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传统节日基本定型,增添娱乐性。
明代元宵观灯图
此图描绘了明代元宵节 观灯的场面,其中有杂技、 弹奏等表演,气氛欢快。
中秋佳节图
杨柳青午画,描绘了中 秋节日的活动,展现了 清代的民俗民风。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进步思潮: 1.批判皇权,要求个性解放、平
等和民主; 2.重商观念
1.社会习俗:普遍追求奢侈享乐 世俗文化: 2.服务性行业兴盛、 3.世俗文学艺术(小说、戏曲) 4.传统节日定型
明清之际的社会状况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明:废丞相 清:设军机处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明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江南) 思想:文化专制,思想控制加强 明:八股取士 清:文字狱
传统理学阻碍社会进步
1、反抗权威,追求个性解放, 一、进步思潮: 主张自由
会唤醒人们反抗权威,追求自由的意识,对 当时的政治体制造成冲击.
明清这些思想没有成为社会主 流思想原因:
1.萌芽中的资本主义力量弱小,使得早期民主 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他们 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框架,因此 无法建立起新的伦理学体系; 3.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压制了早 期民主思想完整体系的形成。
兴的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 日益提高,还会导致社会哪些变化? 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二、世俗文化:
1.社会习俗变化:社会上普遍追求奢侈享乐。
传统价值观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明清出现新观念。 如陆认为一个地方奢侈程度和富 裕程度成正比;顾认为奢侈风气 有助于就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黄宗羲:
2、批判专制皇权,主张平等民主
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 “民权宣言”