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进位乘法~2(自己)
- 格式:ppt
- 大小:653.50 KB
- 文档页数:10
1.6 连续进位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连续进位乘法。
这个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抽象,但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
我们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我们将会学习第三章第二节的连续进位乘法。
这部分的内容包括如何进行两个两位数的乘法运算,并且在乘法过程中如何处理进位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连续进位乘法的步骤和处理进位的方法。
这个部分可能会有一些难度,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连续进位乘法,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和黑板,学具包括练习本和计算器。
对于板书设计,我会用简洁明了的符号和文字,将连续进位乘法的步骤和处理进位的方法展示给大家。
至于作业设计,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与连续进位乘法相关的练习题。
这些题目会涵盖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并及时查找自己的不足。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今天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有哪些地方做得好,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资源,让大家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连续进位乘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连续进位乘法。
这个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抽象,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一些重点和难点细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连续进位乘法的概念。
连续进位乘法是指在两个数相乘的过程中,由于乘积大于等于10,所以需要向前一位进位。
这个概念是理解连续进位乘法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连续进位乘法的步骤。
在进行连续进位乘法时,我们需要先将两个数相乘,然后判断乘积是否大于等于10,如果大于等于10,则需要向前一位进位。
这个步骤是连续进位乘法的核心,我们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来熟练掌握。
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连续进位)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15页信息窗2 第4课时教学目标: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同时,体会知识的迁移规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板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走进快乐的大课间,观赏了艺术体操表演和扇子舞表演。
并解决了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教师引导学生先来思考两个问题:(1)8是怎么得来的?(2)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类整理,将提前写好的问题贴在黑板上。
)学生自主回答,然后集体订正。
生:8是2×9=18的个位上的8;积的十位上是2×2=4,4+1=5,所以得来的5.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想考考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学生思考59×7是不是和刚才算式一样?2.学生尝试解决。
3.小组合作讨论,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请同学们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出示小组讨论要求:(1) 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小组成员有序地说说自己的计算想法,当小组成员发言结束,可以相互补充或质疑。
(2)小组长负责简要记录小组成员的计算方法。
(3)议一议: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教师深入小组学习内部倾听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方法。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与大家分享以下(让学生到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想法,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5 9×46 74 1 33.相互质疑:3怎么得来的?( 9个一乘7等于63个一,个位满6个十向十位进6,把3写在个位上)十位的1表示什么意思?( 5个十乘7等于35个十再加上进的6个十等于41个十,1表示一个十,所以十位上写1)百位上的4怎么来的?(十位上又满4个十向百位进4,表示4个百,所以4写在百位上)。
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數學教案設計标题: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连续进位乘法,包括个位数与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以及两位数与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
三、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到连续进位乘法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连续进位乘法的重要性。
(二) 新知讲授1. 个位数与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以实际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明白个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时,若个位相乘的结果大于等于10,则需要向十位进位。
2. 两位数与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同样以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时,若十位或百位相乘的结果大于等于10,则需要向前一位进位。
(三) 练习巩固设计一系列的连续进位乘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检验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连续进位乘法的方法。
(四)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连续进位乘法的注意事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应用连续进位乘法。
四、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连续进位乘法的习题,要求学生在家完成,以便进一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下一次课前,教师应查看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连续进位乘法的理解程度,以便在下次课上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资源:教材、黑板、粉笔、连续进位乘法习题等。
以上就是关于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具体是笔算乘法中的连续进位问题。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个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连续进位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处理笔算乘法中的连续进位问题。
2. 掌握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重点: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3个袋子,每个袋子有4个苹果,他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 例题讲解:展示例题43×2,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3乘以2等于6,而4乘以2等于8,所以答案是。
讲解连续进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45×3和56×4,引导学生运用连续进位的方法进行计算。
4.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从个位数开始相乘,如果有进位要向前一位加进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连续进位笔算乘法1. 从个位数开始相乘2. 如果有进位要向前一位加进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5题。
2. 答案:第1题:23×5=115第2题:46×7=322第3题:34×8=272第4题:57×9=513第5题:68×2=13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做类似的练习题,加强巩固。
二、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1. 引言在数学中,乘法是一种基本的运算方式。
在初等数学学习中,我们首先学习的是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然后逐渐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特别是在乘积中产生连续进位时的处理方法。
2. 二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当我们进行二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将二位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例如,计算45 × 3,可以先计算 45 × 3 的个位数部分:5 × 3 = 15。
将结果 15写在个位上,记作 5。
步骤2:将二位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并进行进位继续上例,计算 45 × 3 的十位数部分。
4 × 3 = 12。
由于十位数部分需要进位,我们将进位的数值和个位数部分相加:12 + 1 = 13。
将结果 13 写在十位上。
步骤3:写下乘法结果将步骤1和步骤2的结果写在一起,得到最终的乘法结果。
对于上面的例子,乘法结果为 135。
3.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当我们进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可以扩展二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只需要多一次进位的操作。
以下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步骤:步骤1:将三位数的个位、十位和百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例如,计算546 × 7,可以先计算 546 × 7 的个位数部分:6 × 7 = 42。
将结果42 写在个位上,记作 2。
步骤2:将三位数的个位、十位和百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并进行进位继续上例,计算 546 × 7 的十位数部分:4 × 7 = 28。
由于十位数部分需要进位,我们将进位的数值和个位数部分相加:28 + 4 = 32。
将结果 32 写在十位上。
步骤3:将三位数的个位、十位和百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并再次进行进位继续上例,计算 546 × 7 的百位数部分:5 × 7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