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枫子皮肤舒护理体股癣的安全性和疗效怎样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㊃继续教育㊃浅部真菌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医治疗对策方婷婷1何伊能1王慧1傅宏阳2李园园2曹毅2陶茂灿2(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00;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州310000)ʌ关键词ɔ浅部真菌病;抗真菌药物;中医药;治疗对策ʌ中图分类号ɔ R756ʌ文献标志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3)18-0038-04浅部真菌病是主要由皮肤癣菌侵犯皮肤角质层㊁毛发和甲板等部位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㊁病程长㊁易复发等特点[1-2]㊂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大致包括以下五种:唑类㊁丙烯胺类㊁棘白菌素类㊁氟胞嘧啶类和多烯类[3]㊂这些抗真菌药物虽然具有抗菌效果明确㊁疗效显著等优点,但也因耐药性㊁抗菌谱相对较窄㊁疗程长等问题,限制了它们在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广泛运用[4-5]㊂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资源宝库,治疗真菌疾病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广谱抗菌作用,且毒副作用小,不易耐药[6]㊂文章归纳了目前临床上治疗常见浅部真菌病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中医药在此方面的治疗思路及对策㊂1西药治疗常见浅部真菌病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浅部真菌病按发病部位可分为头癣㊁体癣㊁股癣㊁手癣㊁足癣㊁甲真菌病等[7]㊂临床上因发病部位及症状的不同,它们的具体用药方式也不尽相同,其中手足癣㊁体癣和股癣以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而头癣和甲真菌病则以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8]㊂虽然抗真菌西药为临床主流用药,但在具体治疗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现归纳总结如下㊂1.1手足癣外治疗效欠佳且易复发手足癣为门诊常见病,我国南方地区温度㊁湿度较高,发病率可达50%~60%,复发率达5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4313);浙江省中医院曹毅名中医工作室(G Z S2020022)作者简介:方婷婷,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E-m a i l:704335135 @q q.c o m通信作者:陶茂灿,E-m a i l:t a o m a o c a n@163.c o m ~80%[9]㊂根据临床表现及特点上的差异,手足癣主要分成3种类型:水疱型㊁鳞屑角化型和浸渍糜烂型[1]㊂目前临床上治疗手足癣主要选择外用抗真菌药物,然而常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疗效不理想㊂如单纯外用药疗程长,患者不能坚持按时涂药,而影响疗效,导致复发率居高不下[10];角化型手足癣皮损角化增厚,外用抗真菌药物渗透性差,导致真菌难以清除,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11];另外,大多数常见致病菌均对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因此长期使用抗真菌制剂治疗手足癣可形成耐药而致疗效下降[12-13]㊂1.2甲真菌病治疗疗程较长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㊁酵母菌及其他霉菌引起的甲板和/或甲下组织的真菌感染性疾病[1]㊂治疗上常因外用抗真菌药物不容易进入甲板,且甲生长速度缓慢,治疗效果差,故常给予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但存在治疗周期较长的现象㊂此外,长期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还受到了肝肾功能㊁患者基础用药㊁胃肠道反应等诸多因素的限制[14-15]㊂因此,研究如何促进甲周微循环以提高甲生长速度,从而达到缩短疗程的目的是目前治疗甲真菌病的难点㊂1.3头癣患儿用药依从性较差头癣是指累及头发和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多见于儿童,严重者可发展为脓癣,经久不愈[16]㊂其治疗原则是以系统药物为主,局部外用药物为辅[17]㊂然而在临床治疗中父母常因担心系统抗真菌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患儿对抗真菌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疗效㊂1.4外用抗真菌药对特殊部位皮肤存在一定刺激性体股癣常外用抗真菌软膏制剂治疗,但由于其㊃8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2月第18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23,V o l18,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发生部位皮肤较为薄嫩,如皮肤皱褶㊁阴囊及股部等,因而在使用软膏制剂时容易出现接触性皮炎[18]㊂浸渍糜烂型足癣伴渗出者常外用抗真菌溶液制剂治疗,临床中由于一些溶液制剂刺激性较大,疼痛明显,导致患者难以耐受[19]㊂2中医药治疗常见浅部真菌病的思路及对策中医学上对浅部真菌病的认识由来已久,并且在浅部真菌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㊂中医学称浅部真菌病为 癣 ,认为癣的病因在于风㊁湿㊁热㊁虫毒外袭人体,郁于腠理,淫于皮肤所致㊂治疗上包括外治法和内治法,总体以清热祛风除湿㊁杀虫止痒为主要原则[20]㊂其中外治法种类繁多,外用药物所使用的剂型多样,并且针刺㊁灸法等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中也发挥出重要作用,内治法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选方用药,针对不同中医证型则各有偏重㊂2.1中医药治疗手足癣疗效佳且可降低复发率中医认为手足癣主要病因为湿热虫毒,因湿邪粘滞而易致病情缠绵,反复难愈㊂治疗多以清热燥湿㊁杀虫止痒类外用药物为主,此类药物大多被证明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并且抗真菌中药的联用还可以提高疗效和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6,21-22]㊂在剂型上常使用醋剂和洗剂,应用方便,直达病灶,疗效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㊂谭城教授自拟的苦矾浸足方(主要成分有苦参㊁大黄㊁土荆皮㊁蛇床子等)具有清热解毒㊁杀虫止痒㊁燥湿收敛之功效,外洗治疗趾间糜烂型足癣见效快,疗效显著,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病例[23]㊂颜志芳等[24]研究发现醋泡方(主要成分为皂角㊁大枫子㊁地骨皮㊁明矾等)治疗角化型手足癣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特比萘芬乳膏组,且复发率低于特比萘芬乳膏组㊂药理学研究证实这几味中药均对皮肤癣菌有一定抑制作用,醋能软化皮肤角质层,促进药物吸收,又能改变局部微环境,使之不利于真菌生长㊂诸药合用可有效治疗角化型手足癣,并且能降低复发率㊂2.2中医药辅助治疗可缩短甲真菌病疗程目前中医治疗甲真菌病以外治为主,包括浸泡法㊁涂药法㊁拔膏法和针灸疗法等[25]㊂若外治效果差,病程日久,肝血亏虚,血不荣筋,应以补养肝血为法,处方中药内服,选用补肝汤或当归补血汤加减化裁,也可按病变部位加用引经药,如发于指甲可加用桂枝㊁姜黄,发于趾甲可加用牛膝㊁木瓜等,以此达到改善患者体质,促进甲的生长的目的[26-27]㊂徐光勇等[28]研究推测甲癣洗剂(主要成分为丁香㊁川椒㊁蛇床子㊁地肤子㊁葱白根等)在有效治疗甲癣同时还具有促进甲癣患者甲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丁香等辛温药物善于温阳通络,促进甲周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加速甲生长㊂李世珍先生[29]认为爪甲秉肝之余气而生,赖肝之阴血所养,若肝阴亏虚可致爪甲缺乏濡养,则易生甲癣㊂治疗上取太冲(肝经原穴),三阴交(主阴血)㊁合谷(通经活络),诸穴共施可充养肝阴,故爪甲得养,手足甲癣得愈㊂王萍教授予补益气血类药物治疗甲癣,患者气血得充,甲局部环境也随之得以改善,病甲迅速痊愈[30]㊂中医药辅助治疗甲真菌病,可加速患者甲生长,缩短疗程,避免长期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对肝肾等脏器造成的损害,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㊂2.3中西药联用治疗头癣可提高疗效和患者依从性中医治疗头癣以外治为特色,常用方法为 剪㊁洗㊁涂㊁敷 ,治疗顺序当先剪除头发,洗净痂皮后涂油剂,再外敷膏剂或散剂[31]㊂其中临床单验方有鲜苦楝子熬油涂搽;露蜂房研末后,猪油调膏涂搽;槐花花蕾微炒研末,食油调搽等[25]㊂经验复方制剂有复方土槿皮洗剂(主要成分有土荆皮㊁苦参㊁野菊花㊁生百部㊁蛇床子等)和复方苦百洗方(主要成分有苦参㊁明矾㊁艾叶㊁川椒㊁黄连等)[32]㊂孙晓莉等[33]采用复方土槿皮酊外搽治疗小儿头癣疗效满意,总有效率高㊂另外,相关临床研究还证实了中西药联用(如黄柏洗剂联合复方酮康唑软膏)治疗头癣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复发,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34]㊂由此可见,中药治疗头癣疗效确切,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更佳,还能减少系统抗真菌药物的用药量和毒副作用,因而有助于提高头癣患儿临床用药的依从性㊂2.4中药外治对皮肤刺激性小中药外治常用剂型有水煎剂㊁散剂㊁混悬剂㊁油剂和软膏等,临床上根据发病部位和皮损症状灵活选用不同剂型的中药,可减少皮损处的皮肤刺激反应[20]㊂张昌秦等[35]研究发现外用六一散加枯矾治疗足癣效果显著,能够加速创面愈合,且对皮肤刺激性小,可使皮损处皮肤干燥舒爽㊂王东等[36]研究发现中药塌渍洗剂(主要成分为黄连㊁黄柏㊁马齿苋㊁双花等)对细菌㊁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均有较好的㊃9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2月第18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23,V o l18,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抑制和杀灭作用,同时该洗剂还具有改善皮肤循环㊁清洁肌肤的疗效,作用温和,对于薄嫩部位真菌感染(如股癣)没有明显刺激性㊂2.5中药对西药有增效作用中药㊁西药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㊂例如麝香草酚与氟康唑联合使用可降低氟康唑对烟曲霉和红色毛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 I C)[37];覆盆子醇提物与唑类药物单独外用时对耐药念珠菌的抑菌作用均较弱,但两者合用后对耐药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增强[38];黄连解毒汤与特比萘芬㊁伊曲康唑㊁氟康唑联用,显著降低了这三种西药对须癣毛癣菌和白念珠菌的平均M I C值,并且分级抑菌浓度(F I C)指数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与西药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39]㊂目前研究发现较多中药活性成分㊁单味中草药及中药复方制剂与西药联用均可产生协同作用,加强抗真菌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40]㊂3结语中医药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不易耐药;外用剂型多样,皮肤渗透性强,刺激性小;与西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疗程,降低复发㊂现代医学将抗真菌中药分为中药单药㊁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复方制剂,经实验研究表明这些抗真菌中药的作用机制主要为破坏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抑制真菌芽管和生物膜的形成,干扰真菌细胞的能量代谢,影响蛋白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41]㊂近年来,抗真菌中药制剂已广泛应用于浅部真菌病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中药成分较为复杂,大部分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深入研究中药抗真菌的作用机制,并开发出更多具有抗真菌作用的新药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42]㊂参考文献[1]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84,87,89.