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分课时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471.49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学校(116°30′E)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在校园内用“立竿(旗杆)见影”的方法测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
M为教学楼,OM垂直于OP。
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该学校最有可能位于()A.北京市B.汕头市C.南宁市D.昆明市【答案】B【2】教学楼位于旗杆的()A.正东方向B.西北方向C.正西方向D.东北方向【答案】C【3】该小组每天正午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A.11:20B.11:46C.12:00D.12:14【答案】D2.关于东西十二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日期为同一天B.西十二区在东十二区的西侧,故日期减一天C.东西十二区相邻,彼此相差一小时D.东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答案】D【解析】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加一天,因此东12区比西12区日期要早一天,即从东十二区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十二区时刻不变,日期要减一天;东西十二区经度共15°,各占经度7.5°。
选BD。
3.下列纬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A.20°N B.30°S C.68°N D.70°S【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五带划分。
无太阳直射表示纬度大于23.5°,无极昼、极夜现象表示纬度小于66.5°,故B符合。
4.某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左偏,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A.赤道B.23°26′N C.23°26′S D.20°S【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和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水平运动的物体左偏,故判断位于南半球,而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反映该地区位于回归线之间,故D项符合。
5.读下图,有关该图叙述正确的是A.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温度:a > b > c > dB.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气压:d > a > b > cC.若此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侧视图,b处有冷暖气流相遇D.若此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侧视图,④为热力原因引起的下沉气流【答案】C【解析】读图,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根据箭头方向,受热处,温度高,空气上升,遇冷处温度低,空气下沉。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地球自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速度始终保持不变。
B、随着纬度的增加,地球自转线速度逐渐减小。
C、地球自转周期为365天。
D、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
2、关于地球公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的椭圆。
B、地球公转使得热能分布不均,形成季节变化。
C、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每一位置,其距离太阳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
D、近日点附近,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
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这个周期对于世界各地的地理现象有什么重要的影响?A、影响地球的形状,使其呈扁球形B、导致地球上东、西方向的地理位置不同C、引起昼夜更替,使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昼长夜短D、直接影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和分布4、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根据开普勒定律,地球公转的轨道上有哪些重要特点?A、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始终保持在一定范围内B、地球公转速度始终保持不变C、地球在近日点时接近圆形轨道,远日点时接近椭圆形轨道D、地球的公转速度在接近近日点时最快,远日点时最慢5、题干: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出现的昼夜交替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哪个因素造成的?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球倾斜D. 地球大气层6、题干: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以下哪个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导致的?A. 黄赤交角B. 地轴倾斜C.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D. 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7、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多久?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48小时8、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地球公转的结果?A、四季的变化B、昼夜交替C、昼夜长短的变化D、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9、地球自转和公转都是地轴的空间运动,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B、地球自转的周期24小时,公转的周期365天C、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四季变化D、地球自转导致地转偏向力,使得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10、下列地理现象中,不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A、昼夜长短变化B、正午太阳高度变化C、海陆分布D、地球五带11、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赤道处的线速度最慢B. 极地的角速度最快C. 同一经度上的点,自转线速度相同D. 地球上所有地点的自转角速度基本相同(除两极外)12、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是:A. 完全圆形B. 椭圆形,太阳位于中心C. 椭圆形,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D. 变化不定,没有固定规律1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中,下列哪项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A. 时间差异B. 地球五带C. 地球上的昼夜更替D. 地球上的时区14、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的位置称为:A. 春分点B. 夏至点C. 秋分点D. 冬至点15、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的大致月份是什么时候?数字、A. 1月初B. 7月初C. 1月初(近似于远日点,实际是在7月初)D. 7月初(近似于近日点,实际是在1月初)16、造成地球上四季更替的主要原因是?A. 地轴倾斜B. 地球公转C. 太阳周年视运动D. 地球自转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的运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地球上的昼夜变化与地球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相关。
