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6.50 KB
- 文档页数:5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下列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A. 紫光B. 红光C. 橙光D. 黄光2.放映电影时,银幕用的是粗糙的白布,这是因为()A. 白布能发生镜面反射,使人从四面八方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像B. 白布能发生漫反射,使人从四面八方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像C. 白布能使光线发生弯曲,使人从四面八方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像D. 白布能发生镜面反射,使人能在某一方向看到银幕上的像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树荫下的光斑B. 汽车后视镜C. 水中倒影D. 雨后彩虹4.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左方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β1,折射角是γ1,则()A. B. C. D.5.“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
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的色散6.如图所示,汽车驾驶员通过后视镜看到后方救护车的像,车头上有”的字样。
则该救护车车头上印有的字母图样是()A. B.C. D.7.小明的书桌上铺有一块玻璃板,晚上小明在台灯下学习的时候,桌面上的玻璃会“发出”耀眼的亮光,为了保护眼睛,采用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方法是()A. 把台灯换为吊灯B. 把台灯放在最前面C. 换一个暗一点的台灯D. 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8.如图所示,一口井装满水,在井底正中央趴着一只青蛙;若青蛙的眼睛用P点表示,青蛙此时观察井外事物范围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C. D.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C. 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 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10.物体置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光屏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A. 若像是缩小的,则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10cmB. 若像是缩小的,则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20cmC. 若像是放大的,则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10cmD. 若像是放大的,则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20cm11.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B. C. D.12.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
第3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 光只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C.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D.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生物课上,我们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显微镜的物镜是凸透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镜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 为了看清本身不发光的细胞,有时需要利用凹凸镜提高高度,这个凹凸镜利用了光的反射C. 物镜所成的放大实像是可以用光屏承接的D. 物镜所成的像与照相机所成的像性质相同3.如图所示,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的电子钟的示数,那么这个时间是()A. 02:15B. 15:02C. 20:51D. 12:05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潜水员在水中看到鱼儿在游动B. 阳光下人的影子C. 池水看起比实际的浅了D. 用镜子“晃”人的脸5.如图,物体AB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为A′B′.若在镜后PQ处放一块不透明的塑料,则像A′B′将会()A. 不变B. 变暗C. 只剩一半D. 消失6.要让一支铅笔跟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一条直线上,它跟平面镜的夹角应是()A. 10°B. 30°C. 45°D. 90°7.让一束光斜射向一块玻璃砖.这束光射入玻璃和射出玻璃后的光路正确的是()A. B. C. D.8.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 蜡烛的正立像B. 蜡烛的倒立像C. 三角形光斑D. 圆形光斑9.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 远视眼、凸透镜B. 远视眼、凹透镜C. 近视眼、凸透镜D. 近视眼、凹透镜10.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紧贴透镜处向离透镜50cm处移动时,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 )A. 像始终变大B. 像始终变小C. 像先变小后变大D. 像先变大后变小1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A.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B.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C.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D.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12.下列四个物理现象中,有一个形成的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A. 人站在太阳光下就有影子B. 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C. 黑板上有一小块“晃亮”D. 河水中映出了岸边的树的倒影二.填空题(共8题;共24分)13.影子的形成表明光在________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14.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 .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________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形状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__ ,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 .15.小明做了如下实验:(1)照图那样,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________ 入射角,另一部分光反射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________ ,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________ 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________ 光线.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刚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2)根据小明和小刚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①当光以任何角度从玻璃射到空气中时都能发生全反射 ________ ;②当光从空气射到水中时,也会发生全反射________ .(3)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请你总结一下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16.一个晴朗周末的午后,小明陪同妈妈在西溪河边散步,只见水中的鱼儿在“云”里欢畅的游动.实际上小明看到的鱼儿是光 ________形成的虚像,而水中的“云”则是光 ________形成的虚像.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我们不用平面镜而是用一块玻璃板代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时要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在玻璃板后面来回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18.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闪闪发光的宝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⑤萤火虫、⑥烛焰,其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________,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________19.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
第三章光和眼睛一、选择题1.以下现象中属于光反射现象的是()A. 太阳光经过凸面镜汇聚于一点B. 斜插入水中的铅笔看似弯折C. 白日 ,茂密树荫下有很多小圆形光斑D. 在沉静的湖面上看到树的倒影2.光芒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若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可能为()A.0 °B. 32C.°45D. 58°3.“大黄鸭”到达中国,以下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A. B. C. D.4.以下现象是因为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蚀B.水中倒影C.小孔成像D.杯中折笔5.以下图, F1、F2是凸面镜的焦点, S 是放在凸面镜前的点光源,S’是 S 经凸当光源 S 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挪动时(一直保持 u>f) ,像 S’远离透镜挪动的状况是:()A. 沿平行主轴方向B. 沿 O 与 S’连线方向C. 沿 F2与 S’连线方向D. 沿 F1与 S’连线方向6.如图, MN 为平面镜,一束光芒沿 AO 方向入射,经平面镜反射后会经过图中的()A. a 点B. b点C. c点 D. d点7.李岚同学想要“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于是她将凸面镜沿主光轴远离点燃的蜡烛(此时物距大于焦距),在挪动的过程中,凸面镜成的像将()A. 渐渐变大B. 渐渐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8. 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光景在水中的倒影B.手影C.筷子在水面处“折断”D.空中楼阁9.凸面镜使物体成倒立的实像时,像到凸面镜的距离不会()A. 小于 4 倍焦距B. 