[2]潘桂娟.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喻昌[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17.[3]B H A T T A C H A R Y A S,S A E-T I A S,F R I E S B C.C a n d i d i a-s i s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a n t i f u n g a l r e s i s t a n c e[J].A n t i b i o t i c s(B a s e l),2020,9(6):312.[4]B O O NM E P,K A E W B A N J O N G J,AMN U A I K I T T,e t a l.M i c r o e m u l s i o n a n d m i c r o e m u l s i o n-b a s e d g e l s f o r t o p i c a l a n-t i f u n g a l t h e r a p y w i t h p h y t o c h e m i c a l s[J].C u r r P h a r m D e s,2016,22(27):4257-4263.[5]L A G U S B,Y E J E L L A R P,B H A N D A R E R R,e t a l.D e-s i g n,s y n t h e s i s,a n d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a n d a n t i f u n g a l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n o v e l t r i f l u o r o m e t h y l a n d t r i f l u o r o m e t h o x y s u b s t i t u t e d c h a l-c o n ede r i v a t i v e s[J].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B a s e l),2020,13(11):375.[6]高璐,吴建美,刘登宇,等.中药合剂对皮肤浅部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36(1):32-36.[7]何晓玥,余霞,秦嘉,等.皮肤镜在皮肤真菌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21,16(6):403-408.[8]K O V I TWA N I C H K A N O N T T,C H O N G A H.S u p e r f i c i a lf u ng a l i n f e c t i o n s[J].A u s t J G e n P r a c t,2019,48(10):706-711.[9]王爱平,高露娟,席丽艳,等.足癣患者治疗现状调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9(6):335-338.[10]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科普版2022)[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2):89-93.[11]张璐璐,沈永年,王晓红,等.藿黄浸剂对角化过度型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体外抗真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4):217-219.[12]盛艺婕,刘瓦利.中药外治法治疗角化过度型手足癣研究现状[J].北京中医药,2014,33(10):791-793. [13]杜霞.真菌耐药机制及治疗对策的研究进展[J].感染㊁炎症㊁修复,2022,23(1):61-64.[14] G U P T A A K,P A Q U E T M,S I M P S O N F C.T h e r a p i e s f o r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J].C l i n D e r m a t o l,2013, 31(5):544-554.[15]余进,朱红梅.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1):1-7.[16] N G U Y E N C V,C O L L I E R S,M E R T E N A H,e t a l.T i n e ac a p i t i s:A s i n g l e-i n s t i t u t i o n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r e v i e w f r o m2010t o2015[J].P e d i a t r D e r m a t o l,2020,37(2):305-310. [17]余进,朱敏.中国头癣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修订版)[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14(1):4-6.[18]陈雪雯,陈裕充,温海.部分新型外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1): 55-58.[19]闫隽,李文彬,赵一丁,等.皂白散治疗足癣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20,26(14):67-70.[20]陈红风,秦国政,陈明岭,等.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48-149,159.[21]王海亮,景瑛.中药癣酊联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手足癣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4):84-86.