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案篇1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体验“发现生活中的数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热爱劳动及分工合作的意识。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2学情分析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重点难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1、猜数游戏老师伸手指学生猜数(前面学习了的数字2、4、0、3、5、1)学生活动齐说2、4、0、3、5、1。
2、给数字排序生0、1、2、3、4、5(从小到大)生5、4、3、2、1、0(从大到小)3、导出6和7,揭示课题师你想知道5的后面是谁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6和7。
(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活动2【讲授】讲授(一)数数课件出示39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同桌说一说。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有桌椅、老师、同学、黑板。
师追问物体和人的个数。
生汇报桌子(6)、椅子(7)、老师(1)、同学(6)等。
3、你是怎样数的还可以怎样数、4、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
《6和7的认识》教案《6和7的认识》教案1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6和7的认识》(小学数学一年级)2.学生的好奇心:一年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深,上课只能坚持20分钟。
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有好奇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将他们引到我的数学教学中,使他们对数字产生兴趣。
3.教材分析:《6和7的认识》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使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这节课在认数教学中,要教学数的基本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要求教师有严密的思维能力及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多媒体的操作,使学生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结合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并愿意探究数学知识。
4.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教学难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6.教学课时:一课时7.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喜不喜欢?(出示并齐读儿歌课件)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
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2.同学们,你们从儿歌中能找出几个小松鼠呀?(5个)老师把这五只小松鼠请下山,并且给它们编了号(课件出示五只编号的小松鼠),你能给这些小松鼠排队吗?瞧,有两只小松鼠迟到了,该怎样给它们编号呢?(6,7)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一)认识数字6、7及书写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2.同学们,知道小松鼠要来,我们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赶紧开始打扫教室。
6和7的认识介绍在数学领域,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数字和符号。
其中,6和7是我们常见的两个数字。
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是相当高的。
本文将围绕着数字6和7展开,从数值特征、意义以及在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数值特征数字6数字6是自然数中的一个数字,它的前一个自然数是5,后一个是7。
六是一个偶数,它可以被2整除。
数学上的6还有很多有趣的性质:1.6是一个完全数:它的真因数之和等于它本身。
6的真因数有1、2和3,它们的和正好等于6。
2.6是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1+2+3=6。
3.在罗马数字中,6用VI表示。
数字7数字7也是自然数中的一个数字,它的前一个自然数是6,后一个是8。
七是一个奇数,它不能被2整除。
与数字6相比,数字7更为特殊和神秘。
以下是一些有关数字7的特点:1.7是一个质数:它只有两个真因数,即1和7,没有其他因数。
2.7在许多文化和宗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比如,在西方的七宗罪和七天创造宇宙等概念中,七被认为是一个具有神圣意义的数字。
3.在罗马数字中,7用VII表示。
数学和现实生活应用数学应用数字6和7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代数和几何中。
举几个例子:1.排列组合:在数学中,6和7经常用于排列组合的问题。
例如,从6个不同元素中选择3个,可以有6种不同的组合方式。
2.几何形状:数字6和7可以用来表示几何形状的边数。
例如,正六边形和正七边形分别有6条边和7条边。
现实生活应用数字6和7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星期:一周有7天,分别用数字1到7表示星期一到星期日。
数字6表示星期六,数字7表示星期日。
2.电话号码: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电话号码里,数字7可以代表某些特定意义,比如服务热线或紧急电话号码。
3.赛事成绩:比赛的成绩通常用数字表示,比如排球比赛中的6-0和7-1。
总结数字6和7是数学中常见的数字,它们具有自己独特的数值特征和意义。
6是一个完全数,而7是一个质数。
6和7的认识说课稿6和7的认识说课稿6和7的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5及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学生已经会用这几个数表示事物的个数,也体会到能用它们表示事物的位置顺序,而且还会比拟它们的大小。
“6和7的认识”要让学生体会6、7的意义,体会数学符号的价值与作用,为形成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创造条件。
二、说教法1、发挥主题图背景的作用,理解6和7的意义。
6和7都是抽象的,要认识它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让6和7与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对应起来。
教学中,注意发挥好第42页主题图的作用。
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说一说劳动场面,再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找到可以分别用6和7表示的事物,再用圆片、小棒摆6和7,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6和7。
