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
- 格式:pptx
- 大小:575.81 KB
- 文档页数:27
第二单元《光》知识点【第一课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光源、遮挡物、屏,且遮挡物在光源和屏之间。
2、可以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月亮和熄灭的蜡烛不是光源。
)3、影子的特点:(1)影子的方向与光源的方向有关,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斜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
(见图一)(2)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遮挡物与光源距离越小,遮挡范围越大,影子越大;距离越大,影子越小。
(见图二)(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见图三)图一图二图三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并非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只有投射到一个面上的影子才是投影。
投影广泛应用于交通标识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投影仪等。
【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太阳的方向变化:东—偏南—西;一天中影子的方向变化:西—偏北—东;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清晨长,中午短,傍晚长。
(见右图)2、实验: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用日影观测仪:方法:(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课堂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
(3)描下铅笔的影子,量出影子的长度。
(4)课后继每隔一小时观察、记录一次。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答:(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方向总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而变化。
太阳位置最高时(中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
【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实验: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实验方法:第一步:将带孔的纸板中间的孔放在同一直线上,观察光斑的位置。
第二步:将第二或第三张纸板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观察光斑在纸屏上的变化。
日影观测仪现象:第一步时,光线能穿过三个空,在最后光屏上出现一个光点;第二步光不能穿过小孔打到光屏上。
结论: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