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环境学院:隔声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13.87 KB
- 文档页数:2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隔声原理的讲座,主讲人是我国著名的声学专家。
此次讲座让我对隔声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隔声原理概述讲座伊始,专家对隔声原理进行了简要概述。
隔声,顾名思义,就是阻断声音传播的技术。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固体、液体等。
隔声原理就是通过阻断或减弱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传递,从而降低噪声对人们的影响。
二、隔声材料及结构讲座中,专家详细介绍了隔声材料及结构。
隔声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隔声板:隔声板是隔声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具有较好的隔声性能。
其原理是通过增加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路径长度,降低声音能量。
2. 隔声毡:隔声毡是一种轻质、柔软的隔声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
其原理是通过吸收声音能量,降低噪声。
3. 隔声棉:隔声棉是一种多孔性材料,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
其原理是通过多孔结构,使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多次反射,降低声音能量。
4. 隔声砖:隔声砖是一种新型隔声材料,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
其原理是通过多层结构,使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多次反射,降低声音能量。
讲座还介绍了隔声结构,如隔声墙、隔声窗、隔声门等。
这些隔声结构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隔声材料的选用、隔声结构的设计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隔声效果。
三、隔声工程应用讲座中,专家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隔声工程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隔声工程应用:1. 建筑隔声:在建筑设计中,合理选用隔声材料,设计隔声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内部及外部噪声对人们的影响。
2. 噪声治理:在噪声治理工程中,采用隔声材料、隔声结构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3. 交通安全:在交通安全领域,采用隔声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交通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 噪声控制设备:在噪声控制设备的设计中,合理选用隔声材料,可以提高设备的隔声性能。
四、心得体会通过此次讲座,我对隔声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 隔声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隔音原理及技术首先隔声分为三种:1 在声源处减弱,2 在传播途径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隔声方法是指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一般用各种易吸收能量的物质消耗声波的能量使声能在传播途径中受到阻挡而不能直接通过的措施,这种措施称为隔声方法。
隔音材料凡是能用来阻断噪音的材料,统称为隔音材料。
隔音材料五花八门,日常人们比较常见的有实心砖块、钢筋混泥土墙、木版、石膏板、铁板、隔音毡、纤维板等等。
严格意义上说,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具有隔音作用,其区别就是不同材料间隔音量的大小不同而已。
同一种材料,由于面密度不同,其隔音量存在比较大的变化。
隔音量遵循质量定律原则,就是隔音材料的单位密集面密度越大,隔音量就越大,面密度与隔音量成正比关系。
双层隔音结构根据质量定律,频率降低一半,传递损失要降6db;而要提高隔音效果时,质量增加一倍,传递损失增加6db。
在这一定律支配下,若要显着地提高隔音能力,单靠增加隔层的质量,例如增加墙的厚度,显然不能行之有效,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如航空器上的隔音结构。
这时解决的途径主要是采用双层以至多层隔音结构。
双层隔音结构,单位面积质量分别为m1、m2,中间空气层厚度为l。
双层结构的传递损失可以进行理论计算,结果比较复杂,在不同频率范围可以得到不同的简化表示,这里只作定性介绍。
两个隔层与中间空气层组成一个共振系统,共振频率为fr(m的单位为kg/m2,l的单位为m):fr=60/√m1m2l/(m1+m2)⑩在此共振频率附近,隔音效果大为降低。
不过对于重墙来说,此频率已低于可闻频率范围。
例如m1为半砖墙250kg/m2,m2为一砖墙500kg/m2,空气层厚度0?5m,这时共振频率在7hz左右。
对于轻结构双层隔音,共振频率可能落在可闻频率范围内,例如两层铝板分别为5?2kg/m2和2?6kg/m2,中间空气层5cm,可计算出共振频率约为200hz。
这时应在两板间填塞阻尼材料,以抑制板的振动。
一般若用薄钢板做双层隔音结构时,钢板上都涂好阻尼层来抑制钢板的振动。
声环境学院基础名词(一)隔声与隔振有关名词:1、 空气声:声源经过空气向四周传播的噪声。
2、 固体声:建筑物中声源经过固体(建筑结构)向四周传播的由机械振动引起的噪声。
