛细管的立体规整性高分子聚合物,并且具有多孔和比表面积大的特性,其分子内部含亲水性羟基[18]。
因此,纤维素对有机小分子和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
但是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纤维素对污染物的吸附量小,且选择性低。
之后的研究发现,通过氧化、酯化、醚化、接枝等反应进行化学改性后的纤维素对污染吸附的能力有所提高。
稻谷纤维素经交联后与硫酸反应制得的纤维硫酸单脂强酸性阳离子交换剂(CS),对Cu2+、Ag+、Pb2+的吸附量均有提高,分别为84、180、394mg/g[19]。
多胺型阴离子纤维素对Cr(VI)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并能多次反复吸附Cr(VI)[20]。
研究表明,天然纤维素对某些有机污染物就有吸附能力,Fath Deniz利用新鲜树叶制得的干粉末来吸附有机染料酸性橙52,吸附能力可达10.5mg.g-1[21]。
Boufi S 组用纤维素与辛酸酐进行非均相酯化反应,使纤维素表面修饰疏水链形成疏水微区,结果表明该改性后的纤维素对硝基苯、氯苯及2-苯酚都有很强的吸附作用[22],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
(2)木质素木质素是自然界中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高分子物质,大量存在于木材、竹材、秸秆、草类及其它植物材料中,也是木材水解工业和制浆造纸工业的主要副产物,并且无毒无害,价格低廉。
木质素是由松柏醇、芥子醇、对-香豆醇3种基本类型的苯丙烷单体结构单元,通过各种无规则交联而产生的一类三维空间结构的大分子高聚物[23],具有高表面(180m2/g),分子量可达2000~15000g/mol。
研究表明,木质素对重金属离子、水中的阴离子、有机物(酚类、醇类、碳氢化合物、卤代物)和其他物质(染料、杀虫剂、蛋白质、酶)等均有一定的吸附能力[24]。
木质素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的大小与其酚羟基、羧基、氨基等配位基含量和空间网络结构有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