[22]孙国琳,阎雪莹.中药抗真菌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5,28(2):295-297.[23]李媛媛,刘霞,张乐其,等.中医有关趾间型足癣的论述及苦矾浸足方经验分享[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7,12(5): 298-300.[24]颜志芳,沈冬,盛艺婕,等.醋泡方外用治疗角化型手足癣120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刊,2017,52(2):74-78.[25]禤国维,范瑞强.中医皮肤性病科治法锦囊[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119,125-127.㊃04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2月第18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23,V o l18,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6]佘远遥.中医特色治疗皮肤病[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38.[27]李红毅,陈达灿.皮肤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68.[28]徐光勇,周春英,孙龙,等.甲癣洗剂对正常指甲生长速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10): 938-939.[29]李世珍.手足甲癣案[J].中国针灸,2002,22(5):66.[30]张会娜.王萍扶正法治疗甲真菌病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6):3407-3409.[31]蒋岚,孙丽蕴.中医古代文献对于头疮的病名释义及证治述要[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123-127. [32]肖国士,潘开明.皮肤病名医医案精选[M].北京名医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7:28-29.[33]孙晓莉,李宗民.中药酊剂外搽治疗小儿头癣85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3):91. [34]张丽丽.黄柏洗剂联合复方酮康唑软膏治疗小儿头癣22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5):70-72. [35]张昌秦,陈逸梦,林雪娟.六一散加枯矾治疗脚湿气50例[J].光明中医,2015,30(7):1446-1447.[36]王东,王强,任凯芳.中药塌渍合并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股癣6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0):21-22.[37] K H A N M S,A HMA D I,C AM E O T R A S S.C a r u m c o p t i-c u m a nd T h y m u s v u l g a r i s o i l s i n h i b i t v i r u le n c e i n T r i c h o-p h y t o n r u b r u m a n d A s p e r g i l l u s s p p[J].B r a z J M i c r o b i o l, 2014,45(2):523-531.[38]张石群,林辉,苗琦,等.覆盆子提取物联合唑类药物抗真菌活性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1):4-7. [39]陶茂灿,夏修蛟,曹毅.黄连解毒汤体外抗真菌活性及其与西药的联合药敏试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3):585-587.[40]王莉,茅伟安,吴建华.药用植物源抗真菌药增效剂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9(4):248-251. [41]夏雅静,吴永卓,雷佳银,等.我国中草药抗真菌的回顾性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1):26-29. [42]王玉连,吴建华.中药抗真菌作用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8,39(9):638-642.[收稿日期]2022-04-30[本文编辑]卫凤莲(上接第23页)[6]A G A RWA L G,G A B R A N I R.A n t i v i r a l p e p t i d e s:i d e n t i f i-c a t i o n a nd v a l i d a t i o n[J].I n t J Pe p t R e s T h e r,27(1):149-168.[7]M E R C E R D,T O R R E S M,D U A Y S,e t a l.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t e s t i n g o f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p e p t i d e s t o b e t t e r p r e-d i c tef f i c a c y[J].F r o n t C e l l I n f e c t M i c r o b i o l,2020,10:326.D O I:10.3389/f c i m b.2020.00326.[8]C H E N C,L U T.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c h a l l e n g e s o f a n t i m i c r o-b i a l p e p t i d e s f o r t T h e r a p e u t ic a p p l i c a t i o n s[J].A n t i b i o t i c s(B a s e l),2020,9(1):24.[9]黄小建,李跃龙,戚南山,等.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J].动物医学进展,2020,41(12): 115-119.[10]李云香,姚倩,任玫,等.抗菌肽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9,40(9):98-103.