小于 2 倍焦距C. 小于焦距 D. 大于焦距10.以下图的四种现象中,因为光的直线流传形成的是()A.竹的倒影B.水面折枝C.手影D.镜中花11.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耀在方形孔上,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A. 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B. 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C. 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D. 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12.当蜡烛、凸面镜、光屏在以下图的地点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巧成清楚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保持透镜不动,向左挪动蜡烛,需要将光屏向右挪动才能获得清楚的像B.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只挪动透镜,能够在光屏上获得一个清楚、放大的实像C.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55cm 刻度线处,挪动光屏,能够获得一个清楚、减小的实像D.保持蜡烛不动,将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面镜,光屏要向右挪动才能获得清晰的实像13.以下图的四种现象中 ,属于光的直线流传形成的是( )A.竹的倒影B.碗中的筷子C.林中的树影D.镜中的陶罐14.以下图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水中倒影B. 日蚀形成C. 小孔成像 D. 铅笔“折断”15.如图,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A. B. C. D.二、填空题16.上学前,小红站在平面镜前梳理了自己的头发,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离她的距离________,所成像的大小 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光在不一样介质中流传的速度________,光在 ________中流传的最快,真空中的光速是 c=________m/s.18.我们察看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云,前者是光的________ 现象;后者是光的________ 现象.19.以下图, 2019 年 2 月 19 日,我国黑龙江省鸡西市的天空中出现了“四日同辉”的巧妙景观,这是幻日现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章节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2、芯片(如图甲所示)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
某种光刻机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模,经过凸透镜去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缩小的电路图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掩膜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掩膜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上移动D.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相同距离,硅片上还能成清晰的像3、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
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
有焦距为5cm和10cm的两种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f与盒高h选择合理的是()A.f=5cm h=10cm B.f=10cm h=12cmC.f=5cm h=12cm D.f=10cm h=6cm4、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5、下列几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小孔成像B.水中倒影C.雨后彩虹D.海市蜃楼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近年来,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机器人上的摄像头与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小明患有近视眼,他佩戴的眼镜镜片应该是______透镜。
八年级第三章光和眼睛(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一、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显现的日食奇迹,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说明B.雨过天晴天空会显现彩虹,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假设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带用凸面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其实确实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二、如下图,a、b、c、d是距凸面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核心。
以下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形相对应,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幻灯机是依照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照相机是依照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利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形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形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形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形相似3、(2020莱芜)以下是咱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说明正确的选项是( )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近视眼镜是凸面镜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D.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4.将物体放在离凸面镜30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取得一个等大的清楚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面镜10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A.倒立的缩小实像B.倒立的放大实像C.正立的放大虚像D.无像五、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显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庞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要紧缘故是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六、(2020菏泽)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形的图是,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式的是A B C D7、2020年夏日,中国显现了日食奇迹.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看,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那么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8.2020年7月,我国显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迹。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探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形状有关的活动中,小明准备了如图所示的一张带孔卡片(孔的尺寸约为1cm)、一张大小相同的无孔卡片、一张白纸.首先把白纸铺在地面上,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A.将图示卡片置于白纸上方约1米处,让太阳光透过不同的小孔B.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图示卡片左边的三个孔,并慢慢向右移动逐渐遮住菱形的小孔C.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图示卡片右边的三个孔,只留下圆形的小孔,将卡片慢慢靠近白纸D.另一张卡片覆盖在图示卡片由下向上慢慢移动,让太阳光透过不同的小孔2.北京时间2024年4月9日凌晨,北美洲地区发生了日全食奇观,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影子的形成B.水中倒影C.海市蜃楼D.铅笔在水面弯折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日食是因为光的反射形成的B.小孔成像,成的倒立实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正立的实像D.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反射定律4.如图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 N中所成像为a',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像a'能在光屏上呈现B.保持蜡烛a不动,把镜子竖直向上提,像a'也会竖直向上移动C.保持蜡烛a不动,镜子向右水平移动1cm,像a'要水平向右移动2cmD.如果镜子坏成两块,蜡烛a在其中任一块前都能成像,只是像变小了5.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蒙上一层半透明纸,再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观察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B.透明纸上成的像是虚像C.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间距离越大,像越暗D.在罐底部开2个小孔,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两个像6.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入射光线保持不变,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C.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D.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7.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小孔成像B.水中倒影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8.