3、 撞击声:当两种物质互相撞击时所产生的噪声。
脚步声是最长听到的撞击声。
4、 透射系数:经过墙或间壁的透射声能与入射声能之比,符号是τ。
5、 传声损失:在一传声系统中,声自一点传到另一点时声压级的降低。
6、 隔声量:描述材料对空气声隔声性能的指标是隔声量,隔声量的定义是τ1lg 10⋅=R ,单位是dB ,其中τ是透射系数,是透射声功率与入射声功率之比。
隔声量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墙体两边声音分贝数的差值,但绝对不是差值这样简单,因为房间内的声音大小还会受到吸声情况的影响。
孔洞的隔声量R=0dB ,隔掉99%声能的隔墙的隔声量是20dB ,隔掉99.999%声能的隔墙的隔声量是50dB 。
7、 计权隔声量:隔声构件在不同频率下的隔声量并不相同,一般规律是高频隔声量高于低频。
不同材料的隔声量频率特性曲线很不相同,为了通过单一指标比较不同材料及构造的隔声性能,人们使用计权隔声量Rw 。
Rw 是使用空气声隔声基准曲线与隔声构件隔声量频率特性曲线进行比较得到的,标准评价曲线符合人耳低频不敏感的听觉特性。
图2.5-1所示,计权隔声量Rw 的确定方法为:使用空气声隔声的基准曲线与实际隔声频率特性曲线进行比对,同时满足32分贝原则和8分贝原则的隔声最大的基准曲线的500Hz 的隔声量为Rw 。
32分贝原则为:100-3150Hz 的16个1/3倍频程的构件隔声量比基准曲线低的分贝数总和不大于32dB 。
8分贝原则为: 任一100-3150Hz 的1/3倍频程的构件隔声量比基准曲线低的分贝数不超过8dB 。
8、 质量定律:决定墙或间壁隔声量的基本定律,可表述如下:墙或间壁的隔声量与它的面密度成正比。
在一般情况下,面密度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dB 。
9、 固有频率:转动设备和其支撑结构是一个振动单体,振动通过支撑结构传递给基础。
隔声的原理隔声是指利用各种材料和结构,使声音在一定范围内不能传播,或者减少声音的传播。
隔声原理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通过吸收、反射、隔离等方式来实现的。
在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中,隔声技术被广泛应用,比如在建筑物、交通工具、音响设备等方面。
本文将从吸声、反射和隔离三个方面来探讨隔声的原理。
首先,吸声是隔声的重要原理之一。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与物体表面发生交互作用,一部分能量被吸收,一部分被反射。
因此,通过在声音传播路径上设置吸声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声音的传播。
常见的吸声材料包括吸音棉、泡沫塑料、玻璃纤维等,它们能够将声波转化为微小的热能,从而减少声音的反射和传播,达到隔声的效果。
其次,反射也是实现隔声的重要手段。
当声波遇到硬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一部分声音被反射回原来的传播方向,从而减少声音的传播范围。
因此,在设计隔声结构时,可以通过设置反射面,使声音发生反射,从而减少声音的传播。
比如在音响室、录音棚等场所,通过设置合理的反射面结构,可以实现声音的控制和隔离,提高音质和录音效果。
最后,隔离也是实现隔声的重要手段。
隔离是通过设置物理屏障,阻止声音的传播。
常见的隔离材料包括隔音墙、隔音窗、隔音门等,它们能够有效地阻止声音的传播,从而实现隔声的效果。
在建筑物、交通工具等场所,通过合理设置隔离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隔声的原理主要包括吸声、反射和隔离三个方面。
通过合理应用吸声材料、反射结构和隔离屏障,可以有效地实现隔声效果,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和声音的质量。
隔声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声学设计中的隔声与吸声机理建筑声学设计是指通过改变建筑结构、材料和布局的方式,实现对声音的控制和管理,达到保护人类听觉健康、提升音质、增强空间感的目的。
其中,隔声和吸声是建筑声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论述这两个机理及其应用。
隔声机理“隔声”是指在建筑设计中,通过采用一定的建筑拼接构造,来阻挡外部声源传递到室内的声音,或阻挡室内声音传递到室外。
这个机理主要由物理学中的声学原理来解释。
声音的传播是通过声波的震动作用,使空气分子围绕声源周围产生振动,进而将这种振动作用传递到周围空气分子中,直至传达到听者的耳膜上。
而隔声就是要阻挡声波的传播。
这里涉及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声压、声强和声功率等特定指标。
以墙体为例,一般采用“减振隔墙”来实现阻挡外界噪声的传递。
这种减振隔墙结构往往采用一定的空气间隙和吸振材料等结构构件来实现声波的反射、吞噬和吸收,从而达到隔声的目的。
吸声机理“吸声”是指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一定的声学技术和材料,以吸收室内的回音、混响和残响等噪声,达到消音、降噪和增强音质的效果。
这个机理主要由材料科学和声学学科来解释。
声音在室内的传播往往会受到空气、墙体、地面、治具等物体的干扰和影响,从而产生回音、混响和残响等不愉快的听觉体验。
这时,通过采用吸声材料或吸声面和吸声板等特殊构造材料,在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等室内装修中,来降低特定频段的声压和声波振幅,从而改善室内空气振动的初始态,达到吸声的目的。
总结建筑声学设计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学科。
在建筑室内设计中,建筑师应该根据具体需求和客户需求,采用求同存异的设计思路,综合使用隔声和吸声技术来实现理想的建筑声学效果。
其中,声音的基本性质、声波的传播原理、材料的特点和建筑结构的特点都是要充分考虑和评估。
只有这样,在我们的日常居住和工作中,才能享受到高水平、高品质的室内声学体验。