[11]徐珂,张丽萍,张园园,等.微生物源抗菌肽表达系统研究进展及改造策略[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9,40(5): 454-460.[12]陈亮,李瑞静,黄亮,等.微生物抗菌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杂志,2017,53(2):15-19. [13] P I S O S C H I A,P O P A,G E O R G E S C U C,e t a l.A n o v e r-v i e w o f n a t u r a l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s r o l e i n f o o d[J].E u r J M e dC h e m,2018,143:922-935.D O I:10.1016/j.e j m e c h.2017.11.095.[收稿日期]2021-08-02[本文编辑]陈雪红㊃14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2月第18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23,V o l18,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股癣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股癣概述股癣(tinea cruris)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常见的皮肤感染性病之一,夏秋季节多见。
病损常出现在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等部位。
患者可出现环形、丘疹型等表现的皮损,自觉瘙痒。
本病以抗真菌感染治疗为主。
英文名称:tinea cruri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阴癣。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皮肤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皮肤。
常见症状:边界清楚、炎症明显的环形损害。
主要病因:真菌感染。
检查项目:真菌镜检、真菌培养、皮肤镜检查、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本病有传染性,患者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及早治疗,以免出现疾病的传播。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股癣的发病特点三、股癣的病因病因总述:股癣由真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菌有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引起。
接触患病的人或动物、接触患者的用具都可能导致疾病传播。
此外自身其他部位的感染灶蔓延也可导致股癣发生。
腹股沟、会阴和肛周皮肤薄嫩,温暖湿润且经常与内裤相互摩擦,故真菌易黏附和繁殖。
癣菌在黏附、定植后会影响皮肤细胞增生,导致疾病出现。
基本病因:暂无资料。
危险因素:1、肥胖多汗、从事久坐少动的职业者等好发。
2、糖尿病、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3、穿紧身衣裤特别是牛仔裤。
4、自身患足癣或甲癣。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股癣的症状症状总述:股癣由真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菌有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引起。
接触患病的人或动物、接触患者的用具都可能导致疾病传播。
此外自身其他部位的感染灶蔓延也可导致股癣发生。
腹股沟、会阴和肛周皮肤薄嫩,温暖湿润且经常与内裤相互摩擦,故真菌易黏附和繁殖。
癣菌在黏附、定植后会影响皮肤细胞增生,导致疾病出现。
典型症状:暂无资料。
中药巨胜子功效与作用中药巨胜子功效与作用中药巨胜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巨胜子,又名巴豆、巨豆、巨魔脚、火鸡豆等,属于豆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巨胜子的果实形似豆子,外观呈蓝绿色,纺锤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
巨胜子分布广泛,可在南亚、东南亚、美洲等地生长。
巨胜子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拥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在中医理论中,巨胜子具有润肠通便、杀虫散积、散瘀止痛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巨胜子的功效和作用。
一、润肠通便巨胜子具有很好的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等肠道问题。
巨胜子中的巨胜子酮等成分,具有刺激肠道蠕动的作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频率,改善便秘症状。
此外,巨胜子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腔内的渗透压,吸引水分进入肠腔,软化粪便,从而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二、杀虫散积巨胜子有很强的杀虫作用,可以驱除体内寄生虫。
巨胜子中含有一种称为巴豆酮的物质,这是一种天然的杀虫剂,对多种寄生虫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巴豆酮可以破坏寄生虫的神经系统,导致其瘫痪死亡。
在临床上,巨胜子常用于驱除肠道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等。
三、散瘀止痛巨胜子具有散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瘀血症状和疼痛疾病。
巨胜子中的巨胜子酮能够刺激血管的扩张,增加血液循环,有助于瘀血的吸收和排除。
同时,巨胜子还可以抑制体内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感。
因此,巨胜子常被应用于治疗瘀血性疾病,如瘀血性疼痛、跌打损伤等。