身高为1.6m的李华,眼睛到头顶的距离为10cm,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m,为了通过面前的竖直平面镜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子至少()A.1.5m B.1m C.0.75m D.0.8m9.关于光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0×108m/s B.下雨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D.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10.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验钞机鉴别钞票真伪是利用红外线的荧光效应,眼睛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大有益处B.手影游戏中墙壁上成手正立放大的实像C.潜望镜是由两个平行的平面镜组成,所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D.光的反射实验中将纸板NOF向后折,纸板上无法看到反射光线,说明此时没有反射光线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光灿烂的日子,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见到地上有些光斑,这些光斑是圆形的太阳的实像B.一位同学身高1.7m,站在1m高的平面镜前1.5m处,他走近镜子,发现像越来越大C.汽车驾驶室外两侧各装有后视镜,可观察车后的情况,也可扩大视野,后视镜常用凸面镜D.有些耳聋病人配戴骨导式助听器便可听到声音,这是通过固体(骨)可以传递声音12.11月8日,我国部分地区观察到日全食现象,如图所示。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时间:85分钟分值:80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1.雨后天晴,我们能看到彩虹,彩虹是光的现象。
太空中是真空的,我们能晒到太阳,说明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
2.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士”,这是因为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镜,使太阳光在车身局部形成高温,导致车漆失去光泽。
3.如图甲所示的日食现象,为了保护眼睛,小丽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观看日食,如图乙所示,这利用了成像原理。
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下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它,是因为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发生了现象。
4.如图,这是后视镜式行车记录仪,它由前面拍摄车外的摄像机、后面左侧的显示屏和右侧的平面镜组成。
司机可在显示屏上观察到摄像机拍摄的车外情况,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选填“凸”或“凹”)透镜,该透镜所成像的原理与司机在记录仪右侧平面镜上看到的车内物体成像原理(选填“相同”或“不同”)。
5.夜晚降临,赣江边的沿江大道上灯光绚丽,江水上方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
已知某处水深为3 m,该处江边一路灯距水面6 m,则该灯的“倒影”距水面m;若江水再上涨0.1 m,则该路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m。
6.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选填“强”或“弱”)些。
小明通过凸透镜观察“中学物理”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则字到透镜的距离(选填“大于”或“小于”)此透镜的焦距。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毓将焦距为5 cm的透镜固定在图示的光具座上,然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3 5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则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此时若将凸透镜换成茶色玻璃板,则人眼需要在图中(选填“A”或“B”)处观察光屏上的像。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精选【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填空题1. 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_,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_________,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_________。
.故2. 早晨,我们看见太阳的视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偏高一些,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当一个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故3. 如图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
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________表示凸透镜的焦点。
吴力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株洲天元大桥美丽的夜景,如图甲、乙所示。
则拍摄照片________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
故4. 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如图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
(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_____作用。
(2)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光源放在______处。
(3)请你根据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另举一个应用凹面镜的实例:_____________。
(4)道路拐弯处立的是__________镜,用来扩大视野。
故5. “双镜悬台,一女梳妆三对面;孤灯挂壁,两人作揖四低头”。
这副对联上联中“三对面”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而下联中“四低头”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造成的。
故6. 生物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镜观察细胞,天文学家常用__________镜观察星空;而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下图中_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__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
故7. 如图,小明从眼镜上取下一块镜片,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
八上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测试范围:第三章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雨后彩虹B.水中“月亮”C.墙上手影D.海市蜃楼2.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B.光速和声速一样大C.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才能在平面镜内成像B.在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会遮挡平面镜成像C.平面镜成的一定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D.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它在镜中的像越小4.如图Z-3-1所示,正确表示光射到空气和水的交界面上时的情况的是()图Z-3-15.下列关于如图Z-3-2所示的光学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图Z-3-26.远看浅浅的湖(河)水,一旦涉入水中后,才发现水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许多,如图Z-3-3所示。
水对眼睛的这种“欺骗”,对于想游泳的同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必须要警惕。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图Z-3-3A.光的直线传播B.光发生了折射C.光发生了反射D.某些人的幻觉7.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
你认为下列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1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8.将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则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10 cm B.12.5 cmC.4.5 cm D.7.5 cm9.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原理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镜子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10.利用如图Z-3-4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将一束光线EO贴着纸板A射到O点,若将纸板B沿ON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Z-3-4A.图中∠i为反射角B.∠i增大时,反射光线顺时针旋转C.入射光线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90°D.纸板B沿着ON向前或向后折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这时反射光不存在11.如图Z-3-5所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则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u应该是()图Z-3-5A.u<f B.f<u<2fC.u=2f D.u>2f12.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A.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B.缩小的实像、缩小的虚像C.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D.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13.一只小鸟从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当小鸟距水面2 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________m。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题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若岸边的人能看到水中的鱼,它看到的鱼其实是()A. 