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三节
- 格式:docx
- 大小:38.15 KB
- 文档页数:4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3节估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概念,知道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估算的意义和作用2. 估算的方法和技巧3.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估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介绍估算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白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讲解估算的方法和技巧,如四舍五入法、分解法等,让学生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3)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估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用估算方法解决以下问题:(1)估算一本故事书有多少页?(2)估算一根绳子有多长?(3)估算一辆汽车能坐多少人?2. 家长签字确认,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第二单元第3节估算一、估算的意义和作用二、估算的方法和技巧三、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估算的意义和作用,掌握了估算的方法和技巧,并学会了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估算的方法和技巧”,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掌握了估算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估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节【第一课时】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节余的钱数,理解“剩余”的概念,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节余的钱数。
2. 理解“剩余”的概念,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节余的钱数,理解“剩余”的概念。
2. 教学难点: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钱币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购物、找零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正确计算节余的钱数,理解“剩余”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节余多少钱2. 重点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节余的概念、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3节丰收了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课前表内除法的复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与同伴交流,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倾听与质疑,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历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能够积极地参与数学的研究活动。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学具模型、课件、学习卡片。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问题:平均每只小兔能得到多少根胡萝卜?山羊伯伯要把这些白菜运回家,需要运多少次?
60÷2=30(根)160÷8=20(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节估算九年一贯制学校主备人:刘荣花辅备人:刘立夏弭红艳贾秀云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15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简单估算。
难点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我知道同学们特别乐于助人,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也想让大家帮它们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去帮帮它们好吗?(出示货场情境图:小兔来到货场运货,货车的载重量是400千克,一箱货物重 188千克,另一箱重193千克,这些货物能一次运走吗?)画外音:小兔正在焦急地算着,小狐狸却很快判断出了结果。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狐狸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生答) 师: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我们只要大致估一估就能快速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估算。
(板书:估算)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出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并与生活相联系,引出估算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1.估成整百数a.理解“载重量是400千克”的意思。
b.提出问题:大家帮小兔想一想,怎样才能快速得出这些货物能否次运走?(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生:193大约是200, 188大约是200, 200+ 200=400,所以能运走。
师:正好是400,那是不是一定能运走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把两个数都看大了才得到400,而实际得数比400小,所以肯定能运走。
师:是啊,193看成200,比实际多估了7千克,188看成200,比实际多估了12千克,这样一-共比实际多估了19千克,所以一定能运走。
新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书全部内容《新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书》是根据新课标要求编写的一本数学教材,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本书的全部内容:第一单元:数字与数学游戏第一节:认识小学数学1.数字1-100的认识和写法2.数的加法和减法3.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第二节:数字游戏1.数的排列组合2.数的填空游戏3.数的简单运算游戏4.数的比大小游戏第二单元:整数第一节:认识整数1.整数的概念和表示2.整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3.整数的加减法第二节:整数之间的关系1.整数之间的大小比较2.整数的顺序排列和比较3.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三节:整数运算的应用1.整数在生活中的应用2.整数的实际问题解决3.整数的运算技巧和窍门第三单元:小数第一节:认识小数1.小数的概念和表示2.小数点的位置和读法3.小数的比较和大小关系第二节:小数的加减法1.小数的加法原则和竖式计算2.小数的减法原则和竖式计算3.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三节:小数的乘法和除法1.小数的乘法原则和竖式计算2.小数的除法原则和竖式计算3.小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第四单元:分数第一节:认识分数1.分数的概念和表示2.分数的大小比较和顺序排列3.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第二节:分数的加减法1.分数的同分母相加减2.分数的异分母相加减3.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三节:分数的乘法和除法1.分数的乘法原则和计算2.分数的除法原则和计算3.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第五单元:图形第一节:认识图形1.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的认识2.