四、消肿止痒巨胜子对皮肤肿胀和瘙痒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巨胜子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如巴豆酮、巴豆硷等,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的肿胀和红肿。
同时,巨胜子还能够镇痒止痒,减轻皮肤瘙痒的不适感。
因此,巨胜子常被用于治疗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等。
五、增强免疫力巨胜子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巨胜子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如巴豆碱、巴豆酮等,能够激活人体的免疫细胞,增加抗体的产生,并抑制炎症反应。
股癣是什么股癣,什么是股癣股癣又称为“骑马癣”,顾名思义,是长在大腿内侧、会阴以及肛门周围的一种皮癣。
目前认为股癣是股内侧、会阴、臀部感染真菌后引起的皮肤癣病,其发生与运动后出汗潮湿,和接触股癣患者的衣物有关。
股癣症状主要表现为患病部位瘙痒难忍,起丘疹或小水疱,脱皮屑、色素深,好发于股部,常累及会阴、阴阜部、肛周、臀部、阴囊皱褶等处,痛苦异常,给股癣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影响夫妻感情,导致家庭破裂。
股癣的症状:股癣刚开始时,为边缘清晰、稍隆起的红斑,渐扩大,上有落鳞屑;皮损部位渐渐由红转为紫红、褐或肤色。
在病状的后期,皮损向周围蔓延扩大,病损的中心渐渐自动愈合,向周围发展,红斑的边缘炎症比较明显,上面可有活动性皮疹、水疱、痂皮,甚至糜烂,中央自愈,形成环形或半环形。
在阴囊皱襞外,表现为鳞屑性斑片。
股癣是一种慢性病程,日久皮损可呈苔藓化改变。
愈后会留下暂时性的色素沉着。
由于剧烈瘙痒,患者搔抓会继发出现湿疹。
股癣的特点:1、季节特点:由于夏天人体容易大量出汗,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所以体股癣在夏季会明显加重,皮损边缘活跃,起丘疹、水疱及脱屑,并伴有明显的瘙痒,到了冬天,皮损自然减轻甚至消失,如果不治疗,到天气转热时又会发作。
2、性传染:在医学上也将股癣归类为性传播疾病,性接触传染的股癣患者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发病部位以会阴周边为主。
临床上80%以上的股癣是通过非性交传播的。
3、股癣的发生与机体抵抗力强弱有关。
当患有糖尿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以及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都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这时即使真菌数量很少也能引起体股癣。
4、股癣有时因自身接种传染引起。
比如患有股癣、甲癣、手癣、脚癣或头癣的患者将真菌再传染到胯下股间,这也是股癣的特点。
其实股癣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同时发生这种病,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容易会复发的接下来由专家介绍下股癣最好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治疗体股癣一定不要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类的药物,因为使用激素类的药物不仅不能根治股癣,更会使人体产生免疫,抑制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让患部的抵抗力降低。
百草肤康的功能主治引言百草肤康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
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百草肤康在医疗保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百草肤康的功能主治和相关注意事项。
功能主治以下是百草肤康主要的功能和主治:1.消炎止痒:百草肤康具有较强的消炎作用,能有效缓解皮肤炎症引起的瘙痒不适。
它能迅速舒缓皮肤,缓解皮肤痒痛感,促进皮肤的修复和恢复。
2.护肤修复:百草肤康富含多种天然植物提取物,能有效滋养和修复受损皮肤。
它能促进细胞再生,改善皮肤的弹性和光滑度,使皮肤更加健康和年轻。
3.清热解毒:百草肤康中的一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抑制局部炎症反应,排除体内毒素,减少皮肤感染的风险。
4.保湿滋润:百草肤康能够改善皮肤的保水能力,有效提高皮肤的湿润度。
它能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水分的流失,使皮肤保持充足的水分。
5.治疗湿疹和皮炎:湿疹和皮炎是常见的皮肤病,百草肤康可以有效缓解湿疹和皮炎引起的瘙痒和炎症。
它能改善皮肤的免疫力,调节皮肤的PH值,减少病变的发生。
6.预防皮肤过敏:百草肤康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过敏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和缓解皮肤的过敏反应。
它能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减少过敏原对皮肤的刺激。
以上是百草肤康的主要功能和主治,它在中药治疗和皮肤护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百草肤康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避免接触眼睛:百草肤康属于外用药品,使用时需避免接触眼睛。
如果不慎接触到眼睛,请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2.孕妇忌用:孕妇在使用百草肤康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3.对药品过敏者慎用:如果您对百草肤康中的某些成分过敏,请咨询医生的建议,并寻找合适的替代品。
4.注意存放:百草肤康应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5.忌烟酒:在使用百草肤康期间,应避免烟酒刺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6.就医建议:如果使用百草肤康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不良反应,请及时就医。