鱼下方的虚像 B. 鱼上方的的虚像 C. 鱼下方的的实像 D. 鱼上方的的实像【答案】A2.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 平静的水面能映出岸上景物的倒影,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漫反射C. 我们能从不同的地区看见天上的月亮,是因为月球对太阳光发生了镜面反射D. 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这些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答案】D3.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 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C.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D. 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答案】D4.如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A.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B. 在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C. 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D. 手影【答案】B5.如图所示的四种镜片,可用以矫正近视眼的是()A.B.C.D.【答案】A6.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C7.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要在空中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为()A. 10 mm之外 B. 5 0 mm左右 C. 略大于50C. 笔直的光线射入树林中D. 放大镜下的头像【答案】D10.下列图片中的物理现象与所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 手影游戏﹣﹣光的色散B. 小孔成像﹣﹣光的折射C. 照镜子﹣﹣光的反射D. 鱼在哪里﹣﹣光沿直线传播【答案】C1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在其主光轴上的S′点;当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
2018-2019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光和眼睛 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
)1. 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水母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2. 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1所示);②在A 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3. 下列关于光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C.光的色散就是将白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现象D.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电影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4. 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在阳光直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B.皮影戏中的“手影”C.立竿见“影”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5. 光学实验课上,小叶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C.地面对光没有发生漫反射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6. 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
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A.虚像,距离变小B.实像,距离变小C.实像,距离变大D.虚像,距离变大图17.下列光学仪器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A.照相机B.凸面镜C.平面镜D.幻灯机8.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 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像10.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C.所成的像是实像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11.如图2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副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12.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 cm C.16 cm D.20 cm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3. 如图3所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A1B1,若在A1B1与平面镜之间放置一块足够大的木板CD,则人眼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像A1B1;若使物体远离平面镜,则像A1B1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ABA1B1CDA BCDEFGO40°50°图3图4图5图614. 如图4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_传播;(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现象;(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现象。
15. 如图5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_______。
S ′水O16、一个晴朗周末的午后,小明陪同妈妈在西溪河边散步,只见水中的鱼儿在“云”里欢畅的游动.实际上小明看到的鱼儿是光形成的虚像,而水中的“云”则是光形成的虚像.17.“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6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的范围,能形成(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18.将蜡烛、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厘米,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
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___。
19.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l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__cm.20.为了矫正视力,近视眼应佩戴透镜的眼镜,远视眼应佩戴透镜的眼镜。
21.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戴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的_____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22.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是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_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在投影仪中成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的__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23.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填“虚”或“实”)像。
三、作图题(每图3分,共12分)24. 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图7中的光路。
图7图825. 完成图8中的光路,并标出A点的像A′。
26.(1)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 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2)如图所示,SO是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射向水面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
请作出准确的反射光线及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线。
四、探究题(27题14分,28题10分,共24分)27.(14分)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不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理由是。
(5)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烛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放在“烛焰”上的手指(选填“会”或“不会”)被烧痛。
28.(10分)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些.(2)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2018-2019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检测答案1. C 2. D 3. B 4. D 5. B 6. A 7.A 8.B 9.D 10.D 11、C 12.B13. 能不变14. (1)直线(2)反射(3)折射15. OA40°16.折射反射17、凸透于二倍焦距倒立18.缩小照相机19.倒立缩小2020.前方发散凹缩小21.凹透镜凸透镜22.实,倒立,放大23.凸;虚24. 如图15所示。
解析:(1)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其传播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由此可以画出其折射光线如图15所示。
图15 图1625. 如图16所示。
解析:一条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入射光线是过焦点的,另一条折射光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为像点A′。
26.(1)提示:先作出S′的对称点即发光点S。
(2)提示:先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
27.(1)确定像的位置。
(2)2。
(3)未点燃的蜡烛无法与像重合。
(4)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可能不具有普遍性。
(5)虚,不会。
28、(1)照相机右大(2)右(3)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太阳光没有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