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性能曲线
- 格式:xls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交联电缆长期载流量、短路过负荷曲线、热稳定计算及相关技术参数1、电缆的长期载流量计算书、电缆的载流量电缆导体上所通过的电流叫做电缆的载流量,有时也叫做电缆的“负载”或“负荷”。
电缆允许连续载流量是指电缆的负载为连续恒定电流(100%负载率)时的最大允许量。
电缆的载流量问题通常遇到的有两类:一类是已知电缆的结构及敷设情况,求允许的载流量;另一类是已知需要传输的负载,求电缆的导体面积。
本节介绍载流量的一般计算方法。
为了供使用方便,电缆的生产或使用部门常就一定的条件(如环境温度,电缆最大温度,敷设条件等),对各种规格的电缆计算出载流量,并列成“载流量表”,为了扩大其应用范围,这种表还给出了当环境温度、导体温度、敷设条件变化时的校正系数。
有关载流量表列于各类产品的技术指标栏中。
当已知需要传输的负载设计所需的电缆时,往往给出的是负载的“功率”(或“容量”)。
输电线路的功率又分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三种量,如果线(千伏),负载功率因数为cocφ,则有如下路的电流为I(安),线路电压为Ul关系:、电缆长期载流量计算方法电缆允许连续载流量,可用导体高于环境温度的稳态温升推导出来,从电缆的等效热路按热路欧姆定律。
式中:△θ=θ-θa ——高于环境温度的导体温升(℃); θ——电缆(导体)的最高允许长期工作温度(℃); θa ——环境温度(℃);W C =I 2R ——每厘米电缆的每相导体损耗(瓦/厘米); W d ——每厘米电缆每相的介质损耗(瓦/厘米); I ——电缆的允许连续工作电流(连续载流量)(安);R ——在允许长期工作温度下每厘米电缆每相的导体交流有效电阻(欧/厘米);T 1、T 2、T 3、T 4——每厘米电缆的绝缘热阻、衬垫热阻、护层热阻及外部热阻(℃.厘米/瓦);n ——电缆的芯数;λ1、λ2——电缆的护套及铠装损耗系数;从公式可以看出,决定电缆载流量的因素有四:电缆和各种损耗;电缆各部分的热阻;电缆的最高允许长期工作温度以及环境温度。
冷冻机负荷-cop曲线概述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主要讨论冷冻机负荷与COP曲线之间的关系。
冷冻机是一种常见的制冷设备,而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曲线则用于描述其能效性能。
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制冷系统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引言、冷冻机负荷-COP曲线概述说明、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中,我们将概述文章的目的和结构,为后续内容做出铺垫。
在冷冻机负荷-COP曲线概述说明部分,我们将介绍和解释冷冻机负荷和COP曲线的基本概念。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冷冻机负荷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解释特定情境下的应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中的观点,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或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和理解冷冻机负荷与COP曲线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概念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读者将能够更好地应用和优化制冷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通过阐述冷冻机负荷的详细知识和具体案例分析,读者将更加熟悉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调整冷冻机的负荷以达到最佳性能。
最后,我们还将尝试提出一些未来研究方向或建议,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优化。
以上是文章“1. 引言”部分的内容,请核对并指示后续工作。
2. 冷冻机负荷-COP曲线概述说明:2.1 冷冻机负荷概述冷冻机是一种能够通过循环制冷剂来将低温热量转移至高温环境的设备。
冷冻机的负荷是指所需要处理的热量,也被称为制冷负荷或冷负荷。
这个负荷值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需求来计算,它通常反映了空调、制冷设备或系统在特定条件下处理热量的能力。
2.2 COP曲线概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即性能系数,指的是冷冻机在单位电功率输入下所提供的制冷量。
COP曲线反映了在不同工作条件下,制冷机组的能效表现。
该曲线通常以实际工作状态中的COP值为纵坐标,以制冷新鲜度(表示制冷新鲜程度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或尺寸因子(表示制冷新鲜程度与安装尺寸成正比)为横坐标。
氯乙烯压缩机2年工作负荷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概述氯乙烯压缩机是许多工业领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它主要用于将氯乙烯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从而满足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氯乙烯气体的需求。
氯乙烯在化工、塑料、橡胶等行业中广泛应用,因此,氯乙烯压缩机的工作负荷曲线对于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氯乙烯压缩机的工作负荷曲线,分析2年间该曲线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氯乙烯压缩机运行的启示。