浅谈股癣的辨证治疗方法股癣是发生在股内侧阴部、会阴部、下腹部、肛门附近及臀部,以皮损周缘起小水庖、斑丘疹、丘疹及鳞屑性炎症为特征,伴有剧烈瘙痒,常因搔挠破溃引起局部红肿、糜烂、灼热疼痛等症的一种病变,与中医学文献记载的圆癣、金钱癣、肾囊风及阴癣颇为相似。
《诸病源候论》中说:“圆癣之状,皮肉隐胗如线纹,渐渐增长或圆或斜,痒疼,里生虫,搔之有汁,由此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植寒湿,与血气相搏,则血气痞,此发疾也。
”指出了本病的特点。
本症多因肥胖痰湿之体,素体湿热内蕴,外感风湿热之邪,外邪诱发内邪,或接触不洁之物直接或间接传染所致。
临床辨治用大枫子皮肤舒涂抹治疗,现分述如下。
《内经》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又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湿热是皮肤科发病重要原因、之一,虽有内外之分,但内生湿热是主要的。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厚味,伤及脾胃,致脾胃阳气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上输以化血,反聚湿内停,日久化为湿热;肝气不畅,条达失司,胆汁失于疏泄,不能助脾胃之运转,亦致中焦湿热蕴结,见胸脘满闷,纳呆呕吐,因湿邪具有重浊趋下易袭阴位的特点,故多滞于低洼之处,下先受之,又因肝胆之经脉布两胁抵少腹绕阴器,病邪侵淫蔓及前后二阴及少腹臀部,湿热下注,阻滞经脉,蕴蒸肌肉,则见肌肤糜烂、斑丘疹、红肿瘙痒等。
故治以大枫子皮肤舒清热解毒、祛湿杀虫止痒为原则,取得良效。
患者,男,39岁,2002年7月20日初诊。
阴部皮疹瘙痒2年,加重1周。
患者于2年前肛周及阴囊下部出现皮疹,瘙痒不适,逐渐向股内侧蔓延,曾多次吃内服消炎药,症状稍解,但时好时坏,老反复,不见好,近日因心绪不宁,饮酒食辣过多,致阴部汗出,剧痒难忍,皮疹丘疹加重,伴心烦不寐,夜间瘙痒不宁,小便黄,大便不调,口中黏腻不爽,脘闷恶心,晨起口苦干呕来诊。
症见肛周红晕潮湿,股上部内侧大片皮损,呈对称性,约4 cm×7 cm,皮损边缘呈线弧形、线状排列的红色丘疹,边界清楚,阴囊及阴毛区均可见红色丘疱疹,阴囊底部丘疱疹破裂渗出,部分区域糜烂,形体虚浮,面色稍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沉。
皮肤病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360世赛中菇痔学会联夺会皮肤料专业委员套成立大会鳖舔届国酝中暇,中西匿贻合皮默病擘拳研讨会论文汇墒※附件※皮肤病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广东嵩中医院皮默耕井治法熙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绒配合一镦的器械等,直接律阑乎患者体袭菜部或瘸燮部盛潲遮剿渗疗嚣熬麴一种治疗方法。
?理瀹骈文?说:“辨滚之理,露凑治之壤,努渣之药,鞫内治之蘸,掰黪潜法耳。
〞指出了外漶法与内淤法治疗帆遥楣囿,但给药途经不同。
艘肤病中医辨治疗法聚多,且猿具特色,在蔽肤瘸的治疗中发挥爨要的馋斓。
为进~步挖掘、整理、继承靼发扬皮肤病中医外治特色疗法,现参考糯关著律、精秘论文,奔绍鬻耀皮获病中医井治特龟疗法。
并援集有较好疗效的名老孛医、聪腕协定特也疗法,鞭授国家、蒜省市等巾医药适畿技术推广矮凳,汇熊成麓,供临床参考选用。
{注:特色疗法分类及常震特色疗法介缌主要引爨酃巍戎教授主编豹?皮肤瘸中医外治学?? 一、皮攒局部用法<一〕||毓药物为擞的局部粥法.惫耩洗药法,≤辩洗法、藉洗法、擦藐法、浚洗法、浚漶洼、熏漉法、坐浴法>、瀑数法、擞骛法、涂药法、戳药法、点药法、滴药法、滋蕊法、薄贻法、敷贻法、热擞法、烘药法、熏药法、按摩法、摩擦法、搓麴法、发瘪法、瘸蚀法、生舰法、护剖法、药捻法、封药法、夹药法、黑布药膏疗法、拔鬻疗法、自降静捌涂法、蒸发蓬包法、瓣膜藏膜法、郝巢贴敷法、壤药法、莼条插入法、移毒法、匿敷法、掺掰法、含漱法、墨噙法、吹翁法、梳法、填塞疗溉、喷雾疗法、中药烧馁疗法、滠药巾疗法等。
l、洗药法洗药法怒用液律菸物洗涤旋攒局部翡治疗方法,是中医的传统井治方法之一。
奉法通过蓊液的洗涤之力,可以襁除秽物,洁净皮攒。
由于药液豹较妖辩闻浸泡,W软化角潢,调理气斑。
依敲入不露的鲻耪叉葺有清热滁漫、杀虫止痒、收涩固聪等成效。
洗药法分舞:t辩洗法、荡洗法、擦洗法、浸洗法、凝溅法、熏洗法、坐浴濂等数种。
股癣的治疗及进展股癣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感染性疾病,属于皮肤癣菌病的一种,而这种皮肤病的致病菌也有多种,在我国主要有须癣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许兰毛癣菌、犬小孢子菌以及石膏样小孢子菌等类型,这种股癣的发病率很高,并且容易出现复发以及再次被感染的情况,导致这些高复发的情况也是有多种原因,特别是当下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不全,或者认识还较少,所以也使得对患者的健康情况以及生活的质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改变,反复的发作以及再次感染的治疗也加大了社会医疗物资及医院人力的浪费和加重了对个人经济的负担,因此来说,对股癣的治疗与进展情况的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医学价值。
本文就对近些年股癣的治疗方法以及进展进行一个探讨,以此让更多人能对股癣的治疗及进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了解,具体叙述如下。
目前,对于股癣的治疗,还是以局部外用药为主要载体,局部外用药也是目前治疗股癣的主要的治疗方案,区别就在于用药的不同,根据用药的不同,治疗效果及方向也有所区别,一般用的比较广泛的药物有唑类、丙烯胺类、吗啉类和其它一些类型,下面来具体分析各种外用药物的治疗具体情形。
一、唑类药物的治疗唑类药物是属于广谱抗真菌药物一类,这类药物可以对真菌细胞膜里的麦角甾醇合成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从而可以阻碍真菌的进一步扩大及生长。
在临床上,目前使用的外用唑类药物主要有氟康唑、克霉唑、咪康唑、联苯苄唑等一些,在治疗的效果上,硝酸咪康唑霜可以较为有效的对股癣患者起到治疗的积极效果,有临床数据显示,使用这类药物治疗的话,治疗有效率总体可以达98%以上,对真菌的清除率也可以达到93%以上作用效果,这也说明硝酸咪康唑霜对股癣类的疾病治疗效果良好,并且使用疗程若是延长的话,其治疗效果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只是在停药一周左右的时间后需要对复发的情况做好预防。
还有的对国产2%硝酸舍他康唑乳膏进行了临床的治疗,治疗效果也和硝酸咪康唑霜相类似,都起到了较好的积极效果。
大枫子皮肤舒对手足癣及体股癣效果分析?