地球上一个昼夜更替周期定义为一天,一天内总为昼叫极昼,一天内总为夜的叫极夜。
据些回答1~2题。
1.假设地球无自转但公转不变,则A、地球上将无昼夜更替现象B、地球上一天的时长为24小时C、地球上看太阳将西升东落D、地球上可能会有极昼极夜现象2.假设地球无公转但自转不变,则A、地球上将无昼夜更替现象B、地球上一天的时长为24小时 [C、地球上看太阳将西升东落D、地球上可能会有极昼极夜现象答案 C D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凌晨1:30分,嫦娥三号披挂出征。
嫦娥三号将试验月面软着陆、月面巡视探测等科学研究内容。
下表为当日世界四个地区连续两日的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回答3-5题。
3.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③①④② B.④①③②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4.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推算,嫦娥3号发射时①地地方时是A.1日21点30分B.2日4点30分C.2日6点30分D.1日22点30分5.假如④地位于华北地区,此日午后出现一次降雨过程,原因最可能是A.冷锋过境B.对流雨C.台风过境D.暖锋过境答案A A A下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示意某日晨线、昏线与M纬线相交点的时间变化情况。
P、Q为M 纬线上的两点,其经度差为90°。
读图,完成6~7题。
6.该日Q地日出的当地时间为A.3时 B.6时 C.9时 D.11时7.P地可能位于A.非洲 B.南美洲C.欧洲 D.北美洲答案 C D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福建省某无人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
图甲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某同学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8-9题。
8.站在图中四地观测该岛,观测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地点分别是A. ①②B. ①③C. ④③D. ④②9. 图乙是某同学在②处拍摄的太阳照片,拍摄的北京时间最不可能是A. 5:30B. 6:30C. 17:30D. 18:30【答案】8、B 9、C【解析】试题分析:8、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①地海拔最高,可以观察全岛,观测面积最大。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分课时、含答案)郑州市101中学高一地理必修1练习班:高一(班名: ()“地球运动”练习练习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I .选择题1.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①1个恒星日②1个太阳日③23小时56分4秒④24小时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
以下陈述是正确的()A.考虑到地球的旋转速度,在高纬度发射火箭的条件比在低纬度更有利。
在中山站、新加坡和鹿特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相同的。
广州、武汉和北京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
上海、漠河和曾母沙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
3.下图正确地显示了地球自转的方向()4.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是正确的: ()除了两极,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在所有的点上都是一样的。
B.1太阳日,地球自转360度,需要23小时56分4秒。
北纬40度自转的角速度约为每分钟0.25度D.从南极洲上空看,地球的旋转方向是顺时针的,即从东到西。
8月30日,一位天文学家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空。
牵牛星在21点钟进入照相机。
如果天文望远镜保持静止,8月31日牵牛星将再次进入透镜的时间是: ()答:XXXX于6月11日发射了神舟10号宇宙飞船,并于13日与天宫一号对接。
相应地完成6 ~ 7个问题。
6.当神舟十号发射时,地球自转的速度是()A.更快更快b .更慢c .更快更慢d .最快7.当神舟十号发射时,下列关于太阳直射点运动的陈述是正确的(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8)。
在每年的国庆节期间(10.1-10.7),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的特点是:a .逐渐加速b .逐渐减速c .先加速后减速d .先减速后加速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
在图表中,轨道在四个点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a,b,c和d。
读图表,回答问题9到10。
1郑州市101中学高一地理必修1练习班:高一(班名: ()9.地球在其轨道上运行所需时间最少的部分是()A、A-B、B、B-C、C-D、D、D-A10.1月31日,XXXX,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地球部分(1)1、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º经线,这时其所在的地点的区时不可能的是( )A 、12月29日12时5分B 、12月30日11时55分C 、12月30日12时5分D 、12月31日12时5分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
据此回答2~4题。
2.该地的经度约为( ) A .120°E B .125°EC .115°ED .110°E 3.该日可能在( ) A .11月 B .9月C .7月D .5月 4.该月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B .印度洋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南海C .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D .印度河进入丰水期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5-7题。
5.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6.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 甲乙丙丁B 甲乙丁丙C 丙丁乙甲D 丁丙乙甲7.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8、右下图为某学生自制的刻有钟点时间的圆盘,中心垂直插上一根高为10厘米的标杆,7条放射状线是该生在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标杆阴影的长度。
正午时标杆影长10厘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此地纬度可能处北纬45°B .此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5°C .此地可能位于南半球D .此日全球昼夜平分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
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可能看到它。
在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
回答9—11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10.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E )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择的时间段(北京时间)是( )A .18时10分至19时B .16时10分至17时C .20时10分至21时D .21时10分至22时 11.五星连珠中,除了水星外,另外四颗星是( )A .金星、木星、土星、天狼星B .金星、火星、木星、海王星C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D .金星、火星、土星、木星 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