通过对氯乙烯压缩机的工作负荷曲线进行测定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其工作状态的变化,进而优化运行控制策略并改善设备的运行性能。
本文将首先介绍氯乙烯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接着,我们将探讨工作负荷曲线的意义,解释为什么对于氯乙烯压缩机来说,了解其工作负荷曲线是至关重要的。
随后,我们将介绍测定氯乙烯压缩机工作负荷曲线的方法,包括测量参数和数据处理过程。
在正文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将针对氯乙烯压缩机的2年工作负荷曲线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对其曲线图的解读和趋势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氯乙烯压缩机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运行状况以及性能变化。
最后,我们将总结研究结果,并探讨对于氯乙烯压缩机运行的启示,以及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有关氯乙烯压缩机工作负荷曲线的重要信息,为进一步优化设备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安全做出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结构安排如下:引言部分首先对氯乙烯压缩机的工作负荷曲线进行概述,介绍其背景和重要性。
然后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和主要观点。
接着阐明本文旨在通过对氯乙烯压缩机2年工作负荷曲线的分析,来探讨其运行特点和优化方法。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氯乙烯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工作流程、关键部件和工作原理等。
四种有功负荷曲线
四种有功负荷曲线包括:
日负荷曲线:表示负荷在一昼夜(0~24h)的变化规律。
可以通过折线型负荷曲线和阶梯型负荷曲线来表示。
周负荷曲线:表示一周内每天的负荷变化规律。
通过将日负荷曲线按顺序串联起来,形成一周的负荷曲线。
月负荷曲线:表示一个月内每天的负荷变化规律。
通过将日负荷曲线按顺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月的负荷曲线。
年负荷曲线:表示一年内各月的负荷变化规律。
通过将月负荷曲线按顺序串联起来,形成一年的负荷曲线。
这些曲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力负荷在不同时间段的分布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电力调度和规划。
实验得到吸附负荷曲线引言吸附负荷曲线是描述吸附剂在不同压力下吸附物质的能力的一种曲线。
通过实验得到吸附负荷曲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吸附剂的性能和适用范围,从而为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实验得到吸附负荷曲线的步骤和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选择合适的吸附剂样品,根据需要确定其粒径、形状和表面性质等参数。
2.准备设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设备,包括压力容器、温度控制装置、流量计等。
3.装填吸附剂:将事先称量好的吸附剂装填到压力容器中,并确保装填均匀。
注意避免过度或不足装填导致结果失真。
4.设置实验条件:根据所研究的物质和目标参数,设置合适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实验条件。
5.开始实验:打开流量控制阀门,开始通气。
记录下吸附剂进入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以及此时的压力和流量。
6.改变实验条件:逐渐增加或减小实验条件(如压力或流量),使吸附剂逐渐吸附或释放物质。
7.记录数据:在各个实验条件下,记录下吸附剂达到平衡时的压力和流量。
同时,根据所使用的吸附剂和物质的性质,可以选择性地测量吸附剂表面物质的浓度。
8.绘制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吸附负荷曲线。
横轴表示压力或流量,纵轴表示吸附负荷(例如单位时间内吸附物质的质量)。
可以使用软件工具(如Excel)来绘制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
9.分析结果:根据得到的曲线,分析吸附剂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
例如,可以计算出最大吸附容量、饱和时间、平衡压力等参数,并与其他吸附剂进行比较。
10.讨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吸附负荷曲线对于所研究物质的吸附特性的影响。
同时,可以探讨吸附剂的适用范围和潜在应用。
实验方法•吸附剂选择:根据实验目标和所研究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
常见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等。
•实验条件设置:根据吸附剂和物质的特性,确定实验参数如温度、压力和流量等。
需要注意保持实验条件稳定,并避免超出吸附剂的工作范围。
•测量方法:使用合适的仪器设备测量吸附剂表面物质的浓度或其他相关参数。