建筑声学设计中的噪声控制与隔音原理引言:在现代社会,噪声已成为我们生活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场所还是公共场所,噪声都会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建筑声学设计中的噪声控制与隔音原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声学设计中的噪声控制与隔音原理,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1. 噪声控制的重要性噪声对人们的健康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受损、睡眠障碍、心理压力增加等问题。
因此,在建筑声学设计中,噪声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2. 噪声的来源与分类噪声来源广泛,包括交通噪声、机械设备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
根据频率不同,噪声可以分为低频噪声、中频噪声和高频噪声。
不同类型的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3. 噪声控制的原理噪声控制的原理主要包括隔声和吸声两种方式。
隔声是通过阻止噪声传播的途径来控制噪声,常用的隔声材料包括隔声板、隔声窗等。
吸声是通过吸收噪声的能量来减少噪声的反射,常用的吸声材料包括吸声板、吸声瓷砖等。
4. 噪声控制的技术和方法4.1 结构设计在建筑声学设计中,结构设计是噪声控制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例如,在建筑物外墙中加入隔声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外界噪声的传入。
4.2 隔声材料的选择隔声材料的选择对噪声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隔声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岩棉、聚酯纤维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可以有效减少噪声的传播。
4.3 吸声材料的应用吸声材料的应用可以减少噪声的反射,降低室内噪声水平。
常用的吸声材料包括吸声板、吸声瓷砖、吸声天花板等。
通过合理布置吸声材料,可以有效改善室内声环境。
4.4 声音控制设备的使用在一些特殊场合,如会议室、录音棚等,可以使用声音控制设备来实现噪声控制。
常用的设备包括噪声消除器、声学隔离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5. 建筑声学设计中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建筑声学设计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环境噪声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
声学⼩知识分享:隔声、吸声、消声原理及阻尼减振1、声波的产⽣①声⾳的三个基本要素: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
可听声的频率在20-20KHz频率:波长:波长:声源完成⼀周的振动,声波所传播的距离。
可听声的波长在17m-17mm。
声速:每秒钟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温度有关,c=331.4+0.6t m/s,其中:c=fλ。
声速:②频谱:频谱:通常噪声都是由许多频率组成的复合声。
声⾳不同,其组成的频率和能量的分布也不同。
正因如此,才能区别各⾊各样的声⾳,声⾳的这些组成频率和能量分布的关系,称为这⼀声⾳的频谱,不同的声⾳具有不同的频谱。
例如,⽤频率为横坐标,以声压级为纵坐标,即可做出此声⾳的声谱图。
声压:有声波时媒质中的压⼒和静压⼒的差值。
单位为Pa。
③声压:频谱:通常噪声都是由许多频率组成的复合声。
声⾳不同,其组成的频率和能量的分布也不④频谱:同。
正因如此,才能区别各⾊各样的声⾳,声⾳的这些组成频率和能量分布的关系,称为这⼀声⾳的频谱,不同的声⾳具有不同的频谱。
2、噪声污染①什么是噪声?噪声是⼈们不需要的声⾳,噪声是物理污染,噪声是现代⼯业化带来的后果,同时,噪声和噪声控制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业⽣产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②噪声控制:噪声控制是研究如何获得适当声学环境的技术科学,即达到经济上、技术上和要求上合理的声学环境。
③噪声降低的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社会⽣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业企业⼚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ETSI 300 735欧洲通讯设备测量标准和限制噪声标准分三类:听⼒保护标准环境保护标准机电产品标准④噪声的危害噪声⾸先是对听⼒的影响,作⽤是累计性的。
噪声性⽿聋是不可逆的。
当对500、1000、2000HZ三个频率损失的平均值超过25—40分贝时,为轻度⽿聋;40--65分贝时为中度⽿聋;65分贝以上是重度⽿聋。
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使⼤脑⽪层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长久接触产⽣头痛、头晕、⽿鸣、失眠多梦、记忆⼒减退称为神经衰弱或神经官能症。
隔声量(R)
一般隔声构件的透声系数τ<<1 ,约为10-1~10-5,为计算方便,采用隔声量来表示构
件本身的隔声能力。
定义:等于透射系数的倒数取以10为底的对数的10倍,即R=10lg(1/τ) 或R=10lg(I/It)=20lg(P/Pt)
透声系数τ值愈小,R值越大,隔声性能愈好。
R值的大小与与入射声波的频率有关。
工程中常用125~4000Hz 6个倍频程或100~3150Hz的16个1/3倍频程的隔声量作算术平均,来表示某一构件的隔声性能,称作平均隔声量( R— )。
多层墙的隔声特性
多层复合板是由几层面密度或性质不同的板材组成的复合隔声构件.