《地球的运动》同步练习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特点一、选择题1.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3.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4~5题。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甲5.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始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6.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盛顿、伦敦、北京三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B.香港、广州、北京、哈尔滨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依次减少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7.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8.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描述最吻合的地点是( ) A.北京 B.上海 C.新加坡 D.莫斯科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9~10题。
9.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约是( )A.30°1月 B.60°7月 C.60°1月 D.30°7月10.当公转速度为N时( )A.漠河市民——欢度“白夜”B.新西兰南部海域——冰山座座C.松花江河畔——银装素裹D.悉尼——处于雨季11.有关地球自转、公转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不同B.赤道平面同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C.地球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D.太阳既是地球自转的中心,又是地球公转的中心北京时间6时40分,在南半球轮船上的船员看见太阳从东南方的海面升起。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右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完成第1~2题。
1.a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表示为( )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顺时针D.逆时针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1题,地球自转运动引起图中恒星的视运动,各天体视运动方向为东升西落,以北极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第2题,观察者看到的恒星的视运动其实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
由于地球自转周期为15°/时,据此可计算摄影者连续拍摄的时间为3个多小时。
2.B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我国教师节(9月10日)期间,最接近的节气是( )A.立秋B.白露C.寒露D.小雪4.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A.春分→清明B.小暑→大暑C.霜降→立冬D.大雪→小寒3题,据图可知,每个节气之间间隔大约为15天。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我国教师节(9月10日)大致位于9月23日(秋分)前半个月。
第4题,据图及地球运动规律可知,春分→清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动;小暑→大暑,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霜降→立冬,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大雪→小寒,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先向南再向北移动。
4.B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各点分别是二分二至和近、远日点。
据此完成第5~6题。
5.(综合思维)2018年的秋分在9月23日,那么秋分日时地球运动到图中的位置大约是( )A.①B.②C.③D.④6.(综合思维)当地球从公转轨道③处运行到①处时,其公转速度( )A.先变慢后变快B.逐渐变快C.先变快后变慢D.逐渐变慢5题,图示⑥在近日点附近,可判断④是冬至日,⑤在远日点附近,②应是夏至日;秋分日时,地球应运行在③位置。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长江口泥沙不断堆积,假设干年后,崇明岛将和____________________岸相连。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有关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有关知识。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因长江水自西向东流,所以长江水对南岸的侵蚀力大于北岸,最终岛屿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北2.以下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交替现象A.①②⑤⑦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⑦D.①②④⑤⑥思路解析: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昼夜交替现象;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不同经度有不同地方时。
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黄赤交角存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在其影响下产生了四季和五带。
答案:A3.二分二至日指什么时间?二至日与近日点、远日点是不是相同的日期?思路解析: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为1月初,到远日点的时间为7月初。
所以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时间上很近,但不相同。
答案: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
不同。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2021广东,11—13)图1-3-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
读图答复1—2题。
图1-3-11.假设AB弧表示夜弧,那么D点的日出时刻是〔〕思路解析:AB为夜弧,同一纬线上的ABCD夜长相等,为5小时,昼长相等,为19个小时,日出地方时为2时30分。
答案:B2.假设AB弧表示2021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
设B点为零时,那么100°E 的区时为〔〕A.2月28日C.3月2日14时00分D.2月28日14时00分思路解析:新的一天从0时经线开始向东到日界线止,B点为0时,AB弧为3月1日,那么BCD弧为3月2日,NA经线为日界线,NB经线为105°W,即西七区为0时,那么东七区为3月2日的14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1.3《地球的运动》1含答案《地球的运动》习题一、单选题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完成(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Q点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为0时C.MO为晨线D.NO为晨线2.北京时间是( )A.6日12时B.7日12时C.6日24时D.5日12时3.此时( )A.开普敦炎热干燥B.北半球昼短夜长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读图,完成(1)~(2)题。