一. 三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1. 单组用电设备负荷计算: P30=KdPe Q30=P30tanφS30=P30/cosφI30=S3 0/(1.732UN)2. 多组用电设备负荷计算: P30=K∑p∑P30,i Q30=K∑q∑Q30,i S30= (P²30+Q²30)½ I30=S30/(1.732UN)注: 对车间干线取K∑p=0.85~0.95 K∑q=0.85~0.97对低压母线①由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取K∑p=0.80~0.90 K∑q=0.85~0.95②由车间干线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取K∑p=0.90~0.95 K∑q=0.93~0.973. 对断续周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组①电焊机组要求统一换算到ε=100﹪, Pe=PN(εN)½=Sncosφ(εN)½(PN.SN为电焊机的铭牌容量;εN为与铭牌容量对应的负荷持续率;cosφ为铭牌规定的功率因数. )②吊车电动机组要求统一换算到ε=25﹪, Pe=2PN(εN)½二. 单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单相设备接在三相线路中,应尽可能地均衡分配,使三相负荷尽可能的平衡.如果三相线路中单相设备的总容量不超过三相设备总容量的15﹪,则不论单相设备容量如何分配,单相设备可与三相设备综合按三相负荷平衡计算.如果单相设备容量超过三相设备容量15﹪时,则应将单相设备容量换算为等效三相设备容量,再与三相设备容量相加.1. 单相设备接于相电压时等效三相负荷的计算: Pe=3Pe.mφ( Pe.mφ最大单相设备所接的容量)2. 单相设备接于线电压时等效三相负荷的计算: ①接与同一线电压时Pe=1.732Pe.φ②接与不同线电压时 Pe=1.732P1+(3-1.732)P2Qe=1.732P1tanφ1+(3-1.732)P2 tanφ2设P1>P2>P3,且cosφ1≠cosφ2≠cosφ3,P1接与UAB,P2接与UBC,P3接与UCA.③单相设备分别接与线电压和相电压时的负荷计算首先应将接与线电压的单相设备容量换算为接与相电压的设备容量,然后分相计算各相的设备容量和计算负荷.而总的等效三相有功计算负荷为其最大有功负荷相的有功计算负荷P30.mφ的3倍.即P30=3P30.mφQ 30=3Q30.mφ5施工用电准备现场临时供电按《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设计并组织施工,供配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按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设计施工,PE线与N 线严格分开使用。
一. 三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1. 单组用电设备负荷计算: P30=KdPe Q30=P30tanφS30=P30/cosφI30=S30/(1.732UN)2. 多组用电设备负荷计算: P30=K∑p∑P30,i Q30=K∑q∑Q30,i S30=(P²30+Q& sup2;30)½ I30=S30/(1.732UN)注: 对车间干线取K∑p=0.85~0.95 K∑q=0.85~0.97对低压母线①由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取? ?K∑p=0.80~0.90? ???K∑q=0.85~0.95? ?? ?? ?? ???? ?? ?? ?? ?? ?? ?? ?? ?? ?? ???②由车间干线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取? ???K∑p=0.90~0.95? ???K∑q=0.93~0.97? ?? ?? ?? ???? ?3. 对断续周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组? ???①电焊机组要求统一换算到ε=100﹪,Pe=PN(εN)½ =Sncosφ(εN)½(PN.SN为电焊机的铭牌容量;εN为与铭牌容量对应的负荷持续率;cosφ为铭牌规定的功率因数. )②吊车电动机组要求统一换算到ε=25﹪, Pe=2PN(εN)½二. 单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单相设备接在三相线路中,应尽可能地均衡分配,使三相负荷尽可能的平衡.如果三相线路中单相设备的总容量不超过三相设备总容量的15﹪,则不论单相设备容量如何分配,单相设备可与三相设备综合按三相负荷平衡计算.如果单相设备容量超过三相设备容量15﹪时,则应将单相设备容量换算为等效三相设备容量,再与三相设备容量相加.1. 单相设备接于相电压时等效三相负荷的计算: Pe=3Pe.mφ( Pe.mφ最大单相设备所接的容量)2. 单相设备接于线电压时等效三相负荷的计算: ①接与同一线电压时? ?? ?Pe=1.732Pe.φ?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接与不同线电压时 Pe=1.732P1+(3-1.732)P2Qe=1.732P1tanφ1+(3-1.732)P2tanφ2设P1>P2>P3,且cosφ1≠cosφ2≠cosφ3,P1接与UAB,P2接与UBC,P3接与UCA.③单相设备分别接与线电压和相电压时的负荷计算? ? 首先应将接与线电压的单相设备容量换算为接与相电压的设备容量,然后分相计算各相的设备容量和计算负荷.而总的等效三相有功计算负荷为其最大有功负荷相的有功计算负荷P30.mφ的3倍.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30=3P30.m φ? ?? ?? ?Q30=3Q30.mφ5施工用电准备现场临时供电按《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设计并组织施工,供配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按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设计施工,PE线与N线严格分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