通常用金属或非金属的坚实薄板做面层,内侧覆盖阻尼材料,或填入多孔吸声材料或
空气层等组成。
多层复合板质轻和隔声性能良好,广泛用于多种隔声结构中,如隔声门(窗)、隔声罩、隔声间的墙体等。
轻质墙的空气声隔绝
为了减轻建筑物的自重,提倡采用轻质墙来代替厚重的隔墙,如纸面石膏板、加气混
泥土板等,按照质量定律,它们的隔声性能很差,很慢满足隔声的要求,需采取措施
增加轻质墙体的隔声量,这些措施是:1、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隔开,做成复合墙板,使其隔声量比同重的单层墙显著提高;2、采用单层或多层薄板的叠合构造,与同重量的单层厚板相比,可避免板材的吻合临界频率落在主要声频范围内
(100`2500Hz)。
另一方面,多层板错缝叠置可以避免板缝隙处理不好而引起的漏声,还可因为叠合层之间的摩擦使隔声能力有所提高;3、为了避免吻合效应引起的隔声量下降,应使各层材料的重量不等。
最好是使各层材料的面密度不等,而其厚度相同。
4、当空气层的厚度增加到7.5cm以上时,对于大多数频带,隔声量可增加8~10dB。
5、用松软的材料填充轻质墙板之间的空气层,可以使隔声量增加2~8dB。
6、轻质板材常常
固定在龙骨架上,如果板材和龙骨间垫有弹性垫层,如弹性金属片等,比板材直接钉
在龙骨上有较大的隔声量。
总之,提高轻质墙隔声能力的措施,主要有多层复合、双墙分立,薄板叠合,弹性连接,加填吸声材料等。
门窗的隔声
门窗是隔声的薄弱环节。
一般门窗的结构轻薄,而且存在较多的缝隙,因此,门窗的
隔声能力往往比墙体低得多。
门的隔声
门是墙体中隔声较差的位置。
它的重量比墙体轻,且普通门周边的缝隙也是传声的途径。
一般来说,普通可开启的门其隔声量大致为20dB;质量较差的木门,隔声量甚至
可低于15dB,这些隔声量往往是不达标的。
提高门的隔声量的方法:一方面要做好周边的密封处理,另一方面应避免采用轻、薄、单的门窗。
门扇的做法有两种:1、采用厚而重的门扇,如钢筋混泥土门;另一种是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即用性质相差较大的材料叠合而成。
对于需要经常开启的门,门扇
重量不宜过大,门缝也常常难以封闭。
这时刻设置双层门来提高其隔声效果,因为双
层门之间的空气层可带来较大的附加隔声量。
如果加大两道门之间的空间,构成门斗,并且在门斗内表面布置强吸声材料,可进一步提高隔声效果,这种门斗又称为声闸。
窗的隔声
窗是外墙和围护结构隔声最薄弱的环节,可开启的窗往往很难有较高的隔声量。
欲提
高窗的隔声性能需注意以下几点:1、采用较厚的玻璃,或用双层或三层的玻璃。
后者比用一层特别厚的玻璃隔声性能更好。
为了避免吻合效应,各层玻璃的厚度不宜相同。
2、双层玻璃之间宜留有较大的间距。
若有可能,两层玻璃不要平行放置,以免引起共振和吻合效应,影响隔声效果;
3、在两层玻璃之间沿周边填放吸声材料,把玻璃安装在弹性材料上,如软木、海绵、橡胶条等,可进一步提高隔声量。
4、保证玻璃与窗框、窗框与墙壁之间的密封,还需考虑便于保持玻璃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