从这许多的6个事物和7个事物中抽象出6和7,使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化的过程。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事物,那些可以用6、7表示,帮助学生理解6和7的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用数表达、交流,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2、引导学生参与,领悟数的顺序。
理解6和7的意义,让学生找数量是7的事物时,实际上已经为数序的学习埋下了伏笔〔6个学生加上1个老师是7个人,6张课桌加1张讲台是7张桌子,6把椅子又搬来1把是7把椅子……〕,初步感知数序;摆圆片、摆小棒以及在计数器上拨珠,都蕴涵着6比5多1,5比6少1;在直尺上看一看、指一指、认一认,使学生感受到7的前面是6,6的后面是7,进而领悟到数不仅可以表示事物的个数,还可以表示位置顺序,这样让学生经过屡次接触相关的实例,在现实背景下体验、在理论过程中体验“几”和“第几”的区别。
3、创设情境,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事先找到年龄分别为5、6、7岁的三个学生,让他们来比拟年龄的大小,进而得出5、6、7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详细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理解大小关系的同时加深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8篇教学内容:一上P39~40教学目标:1.在详细的情境中,建立6、7的概念;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理解6、7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6、7。
2.经受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丰富6、7的概念,获得数感的进展。
3.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胜利的乐趣。
教学重点:建立6、7的概念,会读写6、7,理解6、7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6、7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师:小朋友们,小猫最爱吃什么?(鱼)2.(出示小猫图片)有一群小猫约好一起去钓鱼,瞧,已经来了几只小猫了?①独立数。
②请生上来数小猫的数量。
二、结合情境,熟悉6和7(一)建立6的概念1.(出示一只小猫)问:现在有几只小猫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5只,又多了一只就是6只。
2.(摆5颗珠子)黑板上已经有5颗珠子了,请个小朋友帮帮助,怎样表示出6?小结:6比5多1, 5的后面是6。
3.说一说:6还可以表示什么?(若学生难以想到,则给学生举例。
)小结:只要数量是6,都可以用6表示。
(二)建立7的概念1.再来一只小猫,现在一共有几只小猫了?你是怎么知道的?2.黑板上摆出六颗珠子,问:怎样表示7?小结:6的后面是7。
3.摆一摆师:除了用圆片表示7,你还想到什么方法?①组里争论:用你喜爱的方法表示7,比比谁想到的方法多?②请学生汇报。
小结:只要数量是7个,都可以用7来表示。
4.熟悉生活中的7过渡:咱们来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7。
①一个星期有7天。
②电影《7个小矮人》。
③彩虹有7种颜色。
④7星瓢虫。
5.揭题今日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6和7的熟悉》。
(三)理解6和7的基数和序数1.数的挨次(1)瞧!7只小猫到齐了,可以动身了。
等会它们要进展钓鱼竞赛,让我们给它们排排队吧!(课件出示:1到6号码的小猫,有只小猫没有号码。
)师:猜猜看,这只小猫可能是几?(0或7)(2)提醒:小猫是7号,应当排在哪里?(3)这是从小到大的挨次排起来的,还可以怎么排?(4)(出示直尺)将数宝宝6和7填进直尺中。
一年级上册数学《6、7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练习使学生体会6、7的基数含义。
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
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数感,建立6、7的概念。
会读、写6和7。
教学难点:6、7的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活动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的老师,有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宝宝也想来跟大家见个面,大家欢迎他们吗?(用提问的方式依次出示:2,1,0,3,5,4)1后边的数是谁?2前边的数是谁?表示没有的数谁?4的相邻数是谁?两个两个数2下来数谁?师:这些数字宝宝来的太急了,都没有按照顺序走,大家能不能给他们排排队啊?据老师的提问分别说出各个数。
预设学生行为学生给数排队,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也可以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好后,请同学们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然后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提问方式,学把数字拟人化,学生有兴趣。
复习数序,并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读一读。
二、导入新课教师活动边出示主题图边提问:还有两个数字宝宝看见大家都来了,也争着抢着来跟大家见面,他们早就藏在我们的这幅图里了,请大家找找图上哪些物品可以用他们来表示。
预设学生行为学生在教学图中找今天学习的数字宝宝。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生兴趣。
三、探究新知教师活动(一)教学数数。
1.引导学生自学第42页的主题图。
自学提示: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①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②还可以怎样数?③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④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2.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
《6、7的认识》评课稿(1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6、7的认识》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6、7的认识》评课稿1今天,听了李xx老师执教《6和7的认识》我感触很深,这已经是我听的第三节课了。
李老师上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课堂上老师的自如,学生的踊跃发言,值得我反思,许多地方是值得我学习的。
1、创设贴近学生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节课自始自终围绕着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复习旧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理念。