图形的相似和对称3.图形的大小比较和计算第二节:图形的周长和面积1.图形的周长计算2.图形的面积计算3.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混合应用第六单元:整数倍数与约数第一节:认识整数的倍数1.整数的倍数概念和计算2.整数的倍数规律和特点3.整数的倍数应用问题解决第二节:认识整数的约数1.整数的约数概念和计算2.整数的约数规律和特点第七单元:时间和日历第一节:认识时间1.时间的称呼和表示方法2.时间的间隔和差值3.时间的加减法计算第二节:认识日历1.日历的结构和内容2.日历的日期和星期计算3.日历的应用问题解决第八单元:简单的代数方程第一节:认识代数方程1.代数方程的概念和应用2.代数方程的解法和原理第二节:认识方程的解1.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解决3.二元一次方程的实际意义和解释以上就是《新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书》的全部内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3 节余多少钱(第一课时)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3.3节余多少钱(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教材中的第三章,第三节来学习如何计算在购买商品时剩下的钱。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小数来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如何使用小数来计算剩余的钱,并且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题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使用小数进行计算的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在计算剩余的钱时,需要将找回的钱和剩余的钱分别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计算器和纸币模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物教学。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课程。
我会拿出一个100元的钞票,然后用它去买一件85元的商品,然后问学生们,我需要找回多少钱?然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独立完成。
我会给他们一些购买商品的情境,让他们计算出需要找回的钱。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计算剩余钱的公式:总金额商品金额 = 找回的钱。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100元,他用它去买了一本书,书的价格是75元,请问小明需要找回多少钱?答案:小明需要找回25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使用小数进行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我在课后需要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
同时,我也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些额外的练习,让他们在家里也能够进行练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使用小数进行计算。
小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比如在购物、计算费用等场景中。
因此,让学生们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我会通过实际例题来讲解小数的计算过程,例如:小明有100元,他用它去买了一本书,书的价格是75元。
那么,小明需要找回的钱就是100元减去75元,计算结果是25元。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强调小数点的位置和计算的准确性。
关于计算剩余的钱时,需要将找回的钱和剩余的钱分别计算。
这是一个易错点,学生们可能会忽略这一点。
第三节最短路线【知识要点】我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有许多条路可以到达,就有许多种走法,其中最近的路线就是最短的路线,我们称这类问题为“最短路线”问题。
最短路线或以有一条,也可以有几条。
最短路线的解决要注意四点:1.不走回头路;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4.借助图表用标数法来完成(每个格内左下角与右上角两个对角上标的数的和正好等于右下角的数)。
【典型例题】例1 小红和小芳准备一起去游乐园,他们约好在马路某处见面,如果她们所走路线的距离和最小,那么,他们应该约在哪见面最合适?●小红马路●小芳例2 学校和商店坐落在一条小河的同侧,要在河上架一座桥,使大家过河方便,那么,桥架在什么位置,去学校和去商店所走的路线之和最短呢?●学校●商店小河例3 下图是一个正方体,从顶点A 沿着棱到顶点′C 怎样走路线最短?最短线路有几条?例4 小伟从家到爷爷家经过的所有路线如下图所示,那么,小伟从家到爷爷家有几条最短路线?例5 下图是某地街道平面图,标有○处的道路是不准通行的。
问消防车从消防队到着火点有多少条最短通路?【经典回顾】两筐梨子共有120个,如果从第一筐中拿出10个放入第二筐中,那么两筐的梨子的个数相等,问两筐原来各有多少个梨?A BCD′C ′B ′A ′D× 着火点消防队小伟家爷爷家B书店【小试锋芒】1.不走回头路,从甲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2.如图,一个牧童从甲地出发,先把羊群赶到河边饮水,再到乙地。
问:应当选择河边的什么位置,所走的路线才最短?3.从A 处到B 处共有多少条最短路线?4.小刚到书店去买书,从他家到书店最多有几种最近的走法?5.如下图,正方体木块上,一只蚂蚁从A点沿着棱爬到G ,它的最短路线有哪几条?6.如图,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请你设计好入口、出口,并给出一种游玩路线,河甲乙A BC DGF E HB芳芳家奶奶家 要求走遍每一条路且不重复。
【大显身手】1.小明和小红的家在一条马路的同侧,要在马路上找一家麦当劳,使大家去吃麦当劳的时候走的路综合最少,那么,麦当劳应该在哪个地方,到小明和小红家的路线之和最短呢?2.如图,A 、B 两个村庄中间隔了一条小河,在小河上架一座垂直于河岸的桥,要使A 、B 两个村庄之间路程最短,架桥地点应该在哪里?3.芳芳从家到奶奶家经过的所有路线如下图所示,那么,芳芳从家到奶奶家有几条最短路线?4.下图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应怎样走才能使游客走通每条路而不重复,设计一条最佳路线。
7.3 趣味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三节——“趣味周长”。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于教材第七章第三节,内容包括: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二是让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三是让学生能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和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让学生初步接触周长的概念。
2. 理论讲解:通过课件,详细讲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物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4.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周长的概念、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周长的运用三个部分。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巩固,二是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1. 理解题: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解释一下周长的概念。
答案:周长是指一个封闭图形边界线段的长度总和。
2. 计算题:请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答案:根据图形测量,周长为12厘米。
3. 应用题:请用今天学的周长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答案:根据题目描述,长方形的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所以周长为(6+4)×2=20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了有效的传达,学生们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