4.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5.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6.6月22日,当南半球某地日影最短时,测得此地太阳高度角为36°,则以下四幅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示意图中,表示该地的是( )A. B.C. D.7.若黄赤交角变为0°,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①太阳直射点永远在赤道②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③没有四季更替现象④你所在的地方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A.①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8.地球绕日公转位于A点时( )A.公转线速度较快B.公转线速度较慢C.北半球进入夏季D.南半球进入冬季9.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时段是( )A.从D到BB.从A到CC.从B到DD.从C到A 下图中X、Y分别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
据图完成(1)~(2)题。
10.X、Y两点情况相同的是( )A.太阳所在方向B.所在时区C.正午太阳高度D.白昼长短11.太阳直射点正向什么方向运动?能确定的是( )A.向北B.向南C.向东D.向西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
《地球的运动》练习题练习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①1个恒星日②1个太阳日③23小时56分4秒④24小时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地球自转速度来考虑,高纬度发射火箭的条件比低纬度更加有利B.中山站、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C.广州、武汉、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依次增大D.上海、漠河、曾母暗沙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3.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4.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除两极点外,其他各点都相同B.1个太阳日,地球自转360度,用了23小时56分4秒C.北纬40度自转的角速度,约为每分钟0.25度D.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即自东向西5.8月30日,某天文爱好者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象观测,21点整牛郎星进入镜头。
如保持天文望远镜不动,8月31日牛郎星再次进入镜头的时间是:()A、20时56分4秒B、21时3分56秒C、21时整D、21时56分4秒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并于1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
据此完成6~7题。
6.“神舟”十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快后慢 D.最快7.在“神舟”十号发射时,下列有关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8.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10.1-10.7),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9~10题。
9.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D.丁—甲段10.2014年1月31日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 B.乙点 C.丙点D.丁点11.下图①②③④四处中,与日历所示之日最接近的( )A.①B.②C.③ D.④12.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速度和地面的自转速度相比正确的是(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B.与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二、综合题13.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地球的运动》练习题练习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①1个恒星日②1个太阳日③23小时56分4秒④24小时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地球自转速度来考虑,高纬度发射火箭的条件比低纬度更加有利B.中山站、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C.广州、武汉、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依次增大D.上海、漠河、曾母暗沙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3.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4.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除两极点外,其他各点都相同B.1个太阳日,地球自转360度,用了23小时56分4秒C.北纬40度自转的角速度,约为每分钟0.25度D.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即自东向西5.8月30日,某天文爱好者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象观测,21点整牛郎星进入镜头。
如保持天文望远镜不动,8月31日牛郎星再次进入镜头的时间是:()A、20时56分4秒B、21时3分56秒C、21时整D、21时56分4秒我国于20XX年6月11日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并于1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
据此完成6~7题。
6.“神舟”十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快后慢 D.最快7.在“神舟”十号发射时,下列有关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8.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10.1-10.7),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9~10题。
9.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D.丁—甲段10.20XX年1月31日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 B.乙点 C.丙点D.丁点11.下图①②③④四处中,与日历所示之日最接近的( )A.①B.②C.③ D.④12.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速度和地面的自转速度相比正确的是(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B.与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二、综合题13.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图外侧弧线上填画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3)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____,即一个____________。
(4)比较右上图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的大小____________,角速度的大小____________。
1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图中添绘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
(3)地球位于图中________位置时最接近远日点,此时是________(日期)前后,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