老师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
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教师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
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2、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活动进入课堂。
本节课李老师安排了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比一比、填一填五个活动,这五个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且层层深入,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3、重视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李老师通过小组之间夺星比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李老师多次使用这样的语句:“你真棒!”“你说得真不错”“你的想法很好!”“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些赞赏的话语,让一个个小家伙得意地坐下去,体会成功的喜悦。
两点个人看法:1、教学环节还要重组,有关6和7的人物图、点子图、摆小棒、数等内容应该有序的安排。
数字6和7应该在摆小棒后直接引出,这样有利于学生从图中抽象出数,还有利于学生发现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6、7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喜不喜欢?(出示并齐读儿歌课件)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
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2.同学们,你们从儿歌中能找出几个小松鼠呀?(5个)好,老师把这五只小松鼠请下山,并且给它们编了号(课件出示五只编号的小松鼠),你能给这些小松鼠排队吗?瞧,有两只小松鼠迟到了,
该怎样给它们编号呢?好,这节课我们来认识6和7。
(板书课题:6、7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数字6、7及书写
师:同学们知道小松鼠要来,我们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赶紧开始打扫教室。
(展示主题图)
师:现在请同学仔细观察,在这教室里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呢?(同桌之间交流)。
学生:观察,交流。
师:在这教室里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呢?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说6是怎么数的,再说7是怎么数的)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学生:试数(课件展示6的事物)
师:数一数,图中还有数量是6的人和事物吗?
师:刚才老师还听到了有些同学还数到了7,那么,那些数量是7的呢?
学生:试数
师: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按照这样的方法一起再来数一数吧。
(课件展示7的事物,边讲边演示)
师:那么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6表示。
(板书:6)
师:那么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7表示。
(板书: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 (6的字形像哨子,
7的字形像镰刀)
师:大家闭上小眼睛在心里跟我们的新朋友打个招呼吧。
大家把眼睛闭上想着6和7的样子,在心里对他们说:“6,你好,7,你好!”师:请大家伸出小手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6和7。
师:讲解书写方法。
(课件出示6和7在田格里的书写格式)
师:会写了吗?现在请把6和7写课本第40页的田子格里。
学生:展示作品。
(二)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师:好了,现在我们和6、7的感情更进一步了,我们再看看他们是如何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师:大家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点子的个数,看看能不能用6、7来表示他们?(课件出示图)
学生:观察,回答。
师:6、7除了可以表示人数和点子以外,可不可以用来表示别的事物呢?
学生:学生举例说明。
师:6、7除了可以表示人数和点子外,还可以表示很多事物,同学们看……(课件出示表示6、7的事物)
师:在请同学们用6根和7根铅笔分别摆出不同的图形。
学生:动手摆一摆。
师:老师巡视指导,并给出适当的评价,学生操作结束后,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摆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那么现在老师这里有个计数器,同学们能用他表示我们认识的数吗?
1.课件出示计数器:(师)计数器上已经拨了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再添上几颗珠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
2.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
师:你知道5的后面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师:谁能从0正数到7,从7倒数到0?
学生:示范
(四)比较大小。
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好!那么同学们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同学们填一填。
(课件出示40页的内容)
学生:填符号。
(五)区分第几和几
师:各请每组的第六个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一共请六个同学来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师:好的,这几位同学表示得不错,刚才老师一共问了几位同学呀?学生:回答(六个)。
师:那么大家说第六个,六个一个意思吗?谁能说说?
学生:说明。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现在请同学做课本这道题。
(课件出示
课本金鱼图,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师:边讲解边演示课件。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好的,现在请同学们完成43页:练习九(1、按顺序填数;2、数一数,比一比;3、圈一圈。
)
课件出示,讲解练习。
四、全课小结。
师:你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说说你周围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6、7”来表示。
板书设计
6—7的认识
6 7
5小于6 6小于7
6大于5 7大于6
第6个和6个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