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第2节
- 格式:ppt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76
第9章第2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1.知道化学反应是有方向的,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3.能从化学反应限度的角度解释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现象。
能描述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4.能运用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及浓度、转化率等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1.本节主要考查内容有:外界条件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移动中相关量的变化分析;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以及由此引起的反应物的转化率,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压强、密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气体的颜色等变化。
2.对化学平衡有关内容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掌握不同的判断方法;二是掌握利用图像分析速率的变化、平衡移动的方法;三是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在平衡体系中的应用。
内容索引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实验探源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1化学反应的方向知识筛查1.熵、熵变(1)定义:度量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其符号为S 。
(2)特点:混乱度越大,体系越无序,体系的熵值就越大。
(3)影响因素;①相同条件下,物质不同,熵不同。
②同一物质:S(g) > S(l) > S(s)。
(4)熵值正负判断依据:①物质由固态到液态、由液态到气态或由固态到气态的过程,ΔS > 0,是熵增加的过程。
②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熵变通常都是ΔS > 0,是熵增加的反应。
③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熵变通常都是ΔS < 0,是熵减小的反应。
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知识巩固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不一定都是放热反应。
( )(2)只有放热反应才能够自发进行。
( )(3)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就一定能够发生并完成。
第5章第2节 硫及其化合物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能列举、描述、辨识硫、二氧化硫、硫酸等物质重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上述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3.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硫、二氧化硫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4.能利用二氧化硫、亚硫酸盐和硫酸的性质和反应,设计二氧化硫的制备、分离、提纯、检验等简单任务的方案。
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1.本节主要考查硫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SO2的还原性和漂白性等。
2.通过元素推断、化学实验、框图推断题等形式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题型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
3.硫元素的多种价态及各种价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内容丰富,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素材,命题空间广阔,而且与生产、生活及社会联系紧密,因此复习备考时要始终抓住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联系。
内容索引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实验探源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1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知识筛查1.硫单质的性质及应用(1)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2)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硫(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由于SO2中硫元素为+4价,属于中间价态,所以SO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特别提醒(1)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只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能使之褪色。
(2)SO2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
(3)SO2、CO2通入BaCl2溶液中都不会产生沉淀。
知识巩固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第5章第4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结合实例认识硅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1.本部分主要考查Si、SiO2、Na2SiO3的性质和用途及SiO2的结构。
由于许多高科技领域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都与硅有关,往往以工业生产流程图为载体考查综合应用,题型以选择题、工业生产流程图题为主。
2.复习备考时,多关注以硅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与基本理论和其他元素及化合物相联系的综合题。
内容索引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1硅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知识筛查1.硅及其化合物硅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硅酸盐和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1)单质硅。
①硅单质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半导体材料。
②硅与强碱溶液反应(特征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知识点1知识点2(2)SiO2的性质。
①晶体类型:共价晶体。
②酸性氧化物:SiO2+2NaOH ══Na 2SiO3+H2O。
③与氢氟酸反应(特性)。
SiO2+4HF══SiF4↑+2H2O。
(3)硅酸。
①硅酸是难溶于水的弱酸。
②硅酸的制法: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SiO2难溶于水,不能直接与水反应制备硅酸)特别提醒(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因此氢氟酸可用于刻蚀玻璃,盛放氢氟酸不能用玻璃瓶而用塑料瓶。
(2)NaOH溶液可以用玻璃瓶盛放,但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
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1知识点22.硅的制备工艺流程12知识巩固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氢氟酸与SiO 2反应,可用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第二节溶液的酸碱性与pH计算一、溶液的酸碱性与pH1.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将“>”“=”或“<”填在下表空格中)(1)定义式:pH=-_lg_c(H+)。
(2)溶液的酸碱性跟pH的关系:室温下:(3)适用范围:0~14(4)pH试纸的使用:把小片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确定溶液的pH。
二、酸碱中和滴定1.实验原理(1)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根据中和反应的等量关系来测定酸(或)碱的浓度。
(2)利用酸碱指示剂明显的颜色变化,表示反应已完全,指示滴定终点。
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如下表所示:2.实验用品(1)仪器:酸式滴定管(如图A)、碱式滴定管(如B图)、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3.实验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1)滴定前准备工作:(2)滴定过程:(3)终点判断:①一滴: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锥形瓶内颜色发生突变。
②半分钟:颜色突变后,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4.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二至三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c(NaOH)=c VV 计算。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福建高考)室温下对于0.10 mol/L的氨水,其溶液的pH=13。
( )(2)(2013·福建高考)室温下对于0.10 mol/L的氨水,用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
( )(3)(2012·福建高考)25℃与60℃时,水的pH相等。
( )(4)pH=6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 )(5)25℃时,1 L pH=12的Ba(OH)2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 )(6)(2012·重庆高考)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溶质为NH4Cl。
第2讲原电池化学电源【2019·备考】最新考纲:1.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简单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重要应用。
最新考情:原电池、化学电源的考查,一是在选择题中单独设题,考查新型电池的分析,涉及正负极判断、离子电子流向、两极反应,如2015年碳酸盐燃料电池,2013年Mg-H2O2电池等;二是在填空题中考查,主要涉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如2016年T20(1)、2012年T20(3)Al-Ag2O电池总反应等。
预测2019年高考延续这一命题特点,一是在选择题考查新型电池的分析,二是在填空题中考查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关注新型电池的分析。
考点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知识梳理]1.原电池的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材料可以是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
①负极:活泼性较强的金属。
②正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
(3)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4)构成闭合回路(两电极接触或用导线连接)。
3.工作原理示例:铜锌原电池名师助学:①辨明三个移动方向:电子从负极流出沿导线流入正极;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迁移,阳离子向正极迁移。
②在原电池中活泼性强的金属不一定作负极,但负极一定发生氧化反应。
如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Al作负极。
③盐桥的组成和作用: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KNO3等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
盐桥的作用:a.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b.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4.原电池原理的三大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增大。
例如,在Zn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H2的反应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两种金属分别作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第4章第2节 铁及其化合物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列举、描述、辨识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这些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3.能利用铁、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等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设计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制备,铁盐、亚铁盐的检验等简单任务的方案。
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路径。
1.本节内容重点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Fe、Fe2+、Fe3+间的转化;Fe2+、Fe3+的检验。
通常以选择题和流程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呈现,选择题难度中等,流程图题、实验题难度较大。
2.高考的备考中,要重点掌握以铁及铁的化合物为载体,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考查的题目。
以Fe2+、Fe3+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实质。
同时铁的腐蚀、饮用水的净化等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也是复习备考的重点。
内容索引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实验探源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1铁的单质、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知识筛查1.铁的存在2.铁的性质(1)物理性质。
铁的化学性质活泼,有较强的还原性,主要化合价为+2价和+3价。
3.铁的氧化物4.铁的氢氧化物知识巩固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ⅧB 族。
( )(2)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铁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存在。
( )(3)Fe 在足量Cl 2中燃烧生成FeCl 3,在少量Cl 2中燃烧生成FeCl 2。
( )(4)Fe 分别与氯气、盐酸反应得到相同的氯化物。
( )(5)Fe 3O 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有+2价和+3价,因而Fe 3O 4是FeO 与Fe 2O 3的混合物。
( )(6)因为纯铁块是黑色的,故金属铁称为黑色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