(4)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若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为参照,叫做一个________,它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经度相同的地方( )A.季节相同 B.角速度相同 C.线速度相同 D.地方时相同2.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C.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零 D.在夏至日,晨昏线与地轴在同一平面内且与太阳光垂直3.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A.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4.一架飞机从上海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A.10月1日3时 B.10月1日15时 C.10月2日3时 D.10月2日15时5.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6.关于国际日界线的叙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日界线的东侧是东十二区,西侧是西十二区B. 日界线的东侧是东经度,西侧是西经度C.日界线东侧时区的钟点比西侧时区的钟点早一个小时D. 日界线东侧时区的日期比西侧时区日期晚一天7.下面4幅图中的A、B、C、D四点,处于黄昏时分的是( )8.在北京的小李和在纽约(西五区)的小张,与北京时间9月20日22时结束网上聊天,他们相约于纽约时间9月20日23时再次聊天,那么这两次聊天的时间间隔是:()A .1小时 B. 13小时 C .14小时 D .25小时9.一艘海轮于当地时间(区时)9月30日7时,用5分钟时间越过了180度经线,那么越过经线后,不可能是下列哪个时间:()A、9月30日7点05分B、9月29日7点05分C、9月28日7点05分D、10月1日7点05分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10~11题:10.贾先生游览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
该岛的经度为( )A.160°E B.40°EC.160°W D.80°W11.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A.东十一区 B.东三区C.西十一区 D.西五区12.地球上由高纬度向低纬度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均向______方向偏移( )A.东 B.西 C.南 D.北下图标注的是北半球某河流两岸。
读图回答13~14题。
13、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④⑤ B.②③⑥C.①③⑤ D.②④⑥14、六地中适宜建港口的是( )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④⑥15.如果30°E的地方时为5点,那么70°E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70°E所在时区的区时是___________。
16.北京的经度约为116°E,那么当北京时间为8点时,北京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
17.读中心点为北极点的示意图(左下方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日期为8月7日,非阴影部分为8月8日,那么甲地的经度为___________,甲地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此时刻的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
(17题)(18题)18.右上图中,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据此回答:①在图中,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晨线、昏线、C点所在的昼弧、C点所在的夜弧,并在旁边标清相关线(弧)的含义。
②此图表示的是______半球。
③这一天,图中A、B、C、D四地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其白昼长为_________小时。
④F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提示:后续内容我们将学习到:据图可以知道D点的地方时为正午12点);按图所示,此时北京时间应为______点。
⑤图中字母表示的点,其中自转线速度相同的点是_______________;地方时相同的点是____________。
《地球的运动》练习题练习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1.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南北移动造成了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中能反映上海地区在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是( )读右图回答2-3题。
2.图中O点的昼长为( )A.22小时 B.12小时 C.10小时 D.20小时3.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 B.郑州 C.广州 D.武汉4.地球上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A.赤道地区 B.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C.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 D.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5.国际劳动节及以后几天内,北半球中纬地区( )A.昼长夜短,且白昼继续增长 B.昼长夜短,但白昼不断变短C.昼短夜长,且黑夜继续延长 D.昼短夜长,但黑夜不断缩短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6-9题:6.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7.四地按照由北向南的顺序依次是()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乙、甲、丁 D.丁、甲、乙、丙8.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9.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球公转②地球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0~11题:10.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度过的节日是( )A.劳动节 B.国庆节C.元旦节 D.教师节11.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南半球的现象( )A.昼长于夜,昼逐渐变长B.昼短于夜,昼逐渐变长C.昼长于夜,昼逐渐变短D.昼短于夜,昼逐渐变短20XX年上海世博会于5月1日开始,10月31日结束,历时6个月。
据此回答12~13题:12.自开幕过后1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13.自开幕过后3个月内,郑州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 )A.昼逐渐变短 B.昼逐渐变长C.昼先变长后变短 D.昼先变短后变长右图为我国立秋时的日历图。
据此回答14~15题:14.有关此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并向南移动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并向南移动C.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并向南移动D.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并向北移动15.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日历所示日期昼长最接近的是( )A.10月1日 B.5月4日C.6月22日 D.2月15日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地球公转轨道旁的短线上画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并在地轴北端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请将甲、乙、丙、丁四图与A、B、C、D四点的对应关系写出:A对应______图,B对应______图,C对应______图,D对应______图。
(3)E 、F 、G 、H 四点中昼夜等长的是______,处于黎明的是______,处于黄昏的是______。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北半球昼长开始小于夜长,则这一天的节气是______;再过3个月左右的节气是______。
(2)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
(3)此时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是______,与纬线的关系是______。
(4)此时,A 点所在的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______。
(5)此时,赤道上白昼的范围是从______至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