大枫子皮肤舒抗真菌药,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以及影响其代谢过程,从而对皮肤癣菌、念珠菌等产生抗菌作用。
中医认为手足癣及体股癣是由于体表皮肤卫生失理,湿热、虫、毒外侵皮肤所致,故治宜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外洗中药大枫子皮肤舒方中黄连、黄柏、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配伍白藓皮清热燥湿作用增强。
地肤子苦寒,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其活性成分地肤子皂苷的抗过敏性瘙痒作用较强[圆]。
蛇床子辛、苦、温,可散寒燥湿、杀虫止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杀菌效果明显[猿]。
黄精外用可治疗各种癣菌病,体外试验表明黄精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酸杆菌亦有抑制作用。
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黄柏、白藓皮、蛇床子、地肤子等对多种致病性真菌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源]。
所以先使用中药外洗,不仅可及时清洗患处,使皮肤渗透性增强,有利于硝酸咪康唑的进一步吸收,同时可使药效在皮内作用持续时间持久,增强了抗真菌活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手足癣及体股癣在中药大枫子皮肤舒外洗效果理想。
大枫子皮肤舒护理体股癣的安全性和疗效
怎样
目的:观察大枫子皮肤舒治疗体股癣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试验按随机双盲对照原则进行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为体股癣的患者被随机分成试验组大枫子皮肤舒>和对照组C萘替芬软膏组> 两组间性别~年龄~病期~病情严重,程度积分等各项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为每天早晚用药1 次于治疗1 周~2 周及停药后2 周随访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3 个时间点C治疗1 周~2 周及停药后2 周>的临床有效率无显著差别但治疗1 周的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CP t0 .01 > 治疗 2 周的综合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CP t0 .05 > 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 .04 %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 .96 %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大枫子皮肤舒治疗体股癣疗效好~安全性高。
资料和方法,病例选择标准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体癣或股癣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年龄为18 !65 岁的男女患者下列情况不入选3 个月内接受过全身或1 个月内接受过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者已知对研究药物过敏合并其他严重皮肤病或内科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病例资料试验组入选病例204 例其中因未遵守治疗方案等原因剔除8 例因不良事件退出1 例可供疗效分析病例195 例其中男169 例女26 例平均年龄32 .84 13 .93岁病情积分最小3 分最大17 分平均9 .79 分真菌培养阳性146 例74 .87 % 共分离致病菌148 株其中红色毛癣菌97 株66 .54 % 须癣毛癣菌21 株14 .19 % 对
照组入选病例103 例剔除2 例退出2 例可供疗效分析病例99 例其中男84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31 .30 14 .03 岁病情积分最小4 分最大17 分平均10 .19 分真菌培养阳性76 例76 .77 % 共分离致病菌80 株其中红色毛癣菌52 株65 .00 % 须癣毛癣菌14 株17 .50 %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积分和致病菌种分布上均无显著差异。
疗效评价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 2 周治疗结束及停药后2 周分别进行症状和体征评分得出病情积分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皮损面积红斑丘疹水疱鳞屑浸渍瘙痒按0 !3 级评分即无=0 轻=1 中=2 重=3 靶皮损是各项评分的依据多处皮损时选择最严重的部位为靶皮损疗效判断分为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和综合疗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 痊愈疗效指数100 % 2 显效疗效指数y60 % 3 进步疗效指数y20 % 4 无效疗效指数t20 % 生率为3 .96 % 经校正的!2 检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2 =0 . 348 t3 . 841 P j0 .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变化。
讨论,浅部真菌病的常见致病菌是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和念珠菌属,本研究的真菌培养结果主要是红色毛癣和须癣毛癣菌占分离真菌的80 % 萘替芬属于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其作用靶位是角鲨烯环氧化酶抑制角鲨烯转化为角鲨烯环氧化物最终抑制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对皮肤癣菌杀菌力强而对酵母菌的效果较差酮康唑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主要作用于羊毛固醇的-14 去甲基化酶
抑制羊毛类固醇向14- 去甲基羊毛类固醇的转化从而抑制麦角固醇的合成对皮肤癣菌和酵母菌等均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临床证明大枫子皮肤舒对股癣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